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

德 大選看法 經民連

 【經民連對此次大選的解讀及呼籲】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結果,民進黨提名的賴清德與蕭美琴勝出,成為民主化後首次出現單一政黨連續三次贏得總統大選;然而,同時舉行的國會選舉,卻形成三黨均不過半的版圖,執政的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席次,甚至失去國會最大黨地位。台灣經濟民主連合與台灣公民陣線於一月十八日上午舉行記者會,說明我們對於此次大選結果的解讀以及對選後政局的呼籲。

一、解讀民意:選擇延續外交國防兩岸政策,拒絕親中路線,期待國會制衡

此次總統大選結果,執政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當選,對國際社會來說傳達出清楚的訊息:台灣人民選擇延續蔡政府的外交國防兩岸政策,拒絕親中路線,堅持民主同盟價值,讓台灣繼續維持經濟自主與政治自主,繼續邁向「世界的台灣」。在競選過程中,縱使標舉「九二共識」的中國國民黨以「票投民進黨,孩子上戰場」的聳動口號攻擊執政黨,標舉「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一面說自己要在外交與國防遵循蔡英文路線,一面又批評執政黨與中國對抗是「搞義和團」;然而,多數選民還是選擇讓標榜「最能延續蔡英文路線」的賴蕭配延續民進黨政府執政。到底什麼是蔡英文的外交國防兩岸路線?除了近年推動的全民自主國防、強化民主夥伴關係外,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蔡總統累積任期內與中國互動經驗所提出的四個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這是民主化以來,第一次出現單一政黨連續三次贏得總統大選。在台灣不斷完備的自由民主選舉當中,透過政治參與的實踐,全民共同確立了台灣作為主權國家的憲政認同;同時,選民也明確拒絕了「九二共識,一中原則」這類會將台灣與中共互相連結的概念。

然而,本次選舉,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甚至無法成為國會的最大黨,意味著人民對過去這段時間以來政府的表現,確實有許多不滿意之處,尤其是針對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經濟復甦困境等社會議題的不滿,以及許多人批評的一黨獨大疑慮。人民在賦予民進黨第三個任期執政授權的同時,選擇讓民進黨成為國會少數,很顯然地,期待國會制衡行政權,期待民進黨人更謙卑地行使執政權力,不圖謀私利,確實是民之所欲。

台灣總體經濟數字以及對外貿易在這幾年的表現不俗,然而人們感受到的是貧富差距的增加、以及許多行業的薪資停滯。在Covid-19疫情的絕大多數時間,政府防疫政策執行成效佳,讓人們得以維持正常生活,但在疫情後期與疫後復甦階段也確實出現了政府信任度下跌的破口。根據分析,這次總統大選當中,民進黨與國民黨都只有催出基本盤的選票,總統票與政黨票高度重疊。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的「中間選民」都把票投給了柯文哲。雖然,柯文哲對於前述政府施政的長期內政沉痾,也沒有提出明確有效的政策解方,但是,民眾黨的高得票,確實在此次大選中成為民怨的出口;未來,民進黨政府應該在社會、經濟政策上積極面對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復甦困境等四大民怨。

二、呼籲朝野三黨:堅持民主價值,莫走回頭路

此次大選,人民選擇讓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的目的,意在制衡行政權,而非選擇「黑金威權復辟」或「開民主倒車」。然而,我們注意到國民黨當選的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均有高比例的地方派系家族勢力代表,我們擔憂地方派系家族在主導地方政治之餘,再透過派系家族立委行使職權,甚至在國會三黨不過半的結構下,透過「藍白在野大聯盟」藉由預算審查、法案杯葛等手段,染指國家經費。我們不希望過去八年,台灣民主所累積的改革成果,因政黨國會版圖的變動而付之東流;我們卻看到部分在野黨政治人物於選前喊出廢除婚姻平權法案、廢除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重啟與中國的貨貿與服貿;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更曾主張廢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五之三條的政治談判紅線條款等。我們要呼籲朝野立委:堅持民主價值,莫走回頭路。我們也要在此宣示,台灣公民社會不容民主倒退,必要時,我們會挺身而出,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

沒有主權國家地位,就沒有完整的民主;民主如不加以防衛,就無法遏阻境外中國勢力介選滲透,得寸進尺。為了延續台灣的自由民主憲政體制,為了維護幾代台灣人努力的民主成果,為了確保台灣世世代代子孫「選總統」的權利與「罵總統」的自由,我們呼籲國會各政黨共同體認「全民自主國防政策」必須延續,「民主防衛機制」必須強化,切莫杯葛政府相關預算及法案。

我們也要在此提醒賴清德總統當選人,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與統戰滲透,強化自主國防與健全民主防衛機制刻不容緩,相關的法案與政策都不應以「朝野欠缺共識」為由加以擱置,而應以更周詳的政策方案、更清晰的說理分析、更誠懇的溝通說服,尋求全體國人包括國會在野黨團的共識。

三、呼籲賴清德準總統:開啟與公民團體的全面對話,公民政綱化解四大民怨

面對三黨不過半國會結構,賴清德總統當選人已經在當選當晚記者會中表達朝野對話合作的善意與四項具體作法。在總統制或偏向總統制的民主國家,積極溝通、說服,凝聚國民政策共識,原本就是總統的重要職責;而此次大選結果,民進黨政府面對總統票與立法院「雙少數」的困境,如何找回與民間社會的連結以及重新取得社會大眾信任,是新任總統的當務之急。選舉期間,賴清德已親自承諾將定期與社福團體會面溝通;一月八日,十四位太陽花運動發起人及參與者記者會的共同聲明也明確指出「呼籲民進黨與公民團體及本土小黨選後重啟合作對話,邁向健全政黨體系之路,並就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公民陣線所研擬2024公民政綱進行對話」,我們相信這樣的溝通對話,將有助於凝聚國人共識,也將有助於民進黨政府走出「雙少數」困境。

針對此次大選所凸顯的四大民怨,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公民陣線所研擬的《2024公民政綱》也已提出應對方案。針對低薪問題,第30號公民政綱主張「強化薪資協商,擺脫青年低薪困境」,針對高房價問題,第16號公民政綱主張推動「共有產權住宅」讓青年與首購族可以市價六五折購得可負擔的住宅,針對社會安全保障不足問題,第27號公民政綱主張「國民老年生活保障每月至少八千元,不足者一律補足」,第28號公民政綱主張「建立排富型兒童成長津貼」,關於微型企業疫後復甦困境,第39號公民政綱主張「制定微型企業發展條例,振興小民經濟」,我們非常樂意就這些政策建議與新總統、新國會對話。

四、借鏡立陶宛,台灣欠缺能兼顧「國家團結對外,內部制衡監督」的健全政黨體系

近日媒體報導,為了遏阻俄羅斯的侵略野心,立陶宛規畫由德國常駐4800名軍隊,而立陶宛每年將為此增加相當於GDP 0.3%的經費。立陶宛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楚那斯說:「所有的政黨,從右派到左派,都同意這件事是優先事項。」同樣面臨周邊強權國家的威脅,台灣民主制度的最大缺陷,正是欠缺像立陶宛一樣能兼顧「國家團結對外,內部制衡監督」的健全政黨體系。

在立陶宛,你不用擔心國防委員會會把軍事機密洩漏給外國,大選投票時你不必有「亡國感」,你不必擔心下架了哪個執政黨後,新上台的執政黨會與俄羅斯簽署和平協議,你不會聽到政客說「關於立陶宛與俄羅斯的關係,你必須相信普丁」。在台灣,主要競爭政黨間對於國家認同卻不存在共識,中國國民黨無法認同以2350萬人的台灣,作為民主共同體的主權國家邊界,而這卻是民主國家的運作前提。這樣的缺陷,讓台灣選舉持續被中國因素環繞,各項內政社會與經濟議題難以被深刻討論,民主的步伐無法穩健持續。

我們必須建立能兼顧「國家團結對外,內部制衡監督」的健全政黨體系。這會是艱難的工程。為了邁向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推動地方議會選制改革,設置政黨比例代表,讓理念型的小黨有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我們必須全面檢討選制,採用可以讓大黨與小黨間既競爭又合作的機制,例如:正副縣市首長聯名參選且允許不同政黨共同推薦、大小政黨共同提名單一候選人。為了邁向這個目標,民進黨、民眾黨與還相信民主價值的國民黨人必須站在台灣民主的全局而非個人短期利益,與公民社會共同合作,改革選制,推進台灣政黨體系的健全。為了邁向這個目標,此次大選挫敗無法取得席次的時代力量、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綠黨、基進黨,要繼續奮戰!讓我們一起努力,邁向健全政黨體系。


簽個約吧!


1月13日開票結果出爐後,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 

當晚即發聲明,重點為:

「這次台灣地區兩項選舉結果顯示,

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


原來,決定他們態度的是

選舉的「結果」。

哎喲,也不早講!


也就是說,民進黨雖然

總統勝選,但得票率40.1%,

並未過半。

同樣地,國會51席亦未過半。

因此中共政權不承認,

民進黨能代表台灣的主流民意。


依此標準,他們是在暗示:

就台灣2020年的總統

及國會選舉結果來看,

中共是承認蔡政府擁有

台灣民意之代表性的:

總統得票率過半(57.13%),

國會席次也過半(61/113)。


既然如此,兩邊何不簽個約,

制度化中共態度的取決標準?

譬如,兩邊先針對總統選舉

簽個約。即,以後,

只要台灣的總統選舉結果,

民進黨雖然贏得總統選舉,

但得票率未過半,

國台辦就發佈「不承認」聲明。


而若民進黨不但總統選舉獲勝,

且得票率過半,

國台辦則發佈「𠄘認」聲明。


約一簽,台灣各政黨打起選戰時,

就有個更明確的目標可全力以赴,

明明白白地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有的要讓中國承認台灣的正當性,

有的要讓中國否認台灣的正當性。


而中國也不必再偷偷摸摸地介選,

例如,在抖音裏直接明目張膽地,

宣稱中共支持哪個或哪些個政黨。


***

中國國台辦態度如此,那國外的態度呢?譬如德國?


德國外交部及執政黨之一的綠黨國會黨團副主席Agnieszka Brugger女士及國會人權委員會主席Boris Mijatovic先生於隔天(14日,星期天)雙袂發佈新聞稿。前者外交部部分(十二年來首度),中央社已有報導。後者,非常值得一讀,我們的同仁翻譯如下,給國人參考:


「台灣人民透過選舉證明他們生活在活躍的民主社會,也想要繼續奉行民主。


台灣人民行使民主權利,並透過選舉自行決定其未來和安全。本次選舉是對民主、和平與自由的明確承諾。


賴清德顯然赢得選舉,而落選者對選舉结果的祝賀和接受,再次表明民主價值在台灣深根蒂固。

由於目前台灣國會多數之狀況不明,因此各黨派更有責任確保穩定可靠之政府關係。


賴清德面臨的挑戰在於確保自由和不分朝野對參與國政的話語權,並對中國採取明確與明智的立場,以支持台灣自主權和區域安全。這正是當選者首次演講時所傳達的訊息。


中國在選前的假訊息攻勢、網攻、大規模軍事恫嚇,尤其是對賴清德的人身攻擊,都是不可接受的,也同時證明中國對台灣追求自由的恐懼。

然而,這也是國際社會和歐盟不可忽視的警示訊號,面對中國的侵略企圖,該地區情勢緊張依舊,因此,國際社會對台灣面臨威脅之關注不容降低,這點尤為重要。」


***

同時,其他兩個執政黨自民黨(FDP)及社民黨(SPD)、最大在野黨基民/基社聯盟(CDU+CSU)的朋友們以及德台友協(DTG)都以不同的方式在選前、選後對台灣作為自由民主的燈塔表達支持、關懷及恭賀的誠摯祝福。之後,我再向國人詳予報告。


***

新聞稿原文:


「Wahlen in Taiwan: Selbstbestimmung, Frieden und Sicherheit


Zu den Parlaments- und Präsidentschaftswahlen in Taiwan erklären Agnieszka Brugger, stellvertretende Fraktionsvorsitzende, und Boris Mijatovic, Sprecher für Menschenrechtspolitik und humanitäre Hilfe:


Die Menschen in Taiwan haben einmal mehr gezeigt, dass sie in einer lebendigen Demokratie leben und leben wollen. Sie haben von ihrem demokratischen Recht gebrauch gemacht und mit dieser Wahl auch das Signal gesendet, dass sie selbst über ihre Zukunft und ihre Sicherheit entscheiden. Die Wahl ist ein klares Bekenntnis für Demokratie, Frieden und Freiheit.

William Lai hat die Wahl klar und deutlich gewonnen, die Gratulationen und die Akzeptanz des Ergebnisses durch die unterlegenen Kandidaten zeigen einmal mehr, wie fest demokratische Werte in Taiwan verankert sind. Angesichts der nun unklareren Mehrheitsverhältnisse in Taiwans Parlament liegt umso mehr Verantwortung bei den Parteien, für stabile und verlässliche Regierungsverhältnisse zu sorgen. William Lai steht vor der Herausforderung, Freiheit und Mitbestimmung zu garantieren und gegenüber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mit einem klaren und klugen Kurs für Selbstbestimmung und Sicherheit Taiwans in der Region einzutreten. Genau diese Botschaft ging auch von der ersten Rede des Wahlgewinners aus.

Die chinesischen Desinformationskampagnen, Cyberattacken, die massiven militärischen Drohgebärden im Vorfeld der Wahl sowie insbesondere die persönlichen Angriffe gegenüber William Lai sind inakzeptabel und zeugen von der Angst des chinesischen Regimes vor dem Freiheitswillen in Taiwan. Sie sind aber auch Alarmzeichen, die die internationale Gemeinschaft und die EU nicht ignorieren dürfen. Umso wichtiger ist es, dass die internationale Aufmerksamkeit für die essentielle Bedrohung Taiwans nicht nachlässt, denn die Lage in der Region bleibt angesichts der chinesischen Aggression weiterhin sehr angespann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