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9日 星期三

書與人 《本來面目 》 何國慶, 蔡登山 《留情:一位大宅門女大學生的生命屐痕》2023。 阿邦贈書2023.7 費孝通 張冠生《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2014。《明報月刊》20121。何兆武《雜草集ˊ》2019

書與人  《本來面目 》  何國慶, 蔡登山 《留情:一位大宅門女大學生的生命屐痕》2023。  阿邦贈書2023.7   費孝通    張冠生《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2014。《明報月刊》20121。何兆武《雜草集ˊ》2019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832183008471128


Ben Chen  阿邦


《留情:一位大宅門女大學生的生命屐痕》、《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這兩本書有一個交集:費孝通

TingShan Tsai

費孝通是燕京大學社會系畢業,與《留情》女主角周叔昭為好友,兩度在她的留言冊留言。
作者

Ben Chen

TingShan Tsai 張冠生,是費孝通在中國民主同盟的助手





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


內容簡介

是誰傳下這行業?黃昏里掛起一盞燈。

一個普通讀者,以淳朴心情,在尋常可遇的讀物中,從辛亥革命那年起,作了一次年輪式閱讀。百年煙雨里的百種讀物,書里書外的千字短文,漸聚成紙上年輪。

輪中之書,有名著,如《寬容》、《傅雷家書》,也有教材、課本;有政治,如毛、鄧著述,也有經濟;有戰爭,如《第三帝國的興亡》,也有和平;有歌頌,如《中國》,也有批判,如《娛樂至死》;有民國初年的《新修身》,也有新出不久的《荒廢集》……不拘一格,隨遇而讀,如年輪之成,不規則,卻自然,真實體現出了閱讀的平民性質,如作者在序中所言,原是每個讀過書、寫過作文的人都不難做的。

書中文字質朴,史料豐富,時見精彩。書影則匠心獨運,蘊涵豐厚,味道綿長。

初版以來,窗外銀杏新添三個年輪。三輪枯榮,《紙年輪》緩緩接收的微光,來自萬千讀者。今增訂新版,收入序言《書里有微光》,繼續體會人書相遇的喜樂,欣賞浩瀚的人文風景,知道更多的人和事,了解更遠的地方和時代。
書的年輪,也是人的年輪。

張冠生,1954年生,祖籍江蘇。知青五年,七七級四年。民盟中央委員。有社科研究、編輯、記者、公務員經歷。長期就職於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為費孝通教授做助手。先后主持宣傳部和參政議政部工作。發表文章於《中國社會科學》、《讀書》、《東方》、《隨筆》、《溫故》等刊。出版著作《費孝通傳》、《知道:沈昌文口述自傳》、《晴耕雨讀》、《田野里的大師:費孝通社會調查紀實》、《從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等。
特別感謝:本書攝影沈繼光先生(即《物語三千》、《鄉愁北京》作者)。
世紀老人的話 費孝通卷

目錄

【增訂版序】 書里有微光
【第1版序】 一個人的紀念
【甲輯】 1910年代
1911年(辛亥):《少年》雜志
1912年(壬子):《中華初等尺牘》
1913年(癸丑):《法意》
1914年(甲寅):《中等國文典》
1915年(乙卯):《作文法》
1916年(丙辰):《袁世凱軼事續錄》
1917年(丁巳):《共和女界新尺牘》
1918年(戊午):《新修身》
1919年(己未):《短篇小說》
【乙輯】 1920年代
1920年(庚申):《亞里斯多德》
1921年(辛酉):《清代學術概論》
1922年(壬戌):《中國地理沿革圖》
1923年(癸亥):《中國關稅問題》
1924年(甲子):《漢書藝文志講疏》
1925年(乙丑):《史推拉》
1926年(丙寅):《古史辨》
1927年(丁卯):《社會論》
1928年(戊辰):《讀書堂西征隨筆》
1929年(己巳):《理想國》
【丙輯】 1930年代
【丁輯】 1940年代
【戊輯】 1950年代
【已輯】 1960年代
【庚輯】 1970年代
【辛輯】 1980年代
【壬輯】 1990年代
【癸輯】 2000年代

何國慶, 蔡登山 《留情:一位大宅門女大學生的生命屐痕》2023。  阿邦贈書2023.7    張冠生《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2014。《明報月刊》20121。何兆武《雜草集ˊ》2019

留情:一位大宅門女大學生的生命屐痕



內容簡介

  一本塵封多年的留言冊,
  一個百年文化家族的流變與記憶,
  一代文化菁英的離合悲歡。
  漫漶數十年的歲月跡痕,
  全都寄藏在一行行
  情義不盡的寸言短語裡。

  一本塵封多年的留言冊,封藏了一個百年文化家族的流變與記憶。留言冊的主人周叔昭正是這龐大家族枝脈中的一員,經由書冊裡的寸言短語,不僅見證了她在時代跌宕中的個人際遇,更讓人得以一窺一整個世代文化菁英的離合悲歡。舉凡吳文藻、冰心、費孝通、嚴景耀、雷潔瓊、吳宓等當代才俊,都曾於書中留下隻字片語。

  本書則始於與留言冊的偶然相逢。從簿冊中一個個名字開始追索,於漫漶數十年的歲月跡痕中,串捻起幾至埋沒蛛絲馬跡。在一次次的奔走、聯繫,以及無數文獻中上窮碧落下黃泉,才重新溯回周叔昭女士的生平梗概。

  全書自周氏家族的近代淵流開始,仔細爬梳了父執輩一路走來的歷程,並細數求學時代過從的諸位同學和他們後來際遇。乃至於日後成家、遭逢抗戰的顛沛流離,最終渡海來台的種種,皆細心求索。以期透過留言冊還原周女士的生平,並為歷史留下一份見證。

本書特色
    
  收錄多幀留言冊內頁名家手書字畫,並以彩印呈現,帶引讀者一睹名家手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何國慶

  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1995~)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1995-1998)
  中華文物學會理事長(2004-2006)

  發行書法圖錄明代、民國、當代系列共三十一冊
  出版《靜思語》慈濟護專開校紀念版(1989年9月)
  著有《考驗——證嚴法師面對挑戰的智慧》(1999)
  著有《萬曆駕到:多元.開放.創意的文化盛世》(2016)
  著有《改變:一群加拿大慈濟人的移民故事》(2021)

蔡登山

  文史作家,沉迷電影及史料間達四十餘年,製作《作家身影》系列現代作家紀錄片十三集,編有史料書籍近兩百種,重要著作有:《情義與隙末》、《多少往事堪重數》、《多少樓臺煙雨中》、《楊翠喜·聲色晚清》、《叛國者與親日文人》、《重看民國人物》、《梅蘭芳與孟小冬》、《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人間四月天》等數十種。


目錄
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 何國慶
開場白
第一章 人才輩出的周家大宅門
第二章 我的父親:郵票大王周今覺
第三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
第四章 結婚與婚後歲月
第五章 抗戰流離紀聞
第六章 南湖詩社:與林蒲(艾山)的一段友誼
第七章 海隅回首:萬里關山萬里情
後記 蔡登山
附錄:周馥家族世系表(周學海支系)

+++++

《明報月刊》20121


邱坤良──和王元 子及 Ruby Shen 。

俞大綱教授幼女啟木
日前從美國來台
將其父生前珍藏張大千畫作
捐給俞大維學會
這是1970年代初期
俞老師創作《王魁負桂英》
張大千繪贈的桂英鬼魂與判官
今日下午跟晚上
啟木以及玩子、邦駿
在永康街喝茶吃海鮮
聽啟木講俞老師昔日趣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