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陳澄波畫〈東台灣臨海道路〉的故事 畫山與兒女 習近平時代,「中國模式」走向何方?

「——也許到生命最後一刻,即使身負桎梏,傷痕累累,陳澄波也不忘緩緩抬起頭,看他鍾愛的台灣山林——」
【畫家登山記】山的寄託:陳澄波給兒女的祝福
1939年8月,一場特別的婚禮在嘉義舉行,新人是陳澄波的大女兒紫薇與雕塑家蒲添生。畫家之女與同在藝壇的青年才俊結為連理,無疑是當地佳話,令人稱羨。
在婚禮會場的貴賓簿上,陳澄波以水彩勾出一抹線條扭曲的山稜,搭配幾株顏色各異的綠樹,以及兩棵高大卻稀疏的喬木。
作為畫面主體的遠山以清冷的藍色呈現,營造在天一方的幽遠感。宛如顫抖般的山峰加上山體短促的筆觸,則表現出嶙峋崎嶇的山容。熟悉臺灣高山的朋友,或許已能發覺陳澄波所畫的山,正是阿里山區當中最高的大塔山。
為什麼在女兒的婚禮上要畫大塔山呢?我們並不清楚陳澄波真正的目的,但從他1930年代頻繁登阿里山的經驗來看,應是以熟悉的臺灣自然風景作為給予佳偶的祝福。
類似的作法還有一例,是陳澄波給長子重光的一幅玉山畫作,同樣是簡筆小品,不過在畫面右上角慎重地題了「春送吾兒 千古不休」八字,並模仿東洋畫的鈐印形式簽名。
有別於水彩的輕透流暢,油彩凝重厚實的質感賦予玉山堅定沉穩的氣勢。這件作品推測是在戰後,陳澄波贈與北上求學的兒子,期許他在動盪的時局下仍可以敦品勵學、培養如高山般的風骨與眼界。
然而就在入學不久,二二八事件爆發,眼看臺北騷動不安,陳重光便先返回嘉義。還沒弄清楚發生什麼事,包含陳澄波在內的幾名和談代表就因為到水上機場與軍方談判而被捕。
陳重光又再跑到臺北,遍尋協助不得;陳澄波二女兒碧女也寫了陳情書,在嘉義街巷奔波,四處請求市民蓋章作保,希望能讓父親獲釋。
只不過這都無濟於事,陳澄波先是被送押至警局,接著在3月25日被送上卡車遊街。
碧女與重光兩姊弟跟在卡車後,一直跑、一直跑,跑到嘉義車站前,陳澄波等人才被放了下來。但他們並非是要踏上回家的路,而是被迫站上生命的終點。
嘉義車站是日本時代幾個大站中,少數面向東方的車站。從站前往東望去,會看到連綿的山脈,阿里山、玉山就在那方。
也許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即便身負桎梏、傷痕累累,陳澄波也不忘緩緩抬起頭,看一眼他鍾愛的臺灣山林。
那是他看了一輩子的風景、是他畫了好多年的主題,除此之外,也是他給兒女祝福的寄託所在。




感謝基金會的畫的故事........還有詩引起的台灣詩談論戰、感人的文庫/圖書館的故事,多很精彩。


上山満之進
KAMIYAMA Mannoshin.jpg

上山滿之進かみやま まんのしん / みつのしん1869年9月27日-1938年7月30日),日本山口縣人,台灣日治時期第11任總督(1926年7月16日-1928年6月16日)。









1926  57歲

有《任臺灣總督書感》一,署名蔗庵 上山滿之進,原載於1926年8月21日《台灣日日新報

「遽拜恩綸荷顯榮,樓船破浪向南瀛。
摩天阿里山容秀,扼海澎湖島影橫。
已以微躬膺重寄,只當一念竭精誠。
糟糠內子今無在,欲整衣冠暗淚生。」

有些台灣文人以詩和之,台灣文學家陳虛谷發表《為台灣詩壇一哭》詩諷刺,引發一場論戰。1926 年8月27日,《台灣日日新報》的《無腔笛》欄刊登抨擊文章,陳虛谷以《駁北報的無腔笛》[2]回之。駁北報的無腔笛



1928

1928.06.16
台灣總督上山滿之進退任離台,依循往例,獲得全島人民贈送的紀念金,計1萬3千圓。

 

1930
上山總督確立了紀念金的運用:
一、1萬2千圓捐贈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委託校長幣原坦進行台灣原住民族群的調查研究。
二、1千圓則囑託陳澄波描繪東台灣的大斷崖,欲展示東京家中客廳,供其及後代子孫留念。


陳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
1930
1930.08.25
陳澄波(35歲)接受委託,北上經蘇澳,赴東海岸達奇里溪(今立霧溪)寫生。

〈東台灣臨海道路〉
陳澄波作品〈東台灣臨海道路〉大事紀




1935.12.05
上山滿之進投入全部心力與家產於家鄉防府市圖書館的規劃與建設,並希望圖書館以「三哲文庫」為名。

 

1938.07.30  69歲
上山滿之進逝世,依其遺囑,遺物捐贈圖書館,包括「台灣東海岸風景大額一面」。




1938~1940?
圖書館



1941.03
「三哲文庫」正式開館。
 



1946
「三哲文庫」改名為防府圖書館,第一任館長小野幸吉敘明:「台灣風景油繪供閱覽室用」。


1981年作品掛在閱覽室的景象,基金會助理翻攝。

 

2006
防府圖書館改建搬遷,畫作放入地下倉庫。

 

2015.08.02
兒玉識教授來信,於調查上山滿之進資料時,發現了〈東台灣臨海道路〉,希望確認是否為陳澄波作品。




Hanching Chung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Chen Cheng-po Cultural Foundation
【〈東台灣臨海道路〉大事紀】
波哥的〈東台灣臨海道路〉回來臺灣惹!
正在 MoNTUE北師美術館 展出,大家去看了嗎?
這件作品的 #再出現 ,多虧了2015年防府市學者兒玉識教授的一封信,讓我們開始尋找關於〈東台灣臨海道路〉的過去。這幅畫 #再發現 後的幾年間,在日本引起許多的討論與關注,甚至有日本當代藝術家以它為靈感進行創作。
我們整理了一篇大事紀,希望有助於大家觀看這幅畫時,有更多的想像。
想知道〈東台灣臨海道路〉的種種,趕快點下去吧!


---



【專訪丁學良】習近平時代,「中國模式」走向何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