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感慨集(1) "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康正果 漢清講堂240 約5年前2018) " 到 "經濟學家茅于軾以 95 歲高齡才決定去國" 2024。95 歲了,還可以做什麼轟烈的事?

 感慨集(1)   "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康正果 漢清講堂240 約5年前2018) " 到 "經濟學家茅于軾以 95 歲高齡才決定去國" 2024


 經濟學家茅于軾以 95 歲高齡才決定去國。95 歲了,還可以做什麼轟烈的事?

 "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康正果 漢清講堂240 約5年前2018) "

240 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康正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IIdEY85VE&t=10s



239 簡介孫康宜的文集與《走出白色恐怖》/康正果:“出中國記” 2018-8-6 漢清講堂

May be an image of text
【95 歲】
Wordle 943 4/6
🟨⬜⬜🟨🟨
🟩🟩🟨⬜⬜
🟩🟩🟩⬜🟩
🟩🟩🟩🟩🟩
早晨!
95 歲了,還可以做什麼轟烈的事?
去國、出走,「此生不回中國」。
我以為高耀潔醫生 82 歲仍流亡海外,已經不可思議,經濟學家茅于軾以 95 歲高齡才決定去國。這國度什麼事都會發生。
年輕一代可能不大熟悉茅于軾,我認識他,只從他的寫作,往日到內地採訪,他的書我見一本買一本。他寫經濟,由九十年代末開始,介紹市場機制運作、日常生活經濟學,至私產、財富分配、善惡、道德,切中時弊,開明敢言。他成立的天則研究所,乃內地罕見相對獨立的智庫組織,
95 歲也要出走,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端傳媒》2016 年刊出一篇他的訪問,茅老仍堅持他一貫的觀點。他慨嘆,現時「財產可以公有,權力卻是私有的」,他也一直「擁抱」西方。
「我個人的感覺,是八十年代遠比現在開放。不像現在,現在動不動西方滲透,動不動亡我之心不死,那時沒這個想法,那時我們是要學西方。所以不是我們變了,是時代變了,不僅不再向西方學習,甚至西方成了貶義詞,成了排斥的對象。這種變不是好事。」
「說老實話,從 1840 年到現在 170 年,中國所有的進步百分之百是西方的影響,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影響。換句話說,如果這 170 年中國都封閉起來,沒有跟西方的交流,我們還是秦始皇跟慈禧太后那一套,沒有任何進步,沒有電話也沒有飛機,這些都是靠西方的現代文明。」
言論多溫和都好,這些話,已不合時宜了。
*
(明報報道連結在留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