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國防部首度以國家級警報通知全台民眾「中國發射衛星已飛越南部上空」;Missile用字惹議,國防部道歉;專家:台灣急需在軍事機密與軍民溝通間找出平衡】
(21:10更新)
針對本日事件,國防部於晚間8點10分以影片發布聲明,並公開中方載運衛星的「長征二號」火箭航線示意圖。國防部參謀本部情次室次長顏有賢表示,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原判斷該火箭將行經台灣─菲律賓間海域,但飛越中國境內的湖南省郴州市時,火箭偏離原軌道,路徑往北移,最終從台南進入本島上空,此時高度約500公里。
至於本次應對層級為何與過往不同?國防部說明,是因「飛行軌跡異常,可能對地面造成風險」,國軍才動用國家級警報。國防部參謀本部作計室防空暨資戰處處長莊鴻文表示,最後經監控確認,該衛星的助推火箭殘骸都落於中國境內,對台灣並無影響。
顏有賢再次為英文誤用一事再次對民眾致歉,國防部也在晚間7點10分,以英文向外國媒體、網友致歉。顏有賢表示,近年解放軍動作頻頻,本次發布警報便是國軍吸取社會監督的成果,所有未經許可、申請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和領空的所有航空器都會遭全程監控,有異常狀況將適時公布。
「相關作業以國防安全為考量,依專業及權責辦理,不會因政黨政治而受到干擾,」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重申,下午4點15分發表的聲明無誤,國家警報的發布權責也是依法由相關指揮官下令處理,任何行經台灣周遭的飛行器,都會視飛行高度和可能形成的危害,做出適切處理。
--
今(9日)下午3點17分,國防部以國家級警報通知全台「中國於15:04發射衛星,已飛越南部上空」。但該警報以「衛星」開頭,同一封訊息內的英文卻寫著Missile,引發各界關注。隨後4點15分,國防部才對外發布聲明稿致歉:「簡訊英文用語,因疏忽未同步更新原系統用字」,國防部承認,未精準表達該物體是衛星,而非飛彈。
國防部也在聲明中說明,搭載衛星的推進器來自中國四川省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路徑為飛越台灣本島南部上空,高度則位於大氣層外,國軍已周密掌握相關動態、軌跡。
同一時間,中國中央電視台則刊出即時新聞。央視稱今日下午3點3分「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搭載「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升空,該衛星進入預定軌道,任務成功;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資料,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用於天文觀測,捕捉宇宙中星體運動時產生的的X射線(X-Ray,俗稱X光)。
■ 中國衛星飛行路徑多次影響台灣,曾有經過台灣上空紀錄
這是中國自去年(2023)11月起發射的第11顆太空衛星,過去國防部皆在事後發布新聞稿,未曾用國家級警報通知。在前10次發射中,共有3顆衛星的飛行路徑恐影響台灣,包含11月9日經過台灣上空、12月10日經過西南空域,12月30日經過東北空域,其餘7次的路徑皆未靠近台灣島。而今日則是國防部第一次用國家級警報,也是第一次在聲明中提及,衛星是「非預警」飛越台灣島南部上空。
但在3點17分當下,由於警報資訊模糊,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立法院備詢時脫口而出「中國射飛彈」,隨後才改稱口誤。而總統蔡英文當時正在高雄市三民區長照據點視察,則第一時間回應:「這是衛星,不是飛彈,免煩惱。」
適逢選舉期間,本事件引發在野黨輪番砲轟,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隨即透過競選辦公室發布聲明指出,陳建仁的口誤已凸顯極為嚴重的國安問題,國安單位應在24小時內調查「發射衛星變成發射飛彈?」造成誤判的原因,並公布真相。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則是受訪時表示,應是陳建仁幕僚未仔細釐清訊息,這象徵國防部與行政院之間的溝通缺乏制度,台灣和中國必須建立國安熱線。
■ 國防部未回應本次發布警報的原因
一位國安幕僚也不解:「為何這次警報會發成這樣?」他認為,國防部或許想提升民眾的警覺心,但選舉時機敏感,警報內的中英說明也非常模糊,國防部此舉未考量到社會觀感,反而對軍民溝通有害。另一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發射的衛星在爬升階段並未「飛越南部上空」,但距離很接近恆春半島。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分析,若國防部公布的資訊太過迅速、詳細,恐讓中方藉此推敲台灣的雷達偵測能力、範圍、技術;但國防部若過度隱匿資訊,則可能讓民眾反彈,「這是國防部的兩難」,台灣急需在軍事機密與軍民溝通間找出平衡。
至於前幾次掠過台灣空域的衛星發射未發布警報,今日卻有不同規格處理?林泰和表示,有可能本次偵測的飛行高度比前幾次低,標準應是以位於海拔100公里高,區分太空與大氣層的卡門線為主,但因國防部尚未公布資料,他無法研判。
截至晚間6點50分,國防部仍未回應本次特地發布警報的原因。
■ 裴洛西來台期間,軍方未發布中方發射飛彈訊息引發抨擊
與本次相對安全的「衛星」風波相比,上一次中國發射有可能搭載火藥的「飛彈」案例仍不遠。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期間,中國解放軍發起圍島軍演,更發射飛彈「飛越台灣上空」,當時國防部未在第一時間對外說明。
由於2022年解放軍試射的飛彈中,有5枚落入日本經濟海域,隨後日方公布此消息,並揭露有4枚飛彈落在台灣東部外海,不少軍事專家都認為國防部粉飾太平,國防部才出面回應,並稱「飛彈發射後之主要飛行路徑位於大氣層外,對飛越之廣闊地面區域並無危害」,與日本相比差距之大,當時也引發社會輿論撻伐。
以日本常遭遇北韓發射衛星為例,日方會透過全國瞬時警報系統(J-Alert)提醒受影響地區,該警報分為地震、海嘯、火山噴發、惡劣天氣與「國民保護」五種類型,國民保護類包含了飛彈或恐怖攻擊等國安資訊。
去年11月21日,北韓衛星在升空階段行經沖繩外海,日本政府便發訊提醒民眾,因應有碎片掉落的可能性,應盡快躲至建築物內。當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出面聲明,日方的防空系統皆為此加強運作,應對任何「意外狀況」發生。
中國便曾發生衛星發射意外,1996年西昌中心發射「國際通信衛星708號」僅22秒後,該衛星便墜落爆炸,造成鄰近村莊6人死亡、57人受傷,炸毀80餘間民房。2023年4月16日中國發射氣象衛星「風雲三號G星」時,也有推進器殘骸墜落台灣北部外海,導致33架次民航班機為此改道。
飛行器研究專家、《全球防衛雜誌》主任宋玉寧指出,衛星進入太空前,必須先搭載在「推進器」上飛行,這段爬升過程的確有風險;而Missile一詞廣義上雖能代表有導引能力的推進器,但「通常專指搭載火藥的軍事武器」,國防部未來應更審慎考慮用字,避免造成民眾誤解。(文/許詩愷、嚴文廷;攝影/林彥廷、AFP)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s://bit.ly/2Ef3Xfh
。。。。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周濂
英語中有個詞叫做「white lie」,謊言既為白色,自然充滿了溫情和善意:慈眉善目的聖誕老人扛著一大坨禮物限時專送,仁心仁術的醫生隱瞞絕症患者的病情,老和尚告誡小和尚山下的女人是老虎,莫不是此類白色謊言的代表。
當「white lie」上升到國家的層面,為的是全體人民的利益,那就有了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名喚「noble lie」,謊言竟然都可以是高貴的,那是因為它不僅立意高遠,而且大愛無疆。
有時候,「忽悠」的確是可以成為「護佑」的。
相比「高貴的謊言」所具有的古典意蘊、貴氣逼人,「意識形態」這個術語天然帶有機械時代的冷酷無情。19世紀初,法國思想家德•特雷西在批判啓蒙運動時創造了「意識形態」這個概念,將之定義為關於觀念及其起源的科學。
不過現在我們不再用「科學」這樣的字眼去形容意識形態,因為意識形態的根本目的不在於真理,而在於政治,不在於知識,而在於信念。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說,所謂意識形態就是「以行動為導向的信念系統」。換言之,意識形態的宗旨不是去探究客觀的事實,而恰恰就是通過再造和扭曲事實去激發和維持群眾做某些事情或者不做某些事情的信念。
舉一個不算遙遠的例子,上世紀60年代明明是史上少有的風調雨順,但意識形態的強大功能卻可以倒白為黑,不僅悍然將其命名為三年自然災害,而且成功地撩撥起全體人民對於「北極熊」的刻骨仇恨。
有趣的是,時間過去50年,當所有人都認定這個信念系統已經瀕臨破產的時候,捷克哲學家齊澤克卻在5月的上海,講述了關於意識形態的另一個故事:
「在歐洲,我們有長著長鬍子的聖誕老人,如果你問一個孩子:你相信聖誕老人嗎?孩子會說:不,我沒那麼愚蠢,我只是假裝相信,從他那獲得禮物。如果你問父母,他們會說:當然不信,我們假裝相信,是為了讓孩子得到禮物——事實是,沒有人相信聖誕老人,但是他卻發揮作用。現在大家都在說我不再相信意識形態了,但是我的觀點是,即使你不相信意識形態,它還是在起作用,而且意識形態正是在人們不相信它的情況下,才起作用。」
齊澤克的意思是,無論是高貴的謊言還是冷酷的意識形態,其實都不必費勁巴拉地維持它的表面光鮮亮麗,一個不再被人們認可或相信的意識形態仍舊可以繼續發揮政治和社會價值分配的功能,哪怕它看上去漏洞百出、苟延殘喘,但只要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它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它就仍然功能健全、運轉良好,這才是意識形態的本來面目。在某種意義上,這樣的意識形態更可怕,因為它不再是少數人處心積慮地說謊,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地共同維護那個公開的謊言。
謊言一旦變成赤裸裸,信任的支柱便被抽離,此時支撐謊言繼續運轉的動力要麼是利益要麼是暴力。赤裸裸的謊言不再承擔造夢的功能,但它依舊可以讓每一個人繼續生存在一個虛假的空間里,在這個空間里,大伙兒集體在裝睡。
齊澤克的故事並不能完全解釋中國經驗,在這片充滿著魔幻現實主義的國度里,正在上演的更可能是下面這個充滿了溫情的場景:
午後的幼兒園裡,靜的連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見,阿姨在小床邊巡視,孩子們假裝發出沈沈入睡的呼吸,小腦瓜里想的是一個小時後冰爽可口的綠豆湯。時鐘滴滴答答地走,有些孩子天生沒心沒肺倒頭便著,有些孩子裝啊裝啊就真的睡著了,當然,或許有更多的孩子一直在裝睡,他們在起床鈴響前的半小時,就時刻準備著從床上一骨碌地爬起來……
這個景象如此美好,以至於我們甚至希望它可以「永劫輪回」地繼續下去。一個永遠都不會醒來的大夢難道不就是現實本身麼?
但我懷疑很少有人能夠一輩子——從搖籃到墳墓——都在夢醒時分喝到綠豆湯。那些最終進入夢鄉的孩子不會心焦悲劇的誕生,可對於始終在裝睡的孩子來說,卻必須時時按捺住這個讓他崩盤的念頭,在百爪撓心中等待被叫醒。
可關鍵的問題在於,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那個裝睡的人自己決定醒來。
* 原刊於《財經》(2010),後收入同名著作,天窗出版,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