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感動 (106):世局,天候下,衆生生活多辛苦,要感恩……。感動萬分, “不受左右”的胡適,“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趕時髦,也不迴避危險;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紀念。含淚看完《柴静访谈贺卫方:没有独立的司法,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務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燕京大學校訓) 重新思索和體認自身關切的具體話題。感性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價值。愛的知識,愛的哲學,愛的圓滿



感動 (106):世局,天候下,衆生生活多辛苦,要感恩……。感動萬分, “不受左右”的胡適,“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趕時髦,也不迴避危險;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紀念。含淚看完《柴静访谈贺卫方:没有独立的司法,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  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務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燕京大學校訓)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937292717959981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blog-post_7.html




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務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不受左右”的胡適。 “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趕時髦,也不迴避危險。

降志辱身 ; jiàng zhì rù shēn · 語出《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指貶屈志氣,苟合世俗,同流合汙。漢.王充《論 ...


喻紹發 人犬

白遼士高度讚賞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 

“這一令人驚嘆的圖景,應該由普桑設計,由米開朗基羅執筆……

那些偉大、崇高而美麗的古代詩篇,在這一音樂的奇蹟面前也變得蒼白! ……

把臉藏起來吧,可憐的古董詩人們,可憐的凡人;你們中規中矩的語言,儘管純淨和諧,卻也比不過聲響之藝術。 ……是的,偉大而可敬的詩人們,你們被打敗了”

([https://zh.wikipedia.org/....../%E7%AC%AC6%E8%99%9F%E4......](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AC%AC6%E8%99%9F%E4%BA%A4%E9%9F%BF%E6%9B%B2_(%E8%B2%9D%E5%A4%9A%E8%8A%AC)?fbclid=IwAR3aVzY-VLAndydlW0YEuA_GyKWuSBVSRd5gTjlCpQQqyh0Utv2vXqGqPso))


田園交響曲或許沒有同時創作的命運交響曲來得有名氣.  但老實說, 我聽貝六的次數遠超過貝五, 因為田園交響曲溫柔的特質, 對音樂愛好者來說, 是一個隨時可以休憩心靈, 輕鬆享受音樂之美的作品.  裡頭雖然有暴風雨來襲, 但最後還是回到雨過天晴後的自然寧靜之境. 是寫景也是在描繪自然和諧的純粹音樂的詩篇. 沒有命運交響曲裡的高度張力,  反而更接近中國”天人合一”的境界.


*為什麼是”如臨現場  母帶音樂會”?  一是因為家用媒體(CD/LP)都是壓縮處理後的產物, 原始的動態範圍已經被大幅壓縮,  許多訊息與細節已經在動態壓縮的過程中消失, 也無法忠實還原作曲家作品從ppp到fff的音響設計. 二是因為家用環境下不太可能重現接近現場的音壓.  因此想感受全曲真正的氣勢與細節, 除了到音樂會現場聆賞之外, 大概就只能在錄音”母帶”中感受了. 三是母帶所收錄到細節是直接來自麥克風,  與坐在音樂廳觀眾席位置所能聽到的是不一樣的. 更因為麥克風的解析度遠高於人耳, 優秀的母帶重播甚至可以提供在現場觀眾席所聽不到的音樂細節

【一年不如一年!德鐵長途火車逾30%都晚點】

。。。

根據 #德國鐵路 發布的統計數據,2023年只有約64%的長途火車準點到達,準點率還不如前一年。愛晚點的德鐵,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詳細內容請看:https://p.dw.com/p/4bCq1


The 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 is reporting that Shinkansen bullet train service has been partly suspended on three lines. They all start at Tokyo Station. The lines are suspended between Tokyo to Sendai, Tokyo to Niigata, and Tokyo to Nagano. The company says the suspension is due to a power outage.




。。。。。
感動萬分,含淚看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QyUSaG2oI

(105):2024年台灣總統、立委大選親歷記:十字路口的志工四人.....香港朋友的反應令我驚訝。選舉風度,教育;《報導者》、野島剛等人有洞識力的選舉觀察。網路評論與發揮贏過報紙與雜誌。Life is too short to read a bad book. 堀込憲二 Horigome Kenji 的 台灣磁磚情: "小磁磚.大歷史。張己任珍藏的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 (All the Mornings of the World) by Alain Corneau古大提琴的電影 戴洪軒  遺作) 想到 名家   Jordi Savall i Bernadet 。大冷天將小朋友全身緊包 (  bundled up ) "大風天,體感溫度負20度,來一杯告爾多咖啡(Cordato)。 王璞介紹札加耶夫斯:鄰人吶,你們願意過甚麼日子你們去過好了,但是我們:不!。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man-for-himself.htm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756102579188977

【令人戰慄的低薪高房價之苦】


近幾年來,房價與所得比率的差距越來越大,依靠薪水買房子已經成為台灣年輕人的夢魘,但這現象不獨台灣所有。


《金融時報》的資料顯示,英國的房價/所得比在近年來來快速惡化,上一次房價所得比這麼誇張,還要回溯到 1876 年,當時維多利亞女王還在位!也就是說,今天英國的房價/所得比,不僅是 21 世紀迄今之冠,也超過整個20世紀,要回到19世紀的英國,才能找到同樣的情況!


那麼美國呢?同樣悲慘。


美國今天的房價/所得比超過有紀錄以來的任何一年,為史上之冠!美國人買房子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困難。


英美購屋之困難,甚至導致一個前所未見的景象!過去亞洲人經常從電影與書籍中理解西方的個人主義文化,尤其在好萊塢電影中,年輕人成年後就會搬出去住,只有 loser 才會成年後仍然和父母親同住。


但是進入本世紀後,情形已經完全不同。英國自本世紀起,美國自 2010 年起,成年年輕人和父母同住已經超過搬出去獨立居住的比例,主要原因只有一個:房價高漲已經讓年輕人無法負擔,因此紛紛和父母親一起居住!


台灣年輕人同樣遭受低薪資與高房價之苦,其中的痛苦絕非假象,政府絕對需要嚴肅以待。但是不要以為你是唯一受苦者,如果因此相信民粹主義的柯文哲,更是治絲益棼,民粹主義從來不是房價與經濟的解方,甚至導致整個國家長期的倒退,歷史上已經有太多痛苦的教訓。而錯誤的解方只會令痛苦更加惡化,更荒謬的是相信利用系統性弱點來炒房炒地皮的政客可以解決問題。可惜人們似乎很難從歷史中學習。



"One's life has value so long as one attributes value to the life of others, by means of love, friendship, indignation and compassion." ~ Simone de Beauvoir
The Coming of Age by Simone De Beauvoir
“只要一個人透過愛、友誼、憤怒和同情賦予他人生命價值,那麼一個人的生命就有價值。” 〜西蒙娜·德·波伏瓦 書籍:https://amzn.to/3NXx76x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成年》


愛的知識:寫在哲學與文學之間 

作者:[美]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um)

出版社:廣西師大

出版時間:2024年01月  

人民幣 ¥158

ISBN:9787559826879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當代重要哲學家瑪莎•C. 努斯鮑姆代表作。書中,作者以從經典文學作品中探求“愛的知識”的視角,從哲學理論與文學理論相結合的高度,探討了人類一直以來關注的人性、感知、詭辯、閱讀、靈魂、個體與愛等主題。並在回應“人應該如何生活”這一哲學核心問題的過程中,極大地拓寬了文學研究的視野,突出了感性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價值。

 

作為哲學和文學內部關係最具現代性的優質探討,作品中不僅包括對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及懷疑論等哲學思想的別樣詮釋,也涉及對《追憶似水年華》《大衛•科波菲爾》等經典文學作品的精彩解讀。相信本書不僅能為學界帶來許多生動且富於啟迪的新議題,使普通讀者對那些備受鍾愛的作家產生新角度的認識,也因其從專業哲學視角出發所提供的情緒價值,使閱讀者重新思索和體認自身關切的具體話題。


作者簡介

【美】瑪莎•C. 努斯鮑姆

(Martha C. Nussbaum,1947— )

美國當代政治學家、道德哲學家。芝加哥大學法學與倫理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著有《善的脆弱性》《培養人性》《詩性正義》等。2012年獲西班牙“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社會科學獎”,2016年獲日本“京都獎•藝術與哲學獎”。曾被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與英國《展望》雜誌列入“世界百名傑出知識份子”榜單。

 

目  錄

前言| 01

致謝| 05

全簡標題對應| 11

第一章 導論:形式與內容,哲學與文學| 001

第二章 感知的洞察力:一個有關個人和公共理性的亞里斯多德式概念| 080

第三章 柏拉圖論可通約性與欲望| 155

第四章 有瑕疵的水晶:詹姆斯的《金缽記》以及作為道德哲學的文學| 184

第五章 “細微的體察和完全的承擔”:文學與道德想像| 218

第六章 感知的平衡:文學理論與倫理理論| 249

第七章 感知與革命:《卡薩瑪西瑪王妃》與政治想像| 290

第八章 關於詭辯的傳統| 327

第九章 為生命閱讀| 343

第十章 靈魂的虛構| 365

第十一章 愛的知識| 388


線上試讀

第一章 導論:形式與內容,哲學與文學

倘若一個人追求理解(即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他是位哲學家),他該如何書寫表達,選哪個字眼,用什麼樣的句式、結構和組織形式?這個問題有時會被認為是瑣碎而無趣的。我須聲明其實並非如此。風格本身就有其主張,表達了自己對重要事物的理解。文學形式與哲學性內容不可分離,實際上,它自己就是內容的一部分——尋求和陳述真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這也表明,存在一些關於世界以及人該如何置身其中的觀點。這些觀點,特別是強調世界令人驚訝的多樣性、複雜性、神秘性,強調它的瑕疵與缺憾美的觀點,傳統哲學論文的語言無法全面而充分地將其陳述,因為這種文體風格非常扁平,缺乏驚奇——只能在更複雜、更具有暗示性以及更注重細節的語言和形式中被闡述。或許它們也不存在於闡釋性的哲學傳統結構中,即創立某樣東西之後便按部就班,毫無驚喜和意外——只有於一種形式中,這種形式本身就暗示著生命包含了重要的驚喜,作為能動者,我們的任務就是在一個好故事中像那些好的人物那樣生活,關心發生的事情,靈活機智地面對湧現的每一個新事物。如果這些觀念可以是真理的重要的候選者,是追尋真理時應當考慮的觀點,那麼這樣看來這種語言及其諸多形式都應該包含在哲學之中。

 

如果一個人想要理解的是愛——這種奇怪的無法控制的現象或生命形式,即啟迪與困惑、痛苦與美麗的源泉,又會怎樣呢?愛,以其豐富的多樣性,與好的人類生活、與渴望以及與普遍的社會關懷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又是怎樣的?一個人應當選擇自己的哪些部分,選擇什麼方法以及什麼寫作方式呢?簡而言之,愛的知識是什麼?它究竟以何種書寫來敘述內心呢?

 

在我們的一生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是小說的製作者。重要的是,在文學想像的活動中,我們被引導著以更精確的方式去想像和描述,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詞上,更敏銳地感受每一個事件——而我們對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缺乏這種高度的體察,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並沒有完全或徹底地活過。無論是詹姆斯還是普魯斯特,都不認為日常生活是具有規範性的,亞里斯多德式的概念也不例外:太多的日常生活是遲鈍的、墨守成規的、不完全有感覺的。因此,文學是一種對生活的延伸,這種延伸不僅是水準的,讓讀者接觸到他或她從未遇到過的事件、地點、人物或問題,而且也可以說是垂直的,為讀者提供比生活中發生的許多事情更深刻、更敏銳、更精確的體驗。

 

哲學常常把自己看作一種超越人類的方式,一種賦予人類新的、類神的行動和依戀的方式。我所探索的另一種哲學是把自己看作一種屬於人的和言說人性的方式。這只會吸引那些真正想成為人的人們,他們以生活的本來面目看待生活,包括它的驚奇和聯繫,它的痛苦和突如其來的歡樂,一個值得擁有的故事。這絕不意味著不希望生活比現在更好。相反,正如“超越”一章中所主張的,有許多人性的和“內在”的超越方式,以及其他包含逃避與否定(人性)的(超越)方式。在追求人類的自我理解以及人類能夠充分地理解自我的社會的過程中,第一種方法看上去是可行的,文學藝術家的想像與措辭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引導: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言,在墮落的世界中,天使在感知和同情方面是警覺的,愛的智慧讓它明明白白地感到困惑與驚奇。




Emmy 在飛機上看了電影「銀河鐵道之父」,意外的哭了好幾次,完全猝不及防。


我是衝著役所廣司看的,故事是講銀河鐵道之夜的作者宮澤賢治,他爸爸的故事。小時候我看過「風又三郎」的繪本,很喜歡宮澤賢治的風格,好像說了什麼,又好像沒說,有一種哲思般的回味。原來宮澤賢治是一個受到法華經感動的佛教徒,難怪作品很有哲思意味。


然而我並不知道原來宮澤賢治也跟梵谷舒伯特這類藝術家一樣,生前並不受到欣賞,是死後才成名,而這部電影就是在講他的爸爸是如何面對自己生了一個藝術家孩子的現實。


役所廣司演得非常好,一個商人之家的繼承者,如何把希望寄託在長子身上,卻逐漸發現孩子不符期待,他是如何在失落與愛之間抉擇,衝突過後他才明白自己的孩子或許有自己的路要走。


父親對孩子的愛,是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也要愛他,那種自我的退讓,從失望中重新看到孩子的長處,甚至在孩子不如意時,也能鼓勵著他,最後成為孩子最重要的支持者。


父愛之偉大,役所廣司演到我淚流滿面,一度忍不住抓住大姪女的手,正在看阿凡達的她超莫名的😂,我後來跟她解釋了這部電影,沒想到飛機上竟也能有如此爆擊。


這個片子演繹非常有日本味,一開始我還嫌怎麼不緊湊、太緩慢,後來慢慢我理解到這是一部日本美學的電影,就像整個日本社會一樣,一步一步都紮實細緻,有條理有章法,有哲思之味。


不管現在韓劇、Netflix 、好萊塢流行什麼樣的題材,日本影視仍然有其兀自獨立、無法取代的地位,像舞伎家的料理人、深夜食堂、神隱少女,這類作品是其他社會很難拍出的經典作品,也非常推薦這部害我被突襲、多次落淚的《銀河鐵道之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