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印度科研問題 國際大學 泰戈爾 感動我的 (27):假使大中學有"亞洲近代史"課:採用Donald Keene著《明治天皇 : 睦仁和他的時代, 1852-1912 當必讀參考書.......;許多書/主題,需溫故求新:JOHN BERGER的 THE STORYTELLER、泰戈爾新傳.....。小學雜憶:會講故事的小學老師及招待兒子外國友人的料理; 書法; 演講; 作文; 運動;我班灌唱片、珠算高手。 讀物《國語日報》及其他;教育家長財富 城鄉差距。楊傳廣; 電視東京世運報導( 1964)。 也許日本人錯了:《日本人為什麼不再被狐狸騙了》.... 《美國名家書信選集 赫曼 梅維爾 ( Herman Melville, 1819~1891)) 寄拿但業 霍桑 1851 夏》; 《白鯨記》改稿: The Melville-Hawthorne Friendship and Its Impact on Moby- Dick. 《美國的文學》( 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Marcus Cunliffe), hermit consumers。Happy Diwali!

India’s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nd institutions are hobbled by a dearth of money, by the loss of talent abroad, and by thickets of red tape. Its government has yet to recognise that it is holding back the country’s ascent https://econ.st/4aVVtrc

Photo: Getty Images

梁捷:世界為家(Home in the world 書評)

//森很小就認識泰戈爾,甚至他的名字都是泰戈爾起的。 每次他在聖地尼克坦時,都會跟隨祖父母或母親一起去探望那個可愛的大鬍子男人。 泰戈爾於1941年8月去世。 當時森還在達卡的學校裡讀書。 校長匆忙召開了學校大會,向全體學生宣布了這一不幸的消息,並宣布當天暫停教學。 森很詫異,他趕回家裡,就想從父母那裡了解,為什麼這個熟悉的老人對世界竟如此重要。

幾個月後,森回到聖地尼克坦,開始在泰戈爾創辦的學校就讀。 這所學校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沒有教室。 泰戈爾特別反對四面有牆壁的教室,認為那會禁錮學生的精神。 只要不下雨,泰戈爾就願意與學生在田野裡散步,或是在樹下圍坐,一邊探討學問。 校園裡有很多幾人合抱的大樹,周圍修了一圈水泥座椅,這就是大家的教室。 當然有些教室更考究些,上面修了遮雨蓬,師生總是在這種開放空間裡自然地學習和討論。

國際大學的傳統是,老師坐在一棵樹下不動,學生們圍著這個老師聽完課後,換一棵樹,再去聽其他老師講課;而又有一批剛來的學生跑到這 棵樹下聽課。 所有的學習都在一棵棵不同的树下完成。直至今天还有一些老师保持着泰戈尔的作风,坚持在大树教室里讲课。这幅场景被做成画像,如今展示在圣地尼克坦火车站里。//

全文見「回應」連結。


感動我的 (27):假使大中學有"亞洲近代史"課:採用Donald Keene著《明治天皇 : 睦仁和他的時代, 1852-1912 當必讀參考書......;許多書/主題,需溫故求新:JOHN BERGER的 THE STORYTELLER、泰戈爾新傳.....。小學雜憶:會講故事的小學老師及招待兒子外國友人的料理; 書法; 演講; 作文; 運動;我班灌唱片、珠算高手。 讀物《國語日報》及其他;教育家長財富 城鄉差距。楊傳廣; 電視東京世運報導( 1964)。 也許日本人錯了:《日本人為什麼不再被狐狸騙了》.... 《美國名家書信選集      赫曼 梅維爾 ( Herman Melville, 1819~1891)) 寄拿但業 霍桑 1851 夏》; 《白鯨記》改稿:  The Melville-Hawthorne Friendship and Its Impact on Moby- Dick. 《美國的文學》( 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Marcus Cunliffe), hermit consumers。Happy Diwali!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971599409567928



"紙上極樂" 查台灣書號,去年不足三萬本....於戲.....
***
小島政二郎《明治天皇 》李學熙翻譯,台北:水牛,1970
Donald Keene《明治天皇 : 睦仁和他的時代, 1852-1912 》Emperor of Japan : Meiji and his world, 1852-1912 (2001) 台北:遠足文化,2019
日本文學研究者、翻譯家(唐納德・基恩,1922~2019年)。Donald Keene’s Japanese Adventure...
明治天皇 : 睦仁和他的時代, 1852-1912 / 唐納德.基恩著 ; 曾小楚, 伍秋玉譯 = Emperor of Japan : Meiji and his world, 1852-1912 / by Donald Keene
除了文學作品的研究和翻譯活動外,基恩還在79歲高齡的2001年出版了評傳《明治天皇》,開闢了一片新天地。這是一部分為上下兩冊,共計1000頁的巨著。儘管1945年戰敗後,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但日本仍然一直沒有一本將明治天皇(1852~1912年)作為凡人加以刻畫的評傳。基恩依據數量龐大的資料,採用嚴謹的筆風,理性地描繪了這樣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人類終生扮演著「神」的角色所走過的一生。
後來,他在2007年出版了江戶後期畫家《渡邊華山》評傳,歸化日本國籍以後分別於2012和2016年出版了近代日本短詩型文學的兩名改革者《正岡子規》《石川啄木》評傳,每次都引發了言論。



感動我的 (27):許多書/主題,需溫故求新:JOHN BERGER的、泰戈爾新傳.....。小學雜憶:會講故事的老師及招待兒子外國友人的料理; 書法; 演講; 作文; 運動;我班灌唱片、珠算高手。 讀物《國語日報》及其他;教育家長財富 城鄉差距。楊傳廣; 電視東京世運報導( 1964)。 也許日本人錯了:《日本人為什麼不再被狐狸騙了》.... 《美國名家書信選集      赫曼 梅爾爾 ( Herman Melville, 1819~1891)) 寄拿但業 霍桑 1851 夏》; 《白鯨記》改稿:  The Melville-Hawthorne Friendship and Its Impact on Moby- Dick. 《美國的文學》( 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Marcus Cunliffe), hermit consumers。Happy Diwali! 


日本人為什麼不再被狐狸騙了(原文名稱:日本人はなぜキツネにだまされなくなったの)




西洋/美國文學**今日世界出版社**民國52年 Sencon Print. 1963



 美國的文學-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英)堪利夫(Marcus, Cunliffe)撰-張芳杰譯. , 香港;今日世界;民68(1979).







??美國的文學(上下卷合售)/(英)馬庫斯‧堪利夫著張芳杰原譯李培同增訂



〈一字千金〉OXFORD 牛津高級英英英漢雙解詞典修訂三版/ 張芳杰主編/ 東華書局

戰爭與和平: 改編電影故事中譯本/ 張芳杰譯 遠東漢英大辭典(簡明本) / 張芳杰主編.

張芳杰教授. 第6任院長(1982-1988) 英語學系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Marcus Falkner Cunliffe (5 July 1922-2 September 1990) was born in Lancashire, England and spent his life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Professor Cunliffe was a distinguished historian and expert on George Washington. His seminal book "George Washington: Man and Monumen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58. Professor Cunliffe served on the faculty of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as University Professor from 1980 to his death in 1990.

美國的文學 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Marcus Cunliffe,
這本書的譯名雖然與現在習用的差異多
而且有刪節 不過很可以參考

Contents

Acknowledgements 88
8
Colonial America
21
America and Europe The Problems
37

14 other sections not shown

Other editions - View all

1970
Snippet view
Snippet view
1967
Snippet view
1970
Snippet view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

20世紀美國論(漢清講堂 2019年胡適紀念演講 《五十年來的美國》《美國的民主制度》《美國文化》 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部分出版品

https://hcbooks.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_13.html

美國名家書信選集  

  美国名家书信选集 / 方德休编 ; 张心漪译 1988. 美國文化叢書 ; Landmarks of American writing.

充滿生氣、活力,逸趣橫生 的信。





赫曼 梅爾爾 ( Herman Melville, 1819~1891)) 寄拿但業 霍桑 1851 夏


Henry James 1843~1916

七十生辰謝 270位友人




Melville's friendship and admiration of Nathaniel Hawthorne is widely believed among scholars to be a major influence and catalyst which fueled Melville's decision to depart from his original conception of Moby-Dick as an adventure novel (such as his earlier successful novels, Typee, Redburn and White Jacket), to a ...

The Melville-Hawthorne Friendship and Its Impact on Moby- Dick






Henry James

https://www.npg.org.uk/collections/search/portrait/mw03436/Henry-James


Henry James

by John Singer Sargent
oil on canvas, 1913
33 1/2 in. x 26 1/2 in. (851 mm x 673 mm)
Bequeathed by Henry James, 1916
Primary Collection
NPG 1767

On display in Room 19 on Floor 2 at the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SitterHenry James (1843-1916), Novelist. Sitter in 16 portraits.

ArtistJohn Singer Sargent (1856-1925), Portrait and landscape painter and muralist. Artist or producer associated with 72 portraits, Sitter in 5 portraits.

This portrait



By the time this portrait was painted in 1913, James was at the end of a career which had seen the success of novels such as The Wings of the Dove (1902) and The Golden Bowl (1904). This portrait was commissioned to celebrate James's seventieth birthday by a group of 269 subscribers. Ultimately the artist John Singer Sargent, a fellow American and friend, waived his fee. When it was completed James pronounced the portrait to be 'a living breathing likeness and a masterpiece of painting'. It almost breathed its last before most people had a chance to see it for themselves. When the portrait went on show at the Royal Academy exhibition in May 1914, a suffragette named Mary Wood slashed the canvas three times with a meat cleaver, striking the area around James’s right eye three times before she was apprehended.







楊士毅
nodetosrSpf4tmua1h22i2月0年8mfg2c02日63tll6f106333hm1a0581fhh5u ·

昔日台北市中山國小的防空壕,一直到1965,我畢業時,仍有聽到空襲警報後,就跑到防空壕的訓練。這是當年備戰狀態的常態訓練。馬玉龍補充:也是下課10分鐘玩遊戲的好地方,尤其是組成兩隊,雙方用手碰到敵人身體,敵人就輸了。跑來跑去,跑上跑下,笑聲不斷,真不亦樂乎!
我也想起來了,以前的小學生、初一、二生都會利用下課十分鐘玩遊戲










Hanching Chung

請問馬玉龍先生在那兒?


楊士毅

Hanching Chung 他有用臉書,用中文本名,你可試著聯絡他




馬玉龍

Hanching Chung Hi,我記得漢清兄,以前上體育課打球,您的體力很好!


馬玉龍

楊士毅 謝謝士毅兄。從小在熟悉的環境一起長大,雖然大學學習方向不一樣,不影響親切的感覺。


楊士毅

馬玉龍 我跟玉龍中山、大同(包含童子軍且都曾在國慶日站在總統府前拿童軍棍當可愛的形式衛兵、也在好近的距離看到蔣中正總統)、建中理科、中央大學我物理、他土木,只是後來我念哲學,他繼續工程。



Hanching Chung

他同學過,五年級,珠算高手

張己任
介紹天方夜譚組曲

---馬世芳

(按:我從《小日子》創刊號開始寫專欄,至此終須告別。謹以此文,紀念這段酸甜苦辣的歲月)

圖文版 https://is.gd/87Odwp

是大疫肆虐那段日子的事。我和所有人一樣,待在家裡,哪也不去。窗外天空很高很藍,陽光慷慨地照進來,街上人車稀落,滿樹綠葉隨微風緩緩搖動。我無所謂高興不高興,只覺得疲倦。於是放起巴奈的歌,她慢慢撥著吉他,開口歌唱,字字句句宛若神諭:

停下自卑的感覺,往前走
揮別癱瘓的年代,別回頭
這一路的辛苦,要好好記清楚
停下無助的感覺,往前走
揮別自憐的年代,別回頭
這一路的孤獨,要好好記清楚……

這首〈更好的理由〉收錄在她2017年發行的迷你專輯《凱道上的稻穗》,她在紮營抗爭現場「野戰錄音」的版本(當時不會知道從那年二月開始,他們將為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爭議,紮營抗爭兩千多天,直到現在仍繼續中)。巴奈的歌聲既溫柔又殘酷,一面逼你直視自己的脆弱和不堪,一面又以大地的胸懷接納你,承載你。

光這開頭兩段,她連續用了六個哀傷沉重的詞:自卑、癱瘓、辛苦、無助、自憐、孤獨。但她並不拽著你向下掉落,正好相反。那些感覺,要停下,要往前走。那樣的年代,要揮別,不用回頭。只要告訴自己:這一路的傷痛,記清楚就好。

這一路的辛苦、一路的孤獨,究竟走了多遠?其實,這首歌是巴奈多年前的作品。1995年她26歲,還要四年才會在「角頭唱片」錄製石破天驚的《泥娃娃》專輯,她甚至還不是「巴奈」,而是「柯美黛」,那是她當時用了一輩子的漢名。她到「原舞者」面試,藝術總監問她族名,她說她傻了:「我的腦海裡,完全沒有『你有原來的名字』這件事。」

回頭看,1995年是她人生的轉捩點。她說:那時住在城市,很想念部落祭典的歌聲。苦悶的時候,總會想起和族人手牽手,唱著古老的歌,很有力量的感覺。於是她寫下這樣的句子:

對故鄉揮揮手,揮去心中的憂愁
想想明天的路應該要怎樣繼續走
能不能牽著我的手,用歌聲撫平所有傷痛
再為明天的生活,找更好的理由

憂愁、傷痛——她又唱了兩個沉重的詞。故鄉已遠,憂愁揮之不去。遍體鱗傷的自己,只能企盼那雙溫暖的手,還有長存腦海中的歌聲。而整首歌最最沉重的兩個字,恐怕是「明天」—「明天」在慣用的語境,象徵希望和期盼。但在這裡,它是逃不開躲不了的宿命,是看不到盡頭的苦路。你需要更好的理由,才能勉力撐持那所謂的「生活」。是的,光是那樣,就已經耗盡所有。日日在生活中跋涉,「往前走」、「別回頭」的自勉,就不會是勵志的格言了。

咬牙記住這一切,就是要清清楚楚給自己交代:我,是怎麼成為這個我的。

那個才剛剛重新找回名字,26歲的巴奈,寫下這首歌,應該是要對經常感到脆弱、惶惑的自己喊話吧。再看一次歌詞,唯一的救贖,來自牽著的手和唱著的歌:了解巴奈當年的創作心情,我們乃知道這雙手,未必是情人,更不一定是朋友——那是部落祭典族人牽起的手。唱響的,也是故鄉古老的歌。

你我不一定要經歷巴奈經歷過的流離和苦楚,才能體會那股力量。記清楚這一切,受苦才有意義,日子才沒有白過。

人生往往會有這種時候:對一切無能為力,掉進癱瘓和自卑的黑洞,痛飲無助和自憐的毒酒,巴奈告訴我們:日子再苦,生活再難,莫要忘記故鄉(不只地理的故鄉、更是心理的故鄉),莫要忘記歌唱。往前走,別回頭,你也能鼓起勇氣面對明天,看見救贖的微光。
。。。

不再被狐狸騙了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 › products



書名:日本人為什麼不再被狐狸騙了,原文名稱:日本人はなぜキツネにだまされなくなったのか,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0685121,頁數:192,出版社:離城出版社, ...



----


移居台灣的香港作家陳慧的新作《弟弟》,成為今年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八部得獎作品之一,陳慧昨日在台北出席頒獎禮。


她在獲獎感言中,談及《弟弟》的創作緣起:雨傘運動。​她指《弟弟》來自一段不尋常的經歷,「來自我的家鄉香港」,當天她看見很多人出於對香港的熱愛走上街頭,其中有很多年輕人,她會稱呼這些人做「細佬」、即弟弟,「這些弟弟們,有些不再回來,他們被關在高牆之內,或,孤身走遠方」,即使僥倖可以回家的亦在無力感中迷失,她對這些弟弟的想念促使她在台灣完成《弟弟》這部作品,「我只是一個說故事的人,《弟弟》的獎譽,屬於弟弟們。」


​陳慧指,她寫《弟弟》正正是她移居台灣的時候,這部作品似乎成為她和香港的連結,「我前行並且清楚知道我沒有離開過,是以無怨無悔。文學是藥,可以療傷。」


陳慧是香港著名作家及電影編劇,《拾香紀》是她首部小說作品,2019 年移居台灣,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客座副教授。


。。。



【另類懷思:戰前.戰中世代vs. KMT/ROC黨國教育出來的菁英】


最近知道有學生輩的朋友會注意我的臉書動靜,若太久沒發文就會擔心我是否生病了,讓我很感心!過去沒發文往往因為沒空,這次倒是因為感冒,一開始兩天都燒到39.6度,症狀本身不嚴重,但「後勁」很強,每天都非常非常疲憊,事情又「省」不了,所以拖了兩週還沒好。今天很難得可以不出門在家休息,但還是來寫點不用查考的觀察(比較省力),也讓關心的朋友安心。


非常想念蔡焜霖前輩,他們那一輩人有那一輩人的教養,希望可以做為吾輩「品格復興」的起點。以下是我長期觀察的結果,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最近○史界在造神,其實該人造謠、惡口,其搶資源的惡行惡狀還得到外於該界的認證。這是接受KMT/ROC黨國完整教育出來的菁英的典型,是超越藍綠的。很多東西,我們習以為常,不知道那其實是黨國基因改造後的結果。


我回台灣不久,有個研討會想邀請某位中生代學者,有人就說,該位學者每次都是助理簇擁而來,自己的場講完就由助理簇擁而去。我聽了很吃驚。


最讓我吃驚的是,我在中研院時,有個跨領域研究計畫,規模很大(當然錢就很多囉)。計畫結束(或期中?)有個研討會,由參與的歷史學&經濟學學者提出報告。曹永和教授(1920-2014)和王世慶先生(1928-2011)一早就準時來參加,我坐在他兩人後面。他們從早坐到結束,但經濟方面的學者講完就走,輪到歷史的報告,完全看不到有經濟的留下來聽。兩位老先生,年紀都比中生代學者大非常多,但他們就是從早坐到結束,其他人都只來點綴一下。這件事讓我不再相信所謂的「跨領域研究」,如果連聯合研討會都不願留下來聽,那還跨甚麼領域呢?那也是第一次,我看到老輩人的養成教育就是不一樣,他們一定提早到,坐到最後一刻;反觀,接受完整KMT/ROC黨國教育的菁英,就是那麼自我中心,那麼不一 樣!


這個情況再度獲得具體印證。近年來我兩次參加國史館舉辦的研討會,兩位政治受難者蔡焜霖前輩(1930-2023)和蔡寬裕前輩(1933-)都以聽眾身分出席(不是講者喔!),他們真的就是坐一整天或兩整天,印象中問答時段好像也沒機會講話。反觀,中生代講者大都自己的場才來。有一位我認識的中年學者,想說她講完後我去和她打一下招呼,結果,她那一場結束後就人間蒸發了,我真不相信她會比我忙。更離譜的是,擔任綜合座談的一位講者,竟然那一場才來,既然是綜合座談,不就是應該從頭聽到尾才能做「綜合評論」嗎?實在不解。


要特地提一件事。就是二位蔡前輩都有出席的研討會中,有不少與會學者開始齊聲讚美蔣經國,蔡焜霖前輩是聽到有人說蔣經國是「民主推手」就會想罵三字經,因此我很好奇他的感受。中間休息時,我去倒茶,剛好碰到蔡前輩,我就問他覺得如何,他說:「規腹火強欲著起來矣。」(台語;腹內一把火快要燃燒起來)台灣學者的自我建制化,有時超乎我們的想像。我身在學界,但自我疏離,也很不信任某一類型的學者。


我和顏娟英老師有個共同的夢想:希望看到台灣的「文藝復興」。現在我又給自己加了一個更難企及的台灣人「品格復興」。我們如何改變黨國的基因改呢?非常困難,我接觸過不少戰前.戰中的台灣人,他們的教養和舉止就真的是台灣人應有的樣子。


昨天有機會和兩位「前學生」見面,他們也觀察到台灣研討會「特有種」的怪現象之一,即:很多講者講完就走。我們就算無法學前輩,也要給年輕人一點好的示範吧。


7月2日在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舉辦陳文成紀念晚會,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蔡焜霖前輩。前天開會,聽艾文說,會後蔡前輩問說:怎麼沒看到周老師?艾文說周老師有來,站在後面。我聽了非常非常感動,前輩竟然想到問我有沒有來。那天因為黃文雄先生(Peter)突然出現,他坐在人群後面,所以我一直就在他身邊。會後我們慢慢一起離開,艾文開車載著蔡前輩、陳欽生伉儷要離開時,我們還在路邊,因此,我有機會和蔡前輩說「再見」,當時當然不會知道前輩兩個月後就會離開我們,我很高興有機會鄭重向他說聲再見──人生有時候分別得很匆忙,離離落落的,只留下永恆的遺憾。さらば、敬愛的蔡前輩!


照片:艾文先生(駕駛座)、蔡焜霖前輩(前座)、陳欽生先生與夫人李桂芬女士(後座)。

。。。。。

There has been a $600bn-a-year shift in behaviour as people spend less on leisure activities outside the home. There are three possible reasons

十一月八日我回澳門大學鄭裕彤書院,以創院院長(2013到2018)身份參加書院十週年紀念。澳大的書院制度承接劍橋、牛津、耶魯等的書院,以培育學生人格為目標。高桌晚宴培訓學生的禮儀和風度,離開五年多,傳統保全無缺,不論是詩經詩句的祝辭、祝酒儀式等。下面照片是儀式的部分。晚宴二百多師生參加。

20231111 雙十一新聞回顧


幾件過去幾天發生的事,我們來回顧一下:


1. 10月24日:中國狂買美國大豆,導致10月中國進口額意外上升3%,原本預計下降4%。這個大量進口的動作出乎經濟學家的預料。中國一到十月進口大豆數量較前一年增加14%。

2. 10月27日:中國前總理李克強死亡,據說是心臟病突發,就看你信不信。李克強是當下中國有別於習近平政治路線中,聲望最高的正國級退休官員。

3. 10月30日:俄羅斯國防部長邵伊古,到了中國北京訪問,見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

4. 11月6日:美國國務卿在日本開G7外交部長會議,會後重申:台海和平穩定。

5. 11月8日:美國國務卿在韓國見韓國外交部長,會後說北韓與俄羅斯的關係密切而且危險。

6. 11月8日:十天前見過俄羅斯國防部長的中共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忍不住漫長的10天相思,跑到莫斯科再見了紹伊古與他的大家長普丁大帝。軍委副主席與國防部長,談的當然是軍事合作要進一步升級。

7. 11月9日:台灣國防部說,中國航空母艦山東號連夜從台灣海峽西邊通過。

8. 11月10日:專報美國海軍新聞的USNI NEWS說,台灣旁邊的菲律賓海,擺了兩個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卡爾文森號、隆納德雷根號。1996年中國在台灣周圍試射飛彈,美國當時只有派兩艘驅逐艦,現在是兩個航母戰鬥群。

9. 11月10日:布林肯在德里見Modi,討論的是美印國防合作。

10. 11月11日:自由時報說,射程高達2000公里、可以射到北京的擎天超音速飛彈,台灣空軍已經佈署一部份。這是超前佈署。

11. 今天是11月11日:烏克蘭與俄羅斯持續在打,以色列與哈瑪斯也在打。剛剛過世的范疇老爺子在經濟日報發表文章,認為中國用國安部介入股票與金融市場,是為了管住資金流向,這當然包括整天想跑的外資。

12. 11月15日:中國包子主席據說要去舊金山跟美國拜登總統會面。


好了,這兩週的新聞全部擺在一起念過一遍,大家會不會覺得有哪裡不對?

布林肯、紹伊古、張又俠,他們會不會都太忙了?

糧食號稱豐收的中國,為何擴大糧食進口?

台灣周圍的航母戰鬥群,會不會太多了?

中國突然讓情報機關介入金融市場的時間點會不會怪怪的?


我沒有結論,就是一個剪報紀錄,祝大家今天都有買到想買的東西。如果看到便宜又真的需要的東西,也許趁機多買一點。



Newly translated works by Marie NDiaye and Mathias Énard, two French authors, take the reader on very different adventures. But both carry a surprising tenderness



謝金河

日本四國石鎚山的回憶(2017.11.13)張己任

日本再起?從淺草看起!

規劃很久的日本參訪,正式成行,距離上次的日己本參訪,已經相隔四年多。這四年間,日本出現很大的變化,其中最大的變數日圓大貶值。


2019年,日圓兌美元在100上下,如今在150左右,日圓貶值50%,這個滙率波動也讓日本出現結構性的大改變,安倍生前射岀的三箭,第一支箭就是日圓貶值,如今出現了。


今年是疫情解封的元年,全球觀光客湧向日本,我此行分乘華航及日亞航,班機相隔一小時,於是我們就在用餐的淺草等候,也讓大家逛逛街。

從台北出發的班機全滿,到了成田機場入境大廳排了大串人龍,到了淺草,每一條街都人潮,從觀光角度,日本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難得幽閒逛大街,淺草觀音已經有千餘年的歷史,這裡滿滿的逛街民眾。這次我仔細看了一下日本一般消費物價,如果拿來跟台灣比,日本沒有比台灣貴,像鷄蛋,水果,蔬菜,一般大眾吃的拉麵,甚至我們經過的神戶牛,我看價格也很合理。反而在台灣用餐,很多高檔日式料理價格貴得嚇死人。


例如前不久,有一位知名企業大老,他告訴我,他請朋友吃足立,現在足立一個人18000台幣,他去買單,看到帳單,心頭跳了一下!因為日圓出現大變化,今年來日本的台灣人多,日本人來台灣的大幅減少。


2019年,我們規劃看日本的百年企業,我們到名古屋看Toyota,在東京看NEC,Sony,花王公司,到千葉縣看龜甲萬。我記得最後一天我們住在犬吠崎的Villa,這個飯店老闆釣到一尾黑鮪魚,我們把整條魚買下來當晚餐,大家一起度過美好又難忘的夜晚。


這一次,我們的重點在觀察日本再起,這次我們在東京看五大商社的丸紅,去山中湖看Fanuc,也看矽晶圓全世界最大的信越,順便看看Toyota的氫能車及固態電池汽車的可能性⋯⋯


晚上,大家一起會合了,我們在淺草一起享用河豚餐!




。。。



王璞


郵局體驗


      這日,自作聰明,心想每次去內地都因背書累得夠嗆,何不郵寄,雖然貴一點,省力呀!

      誰知郵局職員瞟一下我郵包上的地名,就將一張電子掃描碼朝我一推,道:「報關。」

    「不用吧,就幾本小書,」我表示驚疑,「前面那位先生寄那麼一大包書都不用報關?」

    「他是寄外國,你是寄內地。」

    「我只是平郵。」

    「平郵也要報關。」

    「那我特快專遞。」

    「都要都要。」

     不想背這麼重的書跑來跑去,唯有退到一邊老實填報。不料這單子還複雜得很,本人填表一向還可以,但這報關單一頁又一頁,收件者寄件者的詳細資料之外,還有尺寸、重量、內容等諸多項目,半天還搞不掂,只好求助於櫃枱小姐:「麻煩你幫幫忙,我比較笨。」

      她道:「你算精靈的啦!其他人一聽要報關就走,沒走的看到張表也都走哂。你還一直填到現在。嗱,借你這個捲尺量尺寸,那邊有個秤秤重量。內容一定要如實申報,不然打番轉頭不關我們事。」

      我一聽也連忙罷罷罷,知難而退。內地的朋友們,別怪我不寄書給你們看哦,鋼鐵長城實在太厲害了。



最近,中國和日本的桌球協會之間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引起了兩國桌球粉絲的關注。起因是,中國成都在12月4日至10日即將舉辦首屆桌球混合團體世界盃的比賽。中國桌協8月底向全世界16個國家發出邀請函。請各國組隊前來參加。


但是這個時間,正逢日本奧運國手選拔賽前夕。12月是日本選手的最後調整階段,正全力備戰1月舉行的全日本桌球錦標賽。另外,成都的賽事是第一屆,成績並沒有被列入世界排名的積分。


再加上,中國隊的實力本來就強,這一次又是主辦國。一定會全力以赴來拿冠軍。日本隊即使參賽,也一定是落得「陪太子讀書」的下場。


所以,儘管日本桌協再三向球員說明,但大家參賽的意願普遍不高。到了10月下旬,只有兩名女球員報名。無法湊成3男3女的組隊。


日本桌協在10月25日通知中國桌協,表明日本隊沒辦法參加成都大會了。沒想到中國桌協勃然大怒,第2天就召回了在日本桌球T聯賽參賽的14名中國球員。這14名球員是T聯賽中各個球隊的主力。他們的集體回國,使T 聯賽幾乎無法正常運轉。


這條新聞在日本的各大體育媒體中被廣泛報導。日本球員參加國際比賽本來就是基於自願原則。成都的世界盃和T聯賽完全是兩件事。中國的這種「你不給我面子、我就給你好看」的做法,讓日本社會吃了一驚。


不過這件事,後來出現了轉機。在日本桌協和中國桌協的溝通下,國際桌協同意將成都世界盃的成績列入世界排名的積分。在日本桌協的努力勸說下,日本終於湊齊了參賽人數。在確認日本隊已經報名之後,中國桌協也同意14名中國球員回日本T聯賽打球了。


這件事使我們再次認識到了,和中國打交道的風險。只要你做了什麼讓中國不滿意,中國就會在別的地方欺負你。


這種事情絕不是個案。今後還會發生。


#矢板明夫



🕯️ Happy Diwali! Rooted in Hindu traditions, Diwali is a five-day festival of lights that celebrates the triumphs of light over darkness and good over evil.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is sculpture, which appears to depict the Tree of Life, had puzzled scholars for decades. We've only recently learned that it is, in fact, the top fixture of a devotional oil lamp — much like those ceremonially lit during Diwali.
The sculpture (ca. 1575-1625) depicts a blooming tree that hosts 14 geese on its branches. Their stout, curving bodies are reminiscent of art from the Deccan Plateau in south-central India. At the top of the tree's stem, a rearing five-headed naga (cobra) sits above a lotus flower. A pair of monkeys clings to its trunk and two cows rest at its base. The animal imagery may relate to the Hindu cowherd god Krishna, who is frequently depicted in a grove beneath a blooming tree.
This sculpture is on view in gallery 228.
🖼️ Tree of Life, part of a devotional lamp (ca. 1575-1625). Kerala, India. Bronze. Overall: 24 × 23 inches (60.96 × 58.42 cm). Purchase: William Rockhill Nelson Trust, 41-35 A,B.
可能是燭檯的圖像

357


Happy Diwali!
People of many religions—including Hindus, Buddhists, Sikhs and Jains—mark Diwali around the world.⁣⁣
⁣⁣
Among followers of Jainism, this holiday marks the moment when the last Jain Tirthankara (saint or teacher), Mahavira, achieved total liberation from human existence. This page from an early 15th-century manuscript of the Kalpasutra shows Mahavira seated on a crescent-shaped mountain and represents his achievement of this transcendent state. His soul now exists, formless and pure, for all eternity.
🎨: Detail of "Kalpasutra and Kalacharya-katha" (Indian, Jain, early 15th century), ink and opaque watercolor on paper; cotton and cardboard
Folio from a manuscript with text in Prakrit and an image of a seated Mahavira.

19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