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愛、創造(DMA 人性高峰)、自然/時間" 悲劇《聖經 創世紀》《最小阻力之路:用創造力尋找生命出口》歐本海默/奧本海默談《博伽梵歌/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的創造破壞責任、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靈魂"與 TRINITY.......

歐本海默/奧本海默談《博伽梵歌/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的創造破壞責任、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靈魂"與 TRINITY......愛、創造(DMA 人性高峰)、自然/時間" 悲劇《聖經 創世紀》《最小阻力之路:用創造力尋找生命出口》.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68936965122764


愛、創造(DMA 人性高峰)、自然/時間" 悲劇《聖經 創世紀》《最小阻力之路:用創造力尋找生命出口》歐本海默/奧本海默談《博伽梵歌/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的創造破壞責任、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靈魂"與 TRINITY.......
God blessing the seventh day, 1805 watercolour

God blessing the seventh day, 1805 watercolour







Robert Oppenheimer: A Life Inside the Center
Ray Monk, Michael Goldstrom等等
4.5 顆星,最高 5 顆星 273
數位有聲書
US$0.00US$0.00
US$51.95US$51.95

免費試用 Audible
立即可用

Paperback

Kindle
US$16.99US$16.99
列印價目表: US$22.00US$22.00

立即可用
其他格式: Hardcover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
Ray Monk | 1991年11月1日
4.4 顆星,最高 5 顆星 363
Paperback
US$25.00US$25.00
免費送貨8月11日 週五
符合要求的商品满US$60

送貨至 臺灣
更多購買選擇







馮睎乾十三維度



電影沒告訴你的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好不好看,見仁見智,我覺得比《天能》好,儘管遠不及奧本海默本人有趣。向來精於計算的諾蘭,有厚厚的一部奧本海默傳記《American Prometheus》參考,居然沒有把主角最引人入勝的一面拍出來,反而一味靠配樂、剪接營造戲劇效果,實在有點「捉到鹿唔識脫角」。
例如片中奧本海默跟女友啪啪啪,導演讓他突兀地唸出《薄伽梵歌》金句「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之後這句話也在電影反覆出現,其作用除了埋下女友之死的伏線,諾蘭顯然也想借此點出主題,隱喻奧本海默的命運——變成製造原子彈的「死神」。
然而諾蘭看過奧本海默的傳記,怎麼仍捕捉不到奧本海默思想中的曖昧,只按字面理解這金句呢?這句話在《薄伽梵歌》的原意,根本不是諾蘭呈現出來的樣子,也不是大眾望文生義就能掌握的——也許這也是奧本海默引用這句話的原因。
奧本海默引這句《博伽梵歌》,是在1965年一部紀錄片中,他當時談到「Trinity」原爆測試,說:
「我們知道世界會不一樣。有人笑,有人哭,大多數人沉默。我記起印度教經典《博伽梵歌》的一句話。毘濕奴嘗試說服王子履行義務(Vishnu is trying to persuade the prince that he should do his duty),為了震懾他,現出多臂形相,並說:『現在我變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我認為,我們所有人都以某種方式這樣想。」(注1)
奧本海默真的認為自己成了毀滅世界的「死神」,由是深感懺悔嗎?聰明絕頂的他,很可能希望紀錄片觀眾有此錯覺。但奧本海默讀通梵文原典,還特地說明是「毘濕奴嘗試說服王子履行義務」,心裏根本就不可能自視為「死神」。
《薄伽梵歌》是王子阿周那(Arjuna,俱盧之戰的主將)與黑天(Krishna,印度教的神,是毗濕奴的化身)在古印度戰場上的對話(所以印度有些原教旨信徒認為,諾蘭在床戲插入神的說話,是褻瀆)。阿周那身為士兵,猶豫不決,不想參與戰爭,黑天(即奧本海默所說的毘濕奴)於是勸導阿周那,要「履行義務(do his duty)」——士兵的義務即打仗。至於奧本海默背誦的金句,原文是這樣的:
kālo ’smi loka-kṣaya-kṛt pravṛddho
直譯:「我是時間,世界的偉大毀滅者。」
下一句是:
lokān samāhartum iha pravṛttaḥ
「我來這裏是要毀滅所有人。」
留意兩點:第一,原文不是說「我是死神」,而是「我是時間 (kālo ’smi)」;第二,這句話是至尊神黑天所說的,旨在說服阿周那作戰,為什麼要這樣講呢?按《薄伽梵歌》的脈絡理解,黑天的意思是:時間毀滅一切,你就算不參戰,對方也會死,這是至上神的意旨,你無論如何也阻止不了;既然那些人橫豎要死,你只管履行士兵職責,做戰鬥機器就是了。
看懂嗎?奧本海默引那句《薄伽梵歌》,並非表示他以「死神」自居,而是恰恰相反,用來卸責:唯有神才能決定人的生死,凡人則受命運約束,無法控制事情的結果,只能履行自己的義務。言下之意,奧本海默認為自己和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均無需為原子彈引發的災難負責。
我這個解讀,不單符合《薄伽梵歌》原意,也跟奧本海默的言論一致——他曾告誡科學家,若想干預別人怎樣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注定是徒勞無功的,所以科學家不該嘗試為「他的工作成果(the fruits of his work)」負責,他只該做好自己的工作。
奧本海默所用的「fruits of his work」一語,其實也出自《薄伽梵歌》,如第18章有一句說:「放棄一切活動的成果(sarva-karma-phala-tyāgaḿ)」,智者稱之為「棄絕」。《薄伽梵歌》提倡的人生哲學,就是只管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追求成果,也不要理會後果。
電影也沒告訴你,奧本海默一直向政府提供「技術性」意見,主張一定要把原子彈投在日本城市,因為在無人居住的地區引爆原子彈,就像「沙漠上的爆竹(firecracker over the desert)」,是不能嚇怕日本人的。 《薄伽梵歌》在奧本海默生命中之所以這麼重要,說穿了,就是因為他在古印度經文中找到一套神聖理論,讓他可超然地入世,即使殺人,也總會得到安慰。
1
奧本海默原話:
We knew the world would not be the same. A few people laughed; a few people cried. Most people were silent. I remembered the line from the Hindu scripture, the Bhagavad Gita; Vishnu is trying to persuade the prince that he should do his duty, and to impress him, takes on his multiarmed form and says, ‘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I suppose we all thought that, one way or another.






Robert Fritz Inc. – Home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https://www.robertfritz.com › ...


Creating Your Life is three-month video based self-study course with best-selling author, award winning filmmaker, and business consultant Robert Fritz that ...


Integration of Consciousness (DMA)
NLP Marin
https://www.nlpmarin.com › integration-of-consciousn...







At the foundation of this course is a class Carl first undertook in 1977, called Dimensional Mind Approach (DMA), and is the work of a man named Robert Fritz.







愛、創造、自然/時間" 悲劇

DMA


Virginia and Leonard Woolf: The Hogarth Press

Virginia and Leonard Woolf set up the Hogarth Press in 1917 


Woolf, Virginia, 1882-1941.


Leonard Sidney Woolf (1880 – 1969)


轉引Owen作品

奧本海默/杜魯門/原子彈


電影“奧本海默”中,有一段奧本海默與杜魯門總統晤談情景,氣氛凝重,杜魯門明顯不悅,雖是驚鴻一瞥,但令人印象深刻。


有影評說,電影故事的真實內容,經過編劇的操弄,其真實性難以判斷。


諾蘭這部電影雖然是以敘述奧本海默一生的傳記“美國的普羅米修斯”為本,但上述情節與David McCullough所著“杜魯門傳‘’中的描述,完全吻合。


" 有一天,奧本海默到白宮來看他。奧本海默激動地說,因為他曾參與原子彈的製造工作,覺得自己的雙手沾滿血腥。對杜魯門來說,奧本海默這種自憐自艾的態度既恐怖又可惡。“ 血腥是沾在我手上” 他告訴奧本海默:“ 不關其他人的事。” 他希望奧本海默以後不要再出現在他面前了。‘’


當時擔任杜魯門助理,30年後任國防部長的 Clark Clifford 在其回憶錄中說,杜魯門擔任副總統時從未聽說美國秘密研發原子彈的事。


在羅斯福總統驟逝,他宣誓接任總統20分鐘後,戰爭部長史丁生把他拉到一旁,告訴他羅斯福總統曾組織特別團隊研發超級炸彈,近日將進行首次試爆。這時距離羅斯福總統逝世還不到4小時。


兩個禮拜後,史丁生見杜魯門毫無動靜,於是帶著負責督導曼哈頓計畫的 Groves 將軍(影片中由麥特戴蒙飾演)求見,並面呈一份備忘錄,其中一句讓杜魯門觸目驚心:“ 4個月內,我們極可能完成人類有史以來威力最強大的武器,一顆炸彈就足以毀滅整個城市。”


從那時起,杜魯門總統知道是否使用原子彈,必須由他作出決策,並獨自承擔責任。之後,他也多次強調,儘速結束戰爭是他唯一的目標。


戰後1946年3月,大選失利下台的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訪問華府,杜魯門總統陪他自華府搭火車至杜魯門家鄉密蘇里州Fulton市, 發表邱翁名垂青史的“ 鐵幕降臨”演說。


演說結束,杜魯門指著車內懸掛的美國國徽說:這是我們重新設計的國徽,您或許會有興趣。我們將鷹頭,由偏向右方鷹爪抓著象徵武力的箭,調轉為偏左方象徵和平的橄欖枝。


邱吉爾仔細看了看說道:我有個建議,鷹頭應該設計成可以旋轉,情況需要時,就可從戰爭那頭轉到和平這頭。邱吉爾還開玩笑道:橄欖枝上一顆顆小小的漿果,我看起來像原子彈。

Richard Chen
Hanching Chung 老師好 這一本《最小阻力之路》初版是2015年11月問世。天下版叫做《阻力最小之路:用創造力尋找生命出口》,1996年就已經問世,而且早就絕版,所以大寫出版社才會出這個"30週年經典復刻版"。時光飛逝,現在說來也是快要八年前了。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新書上市】
《最小阻力之路(典藏紀念版)》
應用創造者思維,跳出「每天重複解決問題」的無力迴圈!
★商業經典《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 特別推薦★
★跨越四十年典藏紀念版★
為什麼你每次企圖改變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場空?
為什麼有許多的心理學想要解決「你的問題」,但仍然沒有辦法改變你的行為?
這不是一本教你解決問題的書,它的目的是要教你創造出你想要的東西!
「解決問題」與「創造」不同。
我們常等到問題發生了,才去想辦法解決。
如果我們能透過正確的選擇「跳脫」既有框架,
「創造」可掌控環境,就能擺脫困境,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好評推薦】
麻省理工學院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計劃負責人|彼得.聖吉博士(Dr. Peter Senge)
《全球思想趨勢變遷》作者|威利斯.哈蒙(Willis Harmon)
前佩可思河學習中心董事長兼執行長|賴瑞.威爾遜(Larry Wilson)
學習樹國際公司董事|馬修.尤希特(W Mathew Juechter)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所有心情:
洪世民、Richard Chen和其他9人

人物、英雄:麥克阿瑟;黃春明、 潘小俠........; 2場Oppenheimer直播;3本 Robert Oppenheimer英文傳記; 普林斯頓大圖書館"奧本海默周" ................藏 缺劍橋毒藥 引科學棋談

 


1.

我還沒看電影可作些"《奧本海默》的觀影前必讀重點 & 歷史背景知識整理--XXY 視覺動物"補充。"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AS 高研院)的兩位主管:胡適 "記美國醫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改造者弗勒斯那納先生 (Abraham Flexner-- 1866-1959) "   Robert Oppenheimer As IAS's  Director 1947–66)       T.S. Eliot 《雞尾酒派對The Cocktail Party》   . Barbenheimer weekend is here! barbie和oppenheimer兩影片一起轟動世界的片名複合字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291925083448717


2. 看完電影 談 三本英文《奧本海默》傳記的優缺點 續上週直播作些"《奧本海默》的觀影前必讀重點 & 歷史背景知識整理"補充。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288140970561763





歐本海默周 Princeton Town 20年

  約180本藏書Gilot 與畢卡索 生活 偵探小說 The hand of Mary Constable

電影 據Pai 大幻景 Jean Renoir 泣

1966年榮譽學位 鼓掌

雞尾酒派對“此書在高研院孕育incubated.”


The euphoria of success, of hard work paying off and the horrors of the realization of what he has truly unleashed on a world that is not ready and would probably be never ready to handle such powers...


Oppenheimer- probably the scariest non-horror movie of our times!


"I have never witnessed a greater sacrifice by a lead actor in my career. He knew it was going to be a behemoth ask when [Nolan] called him. But I think he also had the humility that is required to survive playing a role like this." - Robert Downey Jr. | Link in the comments for more.


〈當青年奧本海默遇上物理大師們〉


電影《奧本海默》相當沉重,這一篇來講講奧本海默年輕時與幾位物理大師有趣的互動。


1925 年奧本海默遠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卻因不善實驗物理而勉強熬過沮喪的一年。第二年,奧本海默轉往德國哥廷根大學,轉攻量子物理的理論,結果就像從陸地回到水中的魚突然發現自己可以大展身手,整個人煥然一新、充滿自信。他在德國結識了許多量子物理的重要人物,除了學術上的討論,也留下不少令人莞爾的對話。


⭐️玻恩 (Max Born)


奧本海默的指導教授玻恩當時已是大師級的人物,他於 1925 年協助海森堡完成矩陣力學的數學基礎,第二年還石破天驚地用機率詮釋薛丁格方程式,相當不以為然的愛因斯坦才寫信給玻恩說:「無論如何,我確信祂(上帝)不會擲骰子。」


不過玻恩有時會在冗長的計算中犯些小錯誤,所以常請他的研究生複查他的數學。有一次,玻恩給了奧本海默一組計算。幾天後奧本海默交回來,竟對玻恩說:「我找不到任何錯誤——你真的是自己一個人做的嗎?」


奧本海默拿到博士學位要回美國時,玻恩對他說:「你可以離開,但我可不行。你留給我太多作業了。」


⭐️狄拉克 (Paul Dirac)


狄拉克於 1927 年來到哥廷根大學時,對於量子電動力學已做出許多重要貢獻。他大奧本海默不到兩歲,兩人可說完全相反,奧本海默博學多聞、熱愛文學藝術,但狄拉克只專注於物理。事實上,狄拉克是個典型的亞斯伯格症患者,完全沒有浪漫情懷,他曾劈頭就問奧本海默:「他們告訴我你除了研究物理也寫詩。你怎麼會兩種都做?物理是我們試圖向人們說明,讓他們得以明瞭本來不知道的事,詩歌卻恰恰相反。」(意指詩是把本來就知道的事寫得沒人能懂。)


狄拉克對於奧本海默有能力閱讀各種原文的文學作品也無動於衷,還說:「為什麼你要浪費時間在這些垃圾上面?我認為你付出太多時間給音樂和你的繪畫收藏品了。」儘管如此,他們兩人仍是好朋友,奧本海默最開心的就是見到狄拉克,聽他分享最新的量子理論。


⭐️包立 (Wolfgang Pauli)


包立絕對是天才型的人物,高中畢業那年就寫了關於廣義相對論的論文,距離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還不到三年;他在 1924 年 24 歲時,提出「包立不相容原理」,建構了電子軌域的模型,不同元素為何有相似的物理與化學性質也獲得解釋。不過絕頂聰明的包立卻總是與物理實驗相剋。每當他走進實驗室,不知為什麼,實驗儀器總是會故障甚至爆炸,後來就有「包立效應」這個詞來描述此一奇特現象。


奧本海默是在 1929 年到瑞士跟大他四歲的包立學習。毒舌的包立曾批評奧本海默:「他的想法總是非常有趣,但是他的計算總是錯誤。」還故意叫他「喃–喃–喃先生」(Nim-Nim-Nim man),只因奧本海默演講中途要思考如何講的時候,會發出「喃–喃–喃」的聲音。奧本海默也會拿「包立效應」來開包立玩笑,但他還是非常崇拜包立的。


⭐️愛因斯坦


對於那些不願接受新的量子理論的保守大老們,年輕的奧本海默可就毫無敬意了。他曾在 1935 年造訪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回來後寫信給他弟弟說:「普林斯頓是個瘋人院。那些自大的啟蒙者只能在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發光。愛因斯坦根本頭殼壞去。(Einstein is completely cuckoo.)」


奧本海默大概完全想不到有一天他會擔任高等研究院的院長。


參考資料:

1. 《奧本海默》,時報出版

2. 《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天下文化出版

〈電影《奧本海默》中的真與假〉


昨天在 科學人辦的《奧本海默》電影包場映後座談會中,主持人問到電影是否都符合實際歷史,由於時間的關係,當下只能簡短回答,現在我再補充如下。(本文因涉及電影情節,僅適合已看過電影者。)


諾蘭這部電影主要是根據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這本書(中譯本書名和電影相同也叫《奧本海默》,由 時報出版發行)。這本書的兩位作者蒐集了數千份記錄、信件和大量的機密文件,並採訪近百位奧本海默的朋友、親屬和同事,花了二十五年時間才完成這本上千頁的巨著,堪稱是最具代表性的歐本海默傳記,2006年也獲得普立茲獎以及美國國家書評獎的肯定。


那麼電影《奧本海默》是否符合書中所記載的史實?我得佩服的說:是的,除了少數幾處之外,幾乎都忠於史實,甚至很多對白完全就是當事人當初的原話。電影中有些情節觀眾可能會以為是特意塑造的戲劇效果,其實也都是真的,例如:


✅歐本海默真的曾在教授桌上的蘋果下毒。


✅泰勒真的計算出核爆可能引發失控的連鎖反應,點燃整個大氣層。


✅歐本海默的情人瓊真的服藥之後,頭埋入浴缸中溺死,引起各方猜測是否真屬自殺。


✅最後一次的內爆測試的確顯示核試爆可能失敗。


✅原子彈試爆前夕的確暴風雨來襲,直到清晨四點才開始放晴。


✅歐本海默真的和太太約定以「收床單」為暗號,通知她核試爆結果。


✅費曼真的沒用黑玻璃,在軍車內以裸眼直視核試爆的光芒。


✅歐本海默真的在出口同位素給挪威的聽證會中講了那些話,引起哄堂大笑,讓在場的史特勞斯又窘又怒。


不過也有幾處就與史實不符了,包括:


❌波耳差點吃下毒蘋果


並沒有。毒蘋果事件發生在1925年晚秋,1926年春天,拉塞福才將歐本海默介紹給波耳認識。


建議歐本海默前往哥廷根大學的人也不是波耳,而是哥廷根大學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主任玻恩。玻恩到劍橋訪問時遇見歐本海默,認為他頗有天分,便邀請他來自己的學校,玻恩也就成為他的指導教授。


❌歐本海默去找愛因斯坦驗算大氣層是否有可能被引爆


並沒有,他是去芝加哥大學請康普頓驗算。(康普頓於1923年以實驗證明X光散射的數據只能用粒子碰撞解釋,證明愛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說,四年後即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曼哈頓計畫中負責領導芝加哥大學的冶金實驗室。)


事實上,歐本海默在1947年接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前,對愛因斯坦這些抗拒哥本哈根學派的老頑固是相當不以為然的。1945年,歐本海默被高等研究院列入終身教授的候選人名單,愛因斯坦也不贊成,認為包立更適合。不過九年之後歐本海默面臨聽證會調查時,愛因斯坦仍和其他教授聯名聲援歐本海默。


❌波耳說海森堡於1941年來訪時,告訴他德國使用重水做減速劑


波耳的確於1943年底來到洛斯阿拉莫斯,也真的曾在往英國的飛機上沒戴氧氣罩而昏厥過去,但是他並不知道德國研發原子彈的情況。美國直到1944 年11月,才由派往歐洲搶奪德國科學家的特遣隊確認德軍並無原子彈,短期內也造不出來。


至於海森堡當初到丹麥跟波耳說了什麼,原本領先的德國又為什麼沒做出原


【新書推介暨贈書活動】


諾蘭的鉅作《奧本海默》即將在 7 月 21 日上映,在此之前,另一部關於奧本海默的鉅作——他的傳記中譯本也出版了。


這本傳記的英文書名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直接點出奧本海默的悲劇角色,認為他就和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卻被宙斯施與酷刑一樣,雖然為美國獲取原子之火,終結戰爭,卻在不久之後遭到當權者的羞辱與懲罰。


為什麼一個戰爭英雄會落得如此下場?如果他的政治傾向有問題,為什麼一開始會被賦予率領科學家開發原子彈的重責大任?況且他既沒有諾貝爾獎的加持,也不是德高望重的大老。如果他是清白的,為什麼他的同事朋友無法保住他?奧本海默究竟是怎樣的人?是他背棄國家或是國家背棄了他?


我不確定這些疑問是否都能在三小時的電影中找到答案,但這本傳記絕對可以。兩位作者蒐集數千份記錄、信件和大量的機密文件,並採訪了近百位奧本海默的朋友、親屬和同事,前後花了二十五年時間才完成這本上千頁的巨著。此書出版後不但獲得紐約時報等報章雜誌的讚譽,還得到 2006 年普立茲獎以及美國國家書評獎。


感謝 時報出版 ​大方提供三套書給予【科學棋談】的讀者。只要分享本貼文並設成公開,或是在留言處 tag 一位朋友並寫下你想知道奧本海默什麼事,就能參加抽獎;兩種都做就有兩次抽獎機會,但每種只限一次。活動至台灣時間 7 月 16 日截止,中獎的讀者須在通知後 24 小時內回覆,否則視同棄權。


補充:僅限寄送到台灣本島。



電影沒告訴你的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好不好看,見仁見智,我覺得比《天能》好,儘管遠不及奧本海默本人有趣。向來精於計算的諾蘭,有厚厚的一部奧本海默傳記《American Prometheus》參考,居然沒有把主角最引人入勝的一面拍出來,反而一味靠配樂、剪接營造戲劇效果,實在有點「捉到鹿唔識脫角」。


例如片中奧本海默跟女友啪啪啪,導演讓他突兀地唸出《薄伽梵歌》金句「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之後這句話也在電影反覆出現,其作用除了埋下女友之死的伏線,諾蘭顯然也想借此點出主題,隱喻奧本海默的命運——變成製造原子彈的「死神」。


然而諾蘭看過奧本海默的傳記,怎麼仍捕捉不到奧本海默思想中的曖昧,只按字面理解這金句呢?這句話在《薄伽梵歌》的原意,根本不是諾蘭呈現出來的樣子,也不是大眾望文生義就能掌握的——也許這也是奧本海默引用這句話的原因。


奧本海默引這句《博伽梵歌》,是在1965年一部紀錄片中,他當時談到「Trinity」原爆測試,說:


「我們知道世界會不一樣。有人笑,有人哭,大多數人沉默。我記起印度教經典《博伽梵歌》的一句話。毘濕奴嘗試說服王子履行義務(Vishnu is trying to persuade the prince that he should do his duty),為了震懾他,現出多臂形相,並說:『現在我變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我認為,我們所有人都以某種方式這樣想。」(注1)


奧本海默真的認為自己成了毀滅世界的「死神」,由是深感懺悔嗎?聰明絕頂的他,很可能希望紀錄片觀眾有此錯覺。但奧本海默讀通梵文原典,還特地說明是「毘濕奴嘗試說服王子履行義務」,心裏根本就不可能自視為「死神」。


《薄伽梵歌》是王子阿周那(Arjuna,俱盧之戰的主將)與黑天(Krishna,印度教的神,是毗濕奴的化身)在古印度戰場上的對話(所以印度有些原教旨信徒認為,諾蘭在床戲插入神的說話,是褻瀆)。阿周那身為士兵,猶豫不決,不想參與戰爭,黑天(即奧本海默所說的毘濕奴)於是勸導阿周那,要「履行義務(do his duty)」——士兵的義務即打仗。至於奧本海默背誦的金句,原文是這樣的:


kālo ’smi loka-kṣaya-kṛt pravṛddho


直譯:「我是時間,世界的偉大毀滅者。」


下一句是:


lokān samāhartum iha pravṛttaḥ


「我來這裏是要毀滅所有人。」


留意兩點:第一,原文不是說「我是死神」,而是「我是時間  (kālo ’smi)」;第二,這句話是至尊神黑天所說的,旨在說服阿周那作戰,為什麼要這樣講呢?按《薄伽梵歌》的脈絡理解,黑天的意思是:時間毀滅一切,你就算不參戰,對方也會死,這是至上神的意旨,你無論如何也阻止不了;既然那些人橫豎要死,你只管履行士兵職責,做戰鬥機器就是了。


看懂嗎?奧本海默引那句《薄伽梵歌》,並非表示他以「死神」自居,而是恰恰相反,用來卸責:唯有神才能決定人的生死,凡人則受命運約束,無法控制事情的結果,只能履行自己的義務。言下之意,奧本海默認為自己和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均無需為原子彈引發的災難負責。


我這個解讀,不單符合《薄伽梵歌》原意,也跟奧本海默的言論一致——他曾告誡科學家,若想干預別人怎樣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注定是徒勞無功的,所以科學家不該嘗試為「他的工作成果(the fruits of his work)」負責,他只該做好自己的工作。


奧本海默所用的「fruits of his work」一語,其實也出自《薄伽梵歌》,如第18章有一句說:「放棄一切活動的成果(sarva-karma-phala-tyāgaḿ)」,智者稱之為「棄絕」。《薄伽梵歌》提倡的人生哲學,就是只管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追求成果,也不要理會後果。


《薄伽梵歌》在奧本海默生命中之所以這麼重要,說穿了,就是因為他在古印度經文中找到一套神聖理論,讓他可超然地入世,即使殺人,也總會得到安慰。電影也沒告訴你,奧本海默一直向政府提供「技術性」意見,主張一定要把原子彈投在日本城市,因為在無人居住的地區引爆原子彈,就像「沙漠上的爆竹(firecracker over the desert)」,是不能嚇怕日本人的。 



1

奧本海默原話:

We knew the world would not be the same. A few people laughed; a few people cried. Most people were silent. I remembered the line from the Hindu scripture, the Bhagavad Gita; Vishnu is trying to persuade the prince that he should do his duty, and to impress him, takes on his multiarmed form and says, ‘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I suppose we all thought that, one way or anoth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LmxIptS3c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奧本海默》劇照



,,沒抽到的朋友若要購買,可任選下列的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YemeeX

誠 品: https://reurl.cc/qLaL0g

金石堂: https://reurl.cc/DAY7ke

momo: https://reurl.cc/EoYy0v

誠品蝦皮: https://reurl.cc/RzRg36

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林語堂 《晚景》,《晚晴》王安石《傷仲永》

 

🧙‍♀️Become an elder

󠀠

林語堂故居的臥房陳列室裡,懸掛著一幅書法家王孟瀟(一八九八—一九八六)所書的字幅。他巧妙地挪用《生活的藝術》中的這段話,來為語堂祝壽,這段話是:「這世界中再沒有比一個壯健而智慧的老翁更美麗,他有著紅的面頰,雪白的頭髮,以通曉世故的態度,用和藹的口氣,談著做人的道理」。

󠀠

語堂三十多年前歌頌長者的文句,在書法家的巧思下,反而成為對方讚頌自己的祝壽詞,很有意思。上了年紀的語堂,過去的成就逐漸邁入收割的季節,更顯圓融飽滿、內蘊渾厚;以往畢露的鋒芒,而今盡化為韜光,閃耀著睿智的光芒。

󠀠

——洪俊彥,《近鄉情悅:幽默大師林語堂的台灣歲月》

󠀠

#林語堂 #長者 #壯健而智慧的老翁 #林語堂曾說優雅的老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傷仲永》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所寫的一篇議論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通過記述一個叫做方仲永的金谿人(今江西金谿縣)天資聰慧卻在後天沒有繼續學習最終「泯然眾人矣」的故事。說明了人即使天賦很高,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成績;同時也告訴了人們後天學習對於人才成長起著關鍵的作用。  

《傷仲永》一文對後世影響很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初中語文教材收錄了這篇文章。

原文[編輯]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1]

***奇怪的文章邏輯,比喻不倫....



唐宋第九大家沒了──遙想那個金谿地方的小神童(張曉風)

王安石先生:

寫這封信給你,對你來說是件不太公平的事,因為我知道你的姓氏里貫、你的生卒年月、你的政治立場、你的詩詞才華。而你於我卻一無所知,就算你死而有知,也無法對我的數落反口相譏。

不錯,這是一封指責你的信,你死了九百多年,我想,你對毀譽也沒那麼在乎了吧?

也許,我真正要指責的不是你──而是,歷世歷代做着大官卻不甚有良心的人。

在歷史上,罵你的人並不少,不過,關於「政策」,我懶得「置喙」(這個「詞兒」好玩,意思是「放嘴吧」,說得更直白一點是「懶得跟你浪費嘴皮子」)。

不過,先放下你的話題,我且岔開來,去說說民國初年的王寵惠。我認為他是百年來最重要的才子,他也是清朝末年第一個拿到新制大學文憑的人。他後來的成就驚人,我就不多說了(因為需要一大本書來細說)。在這裏我只想提兩件事,當然,我想你大概也明白,這兩件事都希望提醒你,讓你有點愧疚。

第一是王寵惠是廣東東莞人(不過,他有幸生在香港),東莞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後雖因「港商」鍾情而繁榮起來(相對的,台商則鍾情靠近上海的崑山),但在清末的時候,東莞實在不是什麼「大地方」,這樣的地方能冒出一個王寵惠來,不免令人驚奇。一九五三年,美國總統尼克遜來台為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破土,竟特地去拜見王寵惠,原因是他念大學的時候,讀的那本《德國民法》教科書,是由王寵惠翻成英文的。當時也另有一位美國學者譯此書,但大家居然公認王寵惠的英譯才更為正確雅馴,他是個通七國語言的天才。

大人物不是都該出在江南才子之鄉嗎?就算出在廣東,也該出在廣州,清朝末年的東莞算老幾?它依附於廣州,從「莞」字望文生義,它早年應該是長滿水草的「濕地」,而「莞」是編蓆的草。

而王寵惠和林語堂相似,他們都出生在甲午戰爭時代,又都是「小地方」的人,但他們都遇見「貴人」了。

說到這裏,我不免想罵一句:

「喂!王安石呀!以你當時的地位,你就不能去做個別人家小孩的貴人嗎?」

林語堂和王寵惠都是寒門子弟,因為他們的父親都是一介牧師(王寵惠則連祖父亦是牧師),但他們享了一項權利,他們讀了書,而且讀了當時最好的教會學校。誰是賞識他們、培育他們的「貴人」?是有權力的洋牧師,他們認為這孩子孺子可教。

你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我想說的小神童方仲永卻是金谿人。用現今的話說,後者是前者的衛星城鎮,也就是說,是個「小地方」,而你的母親和舅舅便是那一帶的人。

第二件我想說的是,王寵惠生平貢獻雖多,但我最佩服的卻是他說了「四字真言」。那四個字如果出於我張曉風之口,就一錢不值,但出於民初時代的王寵惠之口就可視為千古名言。他說,立國最重要的事便是要先有個「好人政府」。其實,說的人不止他一個,胡適等人也都附會此說。但王寵惠不同,他本身是「大法學家」,而他的高論居然是「治國之本不在於把立法方面弄得條則井然,而在執政者本人的善良無私和能幹正直」(以上是曉風代為歸納的言詞,不是王寵惠的原聲),這話說了一百年了,現在想想,真是全然的真理──不管執政的是國民黨、共產黨、或民進黨都逃不了這條天理。

好,話說回來,你,和你的「王安石團隊」,其中「好人」的比例似乎不夠高……

說到這裏,我想你也聽糊塗了,我好像本來要指責你(你是「先賢」,理該接受後人的檢討),但我卻嘮嘮叨叨,說一位叫王寵惠的二十世紀的人物……

事情是這樣的,你曾寫過一篇二百三十六字的短文,叫〈傷仲永〉,而我這封信則是寫「致一位『傷』仲永卻『吝於培養』仲永的人」。

仲永為人所知,是在金谿地方。那一年,他五歲(應該是四歲,用現在的說法),一天忽然哭着跟父親求紙求筆,父親去跟別人討來給他,他立刻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仲永」(本來也許叫「二柱子」或「小狗子」),當下即無師自通地寫出一首詩來。

他的父親覺得此事不錯,便把方仲永當馬戲班的小猴子似的牽去各處表演,有人也就打賞他幾分錢。方爸十分滿意,仲永也無從反對,只是,沒有一個人想到,方仲永應該去讀點書,讓這個天才小孩有點底蘊。

從仲永幼時初展才華,到了十七、八,他的詩已了無新意,到了二十五,你,王安石忽然發現,他已「泯然眾人矣」!(很平凡地變成無名小卒了!)你,王安石,感慨系之,於是寫了一篇名叫〈傷仲永〉的短文,大發議論說:有天才的孩子不加教育,最後會變成「啥都不是」,沒天才的孩子不讀書,那「下場就更可想而知」了。

不錯,仲永是天縱奇才,「他該受好教育」,但,這個句子裏缺少了一個主詞,誰該出錢出力來教育他?他那白癡父親並不懂什麼「培養天才兒童的重要性」。而你,身為高官,眼看這孩子變鈍變笨,你只做了一件事,你「感傷」!唉,如果你有幾分「婦人之仁」,不管出錢出力,不管是你自己來教,或交官府特別費支應,仲永都不會留下千古憾事。說不定,我們俗稱的「唐宋大八家」,因為有人出面調教,又多了一位方仲永,因而湊成了「唐宋九大家」呢!

「我深感遺憾!」從你王安石到今天,做官的都很愛把這話掛在嘴上呢!

安石先生,希望你聽懂了我的話,並且──至少有一點點羞愧,你平生或者認為讓全體國民都平均吃飽很重要,這話沒錯,但讓所有的小孩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同樣重要。

我為你只會寫篇文章來傷悼而傷悼!

像王寵惠或林語堂那種人物是因碰到「洋牧師」「識人」並且「肯栽培人」才出頭的,如果碰上你,大概也只能端出「傷寵惠」或「傷語堂」的文章來了!

  

後記:

香港茶具文物館的捐贈人羅桂祥家族在十九世紀末也是梅縣一寒門,父親投奔馬來西亞一富有企業家余氏做帳房,余氏見其小兒聰慧勤懇,主張不可只讀到中學,乃出錢栽培他到大學,後來他也感恩圖報,效勞「父親老東家」的家族企業。終於,他自己也成為一個有見識、有器局、有仁心、且有藝術品味的「香港大企業家」,余氏比王安石可佩服多了。

****

 晚,晚景,晚晴,晚境,晚志,晚成,晚輩,晚霞,晚熟,晚年,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533416180002487


王安石20歲時進京趕考,元宵節時路過一地,一大戶人家懸燈出題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不會答,卻記在心中。
到京後誰知主考官所出之聯竟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筆就以招親聯作答,得中進士。
衣錦還鄉時發現那聯居然仍未有人會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題聯作答,竟又得了個漂亮媳婦。



  1. 黃昏日落時分說文解字·》:。」··。」

  2. 夜間晚間」、」。水滸傳·第一》:小二夫妻。」

  3. 長輩自稱」。儒林外史·》:不能。」

  1. ·陳師道除夜。」

  2. 繼任後來晚娘」。淮南子·》:晚世學者不知道一體總要。」

  1. 相見恨」。孔子家語··弟子》:不亦。」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晚,莫也。人岙人日,免聲。”


    注音

    釋義
    (一)wan3《廣韻》無遠切,上阮微。元部。 (1)日暮;傍晚。《說文‧日部》:“晚,莫也。”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楚辭‧九辯》:“白日晼晚其將入兮,明月銷鑠而減毀。”《世說新語‧政事》:“王問何處來﹖云:‘從師家受書還,不覺日晚。’”魯迅《且介亭雜文‧阿金》:“天一晚,就陸續到他窗下來。”

    (2)夜;夜晚。北周庾信《對燭賦》:“晚星沒,芳無歇,還持照夜遊,詎減西園月。”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是我在京中早晚無人照管。”

    (3)遲。比規定的或合適的時間靠後。《廣雅‧釋詁四》:“晚,後也。”《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宋王安石《暮春》:“芙蕖的歷抽新葉,苜蓿闌干放晚花。”《文明小史》第十四回:“到那時候再想到我的話,就嫌晚了。”

    (4)後來的;時間靠後的。如:晚娘(繼母)。《淮南子‧本經》:“晚世學者,不知道之所一體,德之所總要。”《漢書‧郊祀志上》:“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宋劉克莊《內翰洪公舜俞哀》:“內庭喚作真學士,晚輩推為老舍人。”

    (5)老年。《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南朝宋鮑照《升天行》:“窮塗悔計短,晚志重長生。”《晉書‧簡文三子傳‧會稽文孝王道子》:“桓玄嘗候道子,正遇其醉,賓客滿坐,道子張目謂人曰:‘桓溫晚塗欲作賊,云何﹖’玄伏地流汗不得起。”

    (6)舊時官場後輩對前輩、下級對上級稱晚生,簡言曰晚。多用於書信。《正字通‧日部》:“晚,今俗謂後生曰晚生。”《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恕治晚不能躬送了。”

    (7)姓。《萬姓統譜‧阮韻》:“晚,見《姓苑》。”





晚境wǎn jìngㄨㄢˇ ㄐㄧㄥˋ
  1. 晚年的境況。宋.范成大〈讀白傅洛中老病後詩戲書〉詩:「樂天號達道,晚境猶作惡。」



  2. 晚年的境遇;晚年。元曹伯啟《涇陽述懷》詩:“晚境難期博望侯,微官且學子長游。” 沙汀《還鄉記》一:“他有時卻也不能不想到他的晚境。” 師陀《期待》:“這兩個喪失了自己獨養子的老人……怎樣彼此照顧,而又怎樣度著他們的晚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