2024年4月1日 星期一

今村昌平Shōhei Imamuraいまむら しょうへい 1926~2006 . 鰻魚 The eel A. Camus. 冥核 楊英風

 

Shōhei Imamura
今村 昌平

作品[編輯]


黑暗中的笑聲:今村昌平導演《#豬與軍艦》(1961)
或許,我因過勞而導致感冒,今天未能如往常做深度閱讀了,於是,心想不如改由觀看日本電影,因為影片中保留著1960年代的社會面貌,我將此視為對日本戰後史縮影的閱讀。
這部影片是一部諷刺意味濃厚的喜劇作品,由今村昌平導演。故事以駐日美軍基地所在的橫須賀市(橫須賀軍港)為背景,透過一個被派去養豬的暴徒和他的女友(春子)的視角,寓意深刻地描繪戰後日本的現實與混亂,包括黑幫地痞流氓魚肉弱勢的同胞,在戰禍中喪失親人及財產,不得不賣淫美軍士兵艱難求存的女性。就此而言,編劇山內久所要揭發的意旨,與溝口健二的《#赤線地帶》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順便一提,影片中黑道流氓從開妓院轉向養豬的黑社會幫派的策略改變,正好是日本60年代經濟起飛的一個縮影。另外,豬在整個作品中扮演極大的角色,不管牠們擠身在豬圈中,或者被裝上好幾輛貨車裡,最後雙方發生槍戰火拼,積怨已久的主角索性將貨車的豬隻全解放了出來,牠們在大街小巷奔跑流竄,將死命脫逃的滋事份子疊壓得喘不過氣來。進一步說,這個荒誕滑稽的畫面,其實就是在強烈批判:墮落的民主主義有時比隨地拉屎灑尿的豬還要骯髒。所以,如果我們在日本電影中聽見黑暗中的笑聲,大抵不必過於驚訝,因為這是日本電影藝術者的表現手法。(2024年4月1日)
1961年の『豚と軍艦』は、高い評価を得る一方、予算オーバーしたことと興行成績が良くなかったためしばらく日活から干されることになった作品である[31]。また、本作の脚本を執筆中に小津安二郎と脚本家の野田高梧からこぞって「汝ら何を好んでウジ虫ばかり書く?(まともな人間を書け)」と言われて、両名に「このくそじじい!」と毒づきこれを契機に「俺は一生死ぬまでウジ虫ばかり描いてやる!」と固く決意したという。

豚と軍艦』(1961年)




The Pornographers (“エロ事師たち”より 人類学入門"Erogotoshitachi" yori jinruigaku nyūmon, lit. 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through pornographers) is a 1966 satiric Japanese film directed by Shōhei Imamura. It is based on the novel Erogotoshitachi by Akiyuki Nosaka.[3][4]

鰻魚  The eel   is loosely based on the novel On Parole by celebrated author Akira Yoshimura, combined with elements from the director's 1966 film The Pornographers.





『楢山節考』の成功により、東映とは1987年に『女衒 ZEGEN』を共同製作、1989年に東映配給で『黒い雨』を公開して東映とは3本で組んだが、『楢山節考』以外は当たらなかった[47][48]。『黒い雨』は田中好子の演技が評価されたが[49]、20数社に出資を断られて資金調達に苦労し[50]、カンヌでも無冠に終わった[51]。同作を評価するフランス人評論家が無冠を批判する一幕もあった[52]




『黒い雨』後の7年間の沈黙の末に、1997年に『うなぎ』を発表。同作で二度目のカンヌ国際映画祭のパルムドールを受賞する。パルムドールの史上最多受賞記録は2回であり、それを達成したのは今村を含めた、フランシス・フォード・コッポラダルデンヌ兄弟ミヒャエル・ハネケ等の8監督のみ。歴史的快挙にも関わらず、授賞式に今村の姿はなかった。今村は夫婦で同映画祭に出席していたが、本当は気が進まずに授賞式の前に帰国していた[53][54]

『うなぎ』の頃より糖尿病の悪化と加齢により立っているのがやっとの状態で気力も減退し、従来の粘りや執念も発揮できなくなっていたが[55]、その後も1998年に『カンゾー先生』、2001年に『赤い橋の下のぬるい水』を発表。



2024. 3/28 (四)║19:00║二活 703 鰻魚  The eel

今村昌平 Imamura Shōhei | Japan | 1997 | 117 min.

Unagi
Directed byShohei Imamura
Written byShohei Imamura, Daisuke TenganMotofumi TomikawaAkira Yoshimura

The Eel (うなぎUnagi) is a 1997 film directed by Shohei Imamura and starring Kōji YakushoMisa ShimizuMitsuko Baisho, and Akira Emoto. The film is loosely based on the novel On Parole by celebrated author Akira Yoshimura, combined with elements from the director's 1966 film The Pornographers. It shared the Palme d'Or at the 1997 Cannes Film Festival with Taste of Cherry.[2] It also won the 1998 Kinema Junpo Award for Best Film of the Year.



----


【文章分享】我為林絲緞的舞台雕塑雕塑


#1975楊英風寫林絲緞舞台布景設計文章


獨舞是個難題,對舞台設計者來說,無論她(林絲緞)跳什麼舞都是。一個人要撐那麼大的舞臺,要跳那麼久的時間,而且,最難的是:觀眾只看她一個人。我必須在幫助她打破單調的舞臺畫面以外,再強調獨舞的美。

.

看了幾次她的排練,發現她的動作很有力,很凝重,很適合於我的雕塑(寬的線條搭配。但是我不能把雕塑就那麼活生生的搬上舞臺啊!)雖然她一再強調可以這麼做,觀眾可以一面欣賞雕塑,但是我覺得那不成了雕塑展了嗎?而且在獨舞的情況下,雕塑會很容易被強調,觀眾要看的是她的舞,而不是我的雕塑,所以我只能把我的雕塑變成她的舞姿的襯景,增加她舞姿的美感,屬於賓位。

.

經過了幾番思考,我才決定用布幕拉成具有「點、線、面、體」的襯景。

用布料是個很適合她的舞蹈的作法。因為布是軟的,可拉成各種剛柔並具的線條,她的舞要旅行演出,也方便攜帶佈置。

.

我的雕塑一向以線條集成,由一點向四方擴散為特質。用布料拉的效果,很有力,但是並非所有的都拉成硬直的線條,有的地方,我想就讓它自然(飄垂下來,也會很好看)配合舞者的動作,或者多幾個人在幕後用手拉撐,變化拉撐的動作,只看到布幕的動,看不見人的動。那麼布幕就變成促使舞臺面更為活潑的重要陳置了。

.

這片布幕,不單是一片整的,而是有大小、層次、分開的。有的是用木架在布幕後面撐住釘牢的。

.

在色調上,我選用屬於寒色的藍色系。藍色有深淺,讓她穿暖色系的衣服,而且造型要簡單,那麼她的動作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強調了。寒色系有安定感,與動作恰恰形成感覺上的對比。在加上燈光儘量跟隨舞姿,我想效果是十分完美的。


#林絲緞老師新書發表

#獨舞者的樂章林絲緞的藝術異端人生 


---------------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楊英風 #文章分享  #林絲緞  #新書發表

【112-2 上半學期片單】

_________

2/20 (二)║19:00║二活 703  爵士春秋  All That Jazz

鮑伯·佛西 Bob Fosse|America | 1979 | 123 min. 

_________

2/27 (二)║19:00║二活 703 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路易斯·布紐爾 Luis Buñuel|France|1972|101 min.

2/29(四)║19:00║二活 703  神呀神!你為何離棄我?  My God, My God, Why Hast Thou Forsaken Me?

青山真治 Shinji Aoyama | Japan | 2005 | 107 min.

_________

3/5(二)║19:00║二活 703 疾走繁星夜  The Night of The Shooting Stars

保羅·塔維亞尼、維托里奧·塔維亞尼 Paolo Taviani, Vittorio Taviani|Italy | 1982 | 105 min.

_________

3/12(二)║19:00║二活 702 天使塵  Angel dust

石井岳龍 Gakuryū Ishii | Japan | 1994 | 116 min.

3/14(四)║19:00║二活 703  天使心  Angel Heart

亞倫·帕克 Alan Parker | America | 1987 | 113 min.

_________

3/17(日)║12:30║二活 604 里約40度  Rio, 100 Degrees F.

尼爾森·佩雷拉·多斯·桑托斯 Nelson Pereira dos Santos | Brazil | 1955 | 100 min.

3/17(日)║14:30║二活 604 諾言  The Given Word

安塞爾莫·杜阿特 Anselmo Duarte | Brazil | 1962 | 98 min.

3/19 (二)║19:00║新生 402 本命年  Black Snow

謝飛 Xie Fei | China | 1990 | 103 min.

_________

3/26(二)║19:00║二活 703 死鳥  Dead Birds

羅伯特·加德納 Robert Gardner | USA | 1963 | 84 min.

3/28 (四)║19:00║二活 703 鰻魚  The eel

今村昌平 Imamura Shōhei | Japan | 1997 | 117 min.

_________

4/2(二)║19:00║二活 704 神秘場

???|???|???|105 min.

It is because the world is unhappy in its essence that we must, this generation thinks, do something for happiness; because it is unjust that we must strive for justice; finally, because it is absurd that we must give it all these reasons.

To conclude, what does this mean? It means one must be modest in one's thoughts and action, keep one's place and do one's job well. It means we all have to create, outside parties and governments, communities of reflection that will initiate dialogue between nations and affirm through their lives and their conversations that this world must stop being one of policemen, soldiers and money to become one of men and women, fruitful work and thoughtful leisure. ~Albert Camus


(Book: Speaking Out: Lectures and Speeches [ad] https://amzn.to/48BR0r2)


(Art: Photograph of Camus by Daniel Fallot)

/ 冥核


《冥核》葉淳之著 2014/06/02 遠流出版社出版


1.         作者簡介


葉淳之,本名葉怡君,台南府城人,曾任深度報導記者、廣告撰文、紀錄片導演和電視製作人,現為字耕農。二十一歲開始創作,陸續編、著十多本書,書寫白色恐怖、社會及環境等主題,累積字數達百萬以上,曾獲時報文學獎、台灣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好書大家讀、李連基金會策論獎、入圍金鼎獎等。


政治大學中文系、新聞所畢業,研究所時考上高考榜首,前後任職統一集團、民視、公視、台視、文建會等;長達七年時間,主、協辦台灣最大觀光花季,參與締造地方上百億元效益。


日本三一一震災後,亟思書寫社會議題,毅然辭去穩定公職,在眾人反對和祝福聲中,獨自閉關創作,進行「一個人的社會運動」。本書是作者第一部長篇小說,構思寫作兩年,運用敘事形式,呈現人間百態和社會議題。


2.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台灣出版市場從未見過,描繪當代社會議題的重量級懸疑小說。以一幅消失的「畫聖」吳道子《地獄變相圖》作為主軸,融合了東方藝術和西方密碼,有丹‧布朗藝術解謎的況味。本書最大特點,就是懸念的誘惑和閱讀的樂趣,作家毛姆(W. S. Maugham)說:「小說是要讓人津津有味閱讀的」、「讀小說不是為求教誨或啟發,是為了高智能的享受。」在翻譯作品當道的台灣書市,不但能與國外作品當庭抗禮、更能展現臺灣創作的實力!


《冥核》的書名,來自但丁《神曲》地獄篇的「冥河」。畫聖千變萬化、奇形怪狀的刻劃,為一切悲劇留下了伏筆。男女主角在受託尋人的過程中,捲入策劃多年、精心構思的連續謀殺案,有如推理女王克莉絲蒂的抽絲剝繭,從肇事逃逸的車禍、糾纏的豪門恩怨、祕藏的民間珍寶、血腥的連續殺人、到複雜的血脈情仇,當越來越接近謎底,也因此深陷危機……。


《冥核》刻劃時空更迭和歷史興衰,開場以「原爆」作為震撼序幕,隨著敘事推演,首尾連貫、一氣呵成。女主角是十八歲的年輕女生,雖然父母雙亡、失去了家庭庇蔭,但卻堅持追求正義,不向困阨命運低頭;男主角是優秀的調查工作者,兩人和邪惡勢力周旋到底,傳達了英雄的韌性與堅毅。書中人物多達四、五十人,各代表不同切面和人性觀察,哀愁、掠奪、恐懼、貪婪、悲傷、復仇、追尋、愛情……紛擾不斷、糾葛不停,卻又是洞徹而清明。


《冥核》結合歷史、神話、生物、宗教、工藝和文化,展現廣博的融會貫通,巧妙的轉化和譬喻,直指慾望核心、批判當代現狀;以充滿張力的情節,不斷拋出自然平衡、世代差距、核子發展、年金債務、居住正義、性別權力等問題,逼使書中人物和讀者,以行動和思考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曾榮獲多項文學獎,文字純熟細膩,風格優雅流暢,且以台灣風土為背景,大量出現台北場景,更描繪宜蘭、南投、台南、屏東等地景,讓本地讀者格外親切,對國外更有如風景長卷,相當具吸引力。作家哈金說:「這裡需要的是一名藝術家,站在當下的社會需要之上,創作一部真實的文學作品,將受迫害之人保存在記憶中。」本書不只為受迫害之人保存,也為一個時代、甚至向前抗拒的恐怖未來,提出具體的論辯和反思呼籲。


《冥核》以精心設計的情境,讓讀者深入理解人物內心,也讓社會議題與人生曖昧,隨著筆端一一湧現。面對生命的荒謬,作家卡繆(Albert Camus)提出三種可能:「反抗」、「自由」和「熱情」。雖然現實的存在可能不合理,但是藉由書中人物的對抗實踐,或許我們能更清楚認明:唯有接受並肯定了當下,才能充滿熱情和自由的活著。


正如英國哲學家懷海德(Alfred N. Whitehead)所揭示:「人類需要一些能讓人暫時全神貫注的東西,一些脫出常規能讓人瞠目結舌的東西,偉大的藝術不止片刻提神,還能增強靈魂的自我實現。它藉著即刻的享受,也藉著內心深處的鍛鍊,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鍛鍊並不是和樂趣截然分開,而是因為有樂趣才存在。它使得靈魂轉變,從而永恆地去追尋、超越舊時自我的價值。」


3.         推薦者


全書篇幅近三十萬字,以如刀之筆和縝密構思,切入民眾關懷的台灣社會,對全球議題有敏銳觀察,讓讀者在恐懼和懷疑中,對情節進展揣揣不安,對冷血和邪惡憂慮不定,最終對核心有更透徹思考和深入的解讀。作者葉淳之曾為多項文學獎得主、高考榜首的公務員,卻在三一一震災後提辭呈,拋棄人人稱羨的公務生涯,閉關兩年專心創作、從事「一個人的社會運動」;但對照台灣風起雲湧的社會浪潮,作者並非孤獨一個人。(作家黃國華語)


4.         名人推薦


★ 名人熱烈推薦:小野、方儉、平路、童子賢、黃國華、劉克襄、劉黎兒、郝廣才、童子賢、賴偉傑(依姓名筆劃序)


* 作者從人性、感情及社會現象、歷史淵源的推理,寫出核的多種面相,是不甘於成為共犯的最高表現。——作家  劉黎兒


* 當我細細閱讀之後,只能用驚為天人來形容本書,這本《冥核》絕對稱得上近年來台灣文壇上最亮眼的一部作品。——作家  黃國華


★ 各界佳評如潮:


 *如果你一年只看一本小說,那麼一定要看《冥核》;如果你是小說重度閱讀者,那麼更不能錯過《冥核》,因為《冥核》就發生在你我身邊!——商業周刊記者 張瀞文


 *一個無故失蹤的博士生、一顆離奇遭竊的鈾,兩樁疑案隱藏了一個七十年的祕密。作者嫻熟融匯各領域知識,步步鋪陳,將複雜的核能議題,扣連社會制度之惡,兼具娛樂性和知識性!——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 王舜薇


 *書中的推理撲朔迷離,故事的劇情虛實難辨,沒讀到最後,絕對無法臆測結局。在翻譯小說當道的出版市場,終於出現一本台灣本土創作的精采鉅作!——知名部落客 方小V


 *走訪各大書局,書架上大多是翻譯小說,已經好久沒有看純華文小說,沒想到今年看的第一本就如此精彩!……翻到最後一頁,除了對結局的驚嘆外,竟然還有獲益良多的想法!——「聿丞坊」部落格


專文推薦一


核是死亡觸媒 作家 劉黎兒


「我們活著時/無法使之恢復/嚴重至此的事/ 是同時代的人所為/自己不就是共犯嗎」——大江健三郎《晚年樣式集》


日本因為二次大戰曾經遭遇過人類史上空前的原子彈爆炸,一九五四年曾有遠洋捕鮪船第五福龍丸因美國氫彈試爆而吃了大量死灰(輻射塵),導致船員死亡,讓日本人對核彈大有警覺;其後一九七五年三浬島核災、一九八六年車諾比核災、一九九九年東海村JCO臨界事故等,也都引發日本對核的警惕,在福島核災前就有許多跟核相關的小說,災後至今更是相繼出版。


日本跟核相關的小說等文學作品和《冥核》是很不同的,大抵是對於原子彈爆炸(即所謂「原爆」)罹難患病、核災的描寫,或是環繞核彈、核電相關國際陰謀或交易、軍事政治鬥爭、恐怖活動,抑或核電的貪汙、反抗以及核電回饋造成地方分裂、選舉醜聞等,或是描寫城鄉差距、貧困而造成地方無法抵抗核電等。也有小說是描述核電廠的建設、運轉引發的白色恐怖、謀殺乃至自殺;也有小說是以掩飾核電廠弊端為題材的,如工程缺陷、輻射外洩,或核電工、核電吉普賽被曝的不安,或因此得白血病而喪失生命與希望等。


《冥核》是無法分類在任何一類,因為作者有更大企圖心,想把每一類都放進去。


日本最早先出現的是有關長崎、廣島的作品,如井伏鱒二的小說、今村昌平改拍為電影的名作《黑雨》,就是描繪一瞬的閃光燒毀了街頭,人們在輻射雨中徘徊,無辜的市民面臨人類空前慘事,淋到黑雨的人會遭原爆病折磨,日常本身就是忍受痛苦與不安。將悲劇的真相當作人性問題來描述,因此《黑雨》也寫到原爆造成的歧視,面臨婚期的女主角未直接遭原子彈轟炸,拚命用日記等來證明自己的健康,但其實她在尋找親人時被含強烈輻射能的黑雨淋到,結果發病,婚約也成破局。類似的悲劇當時非常多,歷史在福島災後重演,因此《黑雨》不斷被重讀,這是將日本遭原爆的世紀體驗用日常生活文學表現,算是原爆紀念碑。現在也有作家從文學角度把井伏的《黑雨》跟卡繆的《黑死病》、卡夫卡的《城堡》等並列,斷言核電是屬於國家的犯罪。


《冥核》原點是日本原爆的黑雨,但結構、時空範圍遠比《黑雨》寬廣多了。


日本有「核電銀座」之稱的福井縣若狹灣,共有十四個原子爐,在當地長大的女孩,也有不少遭退婚,常被男方問及「妳會不會生畸形兒?」或「妳生的小孩會不會有白血病?」等,跟《黑雨》女主角一樣遭到歧視,就算沒核災,核電排放輻射物質,這種歧視很難豁免。核電不僅有害健康,也會撕裂愛情、人心,因此出身於若狹的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非常心疼自己人口稀疏化的美麗家鄉因貧困而成了核電基地,為文感嘆;水上勉也曾以越前(福井縣)和紙之鄉為舞台寫了小說《彌陀之舞》,描繪了漉紙女的故事,讓我讀《冥核》時也湧出不少若狹聯想。


許多與核相關的小說充滿預言性,像井上光晴一九八六年出版的《西海原子力發電所》,是等於預見了車諾比核災、福島核災的衝擊性作品,提到核電可能發生爐心熔毀時緊急冷卻裝置未必能及時發生作用等,地方居民把核電安全跟核災後果放在天平上來衡量,而有爭論、鬥爭,小說從一件可疑的火災開始將他們的愛恨捲入核電的漩渦裡,書的題名就用「原子力發電所(核電廠)」來直球勝負,讓人無法遁逃。


福島核災後,日本的作家也都為了如何來寫此次的體驗而焦心苦思,除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寫了一本《晚年樣式集》的自傳式小說,述及三一一之後,尤其是福島核災發生後自己創作上的困難心境;更為轟動的是現役官僚若杉冽(筆名)所寫的《核電Whiteout(雪盲)》,揭發日本核電幫現正搞陰謀想要重啟核電。這本書上市兩個多月,便銷售超過十五萬本;作者是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的現役中央官僚,擔心受限於公務員相關法律,因此用小說形式來告發,但內容非小說體,影射的人物都呼之欲出,而且把政官學勾結的鐵三角拚命想掩飾的核電致命缺陷一一指出。若杉認為日本核電安全性水準根本不是全球最高,至今都還搞不清楚福島核災發生原因,沒能力徹底檢證核電安全性,卻想重啟,預言核災會再發生;他寫小說是一種內部告發,今後打算還要推出第二炮、第三炮來繼續告發這個電力怪獸體系。


兩本書外,還有勝谷誠彥寫的《民族離散(Diaspora)》則是描述日本發生核災,日本列島因此無法居住,日本人流離失所,離散在全球各地,生活在難民營裡。書中描述主角以聯合國職員身分到西藏的日本難民營裡,那裡的難民每天只有三美元的糧食費,資訊遭到隔絕,因為返鄉絕望而死亡的女人,便以西藏鳥葬習俗來處理等。現實上日本政府承認福島汙染嚴重地區居民回不去了,而疏散圈的雙葉町前町長井戶川克隆表示:「我不知道何時能返鄉?但有位瑞典科學家告訴我說是五百年以後!」其他還有許多作家現在也還在奮鬥中。


類此手法,除了《西海原子力發電所》外,日本東野圭吾的《天空之蜂》、高村薰的《神之火》、長井彬的《原子爐之蟹》等也都是用推理、懸疑小說體來寫的。像《原子爐之蟹》還獲得江戶川亂步獎,在一九八一年是當年最佳小說第一名,描繪反應爐裡謎樣的屍體導致承包工程社長死亡,背後有看不見的龐大的勢力,還將死亡偽裝成自殺。


與核電、核彈甚至核災等相關的死亡,經常都是如此的,暗殺或短時間遭大量曝射會死亡外,核所特有的輻射,再低的劑量也會導致傷害,長期會罹癌死亡等。因為因果關係證明不容易,搞核電、核爆的人常常不認帳;加上輻射是看不見的,即使存在,也還常被賴皮,說劑量沒那麼高。像福島災後至今還有數十萬人在躲輻射,許多災民都為了自己跟看不見的輻射在戰鬥而感到疲累不堪,不斷說:「輻射要是能有顏色就好了!」


現實上,跟核相關的命案不少,像清華大學從首任校長梅貽琦身故之謎,半世紀多以來,校園內輻射問題重重,造成有屆畢業生輻射疾病死亡比率特高等;而台灣或中國都有優秀的核工學者死亡,都被認定為跳樓自殺等,其中或許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偽裝的意外死亡存在著。


《冥核》裡面跟核相關的人,或對核執著的人,都會死亡或變殘虐走樣,也是事實的映照,核=金錢=權力=加害=受害=疾病=死亡的構圖是沒錯的。《冥核》中主角最後也遭追殺,讓人心生戰慄,而且其中的死亡基本上還沒涉及核電或核彈的龐大勢力與資源,現實上的問題是更恐怖的。像我自己過去三年來遭到核電幫不少的陰濕的迫害,甚至都是花用稅金的作為,也讓我產生人身安危的恐懼,因此返台時都讓家人陪伴,家人自嘲是「史上最弱的保鏢」,也因此閱讀《冥核》讓我直冒冷汗。


《冥核》出場人名、地名、機關單位名、乃至事件等有真有假,這也是許多核電、核爆小說常用的,讓人很容易跟現實生活結合。像《西海原子力發電所》舞台是九州西北部小鄉鎮,波戶町是架空的,附近有西海原子力發電所,而西海原子力發電是以實存的玄海核電廠為底版描寫的;其他許多地名則有用實名,如唐津、伊萬里、武雄等,地理上接近遭原爆的長崎,也對物語內容有很大影響。


《冥核》比日本這些核電推理更為錯綜複雜,時間是從二十八年前的車諾比核災前一年開始,也證明了作者強烈的歷史感。表面看來是受委託尋找核種、失蹤者以及追查車禍肇事者的兩條主線牽扯出的連續謀殺,而且是陰濕暗色的劇場型犯罪,埋線很多。日本許多作家如井上廈等常會因為埋下許多伏線,好像打翻了玩具箱,常常最後自己卻無法收拾,宣告放棄;但《冥核》作者卻不如此,埋線雖多,靠著地獄嚴密的體系來幫忙整理,不會紊亂,讀者也不會心慌。


當代是核汙染、化學汙染、濫砍濫採等壞材料很多的時代,不變的天空也變色了,原本是地球淨水槽的海洋也髒了,人類的課題很多,尤其跟核相關,不僅是原爆、核災、核電廠員工等直接受害者,周邊也有無數物理、心理上在汙染區域的人,就像車諾比、福島核災的輻射物質擴散到世界中,每個人都自然成為被害者。但若不去阻止,則本身也會成為加害者,是共犯關係,甚至因此淪為直接受害者。《冥核》的有些犧牲也是如此造成的,只有去面對,尋找出犯罪源頭與原因,才能免於受害或犧牲的擴大;人活著,不能過度置身事外,不能把「受害者」「加害者」或把「相關人士」「不相干人士」分得太清楚,即使並非《冥核》中聰慧的美少女,或把自然環境毛孔摸得一清二楚的酷漢,也需要有點基本正義感,人生才會舒暢爽快,也才不會真的淪為直接受害者。作者從人性、感情及社會現象、歷史淵源的推理,寫出核的多種面相,是不甘於成為共犯的最高表現。


 (本文作者為旅居日本的知名作家、文化觀察家與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節錄,全文請見《冥核》一書)


專文推薦二


挖陷坑的,自己必陷在其中 作家  黃國華


在二○一四年學運浪潮與反核 怒吼的春天,當我收到了葉淳之的書稿,原本只是基於鼓勵創作界後進的心情答應替她推薦,但當我細細閱讀之後,只能用驚為天人來形容本書,這本《冥核》絕對 稱得上近年來台灣文壇上最亮眼的一部作品。作者葉淳之拋棄了人人稱羨公務生涯的舒適圈,選擇投入創作替社會發聲,她自稱獨自閉關創作,從事「一個人的社會運動」,但對照二○一四年台灣風起雲湧的反核浪潮,她絕對不是一個人。


冥核兩字分開解讀的意義,「冥」指的是冥王星 Pluto,Pluto是Plutonium(鈽)的簡稱,鈽是製作核子彈的重要原料,二次世界大戰在長崎扔下的原子彈其實是顆鈽彈。「核」自然意指核能,冥核另外一個比喻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地名冥河,是傳說中通向地獄的入口。鈽的半衰期為二萬四千年,一旦步入這個代表地獄之門的冥河,一切的一切都再也無法挽回。作者的創作企圖相當明顯,藉由地獄來暗喻核能,二萬四千年的半衰期遠遠超過人類歷史,於是作者說道:「地獄是無盡頭的,但盡頭卻是永恆。」


如果只是一本提醒核安的作品,當然稱不上文學價值,本書絕非硬梆梆舉起鮮明反核旗幟的教條,而是融入了會讓人廢寢忘食的曲折故事,葉淳之運用東方的元素融合西方的密碼解碼創作方法,以一幅失蹤的唐代「百代畫聖」吳道子的「地獄變相圖」來開展整個故事,具有丹‧布朗的藝術解謎味道,加上我們所熟悉的台灣現實社會背景,讀起來格外帶勁有親切感。此外,並藉由一名研究生的失蹤當成故事主軸,男女主角受託尋找失蹤的人與畫作,意外地捲入一場精心策畫多年的連續謀 殺案,頗有推理女王克莉絲蒂風格的抽絲剝繭式的懸疑氛圍;不論主配角都有其適當的故事配置,每個人物代表每種人性,掠奪、恐懼、貪婪、背負祕密、復仇心 切……的糾雜。


大家對於核能的危險性應該早已了然於胸,但作者卻藉由虛虛實實的故事切入幾個我們所忽略的角度:官商勾結與黨國體系在過去幾十年的核能發展中,到底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祕密?到底這過程中有多少讓人怵目驚心的角力?書中的一切痛苦、死亡、不明真相、失蹤、謀殺、意外……雖然都是虛構,但卻又是如此栩栩如生,他們爭奪的不是逃生門,而是命,核能所釋放的巨大能量,除了讓人害怕,卻也令人迷失當中,對於核能,人們真正懂得多少 呢?知道如何駕馭嗎?核能與火不一樣,火的使用造就人類文明的進步,然而前提是人們懂得滅火,在尚未懂得消滅核能之前,核能絕非文明進化的強大力量,而只是種愚昧的自我毀滅能量罷了。


台灣的官員說沒有核安就沒有核四,然而核能安全與否卻任由官方或台電相關的專家學者來認定,這些人不是完全迷信於核能巨大能量的意識形態,不然就是優遊於龐大核電預算的利益蛛網中,地獄的判官如何審判受難者呢?利益共生者如何斬斷自己的貪婪期待呢?一如作者所引《聖經‧箴言》:「挖陷坑的,自己必陷在其中,滾石頭的,石頭必反滾在他身上。」


殘害蒼生的到底是核能?還是躲在核能背後的閻王?我們要努力的還有很多很多!


本文作者為數千萬人次瀏覽之「黃國華耕讀筆記」部落格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