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0715 2012 日晴 beat Generation

約四點 熱醒 BLOGGING 台大4.5圈周圍樹木和鳥聲都不同 addidas公司的 crazy light
陽光照在公務人員發展中心
回去看BBC 談那倫敦TOWER 之政治設計過程  洗澡
他們在討論海明威西洋文學欣賞 劉 森堯等侃侃而談 但中文太多英文太少

垃圾亂倒的人還是很多
 連6年超37度


Wikipedia 的成就是很了不起
它的大優點是匯集主要的語言於一頁
讓讀者有世界的全貌
譬如說 你讀

 《維摩詰經 》(鳩摩羅什) 即《說無垢稱經》 (玄奘)
的 英文    日文   中文版 就可以了解全世界的翻譯和研究狀況 (我上周沒查法文版)


又譬如說 我今天讀1963年版的德國一瞥一書 我對其中的音樂家郵票有興建  德文的"日-月"表示法我可以猜
但要確認 我查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竟然只記生沒年而已

反之Wikipedia 的都有還有音樂作品可聽
譬如說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uis_Spohr

維基百科11歲 iWoz  當年有兩留言




 維基百科11歲 集思轉型

 




梁永安兄來電信.    讓我想起一些事:

昨晚在書店看到 彭淮棟譯《智慧書-處世藝術的經典-》南京譯林  2012 
它是《智慧書--永恆的處世經典》台北智庫   巴塔沙.葛拉西安原著, 彭淮棟譯。1995 的 "轉世"本   中國的書上有  "----著名翻譯家彭淮棟譯本" 字樣.......彭先生知道一定會一笑置之......


我認識兩位著名翻譯家: 梁祥美先生 (有一面之雅  她參加我們一次讀書會 會後到俄羅斯餐廳  之前 我拿一本1971年她翻譯的愛的哲學(台北:晨鐘1971)
給她簽名 她笑一笑......最近聽說她在兒子處  也發現她2004年在志文譯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精簡本.....)


下文是用"周學譜" 找到的7年前舊文曾大力引用梁永安先生的著名翻譯本:
(為什麼用 "周學譜" 找資料? 因為今天晨間九時的陽光普照  到
台大 文學院 (因有"昆蟲營"等而開)   此時風光最好    四處無人   撿到一箱 受損(DAMAGED)的德文 書
 很可能是  誠老師當日的贈書  (副教授  宣誠  1984/2/1 退休教師-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西德歌德學院兩度進修。曾任中央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淡江大學等兼任講師,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箱內唯一看得懂的是一本尼采說的德國第一書的第一本漢譯: 台灣商務1963年重印  周學普1936年的哥德對話錄 選本 (1835年)
誠老師當日(1958年10月) 請秀生兄在東京為他買


Hans Theodor Woldsen Storm的二短篇 (德日對照  大學書林文庫406. 1938初版1958 10): Wenn die Äpfel reif sind (When the apples are ripe)
與譯家宣誠的書緣


小注《20世紀的書 「精微的瘋狂」篇》的翻譯

周末,由於「紐約時報」
將它舊檔中的兩篇Joyce著Ulysses書評公開:
James Joyce's Amazing Chronicle By Dr. JOSEPH COLLINS(May 28, 1922,http://www.nytimes.com/books/00/01/09/specials/joyce-ulysses.html
50 Years After Bloomsday By SEAN O'FAOLAIN (June 13, 1954 http://www.nytimes.com/books/00/01/09/specials/joyce-bloomsday.html


第一篇有中文「紐約時報書評集」《20世紀的書》(台北聯經,朱孟勳等等翻譯,2000;此書大陸三聯另外有翻譯版本),所以可以對照,就先談它吧。這篇書評很深,有許多書要參考,這在「前google時代」(即1998年之前)比較困難,所以中文刪去太多。


「我看文章總先從頭瞄一遍,再從尾讀一下,最後再讀其他。後來,我注意到這篇中間被腰斬近1/4到1/3的篇幅【其中一大段須要了解歌德浮士德第一部「華爾布幾斯之夜」中的許多典故,可參考周學譜的翻譯(台北:志文,pp. 236-254)】。注意:翻譯或編輯將篇名James Joyce's Amazing Chronicle改為「精微的瘋狂」,真有兩下,或許有點「精微的瘋狂」。


我先注意到下段中的tour de force翻譯得與我原先了解的「令人佩服的精心傑作」(an achievement or performance which shows great skill and attracts admiration)不同,認為翻譯錯誤:「……在一百人中,看完《尤利西斯》的人不超過十個。在十個看完的人中,五個人會看得很吃力。……」
Finally, I venture a prophecy: Not ten men or women out of a hundred can read "Ulysses" through, and of the ten who succeed in doing so, five of them will do it as a tour de force. I am probably the only person, aside from the author, that has ever read it twice from beginning to end. I have learned more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from it than I did in ten years at the Neurological Institute. There are other angles at which "Ulysses" can be viewed profitably, but they are not many.
後來我覺得我的了解可能有錯,查 tour de force字面意義 feat of strength,字典說:「絕技、特技、壯舉、絕妙表演」,所以翻譯沒什麼問題。

翻譯者對於希臘神話「邁諾斯被燙死」典故加注,然而忽視了19世紀名日記作者和書名的注,我現在補上。

"…If personality is the sum total of all one's experiences, all one's thoughts and emotions, inhibitions and liberations, acquisitions and inheritances, then it may be truthfully said "Ulysses" comes nearer to being the perfect revelation of a personality than any book in existence. Rousseau's "Confessions," Amiel's "Diary," Bashkirtseff's vaporings and Cassanova's "Memoirs" are first readers compared with it. "作者大膽剖白,誠實的程度令人咋舌。盧騷的《懺悔錄》、阿米爾《日記》、瑪麗‧巴什克采夫的自我吹噓、《花花公子 Cassanova回憶錄》)根本瞠乎其後。"
這方面,Peter Gay《史尼茨勒的世紀;布爾喬亞經驗一百年》(梁永安譯,台北:立緒,2004)可以當作簡明參考書和對照,因為通篇說Joyce也是無所不記錄(除了文學書籍之外,他對於許多有趣的東西,尤其是文字都記下來(參考本站『談點關鍵字"Serendipity" 』一文;流浪歐陸時當「英語、法文、德文、義大利文的「家教」」

【Peter Gay:「不過,在把日記看成了一個朋友這一點上,許多日記作者卻是有志一同。…..十九世紀最長的日記必定是日內瓦文評家阿米爾教授(Henri-Frederic Amiel)所寫的無疑,它們加起來一共是密密麻麻的一萬六千八百多頁。一八六四年,也是在寫了十六年日記之後,阿米爾教授問自己︰「我為何要寫日記呢?」這位鐵了心的獨身漢知道答案何在,有點可憐兮兮地把它寫了出來,把它的日記說成就像充滿各種人的素質:「因為我孤單。它是我的對話、我的社交、我的同伴、我的知己。它同時也是我的慰藉、我的回憶、我的出氣筒、我的回聲、我私密經驗的蓄水庫,幾乎是我唯一值得流傳身後的東西。」 就像瑪麗‧巴什克采夫一樣,他的預言太精確了。」----當然,Peter Gay接下來說的,更精彩啦!】

(我跟梁永安先生說 我因為讀過梁宗岱先生的百來字 Amiel 的翻譯  才可能知道 Amiel的文風與深度......)
****

多年以前,我的《日報》可能不像現在這樣文弱。

學管理的貴在自己環境的應用和開創。我經常在我家附近看到政府的浪費和可能的舞弊,可是只能說說而已。

車水馬龍的臺一

新生南路3段靠台大附近有幾家冰果和餐飲業,我6-7年前估計年營業額破億。某燒臘店,麥當勞,臺一冰果店。前二者早就使用發票,而臺一呢?

我幾年以來一直想寫MAIL 給台北市政府,告訴他們臺一必須使用發票。妙的是20123,電視台說,國稅局要求臺一從五月份開始開發票。臺一的老闆說,我怎麼不知道,我現在繳的稅比開發鰾的更多呢。我心想,那看你報的/政府認定的營業額是多少啦。現在每人在臺一的消費額,可能超過麥當勞,因為現在的水果冰,一碗都可能破百元。……
看官,現在是七月,臺一每天大排長龍。
我今晚探頭進去臺一,想一看究竟。
看官你一定知道,之前國稅局的說法/報導,可能只是放話而已。臺一的店員,還是在櫃台是麥當勞的2倍高的地方,收錢,找錢。發票呢?
你想一下,這跟現在鬧的行政院秘書長的弊端,說不定有些類似呢!
你或許會說,這比喻不對。我說,你怎麼知道呢!

公共工程的浪費
我舉的這案例,內行的你一定會說,這太小兒科了。我說,「以小觀大」啊。
我認為 rework (重作)是市政建設之指導原則。所以路平專案要一次次的改,才可能達到東京的馬路之規格。這些,都發生過,然而我現在後悔當時沒記下。
所以,現在勿以事小而不為。
話說去年馬路內側的街樹四周,當時發神經病為它們築高約10公分的圍牆。我一直在猜,難道考慮淹水?
終於,2周前一票人又將它們敲掉,恢復原狀。
不知怎麼一會事就是啦!我不想知道每棵樹可能要浪費數十萬元。

****
今天要謝謝梁永安父女,所以有豐盛的午餐。真幸慶沒有跟梁先生搶付錢。因為我回到家才發現鑰匙與錢都在屋內,基於禮貌,我臨行前換長褲。

梁永安的寶貝女兒已是小學畢業了,很有才氣,多虧她自述要到YOU TUBE 開頻道,才被發現年齡太輕,所以Google 帳戶被取消。
先生說現在受良師遠距教學的機會大增,譬如說,他去耶魯大學的「1945之後的美國小說」,分析他翻譯過的On the Road: Jack Kerouac's stream-of-consciousness novel, considered a defining work of the Beat Generation, was published (1957) ,都讓細讀過該書的梁先生「獲益良多」。

我說,他是個prepared mind,所以大可受教。我今晨看到華視教育台的美國文學,三位教授談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我想沒精讀過小說《戰地春夢》原著一章以上的學生,聽的課都只是些中文形容詞…….



 解嚴


 解除戒嚴,恢復平常的狀態。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紀:「十四年正月壬戌,帝至彭城,解嚴息甲。」舊唐書˙卷二十四˙禮儀志四:「及邊陲罷警,戎務解嚴,方獎勵於易象。」
 1. 解除非常的戒備措施。 《三國志·魏志·趙儼傳》:“﹝ 儼曰:﹞'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權害。若深入追北, 權則改虞於彼,將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為深慮。' 仁乃解嚴。”《新唐書·代宗紀》:“癸酉, 郭子儀及吐蕃戰於靈臺,敗之,京師解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九回:“再過兩天,督撫衙門的防守兵也撤退了,算是解嚴了。”2. 謂脫去厚重的衣服,解除防寒設施。宋范成大《重陽後半月天氣溫麗忽變奇寒》詩:“今朝復何朝?晴色掛屋樑。人物各解嚴,兒童笑相將。” 宋周密《齊東野語·趙信國辭相》: “公力辭召命,且云:'更當支吾一冬,來春解嚴,容歸故里。'朝廷許之。”
3.解除戒嚴   1980年代中期開始,台灣開始出現要求徹底解嚴的運動,尤其以1987年5月19日民進黨於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的519綠色行動最為重要,示威抗議的民眾高舉「只要解嚴...



蘇貞昌2012.7.15
今天是解嚴二十五週年,二十五年前的今天,台灣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終於解除,結束了全世界最長的戒嚴紀錄;台灣人民用自己的力量,逼迫威權者交出原本就屬於人民的權利,衝破戒嚴,開始大步邁向民主的新時代。
當 年,面對統治者的威嚇,軍警特務的高壓,冒著被抓、被關、被判死刑的命運,即便是在美麗島事件後的肅殺氣氛下,台灣人民也沒有選擇屈服,民主運動的浪潮不 但更形高漲,各種社會運動也風起雲湧,當年站在軍事審判庭上,辯護律師們曾說過一段話:「被告沒有叛亂,法庭不可亂判,否則台灣人民會用選票另作審判!」 證諸歷史的發展,誠哉斯言!
但走過二十五個年頭,台灣擁有了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但民主鞏固的工程還有待努力,民主的機制還要繼續強化,終 究,民主絕非只有在選舉的過程中呈現,也不能只在人民投票的那一刻落實,主政者更必須時刻對人民賦予的權力保持謙卑儆醒,不能獨斷獨行;遺憾的是,近日從 油電漲價、瘦肉精肉品進口,到開徵證所稅等事件,無一不是主政者以個人意志強壓黨意,透過黨意強壓民意,人民的聲音無法被真實呈現,除了引發社會的對立與 爭議之外,也傷害了人民對民主的信賴基礎,讓台灣民主陷入倒退的危機。
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今日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不是憑空自有,而是無 數先輩們付出血、汗、淚的代價,艱辛爭取來的資產與成就,如果社會選擇遺忘昔日走過的坎坷民主路程,如果人民放鬆了對權力者的監督要求,如果我們不將未徹 底實踐的轉型正義推動到底,祛除威權統治的遺緒,民主的根基不是不可能一寸寸被侵蝕,代代打拚出的民主資產也終有一日會被耗盡。
七月十五 日,解嚴日,是台灣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對台灣人民來說,更是值得驕傲的日子,這一天,手無寸鐵的人民用意志讓威權者屈服,打開台灣的新局,今天特以此文 向台灣人民致敬,更希望提醒所有國人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守護民主,無可退讓,希望大家一起協力,讓台灣的民主道路走得更開闊、更勇健、更長遠。



Jack Kerouac was born on March 12, 1922. The American writer and poet was a leading figure of the Beat Generation. However, he faced ongoing battles with alcoholism and the effects of fame.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novel "On the Road," which has become a classic of American literatur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