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chip wars 及世界半導新局勢 (含美國晶片法案、美日德韓中台 tsmc及台商新布局;,諸種新技術)

 


沒多少新見:

沈榮欽 

謝長泰、林本堅與史欽泰三人在《Project Syndicate》刊出評論,批評美國晶片法案,不僅無法達到法案企圖將半導體製造遷回美國的目標, 甚至可能削弱台灣最重要半導體產業,進一步威脅台灣的安全。
因為評論剛刊出不久,《上報》尚未翻譯刊登,但是經媒體報導,已經引發不少關注。
其實這篇評論除了上述三位作者之外,還有其他人連署,包括:陳添枝、黃煌雄、高為元、童涵浦與王平等一眾大咖。
文章主要論點是:
🔷 晶片法案無法達成其設計目的
🔸 半導體供應鏈有兩個好處。 首先,這意味著全球供應鏈的每個部分都可以專注並改善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這有利於供應鏈的其他部分。 其次,供應鏈各環節的全球產能均增加,使得該產業對需求衝擊的抵禦能力更強。以法案改變製造地點將損及全球供應鏈。
🔸 台積電華盛頓州工廠的經驗已經證明,美國不適合將製造搬回去。即使經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相同訓練和相同設備,美國廠的生產成本仍比台灣高出 50%。
🔸 晶片法案 520 億美元似乎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不足以在鳳凰城創建一個自足的半導體生態系統。
🔷 削弱台灣半導體產業
🔸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將繼續陷入困境,因為當地擁有半導體製造技能的美國工人太少了,據稱董事長劉德音因此辭職。(但是日本對台積電的補貼很可能會成功,因為日本已經有充足的熟練製造工人供應)。
晶片法案有三大風險:
🔸 一,台積電若不再關注創新,多為美國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將是最大輸家,且多由台積電晶片驅動的AI革命將停擺。
🔸 二,台積電對台灣產能投資可能減少,降低產業對需求衝擊的韌性。
🔸 三,台積電可能迷失方向,導致先進半導體製造龍頭地位拱手讓人。
🔷 威脅台灣安全
🔸 台灣人對美國政界人士的言論感到不滿,他們聲稱台灣是一個危險的經商之地,或者美國需要擬定計劃,在中國入侵時,轟炸台積電的工廠並將其高管運至美國。
🔸 若台積電失去主導地位,將強化美國根本不在乎台灣的觀感。然而,如果台灣的經濟和安全受到削弱,對美國自身國家安全造成的損害將超過在美國實現更大(且成本更高)半導體產能的任何收益。台灣的安全最終就是美國的安全。
🔷 晶片法案的替代方案
與其採用晶片法案,對美國改而實行既保護自身經濟安全又增強台灣經濟安全的做法將更為明智。 致力於保衛台灣並在日本等國家建立產能(這些國家的業務不太可能損害台積電的業務)可能就是這樣一種策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