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日本通 48 不如歸 Mitsukoshi Isetan to shut Shanghai department store in June. 大谷翔平選手(29)が25日(日本時間26日)、通訳だった水原一平氏(39)による違法賭博疑惑について説明しました。声明の全文です。感動我的 (26):紅葉少棒世代......《新寶島曼波 向山水向土地投降…..》世代。『夢想與勇氣』:大谷翔平(Shohei Ohtani, nicknamed "Shotime",美國職業棒球聯盟 兩度以全票當選MVP) 捐6萬個棒球手套給全日本約2萬所的小學;《日本大眾文化》中的棒球。FRED ROGERS的故事:我們如何鼓勵反思 ?。也斯(梁秉鈞):《梁秉鈞五十年詩選 馬蒂斯旺斯教堂 》(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浮世巴哈》2013 .... 德國名家Loriot 100歲冥誕。 周李丌 (丌ㄐㄧ。是誰在天空飛「書封糖」:愛亞的) 後援會。 巴黎玩轉36小時 (紐約時報))。Euzhan Palcy (Centre Pompidou !ユーザン・パルシー)的電影 。跟著廖志峰遊Pompidou 中心: 巴黎的屋頂;Picasso - Endlessly drawing..... 。《新寶島曼波》Dance Now Asia中山堂 。 joyful Diwali..... 楊承淑《臺灣日治時期譯者與譯事活動》。鮑勃·迪倫金句;素描出版。顏水龍「臺灣工藝之父」;莊伯和教授:臺灣竹文化 生活、民俗、藝術、產業。多達卅卷的《楊英風全集》。 ~ Aldous Huxley


Mitsukoshi Isetan to shut Shanghai department store in June
nippon.com
https://www.nippon.com › news › mitsukoshi-isetan-to-...


18 hours ago — Major Japanese department store operator Isetan Mitsukoshi Holdings Ltd. said Monday its outlet in Shanghai will close in late June due to ...




【速報】「ファンの皆さんも我慢と理解、ありがたい」 大谷選手の声明全文
ドジャースの大谷翔平選手(29)が25日(日本時間26日)、通訳だった水原一平氏(39)による違法賭博疑惑について説明しました。声明の全文です。
所有心情:
301
11
12
留言
分享



1117 2023
感動我的 (26):紅葉少棒世代......《新寶島曼波 向山水向土地投降…..》世代。『夢想與勇氣』:大谷翔平(Shohei Ohtani, nicknamed "Shotime",美國職業棒球聯盟) 捐6萬個棒球手套給全日本約2萬所的小學;《日本大眾文化》中的棒球。FRED ROGERS的故事:我們如何鼓勵反思 ?。也斯(梁秉鈞):《梁秉鈞五十年詩選 馬蒂斯旺斯教堂 》(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浮世巴哈》2013 .... 德國名家Loriot 100歲冥誕。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866814008478594





『夢想與勇氣』:
大谷翔平(Shohei Ohtani, nicknamed "Shotime",美國職業棒球聯盟)向全日本約2萬所的小學捐6萬個棒球手,



大谷翔平が大リーグMVP 「満票2度目」は史上初
https://www.nikkei.com/....../DGXZQODH077U80X01....../...


《日本大眾文化》中的棒球。

美國職棒大聯盟日籍球星大谷翔平日前在IG發起「一起來打棒球」的活動,將捐出6萬個棒球手套,給全日本約2萬所的小學。日籍媒體人矢板明夫在臉書.....









12史上第一人
#大谷翔平 生涯兩度以全票當選美聯年度MVP










台灣棒球維基館
https://twbsball.dils.tku.edu.tw › wiki


據《台灣棒球一百年》作者謝仕淵和謝佳芬的考證,1876年赴美求學回日的平岡熙為日本棒運打開大門,日本人開始打baseball,直到1895年日本人中馬庚首創以野球一詞取代 ...

日治時期的台灣棒球(1945年以... · ‎職棒時期的台灣棒球(1990年代...


台灣棒球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 › zh-tw


紅葉少棒隊是位於台東縣延平鄉的紅葉國小所成立的一支棒球隊。1968年8月25日以七比零的懸殊比數擊敗由日本關西地方選拔出來的「日本少棒明星隊」,促成台灣於次年組成金龍 ...







報紙上的體育新聞至少佔兩大版,電視新聞要特別撥出五分鐘 為體育時間,多少守住電視,長期看轉播賽。這些人口,不分男女 老幼,職業類型與高低,專注、投入是他們共同的精神,需要有一 種文學來為他們服務,他們會以另一種專注、投入來回報。2





徐錦成,〈臺灣棒球小說發展小史〉,《臺灣棒球小說大展》,徐錦成主編, 臺北:九歌,2005
瘦菊子(本名翁嘉銘,1962- )的運動散文集以棒球介紹和評論為主,包括:《棒球新樂園》(臺北:張老師文化,1992.10);《棒球經》(臺北:臉譜,1993.11);《燃 燒,野球!》(臺北:聯合文學,1995.08);《棒球愛與痛》(臺北:水永,1998.12); 《燦爛的球季──臺灣職棒風雲》(臺北:聯合文學,2003.11);《棒極了──林韋的棒球時光》(臺北:水永,2004.09);《紐約.洋基.王建民》(臺北:水永,2007.02, 與楊蕙如、陳志祥合著)等。

FRED ROGERS

MisterRogersQuotes

@MisterRogersSay

“I’m very concerned that our society is much more concerned with information than wonder, in noise rather than silence. How do we encourage reflection? … Oh my, this is a noisy world.”


羅傑斯先生名言 @MisterRogersSay 「我非常擔心我們的社會更關心訊息而不是好奇,更關心噪音而不是沉默。我們如何鼓勵反思? ……天哪,這是一個喧鬧的世界。”



----

也斯(梁秉鈞):《梁秉鈞五十年詩選 馬蒂斯旺斯教堂 》(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浮世巴哈》2013


---




Loriot 100歲冥誕 Vicco von Bülow or Loriot (German comedian, humorist, cartoonist, film director, actor and writer.12 November 1923 – 22 August 2011),
https://hccart.blogspot.com/2023/11/loriot-100-vicco-von-bulow-or-loriot.html


German author, director and humorist Vicco von Bülow, aka Loriot, would have turned 100 today. He wrote TV history with his sketches packed with punchlines in the TV series “Loriot I-VI” (1976-1979), in which he usually starred himself, showing off his skills as a highly adaptable actor. His two feature films, “Ödipussi” and “Pappa ante portas,” enthralled millions.
---


巴黎(廖志峰:Pompidou 中心的影展和嘻哈唱團、聖母院歷史街道與譯者大使)






Picasso - Endlessly drawing


Centre Pompidou
https://www.centrepompidou.fr › event › kVxyAVk







From his youthful studies to his final works, for Picasso, drawing was a place of constantly renewed invention. This journey through the graphic work, a sort of ...





36 HOURS
Paris
Jump to:
Recommendations
Itinerary
Google Map
Share full article



633






廖志峰
意外發現在龐畢度看見了巴黎的屋頂,
在秋雨中偶現的陽光為冷硬的建築注入了生氣,
像是另一檔展演,
神奇的時刻。
十多年後重遊龐畢度,
十分喜歡。
多檔展覽很驚彩,
不管是攝影、畢卡索,或跨越彩虹,
待了四個小時,
羅浮宮我就放棄了。
畢卡索展有畢卡索影像,
太棒了
展場不算安靜,
不時有老師尖叫,
小朋友奔跑如高達的斷了氣,
我忽然開心了起來。
我的龐畢度心情。
#沒想到進場也要安檢還好有傘不然就淋雨了
#如果龐畢度四個小時都算快閃羅浮宮要看多久






















888888


《新寶島曼波 向山水向土地投降…..》



Maudlin Yeh──和 Ze Yang



同鄉學長、詩人楊澤這部紀錄片,光是片名取作《新寶島曼波》,我就一路讚美。
但看過2遍半初剪版的我始終不知道該怎麼介紹它,有一回和人聊起,我東一塊西一片說半天,眼看不可能說淸,索性和人家說——哎呀,他拍了一部「逍遙遊」啦。
但影片中出的那首詩,我第一次看就清楚地記下:
與其向生命投降
不如向文學投降
與其向文學投降
不如向音樂投降
與其向音樂投降
不如向山水向土地投降…..
「島嶼寫作」作家紀錄片系列本來是為未來記錄下過去至今的重要文學家,詩人瀟灑放棄此壯志,著意在此時此刻,以山水遊蕩譜新寶島曼波,自居音樂片,樂此不疲。將「我」從敍事中心逐去的詩人,因此得以真的將此片化作詩——



Google在全球擴展AI搜尋,以迎戰Bing Chat
11月8日,Google宣布其搜尋生成式體驗「SGE」將在全球120多個國家與地區上線(包含台灣),新增支持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韓文與印尼文等4種語言。這標誌著Google全面展開與微軟Bing Chat的AI搜尋競爭。...








尋找如畫美:。"The Search for the Picturesque" 《新寶島曼波 向山水向土地投降…..》後援會 How food affects the mind, as well as the body. 周李丌 (丌ㄐㄧ《新寶島曼波》。是誰在天空飛「書封糖」:愛亞的) Dance Now Asia中山堂 。 joyful Diwali..... 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五位文學批評的革命者:

With mental-health disorders rising, a growing number of scientists are investigating how nutrition influences the brain



ECONOMIST.COM
How food affects the mind, as well as the body
Explore the link between diet and mental health






周李丌
·




換了新的封面,這是「當年」出版《是誰在天空飛》時Julian Wu為我構想、提供製作、包裝的「書封糖」,贈送給參加新書發表會的朋友,結果糖果可愛、美麗又新奇,大家都捨不得吃。親愛的Julian,妳在那裡?好想念好想念妳啊~









吳素君──和邱坤良
其他 8 人,在台北中山堂






中山堂再發現~
舞者開箱+台日韓三城共舞
繼昨晚精彩的showcase後
今日的節目更令人驚豔
尤其是劉方怡與余采芩的創作演出
忍不住尖叫啊
謝謝中山堂與何曉玫的努力與付出Dance Now Asia





周李丌



丌 [一部-2畫-共3畫]
注  音 ㄐㄧ
漢語拼音 jī
釋  義


名底座,用以托物的器具。《說文解字.丌部》:「丌,下基也。荐物之丌,象形。」如「典」、「」、「」等字下半部皆為此字。
姓。如唐代有丌士能。




周李丌
·


換了新的封面,這是「當年」出版《是誰在天空飛》時Julian Wu為我構想、提供製作、包裝的「書封糖」,贈送給參加新書發表會的朋友,結果糖果可愛、美麗又新奇,大家都捨不得吃。親愛的Julian,妳在那裡?好想念好想念妳啊~

British Museum




Wishing a joyful #Diwali to everyone celebrating from today!
Symbolising the triumph of light over darkness, the name ‘Diwali’ comes from a Sanskrit term meaning “row of lights” – just like the beautiful decorative lamps in this painting
A painting depicting the month of Kartika. From the Bundi District in Rajasthan, India, around 1675–1700. https://ow.ly/Q1u750Q6h6u
Donated to the Collection in 1999.











犍陀羅
An exhibition is being held at China's Gansu Provincial Museum featuring Gandhara art, which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cultural exchanges along the ancient Silk Roa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ndhara



Gandhāra
Gandhara
c. 1500 BCE–c. 1000 CE




Gandhara
Location of Gandhara in South Asia (Afghanistan and Pakistan)







導演陳慧翎



董成瑜
「生命是一件很珍貴難得的事情,如果把時間都花在煩惱還沒發生、或已經發生的事情上,真是太可惜了。」 ➤ https://apple.co/3FCCcN3

台灣導演陳慧翎今(11/01)日下午3時病逝台北萬芳醫院,享年48歲。陳慧翎曾執導公視人生劇展《與男友的前女友密談》、大愛劇場《黃金線》等,並獲頒多座金鐘獎。陳慧翎導演於2013年罹患子宮頸癌,包括《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別鬧了》等作品,都是在她生病期間完成的。

在2021年拍完《媽,別鬧了》後,陳慧翎導演癌症復發,在開始接受治療之後,她對疾病的態度也有了改變。今年二月土耳其發生大地震,還在治療中的她執意前往災區採訪,並且在與受訪者的往來互動中,重新找回了熱情和力量。本集節目錄製於今年四月,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陳慧翎導演暢談她的生命故事。

#鏡相人間:我們其實是很有力量的——導演陳慧翎分享生命故事 ➤ https://apple.co/3FCCcN3
鏡好聽 ➤ https://bit.ly/49c5LCJ
Spotify ➤ https://spoti.fi/47emVxv



陳慧翎_百度百科


Baidu
https://baike.baidu.hk › item › 陳慧翎







陳慧翎(1975年3月4日-2023年11月1日),女,出生於中國台灣,畢業於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中國台灣女導演、編劇、剪輯師。


明目書社 台中店






文學批評的革命者:五位元元改變我們閱讀方式的批評家
作者:[ 英]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
出版社:上海文藝
出版時間:2023年07月
人民幣 ¥72
ISBN:9787532187911
內容簡介
這部特裡•伊格爾頓的最新作品逐一回顧了五位元文學批評家——T.S.艾略特、I.A.理查茲、威廉•燕蔔蓀、F.R.利維斯、雷蒙德•威廉斯——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于文學批評領域做出的種種關鍵推進。這五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批評家在充滿變革與重生的二十世紀彙聚劍橋,使傳統的文學批評煥然一新,擔負起對社會現狀的道德責任。無論以經歷、影響力,還是以對文學與文化批評的貢獻而言,伊格爾頓都無疑是向今天的讀者重新介紹這段曾深刻影響他的輝煌時代的最佳人選。
作者簡介
特裡•伊格爾頓,英國著名文學理論家、文化批評家。曾長期任教於牛津大學,現為英國蘭卡斯特大學英國文學傑出教授。自1960年代至今,已出版著作數十種,涉及文學理論、後現代主義、政治、意識形態和宗教等領域。代表作有《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審美意識形態》《文學事件》《英國現代長篇小說導論》《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等。
目  錄
導言
第一章 T.S.艾略特
第二章 I.A.理查茲
第三章 威廉•燕蔔蓀
第四章 F.R.利維斯
第五章 雷蒙•威廉斯
注釋
索引
前  言
序言
特裡•伊格爾頓
寫作本書是因為我堅信,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傳統正面臨被忽視的危險。某種程度上,在學術界,甚至更廣泛的文學界也是如此。如果說今天很多學文學的學生不太熟悉I.A.理查茲(I. A. Richards)或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等人的作品,那麼他們的一些老師可能對這些批評家也很陌生。然而,本書討論的五位批評家都是現代最具獨創性和影響力的批評家,這也是我選擇他們的原因。
他們還代表了一種特殊的知識形態,這是20世紀英國最顯著的知識形態之一。除一人之外,其他人都在劍橋大學任教。T.S.艾略特(T. S. Eliot)是個例外,但艾略特與劍橋大學關係密切,尤其是通過他的朋友I.A.理查茲,作為一名非正式顧問,他對劍橋大學英語學科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人是這場被譽為批評的革命(critical revolution)的一部分,這場革命改變了文學的學術研究,並使其在英國和其他國家獲得了新的重要地位。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們可能稱之為劍橋英語(Cambridge English)的東西從來都不是劍橋英語系(Cambridge English Faculty)的正統信條。相反,儘管它的好鬥和福音派①的使命感有時使它的存在與它的規模不成比例,但它始終是一個邊緣的、少數人的事務。儘管如此,理查茲、燕蔔蓀、利維斯和威廉斯的職業生涯之所以得以實現,部分原因是早在1917年,劍橋大學對英語課程進行了徹底的改革,將盎格魯撒克遜語(Anglo-Saxon)和語文學(philology)邊緣化,轉而學習一系列以現代、批評和文學(而不是語言學)為導向的課程。
劍橋大學的這一系列新課程名為“英國文學:生活和思想”——最後兩個術語是一對荒謬的抽象概念,但這表明文學應該在其社會和知識背景下進行研究。這一系列課程還有一個世界性的維度:期末考試的“悲劇”部分包括了像索福克勒斯、拉辛和莎士比亞這樣的劇作家,而“英國倫理學”部分包括了像柏拉圖、聖保羅和奥古斯丁這樣的榮譽英國人,以及許多其他非本土思想家。
劍橋大學有著深厚的科學底蘊和對創新的開放態度,它成為批評革命的源頭並非完全偶然。還有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就像整個英國社會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深刻地動搖了大學文化,這似乎預示著與過去的決裂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學生群體中有退伍軍人,而領取國家或大學獎學金的中產階級學生在這個傳統上由私立學校和上層階級主導的體制中也已嶄露頭角。本書描述的批評家中,只有威廉•燕蔔蓀(William Empson)擁有優越的成長環境,他是約克郡(Yorkshire)鄉紳的兒子,曾就讀於溫徹斯特學院(Winchester College)。老一輩上流社會的人文學者高雅的業餘精神受到了一種新的、嚴格分析文學作品的方法的挑戰,I.A.理查茲的“實用批評”(practical criticism)方法就是其中的典型。這包括匿名選取散文或詩歌的段落,對它們進行細緻的審讀,並對其品質做出判斷。價值不再僅僅是品味的問題;相反,它必須得到有力的論證。在英語期末考試中,有份試卷專門考查這種做法,其中包括所謂的“日期”,即為一組匿名文學段落指定一個大致的日期。今天的學生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在短時間內連續確定幾個日期曾經是劍橋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
傳統的文學研究很大程度上是與整個社會隔絕的,而像理查茲、F.R.利維斯(F. R. Leavis)和他的伴侶Q.D.利維斯(Q. D. Leavis)這樣的年輕批評家,他們的背景不那麼受待見,他們對一般文化更有興趣,也更憂慮文學研究在其中的地位。利維斯是一個店主的兒子,他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創傷。在這場衝突之後的社會和政治動盪時期,英語學科要麼承受社會變革的壓力,要麼被邊緣化。學科開放就涉及將其置於其他學科的背景下,而其中一些先驅者對這些學科已有所把握。理查茲從精神和道德科學轉向英語,F.R.利維斯從歷史系轉向英語,威廉•燕蔔蓀從數學系轉向英語。利維斯對心理學和人類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幾十年後,雷蒙德•威廉斯從文學批評轉向文化研究,這是他幫助創立的一個學科。
進行改革的英語系早期恰逢文學現代主義的全盛時期,這種大膽和勇敢的實驗是其精神的一部分。例如,理查茲和利維斯的劍橋,也是瑪律科姆•勞瑞(Malcolm Lowry)的劍橋,他的小說《火山下》(Under the Volcano)是英國現代主義晚期的傑作。當時,世界一流的英語文學作品正在誕生,這與英語系以現代為中心的態度相吻合,而令人肅然起敬的艾略特則起到了連接現代主義和文學批評的紐帶作用。這兩種潮流還有許多其他的共同特徵:兩者都意志堅強,少有人情味,拒絕虛情假意,概念上雄心勃勃,對語言敏感。他們也共用某種精英主義,我們稍後會在批評的例子中看到。現代主義是歷史危機的產物,劍橋正在進行的全新的批評工作也是如此。其核心是相信,對文學文本的細讀是一種深刻的道德活動,這切中了現代文明的核心。定義和評價語言的品質就是定義和評價整個生活方式的品質。正如I.A.理查茲所說:“我們對語言的敏感程度和辨析能力下降,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我們生活品質的下降。”我們可以將這句話當作劍橋英語系的系訓。專注於書上的文字可能聽起來像是試圖排除更大的關注,但更大的關注已經隱含在其中。
這種說法有個問題。語言能力和道德敏感性在多大程度上是緊密相連的? 如果兩者真的像理查茲所說的那樣交織在一起,這是否意味著缺乏語言靈活性的男性和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就表現得習焉不察、麻木不仁呢? 只有雄辯的人才具有勇氣和同情心嗎? 顯然不是。那些能夠對拉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或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發表精彩評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並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敏銳、更有洞察力。事實上,情況有時恰恰相反——飽學之士們在深埋于人文學科的同時,也放棄了那些在日常事務中十分有效的感受與考慮方式。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死屋手記》(The House of the Dead)的敘述者說:“教育有時與野蠻、犬儒主義共存,使人感到厭惡。”相反,那些詞彙量不及莎士比亞的人在道德上可能比能言善辯的人更令人欽佩。
劍橋大學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寫道,想像一種語言就是想像一種生活方式。英語研究涉及語言的特性,因此與廣播、廣告、政治宣傳、官僚術語和公共話語的性質等問題有直接的關係。如此,也為它所認為的全然不同的錯誤提供了另一種選擇。人們可以走形式主義的道路,將文學當作一個自足的客體,關注它的語言策略和手段;或者,人們可以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一部作品,將其視為對人類狀況的探索或對文明的評論。通過用文學作品的語言來測量特定文明的道德溫度,就有可能超越這兩種有限的方法。批評家需要對所謂“書頁上的文字”保持警惕,放棄早期美學上的廢話,而要對語氣、節奏、音調、氛圍、韻律、語法、句法、質地等進行嚴格細緻的分析。對其他學科來說,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探究媒介的東西,對批評來說,本身就是探究的物件。然而,在審視這些詞語的過程中,批評家也在探索這些詞語根植于其中的道德和歷史語境。只有仔細考察書頁上的文字,才能將它們理解為文明的病態或活力的症狀,而這種文明正是它們的源頭。
總的來說,劍橋英語代表了對商業化、功利主義文明中生活和語言貧瘠的一種反應,這種文明日益受到電影、廣播、大眾報刊、廣告和通俗小說的影響。同樣,現代主義也感到自己面臨著語言資源的急劇枯竭。文學批評是診斷這些社會弊病的一種方式,但它也可以提出某種解決方案。它的任務是研究一種完全不同的話語形式的運作原理,這種話語形式將語言從一個粗俗的技術社會所利用的純粹工具性目的中解放出來。這種話語被稱為文學,它指向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語言、人、價值觀和關係本身都將被視為目的。
因此,文學批評家承擔著與牧師、先知或政治家同樣嚴肅的責任。他或她不僅是學者,而且是現代精神健康的監督者。批評具有重要的道德和社會功能,正因為如此,它的文本分析需要十分謹慎。就此而言,劍橋英語專業的兩個特定主題——實用批評和對文學的社會及知識背景的關注——是同一個問題的不同側面。這絕不是對社會責任的逃避,揭示一個隱喻或關注語氣的轉變實際上是對社會責任的演練。這究竟是一種荒謬的自我膨脹,還是對那些被科學技術束縛的人的文學研究的有力辯護,仍存在著激烈的爭論。人們可能會注意到,這並不是威廉•燕蔔蓀特別感興趣的一個問題,他不願意將書頁上的文字視為一種急需修復的生活方式的徵兆。然而,作為最強調細讀的人,他是這個部落中真正的成員。
理查茲尤其認為有必要使一個似乎缺乏所有知識規範的學科專業化。正如我們將看到的,他甚至試圖將英語研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印象派的閒談將被逐出研討會教室。然而,新批評的力量在於將技術專長與深刻的道德人文主義相結合,後者在利維斯的作品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因此,劍橋英語系可以利用其強硬的新興專業主義來對抗老派守舊風格的溫文爾雅的業餘主義,同時從對普通文化的人文關懷的立場來譴責陳腐的文學研究。在面對文學作品時,它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但又準備對整個文化的道德品質發表意見,它承諾會收穫這兩個世界的精華。大多數文學批評家和大多數學者一樣,都來自中產階級;但本書討論的五個人物中,只有一個,I.A.理查茲,符合這一描述。他父親來自威爾士的高爾半島(Gower peninsula),他在英格蘭北部的工業地區長大,但就連他一開始也是英國都市文化的局外人。艾略特來自美國密蘇裡州,用美國人的話說,他更像是上流社會人士而不是中產階級。威廉•燕卜蓀出身于英國貴族。利維斯是一個地方商店老闆的兒子,屬於中下階層,而雷蒙德•威廉斯在威爾士長大,父親是一名鐵路工人。這些人不是社會上典型的知識份子,這肯定與他們(除了艾略特,其他人都是如此)渴望創新和蔑視正統有關。其中三人(艾略特、理查茲和燕蔔蓀)還對東方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他們對西方文明持批判態度的標誌之一。
這也與劍橋英語和當時文學之間的聯繫有關,除了一個人以外,所有這些人物都是創造性作家。艾略特和燕蔔蓀是重要的詩人,理查茲是個較為平庸的詩人,而雷蒙德•威廉斯出版了幾部小說,並寫過電視劇。對他來說,寫小說至少和文學評論一樣重要,在他職業生涯的後期更是如此。事實上,他曾經說自己“是個作家,同時又是教授”。只有利維斯堅持從事批評,儘管他也考慮過寫一部小說。有人可能會補充說,所有這些人,除了相當理性的燕蔔蓀,都有強烈的寫作衝動——涉及呼吸、內臟、神經系統等——這可能是批評家本身就是作家的標誌。
他們也是公共知識份子,而不是與世隔絕的學者,儘管這對燕蔔蓀來說不太適用。與此同時,雖然燕蔔蓀不像其他人那樣是個公眾人物,但他很難被描述為與世隔絕。他們與學術界的關係都很曖昧。艾略特雖然在學術界廣受讚譽,但他自己卻從未參與其中。相反,他曾是一名壓力很大的自由職業記者,也做過教師和銀行家,後來進入了當時相對輕鬆的出版業。理查茲是個心有不甘的人,他很快就開始涉足更有野心的領域;燕蔔蓀喜歡用他活潑的散文和反傳統的判斷來激怒傳統的學者;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利維斯特別將學術界視為敵人;雷蒙德•威廉斯最初的教學生涯是在成人教育領域度過的,當他回到自己曾就讀的劍橋大學擔任講師時,他感到與劍橋之間存在著深深的疏離感。在這五人中,只有利維斯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一所英國大學教書。在這些作者的文體中,言說與寫作之間的關係值得略加評述。燕蔔蓀的寫作風格與眾不同,對話式的,甚至是饒舌的,而艾略特的寫作風格則像是在一座特別能引起共鳴的大教堂裡佈道。理查茲輕快而平淡的散文與說話的方式截然不同;但這種聲音的節奏,強調的模式和不規則的停頓和開始,在F.R.利維斯曲折的句法中發出迴響,這位作家經常在句子中插入疑問、子句、括弧、重複、補充和限定語來打斷自己。和燕蔔蓀一樣,利維斯似乎有意避免學術散文的繁文縟節。雷蒙德•威廉斯的抽象、沉重的寫作風格似乎與活生生的聲音相去甚遠,但認識他的人可以證明,他說話的方式和寫作的方式幾乎一樣。利維斯寫作時就像在說話,而威廉斯說話時就像在寫作。
正如讀者即將發現的那樣,本書並不是在向英雄們致敬。事實上,有時對這些人物的批評如此嚴厲,以至於讀者很可能會懷疑這些人是否配得上被賦予的地位。找到答案的唯一方式就是閱讀他們的作品。請允許我以個人的經歷結束這篇導言:我自己從未見過艾略特,但我認識幾個見過他的人,其中一些人講述他是如何長篇大論而令人不快,他講的不是關於但丁或波德賴爾,而是關於倫敦公共汽車的各種路線,他似乎學識淵博。在劍橋的一次露天招待會上,我以學生的身份敬畏地注視著理查茲的修長身材;在一次英語系會議上,利維斯譴責在教學大綱中引入一篇關於小說的論文的想法,理由是閱讀《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需要一個學期。在此之前,我聽過他的一些講座,儘管他當時臨近退休,聲音很微弱,有時會變成一種聽不清的嗡嗡聲,但他帶有鼻音的劍橋口音仍然隱約可聞。然而,時不時地,奇怪的詞語會從他的喃喃聲中浮現出來,就像用手在指指戳戳:“BBC”、“《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C.P.斯諾”(C. P. Snow)、“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等等。面對這些精心設計的提示,坐在演講廳前排,訓練有素的利維斯的信徒們會以巴甫洛夫式的可預見性發出一陣嘲笑和輕蔑,而我們其他人只是盯著自己的鞋子,等著喧嘩聲停下來。燕蔔蓀早就離開了劍橋,但幾年後,我聽到他用極其彆扭的上流社會的腔調演講,一次也沒有從講臺上摔下來,這是他特別容易發生的不幸。雷蒙德•威廉斯是我的老師、朋友和政治上的同道。在本書中,我回顧了過去六十年裡幫助我成長的一個批評的環境,以及我希望能有所貢獻的之後的歷史。







尋找如畫美 譯林

Since the rise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we have often confused foreign lands with the pretty (and unreal) images with which travel is promoted, as Malcolm Andrews reminds us in "The Search for the Picturesque" (Stanford University, paper).





尋找如畫美:英國的風景美學與旅游(1760-1800)

作者: (英)馬爾科姆·安德魯斯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內容簡介
描寫了英國趣味演化歷史中一個有趣的時期,通過從當時各種旅行資料中收集的細節,十分生動地展現了18世紀后期上流人士的這一愛好。

第一部分講述18世紀英國如畫風景的興起,從詩歌、風景畫等寫到風景趣味的演變;第二部分以懷河谷地、北威爾士、湖區和蘇格蘭高地為例,考察了早期的如畫風景之旅。在展現英國本土風景如何取代國外風景進入主流趣味的同時,也揭示出當時時興的旅行活動與這種趣味變遷之間的關系。

馬爾科姆•安德魯斯
肯特大學英語學院榮譽退休教授,狄更斯研究專家,也長期從事維多利亞時代與視覺藝術的研究,已出版數本探討藝術與文學作品中的風景的著作,包括《尋找如畫美》(The Search for the Picturesque)、《如畫美:文學資料與文獻》(The Picturesque: Sources and Documents)、《風景與西方藝術》(Landscape and Western Art)等。

目錄
前言
致謝
插圖目錄
地圖目錄
第一部分 如畫美的興起
第一章 詩歌與英國風景之發現
第二章 風景畫與如畫美范式
第三章 如畫美趣味之演進,1750一1800
第四章 旅行「必備」
第二部分 畫境之旅
第五章 懷河河谷之旅:河景和廢墟
第六章 北威爾士之旅:群山和游吟詩人
第七章 湖區之旅
第八章 高地之旅與莪相式崇高美
旅行文獻精選
人物小傳
關於參考文獻的補充說明
索引





語言:簡體中文






國有銀行開始減少為房地產行業提供的貸款,大量資金流向製造業。但經濟學家擔憂這種做法可能無法解決更廣泛的經濟問題。




China’s Prices Fall Again, Renewing Fears of Deflation

Consumer prices declined for the second time in four months, while prices charged by factories and other producers have now been tumbling for over a yea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2MEbNV6_g




As temperatures begin to dip, let’s warm up with a look at “The Garden” by Pierre Bonnard!
“The Garden” is one of the most spectacular views of the plants surrounding Le Bosquet, Bonnard’s home in the French Riviera.
Bonnard defies the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composition, showing a flattened space in which a pathway seems to move into the distance, but instead moves across the canvas itself “without so much as scratching it,” as one critic observed.
The result is a painting which is lush and complex.
See this work on view in “Bonnard’s Worlds,” on view now through January 28: https://kimbellart.org/bonnards-worlds
___
Pierre Bonnard, “The Garden,” 1937, oil on canvas. Musée d’Art Moderne de Paris. Purchased from the artist in 1937 © 2023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所有心情:2828







「這兩個民族完全都可以在河流與大海間獲得自由,」

從河流到大海」——或者用阿拉伯語說,「min al-nahr ila al-bahr」「『從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將獲得自由』

親巴勒斯坦口號「從河流到大海」的支持和捍衛
這句話「被廣泛視為呼籲以暴力摧毀以色列國的種族滅絕行為」。白宮首席發言人在白宮西翼批駁了這個口號,稱其“製造分裂”,而且許多人認為它是有害的反猶太口號。特萊佈為這句話辯護說,“這是對自由、人權與和平共處的熱切呼籲,而不是呼喚死亡、破壞或仇恨”,

對許多巴勒斯坦人來說,這句話現在有雙重意義,一方面代表他們希望有權回到1948年其家人被逐出的城鎮和村莊,另一方面,也代表著他們希望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其領土應包括毗鄰約旦河的西岸和毗鄰地中海海岸線的加薩地帶。
亲巴勒斯坦口号“从河流到大海”的历史与争议
KAROUN DEMIRJIAN, LIAM STACK

这一口号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导致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乃至支持双方的美国人对此有截然不同的解释。它在美国引发了反犹主义的指控,并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臺灣日治時期譯者與譯事活動】
.
本書的討論主題為臺灣日治時期譯者與譯事活動;透過分析公文書史料、關係人日記、書信、詩文、譯作等相關文本及其知識生產過程,探索臺灣日治時期譯者身分的形成、譯事活動的屬性特徵,以及贊助人與譯者關係等。本書從翻譯學視角切入,揭示日本殖民者如何透過譯者的形塑,進行對政治、社會、文化乃至話語等操控,藉此為亞洲殖民史開闢全新的研究路徑。
.
名人推薦
  本書探討臺灣日治時期譯者群的養成,及其譯事活動、特徵與多重身分等。除了公家的原始檔案外,作者透過走訪通譯後人進行口述訪談,搜集不少重要證言,具有極高的價值。而其對資料深入徹底的考訂,不但解讀了譯者所要傳達的折射下的訊息內涵,還糾正先驅研究者的訛誤。本書對小野西洲、片岡巖、東方孝義的生平與譯事的研究尤其全面,以後也很難有超越者。——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本書是楊承淑教授近十年以來研究成果的結集,在日治時期譯者研究方面提供了可貴的基礎,更是未來相關學術研究都必須參考的重要著作。——賴慈芸(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
目錄
引 言 / xi
序 章 譯者與譯史研究:理論與實踐 / 1
第1章 臺灣日治時期的譯者群像 / 15
第2章 譯者與贊助人:以林獻堂為中心的譯者群體 / 59
第3章 譯者的視角與傳播:片岡巖與東方孝義的臺灣民俗著述 / 105
第4章 譯者與他者:以佐藤春夫的臺閩紀行為例 / 149
第5章 譯者的角色與知識生產:
以臺灣日治時期法院通譯小野西洲為例 / 175
第6章 臺灣日治時期法院通譯的群體位置:以《語苑》為範疇 / 215
第7章 《語苑》裡的雙面角色:跨界於警察與法院的譯者 / 245
第8章 日治時期的法院高等官通譯:
譯者身分的形成及其群體角色 / 283
第9章 譯者的解讀與重構:
以小野西洲對謝雪漁的〈內地遊記〉讀後文為例 / 311
第10章 小野西洲的漢詩文媒體披露與日臺藝文圈形成 / 345
第11章 從日治時期警察通譯試題中的對話見端倪 / 369
第12章 從《臺灣語虎之卷》看教材中的話語與權力 / 399
終 章 研究發現與我思我見 / 413
跋 語 / 421
建議閱讀書目 / 425
本書各章初出一覽 / 433
索 引 / 435

***《答案在風中飄》鮑勃·迪倫

年過八十的迪倫不再是憤青了,他卻仍然以憤老的思路解讀六七十年代的經典流行歌。身為過來人,他的解讀充滿了獨創性和真知灼見。金句連連,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藝術重在異議,金錢重在共識。」太深刻了!

素描出版




***

我天天走過這棵birch樹,沒注意到它。

現在它要死了,多美的樹。Andrei Rubre




November 9, 1994: Drawn Blank is published. The book contains almost 100 drawings by Dylan, many in pencil and some in charcoal and ink. Also included is a foreword by Dylan dated September 1994.










Bill Gates

With the rise of AI technology, I’ve been thinking a lot about agents—and how they’re going to bring about the biggest revolution in computing since we went from typing commands to tapping on icons.







Maybe this world is another planet's hell.

~ Aldous Huxley




/ Henry D Thoreau /

.

“Say what you have to say, not what you ought. Any truth is better than make-believe."

.

"Henry David Thoreau was an American naturalist, essayist, poet, and philosopher. A leading transcendentalist,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book Walden, a reflection upon simple living in natural surroundings, and his essay "Civil Disobedience", an argument for disobedience to an unjust state. Thoreau's books, articles, essays, journals, and poetry amount to more than 20 volumes. Among his lasting contributions are his writings on natural history and philosophy, in which he anticipated the methods and findings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two sources of modern-day environmentalism. His literary style interweaves close observation of nature, personal experience, pointed rhetoric, symbolic meanings, and historical lore, while displaying a poetic sensibility, philosophical austerity, and attention to practical detail."

W

Born: David Henry Thoreau, July 12, 1817, Concord, Massachusetts, U.S.

Died: May 06, 1862, Concord, Massachusetts, U.S.

Alma mater: Harvard College

.

HD Thoreau: 'Walden'

.

/ Jean-Jacques Rousseau /

.

"People who know little are usually great talkers, while men who know much say little."

.

"Jean-Jacques Rousseau was a Genevan philosopher, writer, and composer. His political philosophy influenced the progress of the Enlightenment throughout Europe, as well as aspect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thought. His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and The Social Contract are cornerstones in modern political and social thought. Rousseau's sentimental novel Julie, or the New Heloise was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romanticism and romanticism in fiction. His Emile, or On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treatise on the place of the individual in society. Rousseau's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s—the posthumously published Confessions, which initiated the modern autobiography, and the unfinished Reveries of the Solitary Walker—exemplified the late 18th-century "Age of Sensibility", and featured an increased focus on subjectivity and introspection that later characterized modern writing."

W

世人稱譽「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

➤ ☑油畫 ☑素描 ☑版畫 ☑工藝設計 ☑廣告設計 ☑公共藝術

➤ 一生奉獻臺灣美術文化,提升全民生活美感!

​****

顏水龍先生不僅因其創作,在臺灣藝術史上地位崇高,更由於他畢生對臺灣工藝產業的投入,而有「臺灣工藝之父」的尊稱。



而臺灣盛產竹材,除了先民充分利用於食衣住行、生活日用,連信仰民俗也有它的影子,更作為藝術表現的媒介,洋溢庶民生活美感,同時臺灣曾有「竹藤王國」美譽,可知其在臺灣經濟發展史上的地位。



日本學者、藝術家曾認為:在臺灣處處可以體會竹器之美,如利用南部刺竹製成的臺灣最小型「刺竹椅」,沒有累贅的構造,堪稱 #用 與 #美 的完美結合。



❓ 想對竹文化有更深度的瞭解嗎?

​⟢ #特別推薦 #免費報名 ⟣

◸【1月場】專題講座:臺灣竹文化 生活、民俗、藝術、產業◹

講師:莊伯和教授(藝術學者、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講座資訊】

❍演講時間|𝟐𝟎𝟐𝟒. 𝟎𝟏. 𝟐𝟎 (𝟏𝟒:𝟎𝟎-𝟏𝟔:𝟎𝟎)

❍演講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 跨域展演廳

❍參加對象|對生活美學、工藝有興趣之一般民眾、志工、學生、團體等。

❍活動費用|免費,額滿為止。如需參觀展覽,須依本館售票標準購票入館。

❍報名頁面|https://reurl.cc/E1DokK ( 於2023.11.10開放 )

❍指導單位|臺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南市美術館

❍聯繫窗口|教育推廣部 鄭小姐 06-221-8881分機2310,melody@tnam.museum








--

【展覽資訊|「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 展望世界的藝術」】

|時間|2023/11/3 - 2024/3/3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 2F展覽室E及公共空間

|官網|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465

*

**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Yuyu Yang Art Education Foundation
·





【楊英風全集】第24卷:書信I
文/總主編蕭瓊瑞教授
 在多達卅卷的《楊英風全集》當中,書信卷是相當令人期待的一個部分。書信本來就是相當私密的文件,在書信中,不論是寫信的人,或收信的人,都必然有一些必要的請求或想法要傳達,透過書信,往往留下了許多正式文件和工作札記中所未能盡訴的訊息。
.
 楊英風是一位十分深情的藝術家,任何寫給他的信,即使是一封拜年的明信片,不論來信者輩分的高低,他總是妥善地保留收存;因此,整個書信的分量便達到相當可觀的數量,在全集中,將以廿四卷至廿七卷的篇幅來收錄這些書信。
.
 基於楊英風是這樣一位重要的藝術家,為求全集的完整,幾乎所有的書信,都盡量地加以收錄;這當中自然牽涉到一些在世或已不在世的長輩、朋友及學生,做為全集的主編,無法向這些可聯繫或不可聯繫的關係人,取得刊載的同意函,還望大家的諒解、寬容。
.
 收錄在廿四卷的「書信集Ⅰ」,計包括親屬篇、中村百子篇、學生篇,與友人篇等。關於楊英風的親屬,為協助讀者的了解,編者特別附了一張楊氏家族世系表,讓讀者在展讀這些書信時,知道發信或收信的人和楊英風的關係。
.
 中村百子是楊英風在日本的一位紅顏知己,也是一位藝術愛好者,她對楊英風衷心地仰慕和關心,讓人動容,也使雙方後人,同意將這些珍貴的信函,收錄在這裡,以「還古人一個真實面貌」。學生篇都是曾入門及問學的後輩,其中多人今日都已是知名的藝術家。至於友人篇,數量最多,收錄在本卷中的,是1963年年中以前的部分,其餘的則依年代分別納入其他三卷。
----------------------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楊英風 #楊英風全集 #名家導讀














3




***ユーザン・パルシーEuzhan Palcy
La cinéaste Euzhan Palcy est au Centre Pompidou !

Euzhan Palcy

Palcy at the 2023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Born 13 January 1958 (age 65)

Martinique, France
Alma mater University of Paris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Louis-Lumière
Occupation Filmmaker
Years active 1975–present
Notable work Sugar Cane Alley
A Dry White Season
Website euzhanpalcy.net


***

➤ 2023 金車校園文藝講座 11/7|活動紀錄




2023年11月7日,金車文藝中心 KCCA有幸造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這次講座是與 陶文岳 老師的創作課程相結合,邀請了傑出的藝術家林葆靈和陳又伃,兩位透過不同的角度探討藝術家在生存實戰中的經驗。




#林葆靈 為索卡藝術獨家代理的藝術家,他分享了與畫廊合作的實際經驗,包括簽署合約的注意事項,並參考大小畫廊的綜合分析進行討論;也分享了舉辦個展的重要性,整理了展覽前的規劃準備,作業流程及注意事項等,講座中他以誠懇的措辭表達了自己創作歷程中的心境轉折。




另一位藝術家 #陳又伃 則以創作者的生活為切入點,她以時間軸的方式梳理了自身的作品脈絡。善於嘗試各種不同的材料和技法的又伃,觀察台灣傳統建築和日常生活,並將其轉化為創作題材。她慷慨分享了作品細膩質感的步驟,同時談及商業合作的經驗,並強調在藝術家和其他身份之間找到平衡的重要性。




最後,特別感謝陶文岳老師的促成🙏,使得這次合作得以實現。

期望同學們能夠在這場講座中有所收穫,並受到來自兩位優秀藝術家的啟發。




-

#金車校園文藝講座 #金車文教基金會 #金車文藝中心 #KCCA




.「因為違背良心是愚蠢的,也是危險的。」



「這是我的立場,我別無選擇。願上帝幫助我,阿們!」



說這段話的人,叫做馬丁路德,他生於1483年11月10日,540年前的今天。



他說這段話的場合,是在帝國議會,一場即將決定他生死的審訊。德國的最高政治階層通通都在現場,一些反對他的人在現場高喊「燒死他!燒死他!」。



但他慷慨陳詞,讓現場的諸侯、神職人員、城市代表都清楚聽見他的立場。



你可能記得他反對贖罪券,記得「因信稱義」(即使未必記得這是什麼意思),你也很可能記得課本上說馬丁路德是宗教革命的關鍵人物,但是,是怎麼樣的成長與養成背景,鍛鍊出了這樣的人格呢?他為什麼堅持,是什麼支撐著他?



在馬丁路德540歲冥誕的今天,一起來閱讀 海獅說 在故事網站上連載的馬丁路德故事吧!



EP1 〈在《95條論綱》張貼之前,那個罪與罰的年代〉

https://bit.ly/3G9rZrL



EP2 〈五百年前的今天,反對贖罪券的馬丁路德在威登堡教堂前釘下《95條論綱》〉

https://bit.ly/47qCS3Z



EP3〈被起訴#如果擁有妳的臉




《時代》雜誌年度必讀百大書單 誠品外文館推薦好書

強佔《時代》《君子》《NPR》《BBC》《紐約郵報》等重量媒體年度最佳好書




一張完美臉孔,真的就能翻轉她們的寂寞人生嗎?




全書字字句句皆直指當代性別議題最黑暗的角落!──《書單》

她是個說故事高手!──《親愛的艾德華》作者

K-POP浪潮的反思書寫‧亞馬遜4星絕佳口碑‧Goodreads書評網近50,000則評分




她們存錢不為買車買房,而是為了「變美」,

因為醜雖然不是病,卻會帶來不幸。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各自不同,

只要容貌未達標準,與幸福的距離就同樣都遙不可及……




每天過著無趣生活的她,唯一夢想就是見到心儀的偶像……

為錢賣笑的女孩願意沉淪地獄,只因愛上不可能給承諾的客人。

憑著藝術天分成功出頭的孤兒院少女,可以從此跨越階級、寄生上流嗎?

懷孕後滿腹心事的妻子從未坦承:其實當初她會答應求婚,最大的原因是丈夫家中的長輩都已經過世……




如果可以擁有另一張臉,會不會也將擁有更好的人生?當我們選擇追尋理想的生活,是否也放棄了真正的自己?作者以韓國江南區女子們為素材,醞釀十年終於寫成。從一棟公寓中四個女人的困境與夢想,描寫 #KPOP狂潮 及 #整形文化 風行之際,韓國社會一隅真實現狀。精采的書寫不僅榮獲國際間重量媒體年度好書肯定,更一舉入圍明日之星雲集的狄倫湯瑪斯文學獎。




作者: #車熺垣 Frances Cha

譯者: #新新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3/09/30

異端的馬丁路德,該如何為自己辯護?〉

https://bit.ly/3QvmQPj



EP4 〈馬丁路德拒絕撤回自己的主張,堅稱「這是我的立場」〉

https://bit.ly/47s92w1

q

溫紳

「金融時報」上的一篇描寫 Live 之特稿…將記者或主播、評論員配插圖畫為鸚鵡!漫畫真銳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