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to Dead Authors (1886) — a book of letters written by Scottish writer Andrew Lang to 22 bards, poets, and novelists from Homer to Rabelais to Austen: https://buff.ly/2XEbM5j
讀王水照《錢鍾書的學術人生》(2020);目錄。 吉川幸一郎的《宋詩概論》: 錢鍾書的《宋詩選註》,《宋詩紀事補訂:手稿影印本》的普通讀者。2020年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幾位學者聚談簡錄。兩本《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2011)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080987652662012
---
古振峰
---
兩本《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2011) (有三聯本和牛津大學出版社本) 中,只讀
王水照 《錢先生的兩篇審稿意見》《讀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鍾叔河 錢先生的不忍之心》.......
我是普通讀者,喜歡宋詩--吉川幸一郎的《宋詩概論》: 錢鍾書的《宋詩選註》,《宋詩紀事補訂:手稿影印本》
《宋詩紀事》【清】厲鶚撰商務印書館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有同學說,我近年的學術有三個面向,其中一個面向是錢學,錢學是我最牽掛的,此言不虛。但我個人對自己的錢鍾書研究有三個遺憾:第一個遺憾,我和同學們合作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錢鍾書與宋詩研究』,已經結項,但未成書;第二個遺憾,原打算寫一部《錢鍾書學術評傳》,但只寫了第一章『清華時代』;第三個遺憾,我奉命整理《容安館札記》,也因故中斷。這三個遺憾化作了我上面說的三個願望,即寄希望於新生代『錢學』學人,提倡學術研究的大方向,加強對《手稿集》的整理研究。」王水照教授在發言中說。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作者: 王水照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2020-11
王水照教授曾於中國社科院任錢鍾書先生助手多年,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始終保持密切的來往。王水照對錢鍾書的學術、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錢鍾書啟發。
《宋詩紀事》【清】厲鶚撰商務印書館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書名:《宋詩紀事補訂:手稿影印本》(全五冊),出版社:生活‧讀書‧ ... 錢鍾書先生從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在《宋詩紀事》上作批注。
「有同學說,我近年的學術有三個面向,其中一個面向是錢學,錢學是我最牽掛的,此言不虛。但我個人對自己的錢鍾書研究有三個遺憾:第一個遺憾,我和同學們合作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錢鍾書與宋詩研究』,已經結項,但未成書;第二個遺憾,原打算寫一部《錢鍾書學術評傳》,但只寫了第一章『清華時代』;第三個遺憾,我奉命整理《容安館札記》,也因故中斷。這三個遺憾化作了我上面說的三個願望,即寄希望於新生代『錢學』學人,提倡學術研究的大方向,加強對《手稿集》的整理研究。」王水照教授在發言中說。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作者: 王水照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2020-11
王水照教授曾於中國社科院任錢鍾書先生助手多年,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始終保持密切的來往。王水照對錢鍾書的學術、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錢鍾書啟發。
王水照認為錢鍾書手稿中尚有大量相關研究未及整理發表,實為學界之憾。
而關於錢氏曾被誣告的經歷、
眾說紛紜的問題:
學術究竟有無體系、
錢鍾書與陳寅恪觀點碰撞等
王水照以親身見聞,結合自己對學術的理解,提看法。
本書共分四輯,涉及錢鍾書的生平曲折、為人處世、
本書共分四輯,涉及錢鍾書的生平曲折、為人處世、
學術成就尤其是宋詩方面的成就、
對錢鍾書手稿集的解讀與探討等多個領域,既有作為學界同仁對錢鍾書學術上的精闢解讀與探討,亦有作為朋友、學生角度的溫情緬懷,多有一手材料和獨家見解,洵為研究、了解錢鍾書不可不讀的著作。
***原標題: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https://iview.sina.com.tw/post/24319258
自序:走進“錢學”
——兼談錢鍾書與陳寅恪學術交集之意義
第一輯歷史與記憶中的錢鍾書先生 | 第二輯錢鍾書先生的學問與趣味 |
---|---|
記憶的碎片——緬懷錢鍾書先生 一、不敢以弟子自稱 二、學術領域絕不通融馬虎 三、與青年學子平等論學 四、拒絕為他立傳的背後 五、“錢學”、理論體係與學術走向世界 錢鍾書先生的閒談風度 一、別樣的考題:“用不著什麼準備,準備也沒有用” 二、從閒談中感受才情橫溢、妙語連珠的快意 三、“世界上有那麼多我所不要看的書” 四、“百種禽鳥鳴叫各自的音調”與新不廢舊 錢鍾書先生參與《毛澤東選集》英譯過程點滴 一、《毛選》英譯本出版過程 二、錢先生承擔的工作 三、與徐永煐先生的交往 錢鍾書先生橫遭青蠅之玷 一、不願去父母之邦 二、與李克、李又安夫婦的關係 三、匪夷所思的誣告 | 錢鍾書先生的《西遊》情結 一、孫猴兒鑽進誰的肚子 二、猴入馬厩,可免馬疫 三、如意金箍棒 “皮里陽秋”與“詩可以怨” 一、錢先生答不出“皮里陽秋” 二、如何解讀“詩可以怨” 錢鍾書先生與宋詞研究 一、至少看過三遍《全宋詞》 二、岳飛《滿江紅》的真偽問題 三、對“體制內”詞學家的補益之功 四、文本誤植之因及其他 錢先生的兩篇審稿意見 一、“文學批評中之'考據'必須更科學、更有分析” 二、“不要死於古人句下,不要迷信票面價值” 錢鍾書世界的文化闡釋 ——讀《營造巴比塔的智者·錢鍾書傳》有感 |
第三輯錢鍾書先生的宋詩研究 | 第四輯《錢鍾書手稿集》管窺 |
---|---|
《宋詩選注》的一段榮辱升沈 一、從備受推重到遭受批判 二、風向轉變 三、夏承燾:不信千編真覆瓿,安知九轉定還丹 四、小川環樹:宋代文學史必須改寫了吧 五、“大批判”馀波 《正氣歌》所本與《宋詩選注》“錢氏手校增註本” 一、《宋詩選注》何以不選《正氣歌》 二、《宋詩選注》“錢氏手校增註本” 《宋詩選注》刪落左緯之因及其他 ——初讀《錢鍾書手稿集·容安館札記》 一、選本的時間性 二、左緯詩開晚唐體 三、錢先生關於宋人學杜詩的見解 四、對宋人“晚唐體”的觀察 五、錢先生給出的宋詩體派發展圖 六、《容安館札記》的文獻考辨成果 錢鍾書先生與宋詩研究 ——初讀《宋詩紀事補正》 一、《宋詩紀事補正》一斑 二、《宋詩選注》的篇目之爭 三、《宋詩選注》的工作方法 錢鍾書先生的南宋詩歌發展觀 一、錢先生到底有無“理論體系” 二、《容安館札記》中具有“坐標點”作用的三則 三、《宋詩選注》提供的南宋詩歌發展圖景 四、如何鉤稽、豐富詩史主線索 關於《宋詩選注》的對話 一、日本學者對《宋詩選注》的評價 二、《宋詩選注》的四種“讀法” 三、關於選目的疑問 祝《宋詩選注》走出國門 | 《錢鍾書手稿集·容安館札記》“初學記” 一、垂青一般選本所冷落的詩人 二、電腦檢索不能替代對藝術創作奧秘的深刻把握 三、有學術的人生 四、有人生的學術 解讀《錢鍾書手稿集·容安館札記》 《容安館札記》:半成品的學術著作 《容安館札記》的特點:私密性與互文性 不衫不履不頭巾 讀《容安館札記》拾零四則 一、錢先生與《唐詩選》 二、韓愈與古文運動 三、楊萬里與“誠齋體” 四、論“江湖派” 關於《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的對話 一、錢先生的三種手稿 二、《手稿集》與錢先生的日常讀書生活 三、錢先生的讀書興趣 四、尋找《管錐編》續編 五、精微·會通·自得:錢先生的學術境界 附錄本書所涉與錢鍾書先生相關文獻 |
***原標題: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https://iview.sina.com.tw/post/24319258
在會上,王水照教授借圖憶舊,通過一張社科院舊學部大院手繪地圖講述了當年與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交往的故事:「這是錢先生《管錐編》、楊先生《堂吉訶德》翻譯完成的地方。1974年5月至1977年2月,他們在大院里這間十幾平方小屋子裡住了兩年零九個月。」王水照先生回憶,他當時住在離錢家只有一步之遙的一間房裡,一日三餐都要經過錢家去食堂打飯,常見他們埋首書桌。「他們的屋裡放了兩張行軍床,兩張桌子,冷冰冰的水泥地,斑駁的牆壁,陰暗的北窗。楊絳先生給我的信中提到我給他們的陋室牽了一根鉛絲,有人可能會問鉛絲做什麼用?是用來掛毛巾和衣服的。我還給他們的檯燈換過大燈泡。錢先生家的北窗外面全是樹木,遮擋光線。他的眼睛當時也不好。……就在這樣的環境里,錢先生完成了皇皇巨著《管錐編》。」
王水照先生
......水照先生新書《錢鍾書的學術人生》中最後那篇「關於《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的對話」,記得是《中文筆記》出版時,《上海書評》委託侯體健先生做的訪談。在商量訪談提綱時,我貢獻了兩個問題,其中一個就是
(書中291—292頁)
:「您曾說過,錢先生最喜歡《西遊記》,但手稿集中《三國》、《水滸》、《紅樓》都有筆記,很奇怪,卻沒有關於《西遊記》的筆記。」水照先生是這麼回答的:
這個問題,我後來又問了吳學昭先生,是否還有其他秘本沒有拿出來印?或者是否有一本上寫滿批語的《西遊記》?前一個問題,吳學昭先生回復我說:「
以前也曾問過楊絳先生,楊先生答曰:沒有。
」
後一個問題,吳先生說:「
楊先生去世後,卧室書櫃所收藏兩位先生經常翻閱的古典書籍(包括錢先生最喜歡的《西遊記》和很不喜歡的《浮生六記》),遺物清理小組同志在遵楊先生遺囑交付清華收藏以前,逐頁翻閱過,亦未見有批註。
」
水照先生說錢先生「讀《西遊記》竟至十多遍」
(22頁)
,能夠糾正毛選中用錯的故事
(27頁)
,書中還專門有一篇「錢鍾書先生的《西遊》情結」。《容安館札記》第八百則只有幾行,還不如散見各處的,譬如四百四十四是《堂吉訶德》的札記,記桑丘的情節,錢先生就想到豬八戒,一連舉了三回的例子,最後說:
難道《西遊記》錢先生全部記在腦子裡了?
欒貴明先生前年出版了《小說逸話:錢鍾書〈圍城〉九段》,其中有這麼一段話:
欒先生的文字有點夾纏不清,遠不如水照先生的文字清通,這一段就不太好理解,卻很重要。「錢先生一聽此話,會說……」到底說了沒有呢?從文意上揣摩,是說了的。錢先生的意思是,他記在筆記里的內容,腦子裡就不再記了;而欒貴明後面一句的意思應該是:錢先生著作中引用書本的地方,有錯的大多是筆記里記過的,言下之意,筆記里沒記的,也就是記在腦子裡的,反而沒有錯。所以,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是針對一般人而言,而對錢先生這樣的非凡之人,卻正相反。
如此看來,錢先生是真喜歡《西遊記》,因為如欒貴明先生轉述的「一寫下來,就不會用腦子記了」,所以他寧可讀十幾遍,也不在筆記中抄錄,而是全部記在腦子裡。
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培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創新首席專家鄭永曉:
首先,感謝母校的培養。我1980年進入復旦,至1984年本科畢業,在這裏度過了難以忘懷的青春時光。今天到會的王水照老師、駱玉明老師、陳尚君老師都是我的老師。尤其是王水照老師,是我在本科階段聽課最多的老師之一。畢業臨走去北京之前,特意去王老師府上拜訪,王老師向我詳細介紹了文學所的情況,給予我很多的鼓勵,使我當時忐忑不安的心情有所緩解。工作以後,又經常參加王老師為會長的宋代文學學會主辦的會議,繼續有機會聆聽王老師精妙的學術演講和報告,深受教益。所以我在此首先真誠地表達我對母校的感謝之情,表達我對王水照老師的謝意和敬佩之情。
其次,我談兩點對王水照老師這部大著的感想,很粗淺的感想。
一是文學研究範圍的拓展與回歸文學本位。王老師在在序言中詳細闡述了錢鍾書先生關於文學研究與歷史考訂的區別。王老師把這個問題講得非常透徹。在今天,我以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上世紀八十 年代來,古代文學研究隊伍越來越趨於龐大,學術研究的選題範圍也不斷向外拓展,這當然有其必要性,但也要記得必須以文學為本位。不能以歷史學、文化學、生態學、園林學替代文學。剛才有位老師談到,錢鍾書先生的學問主要是集部之學,他對經部、史部之類的著作閱讀得很少。對此我的看法稍稍有一點點不同。錢先生的學術主要集中在集部,這個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不表明他對其他部類的文獻不感興趣。《管錐編》圍繞《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子張湛注》《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補註》《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等十部古籍進行闡述,《周易》《毛詩》《左傳》屬於經部,《史記》屬於史部,《老子》《列子》《易林》屬於子部。錢先生並非對經、史文獻不感興趣,閱讀得也並不少,問題的焦點在於,錢先生立足於文學本位而不是經學、史學本位,他打通四部,努力發掘經、史、子文獻中具有文學價值的文獻,他曾舉例論證經部文獻影響於小說院本,或者視史部文獻類同於小說,或者將子部文獻等同於詩文。以文學為本位而融會貫通,而不是將史部文獻、集部文獻,視作歷史考訂的依據,這與陳寅恪先生以詩文作為考訂歷史史實的以詩證史有重要區別。我個人認為這是錢鍾書學術的一個重要特點。王水照先生在本書長篇序言中,關於文學研究與歷史考訂之區別的論述對於我們理解錢鍾書先生的學術,對於今天的學術研究都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主任吳光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科研處處長李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朱曦林,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胡范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引馳、駱玉明、侯體健等學者亦在會上就錢鍾書先生的人生經歷、學術成就以及《錢鍾書的學生人生》一書做了發言。學者們認為,書中提供的一手材料和王水照教授對錢鍾書的深入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也期待新一輩學人擔起重任,將錢鍾書及其學術的研究推進拓展,發揚光大。
(祁鴻儒對本文錄音整理亦有貢獻,謹致謝忱。)
觀看原網站出處
(書中291—292頁)
:「您曾說過,錢先生最喜歡《西遊記》,但手稿集中《三國》、《水滸》、《紅樓》都有筆記,很奇怪,卻沒有關於《西遊記》的筆記。」水照先生是這麼回答的:
「這個原因還真不敢亂說。錢先生讀《西遊記》多達幾十遍,《管錐編》也引及五十多處,《容安館札記》在最後第八百則,是論《西遊記》的,講猴入馬廄,可免馬疫,因而孫悟空被封「弼馬溫」(避馬瘟),但《中文筆記》中一時還未發現片言隻語。《中文筆記》由殘頁、大本、硬皮本、小本等組成,殘頁保存情況不佳,有無《西遊記》材料?或者散入他處?」
這個問題,我後來又問了吳學昭先生,是否還有其他秘本沒有拿出來印?或者是否有一本上寫滿批語的《西遊記》?前一個問題,吳學昭先生回復我說:「
以前也曾問過楊絳先生,楊先生答曰:沒有。
」
後一個問題,吳先生說:「
楊先生去世後,卧室書櫃所收藏兩位先生經常翻閱的古典書籍(包括錢先生最喜歡的《西遊記》和很不喜歡的《浮生六記》),遺物清理小組同志在遵楊先生遺囑交付清華收藏以前,逐頁翻閱過,亦未見有批註。
」
水照先生說錢先生「讀《西遊記》竟至十多遍」
(22頁)
,能夠糾正毛選中用錯的故事
(27頁)
,書中還專門有一篇「錢鍾書先生的《西遊》情結」。《容安館札記》第八百則只有幾行,還不如散見各處的,譬如四百四十四是《堂吉訶德》的札記,記桑丘的情節,錢先生就想到豬八戒,一連舉了三回的例子,最後說:
「Indeed, there is a good deal of 豬八戒 in Sanchou, or Sanchou in 豬八戒。」
難道《西遊記》錢先生全部記在腦子裡了?
欒貴明先生前年出版了《小說逸話:錢鍾書〈圍城〉九段》,其中有這麼一段話:
「凡他讀過的書,他都會記住需要的內容,主要是能記在腦子中,剩餘的便記在筆記里。錢先生一聽此話,會說,『你說反了。我記筆記在先,一寫下來,就不會用腦子記了。』我的回應現在想起來也有趣:『怪不得您讓我核實引書原始出處,有錯地方大多出自您的筆記。』大家都認定『腦袋不如爛筆頭』,錢先生不是凡人,但他的筆記確實不如他的記憶。」
欒先生的文字有點夾纏不清,遠不如水照先生的文字清通,這一段就不太好理解,卻很重要。「錢先生一聽此話,會說……」到底說了沒有呢?從文意上揣摩,是說了的。錢先生的意思是,他記在筆記里的內容,腦子裡就不再記了;而欒貴明後面一句的意思應該是:錢先生著作中引用書本的地方,有錯的大多是筆記里記過的,言下之意,筆記里沒記的,也就是記在腦子裡的,反而沒有錯。所以,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是針對一般人而言,而對錢先生這樣的非凡之人,卻正相反。
如此看來,錢先生是真喜歡《西遊記》,因為如欒貴明先生轉述的「一寫下來,就不會用腦子記了」,所以他寧可讀十幾遍,也不在筆記中抄錄,而是全部記在腦子裡。
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培軍:
我年輕時就喜歡錢鍾書先生,大概可以算半個「錢迷」,在八十 年代末就讀過王水照先生關於《宋詩選注》的對話。對王水照先生的文章和他談話的深度,當時印象就非常深刻。後來又讀了王先生的許多文章。就像剛才劉永翔先生說的,我們都認為王先生的文字非常好,在古典文學的學者中,是第一流的文字。平時如果不注意,可能會覺得他的文章沒什麼特別之處,但靜心細讀,就會發現它非常之好,可以當得張之洞在《輶軒語》中所標舉的四個字:「清、真、雅、正」。王先生的文字間是有清氣的,如其為人,這是「清」;他的文字的表達力又強,如蘇軾所說的能「辭達」,「能道意所欲言」,「能使瞭然於口與手」,把他本人所有的意思都表達得極為清楚、熨帖,而明白如話;他的文字絕無敷衍處,都是其真實之所思、所欲言,這就是「真」;另外王先生文字也很節制,而不肆於外,字裡行間每透出雅意,這是「雅」;而「正」字,則是指他文字的態度好,可謂「中正和平」,不偏激,不使偏鋒。錢先生的文字是「英氣四射」,「鋒芒畢露」的,讓人感覺像年輕人,其文字的氣質,似乎到了老年也是年輕的,絲毫沒有所謂的「暮氣」,或「老氣橫秋」;王先生的文字則似乎更為沉穩,有一種君子之風。我覺得王先生文字的性質是近於胡適的,其清如水,「盈科而後進」,不大動聲色,實際上是極見功力,極不易到的一種境界。總之,我覺得王先生的文字在當代學者中是第一流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覺得王先生的寫錢先生、研究錢先生,比一般學者都要來得深刻,更具有深度,更為可取。這不僅是他親炙錢先生時間長之故,也因為他本人是宋代文學研究領域的一大權威,也就是說,他有自己的「術業專攻」,所以他對於錢先生的著作,就有更為深入的「同道式」的理解。如古人所說,「唯賢知賢」。研究者本人有他自己的專門研究,對錢先生的所論說,體會必然更深。只讀錢先生的書,而不讀錢先生所讀的書,是容易流於「看熱鬧」的。《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這本書,裏面涉及不少宋代文學的專門問題,王先生都能舉重若輕,作深入的探討,這不是一般研究者所能的。
對於錢鍾書先生本人,我也簡單談兩點。錢先生的著作中,我只有《外文筆記》沒有讀,因為沒有買。我看到他的中文筆記時,是非常震撼的。以前對於錢先生的用功,也有所知,但都是一些記載。到他的筆記出來了,那才是「觸目驚心」的印象。錢先生筆記一共近六萬頁,我算過一筆賬,錢先生做筆記大約六十 年,六十 年也就是差不多兩萬天,按天來除,也就是他平均每天須寫三頁紙的筆記,此外還要考慮他寫書、寫信、作詩、工作、雜事等等。在西方世界,像胡塞爾也有五六萬頁的筆記,但像錢先生這樣並不健碩的中國人,能有如此大規模的筆記,實在是可驚的,這也是從古罕覯的。錢先生對於學問之事如此的專注,我認為是可以借用錢先生本人在《中文筆記》第一冊第654頁摘引過的《續傳燈錄》中黃龍晦堂禪師所說的來形容:「子見貓兒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據地,諸根順向,首尾一直,擬無不中。求道亦然。」錢先生的讀書為學,真正是做到了這樣的。這正是錢先生最值得我們後輩學習的地方,也是他的真精神之所在。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現在有學人質疑錢先生沒有「體系」的問題,也是王先生書中提到的問題。二十 年前,我在讀碩士時,記得有一位社科院的老先生來做講座,當時有年輕的學生也問,說錢先生沒體系,那位老先生答說,他認為錢先生其實是有體系的,只是沒理出來而已,你們可以為他建構。其實有人著過《錢學論》,也意在理出錢先生的體系,那本書我在1990年代讀過。不過,錢先生的著作為何用目前的這種體式,而不用通常的架構,我讀他的筆記中的一節,似乎若有所悟。錢先生在《中文筆記》第一冊第187頁提到世人評吳文英詞說的「如七寶樓台,拆碎不成片段」,錢先生對此加以翻案,他引《酉陽雜俎》說「月乃七寶合成」,一片光明皎潔,要拆,根本無下手處,這才是最好的。我覺得,這個案還可以再翻進一層。錢先生在讀書中所摘的古人文句,通常都是取其精粹,而讀來非常精彩,極富於意味的,所謂「博觀而約取」。錢先生大概就是要用這些「七寶」,勾連穿貫,來造成他的著作,他的「七寶樓台」,自非供人拆取的,但即使被拆碎,它也仍還是「七寶」!我想這應是他平生著述的一個蘄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創新首席專家鄭永曉:
首先,感謝母校的培養。我1980年進入復旦,至1984年本科畢業,在這裏度過了難以忘懷的青春時光。今天到會的王水照老師、駱玉明老師、陳尚君老師都是我的老師。尤其是王水照老師,是我在本科階段聽課最多的老師之一。畢業臨走去北京之前,特意去王老師府上拜訪,王老師向我詳細介紹了文學所的情況,給予我很多的鼓勵,使我當時忐忑不安的心情有所緩解。工作以後,又經常參加王老師為會長的宋代文學學會主辦的會議,繼續有機會聆聽王老師精妙的學術演講和報告,深受教益。所以我在此首先真誠地表達我對母校的感謝之情,表達我對王水照老師的謝意和敬佩之情。
其次,我談兩點對王水照老師這部大著的感想,很粗淺的感想。
一是文學研究範圍的拓展與回歸文學本位。王老師在在序言中詳細闡述了錢鍾書先生關於文學研究與歷史考訂的區別。王老師把這個問題講得非常透徹。在今天,我以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上世紀八十 年代來,古代文學研究隊伍越來越趨於龐大,學術研究的選題範圍也不斷向外拓展,這當然有其必要性,但也要記得必須以文學為本位。不能以歷史學、文化學、生態學、園林學替代文學。剛才有位老師談到,錢鍾書先生的學問主要是集部之學,他對經部、史部之類的著作閱讀得很少。對此我的看法稍稍有一點點不同。錢先生的學術主要集中在集部,這個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不表明他對其他部類的文獻不感興趣。《管錐編》圍繞《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子張湛注》《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補註》《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等十部古籍進行闡述,《周易》《毛詩》《左傳》屬於經部,《史記》屬於史部,《老子》《列子》《易林》屬於子部。錢先生並非對經、史文獻不感興趣,閱讀得也並不少,問題的焦點在於,錢先生立足於文學本位而不是經學、史學本位,他打通四部,努力發掘經、史、子文獻中具有文學價值的文獻,他曾舉例論證經部文獻影響於小說院本,或者視史部文獻類同於小說,或者將子部文獻等同於詩文。以文學為本位而融會貫通,而不是將史部文獻、集部文獻,視作歷史考訂的依據,這與陳寅恪先生以詩文作為考訂歷史史實的以詩證史有重要區別。我個人認為這是錢鍾書學術的一個重要特點。王水照先生在本書長篇序言中,關於文學研究與歷史考訂之區別的論述對於我們理解錢鍾書先生的學術,對於今天的學術研究都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主任吳光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科研處處長李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朱曦林,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胡范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引馳、駱玉明、侯體健等學者亦在會上就錢鍾書先生的人生經歷、學術成就以及《錢鍾書的學生人生》一書做了發言。學者們認為,書中提供的一手材料和王水照教授對錢鍾書的深入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也期待新一輩學人擔起重任,將錢鍾書及其學術的研究推進拓展,發揚光大。
(祁鴻儒對本文錄音整理亦有貢獻,謹致謝忱。)
觀看原網站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