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祺教授 唐山講座綱要2024 0421非常感謝唐山講座邀請我來談談我的宗教甚或和學術發展的經歷。本來宗教信仰是一個非常個人的東西,我像我的老師Jonathan Spence (史景遷)一樣,基本上是不談它的,但是讀了他的《太平天國》(God's Chinese Son) 或《利瑪竇的記憶宮殿》(Matteo Ricci and His Memory Palace)的人都會馬上覺得他對基督教非常熟悉。所以他就是不肯談他個人的宗教信仰,但是這是無法規避的秘密。我因爲如此,所以就答應唐山講座以及梁國淦的邀請,答應跟大家談談這個應該是屬於個人内在生活的記憶。)
李約瑟難題是一個對於中國歷史發展提出的問題,最早由英國學者李約瑟在193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科技史時提出,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正式將這個歷史問題稱為「李約瑟難題」(英語:Needham's Grand Question)。其主題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很多人把李約瑟難題進一步推廣,出現「中國近代科學為什麼落後」、「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後了」等問題,對其爭論一直非常熱烈。「為何科學發生在西方社會?」則是李約瑟問題的反面。
李約瑟難題的實質內容第一段是「為什麼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16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同時社會制度上,中國的政教分離現象、文官選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諸子百家流派為何沒有在同期的歐洲產生?」第二段是「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其討論點在於:中國古代以東方的經驗科學漸進式發展的技術,得以領先世界一千年左右;但為何中國沒有產生近代以多樣化實驗為基礎的創新型科學。事實上,這是關於兩種科學研究範式(Paradigm)的起源問題。
肯尼思·艾瓦特·博爾丁(英語:Kenneth Ewart Boulding,1910年1月18日—1993年3月18日),生於英國英格蘭利物浦,經濟學家,教育學家,和平主義者,詩人,宗教神秘主義者,貴格會教徒,系統論科學家,哲學家。其與其他學者共同創建一般系統論,獨自開闢經濟學和社會科學中諸多研究領域。
生平[編輯]
1910年生於英國利物浦。畢業於牛津大學,1948年成為美國公民。1949年到1967年,在密西根大學教書。1967年,加入科羅拉多大學直至退休。博爾丁認為,經濟學和社會學並非獨立的社會科學學科,而只是致力於研究人及人際關係(組織)的社會科學分支。博爾丁是進化論經濟學的先驅。博爾丁強調,人的經濟行為和其它行為都嵌入於更大的彼此關聯的系統之中。為了理解人的行為,必須先研究和發展出對一般系統的經濟動力學。
- Joseph Needham (1969). The Grand Titration: Science and Society in East and West, p.16, 190.
- ^ ab Joseph Needham (2004).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7 part 2, p.1.
"Needham's Grand Question", also known as "The Needham Question", is this: why had China been overtaken by the Wes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spite their earlier successes? In Needham's words,
“Why did modern science, the mathematization of hypotheses about Nature, with all its implications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take its meteoric rise only in the West at the time of Galileo?”, and why it “had not developed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which in the previous many centuries “was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occidental in applying” natur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needs? [19] [20]
In October 1988, Needham wrote: “Francis Bacon had selected four inventions, paper and printing, gunpowder, and the magnetic compass, which had done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he thought, to transform completely the modern world and mark it off from the antiquity of the Middle Ages. He regarded the origins of these inventions as ‘obscure and inglorious’ and he died without ever knowing that all of them were Chinese. We have done our best to put this record straight”.[2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seph_Needham
****
****
李弘祺 唐山講座公開訪談:宗教家庭、生涯、與學術綱要 。 hc作 補充說明 Shoki Ko (黃彰輝)及蔡榮芳《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2020,438頁) 張英超《宮前町九十番地(紀念新版)》 ; 黃彰輝 推薦其同學李嘉嵩 (李弘祺父親,回憶錄《一百年來》唐山買到 )參加 Rockefeller Institutes Grant of $20 Million( 1955 )選世界20位學生赴美國學習。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765892957241817
李弘祺教授 唐山講座綱要2024 0421
非常感謝唐山講座邀請我來談談我的宗教甚或和學術發展的經歷。本來宗教信仰是一個非常個人的東西,我像我的老師Jonathan Spence (史景遷)一樣,基本上是不談它的,但是讀了他的《太平天國》(God's Chinese Son) 或《利瑪竇的記憶宮殿》(Matteo Ricci and His Memory Palace)的人都會馬上覺得他對基督教非常熟悉。所以他就是不肯談他個人的宗教信仰,但是這是無法規避的秘密。我因爲如此,所以就答應唐山講座以及梁國淦的邀請,答應跟大家談談這個應該是屬於個人内在生活的記憶。
昨天是第一講。他們讓我放開隨便説,所以我把長老會的蘇格蘭基督教背景做了一些討論,讓大家知道爲什麽長老會會采取一個相對“世俗化”(secular;我提到Harvey Cox 的The Secular City),參與社會改良以及政治的神學。我也談到神學家像彌迪理(Daniel Beeby) 的開放進步思想(所以會知道像David Riesman [The Lonely Crowd]、Paul Tillich [the ultimate concern]、Bonhoeffer 及 Teilhard de Chardin 這些名字),以及像 Charles Dickens、David Landsborough (曾經與 達爾文 合作,是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創辦人的父親)這些人的基督教信仰。好contextualize 過去數十年台灣長老會的神學特色。
Contextualization 是近代神學很重要的觀念,一般認爲是Shoki Ko (黃彰輝)最先提出來的。這位曾經教過Ronald Dore 日文的台灣基督徒,是一個重要的神學家,在國際基督教組織及神學有很高的地位。
我提到這些東西,主要是因爲它們是我成長過程中經常聼到的、不是課堂裏可以學到的東西。後來在耶魯上“西洋近代思想史”(Franklin L. Baumer 以及 Peter Gay) 、“基督教教義思想史" (Jaroslav Pelikan) , 就使得我對他們的認識更爲深刻,比一般在台灣受過高等教育的學者有比較廣汎或深入的理解。這幾位耶魯的老師(還有Robert Palmer)的學識和影響力都是世界第一流的。他們的影響外塑於我,不容忽略。而我對基督教教義和信仰自然反映了整個歐洲近代思想史的發展和掙扎。
當然,我也提到許倬雲教授在大學時代對我的影響:社會經濟的背景會對思想的形成及發展做出根本的影響。這一點我反復在我的FB上面提到過。毋庸再述。
我也提到我父親在我大約10歲的時候,曾經因爲我對我祖母囘嘴,用竹條打了我的腿兩下,我永遠記得,是他唯一一次體罰我。他對我最重要的教訓:一切要守住是非的基本原則,不能從別的角度或立場去考慮做事的方向。他也常常對我說,一個人必須自己站得起來,在學術上或道德上追求獨立和完美。(事實上,他也曾經説過好幾次:思想追求高深或獨特的方向是應該的,但是生活的實踐卻要保守。)
我承認基督教的聖經對我個人的品德影響最深刻,但是我認爲《論語》的許多教訓也對我有長久廣泛的影響。
我很感謝林健男董事長、王孟亮教授、李筱峰教授、蔡奇達先生、鍾漢清先生、以及吳文洲先生一家來捧場,令我非常意外與惶恐。還有幾位年輕的朋友參與聽講,我很謝謝他們。
下面是(李弘祺 唐山講座錄影)的連結:(很長,請指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SIJhJ
Contextualization 是近代神學很重要的觀念,一般認爲是Shoki Ko (黃彰輝)最先提出來的。這位曾經教過Ronald Dore 日文的台灣基督徒,是一個重要的神學家,在國際基督教組織及神學有很高的地位。(李弘祺)
2024 0421 在李弘祺 唐山講座近後面處,我(鍾漢清)請教李弘祺教授父親說北京話,其實在處理五零年代中段,台灣的長老教會(東海大學創校主要教會)黃彰輝等多位董事,只會說英日台等語言的溝通和認同問題
(這是東海1959級蔡榮芳教授近幾年兩本著作(其一:《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2020,438頁))*的主題)。李教授點出黃彰輝牧師的思想要靠慮“脈絡”或““普世價值””。李弘祺教授對黃彰輝的描述很得重點。
Contextualization 是近代神學很重要的觀念,一般認爲是Shoki Ko (黃彰輝)最先提出來的。這位曾經教過Ronald Dore 日文的台灣基督徒,是一個重要的神學家,在國際基督教組織及神學有很高的地位。(李弘祺)
讀者也可以在張英超《宮前町九十番地(紀念新版)》
的口述歷史中了解人們對他的敬仰。1959年畢業典禮錄影末處有 Shoki Ko (黃彰輝)的帶領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