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最常青的學姊劉益充大姊、阿九學長(旅日) 與女同學劉益充 (1961級政治系) 2024.4 。 吳福助書評: 陳安桂總編《鎏金歲月風華:東海大學婦女會六十年會史(1957-2017)》(2017)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801527115211735
阿九與女同學
此篇刊登於東海大學圖書館管刊有pdf等等,略去附註。
《鎏金歲月風華:東海大學婦女會六十年會史 (1957-2017)》讀記 |
---
《鎏金歲月風華:東海大學婦女會六十年會史(1957-2017)》讀記
吳福助*
書名:《鎏金歲月風華:東海大學婦女會六十年會史(1957-2017)》
總編:陳安桂
發行:方 菲
出版:台中市,東海大學婦女會
版次:2017年11月20日初版
書號:ISBN 978-986-95755-0-8
東海大學是美國紐約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在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延續基督教在華的教育事業,而特別在台灣創建的私立大學。東海大學的創校理想,是要配合臺灣社會的實際需要,建立富有創造性特色的學府,使它有別於它所繼承的中國大陸13所基督教大學的傳統,以便為臺灣高等教育提供卓越的貢獻。東海大學創建之初所建構的教育特質,概括來說,在於:1.強調「開創精神」:學生方面,建立勞作制度;課程方面,實行通才教育;圖書方面,採用開架制度;生活方面,試行榮譽制度。2.強調「質重於量」:它是小型的大學,學生全體住校,採行「小班制」上課。教師專任,配有宿舍,共住校園。全校宛如大家庭。3.行政、教學實踐「民主精神」。4.強調啟發學生「自覺精神」。5.強調融合中西文化,具有國際觀。上述這些為台灣高等教育樹立高度學術水準,提供特殊範例的特質,長久以來,已經引起眾多討論,膾炙人口。至於在台灣一百多所大學校園內獨領風騷、獨樹一幟的「東海大學婦女會」,它的成立及其活動發展概況,則是長期被忽略,有待重新發掘,深入了解的新校史領域。
東海大學婦女會為慶祝成立60週年,最近出版《鎏金歲月風華:東海大學婦女會六十年會史(1957-2017)》一書。此書所謂「鎏金」,即「火鍍金」,指的是一種用金汞合金製成的金泥,塗飾器物的表面,經過烘烤,汞蒸發而金固結於器物上的傳統工藝。書名「鎏金歲月風華」,是在形容東海大學婦女會走過的60年歷史歲月,其風貌是何等雍容華美,輝煌燦爛,值得呵護珍愛啊!筆者拜讀之餘,認為本書有以下四大特色。
一、體裁精巧,系統完善,旨趣宏偉
本書共分5章。第1章「歷任會長簡介」(16人)。第2章「60年大事記」(草創、過渡、轉型、自立、發展)。第3章「專訪歷任會長」(16人)。第4章「專訪志工代表」(12人)。第5章「婦女會60年事工及發展」(靈修佈道、慈善義賣、扶弱濟貧、社會服務、社區關懷、綠色環保、經營乳品、終身學習、休閒康樂)。附錄「婦女會60年服事志工芳名錄」(324人)。書前附王茂駿校長、方非會長、陳安桂總編輯〈序〉,後附〈致謝〉(資料提供30人)、照片提供(25人)。全書系統完善可觀。
總編輯在書前序言,說明本書編纂選用史學體裁:「這本婦女史內容,決定採用三種體例,三個面向來呈現歷史面貌:以時間為主軸的編年體—60年大事記;以人物為主軸的紀傳體—歷任會長及代表志工的傳記;以事件為主軸的紀事本末體—60年事工發展與演變。」全書以編年體「大事記」為經,以人物列傳、事件始末記述為緯,縱貫橫通,互補互證。傳統史學體裁的選用,史料駕馭制約的設計,可謂相當精巧妥貼。
關於本書編纂旨趣,總編輯說東海地靈人傑,東海婦女群體個個多才多藝,溫婉體貼,能幹進取。她們勤儉持家之餘,團隊合作,為學校及社會創建很多事工,引領風騷,帶動潮流。本書描摹東海婦女群像,旨在彰顯前賢輝煌業績,彌補歷史闕漏。又說:「這或許是一本微不足道,無關緊要的小書,但是,相信未來60年後的人們,應會和此刻我們深情和絕美的期待,有永無止境的對話。」本書編纂所懷抱的歷史胸襟,可謂開闊宏偉,寄託的旨趣,可謂深遠悠長,耐人再三尋思回味。
二、密切合作,精勤不懈的編纂團隊
本書「發行人」方菲1人。「總編輯」陳安桂1人。「編輯委員」方菲、劉益充、石秀美、張英玫、王秀美、李玉綏、沈志方,共計7人。「編輯助理」劉惠芳、劉詰穎、曹斯穎、余佳樺、蔡雅婷、薛惠心,共計7人。書前有東海大學王茂駿校長、東海婦女會會長芳菲、本書總編輯陳安桂,共計3人,各寫〈序〉1篇。第1章「歷任會長簡介」、第5章「婦女會60年事工及發展」,陳安桂1人撰寫。第2章「60年大事記」,陳安桂、石秀美、張英玫3人合撰。第3章「專訪歷任會長」,「撰文」11人:陳安桂(8篇),劉益充(3篇),楊凡、鄭慶樂、沈志方、陳己香、黃德輝、王秀美、石秀美、丁珍語、方菲(1篇)。「口述」4人:王厚生、王宛韻、陳德芳、陳德容。「專訪」1人:謝海莉。「訪問」5人:楊金山、蕭奕昭、李九玲、張柳聲、楊凡。「書面資料提供」4人:張玉生、晏曉蘭、梅明麗、梅明慧。以上參與編寫,總計25人。第4章「專訪志工代表」,「撰文」8人:劉益充(3篇),陳安桂(2篇),沈志方(2篇),孫蒂、晏曉蘭、方菲、黃綠霜、吳媛嬌(1篇)。書末致謝,「資料提供」,唐道南等30人。「照片提供」,唐道南等25人。全書編纂,動員人數總計在百人以上。
總編輯在〈序〉中說明本書編纂過程,「斷簡殘篇,蒐羅匪易」,「由無米之炊,到無中生有」,「成功沒有秘訣,就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成功沒有捷徑,一切都是穩紮穩打,咬緊牙根走過來的。」編輯團隊在會長、總編輯的用心領導下,彼此同心團結,密切合作,她們精勤不懈,堅持到底的敬業精神,真是難能可貴,多麼令人欽佩景仰啊!
三、柔美可誦的歷史畫卷
本書文筆,出於眾手,經過統一審稿修改。整體而言,行文質樸自然,活潑曉暢,已經充分達到歷史文章「材料真實有據」、「文辭簡明通達」、「風格雍容祥和」的基本要求。再加上收錄照片313張(獨照、合照、活動照片、文物照片),每張照片都附有精簡扼要的解說。全書排版精美,圖文並茂,稱得上是史學家所崇尚的「柔美的歷史」。本書確實是一部「柔美」可誦,溫馨感人,新鮮活潑,趣味盎然的歷史畫卷。本書的行世久遠,未來將會引起多方迴響,是可以樂觀預卜的。
四、見證「東海人文精神」
王茂駿校長說:「婦女在家庭中本已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群婦女在一起,能做的就更多了!」東海婦女會從1957年草創成立,就有堅強的組織和充實的陣容,是東海校園最活耀的社團,對於促進學校同仁彼此關懷、互相照顧、分享經驗、同心服務,營造和睦的校園風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本書詳細記載東海婦女會60年來靈修佈道、慈善義賣、社區關懷、社會服務、博施濟眾、助學賑災的過程,不但充分見證「東海人文」深厚底蘊精神的存在,也為「東海人文」基礎文獻的建構,增添一筆光彩耀眼的鉅著,真是令人欣奮啊!
五、餘話
「傳記」是人類生命的一種載體。「傳記」形塑人物的藝術形象,啟迪社會大眾的心靈,強化個人及群體的生命意識,能使那些倜儻非常的人,跨越國度,穿過古今,走向永恆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傳記」並非偉人的專利,凡是能夠堅韌不拔地追求崇高理想,不斷釋放旺盛的生命活力,不惜奉獻個人才智生命的高風亮節人物,不管身份高低,都應享有被列為「傳記」寫作對象的價值。準此而言,東海大學婦女會會員,值得被提出來逐一寫作「傳記」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此書已為東海婦女會群芳的「溫婉賢淑」共性,勾勒大致輪廓。又為歷屆會長及志工代表逐一寫作「小傳」。筆者衷心期待在方菲會長的領導下,擁有卓越領導能力,始終堅持到底的陳安桂總編輯,持續挖掘增補新的材料,規劃會員個人傳記寫作計畫。持續組成團隊,集體合作編寫。將來可以集結成《東海大學婦女列傳》專書出版,並納入「東海文庫」系列,提供東海圖書館流芳千古,永久典藏。
梅可望校長說過:「就未來發展而言,東海人的夢是做不完的。我們應該勇於夢想,更有能力與決心來實現我們的夢想。歷史原是人類夢想與力行的紀錄。」本書不但蘊藏東海創校迄今婦女群體甜美的舊夢,也給予「東海人」對未來的東海校園文化創造更大的信心,啟示我們未來夢想的方向。且讓我們秉持堅貞不移的愛心,萬難不懼的勇氣,攜手同心,一起締造更輝煌的東海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