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 (50)人事物記憶 :歸屬感:同學會;老個人新聞台 simon univ. 幼獅文藝、書店....人物: 馬世芳來囉,巴奈推出首張台語專輯。俞大維先生紀念特輯;陳寅恪先生論集。Musée Zadkine 札德金 (1888~1967)博物館/訪談 論馬諦斯. 作品The Destroyed City. Vincent and Theo van Gogh, traditional Christmas Tree,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298793634172410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We’re thrilled that Peter Brown’s Journeys of the Mind & Angus Deaton’s Economics in America were selected as Books of the Year in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Browse more Best of 2023 books this holiday season for some #HolidayShopping inspiration: https://hubs.ly/Q02bVbRH0
*****
#12月人人講堂 馬世芳來囉🎉🎉
#望春風特展最後倒數之特別企劃
來到2023年最後一個月,「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即將邁入尾聲,人人講堂很榮幸邀請到知名廣播人 #馬世芳 前來看展開講,與大家分享關於臺灣歌曲的點滴。
-
🎙講題│那些老台語歌教我的事:一個「外省囝仔」的聆聽小史
🎙講者│馬世芳(廣播人、作家、電視主持人)
🎙主持人│黃裕元(臺史博研究組組長、「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策展人)
-
✣✣講者馬世芳說✣✣
我一輩子被稱讚「國語」說得好聽,還當了電台播音員,主持了電視節目。卻要很遲很遲才意會:從小電視、電影和調頻廣播裡的語言,並不是大部分臺灣常民的語言。這片島嶼上千千萬萬人說母語的舌頭,是被剪過了的。😰
很久很久以後,我才聽懂曾被某些大人鄙為「靡靡之音」、「低俗沒水準」的台語歌,是多麼鮮活犀利、元氣淋漓。
很久很久以後,我才明白台語歌除了知識分子常說的壓抑和悲情,早有多元多樣的曲風和主題,台語歌的「東洋化」也不始於日治,還有厲行海禁、管制護照的時代,為何會有那麼多「行船人」的歌......。
我想分享那些老歌教我的事,
也是一趟全新自我啟蒙的歷程。
-
🎯講者簡介:馬世芳
曾獲六座廣播金鐘獎。著有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昨日書》、《耳朵借我》、《歌物件》,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等。
主編《巴布‧狄倫歌詩集》、《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民歌四十時空地圖》等書。曾以公視《音樂萬萬歲第四號作品》獲提名電視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
-
本場講座由音樂愛好者、策展人 #黃裕元 主持,一起聊聊臺灣流行歌的情感與記憶。
歡迎各位朋友踴躍參與,共同交流。🎉
-
|✦活動參與資訊✦|
📣時間:12/17(日)14:00-15:30
📣地點:臺史博階梯教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免費參加,手刀報名 👉https://reurl.cc/K3gVAe
🎁集點兌禮👉 https://reurl.cc/WvMEmO
-------
🎵特展資訊🎵
展 名|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
展 期|2023年07月13日~2024年01月01日
展示地點|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
更多展覽訊息▶ https://reurl.cc/RyMa49
原住民歌手
#巴奈 近日推出個人首張台語專輯《夜婆》,由金獎音樂人
#柯智豪 花了14年時光、親自填詞、譜曲,為其量身打造,柯智豪將他這幾年自台灣傳統戲曲汲取的音樂養分帶入編曲中,以帶有文言語法譜寫歌詞,利用「借物」隱喻,搭配上巴奈獨特吟唱歌聲,刻畫台灣傳統女性的心思與處境,同時描繪昔日農村時代一段台灣人生活經驗,整張專輯聽來節奏緩慢卻餘韻十足
****
Pablo Picasso
"Santa Claus", c. 1959
Musée Zadkine 1888~1967 論馬諦斯. The Destroyed City. Vincent and Theo van Gogh,
"I don't paint things. I only pai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ings. " Henri Matisse ❦
꧁ Henri Matisse was a French artist, known for both his use of colour and his fluid and original draughtsmanship. He was a draughtsman, printmaker, and sculptor, but is known primarily as a painter. Matisse is commonly regarded, along with Pablo Picasso, as one of the artists who best helped to define the 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s in the visual arts throughout the opening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painting and sculpture.
Cultural heritageMichel Waller ·
Musée Zadkine
Paris
Ph. Michel Waller
+5
Michel Waller ·
The Zadkine Museum is a Parisian museum dedicated to the sculptor of Russian origin Ossip Zadkine, who established himself in Paris in 1910.
Ph. Michel Waller
The Destroyed City (De Verwoeste Stad), 1951–53, bronze sculpture in Rotterdam, which is now a
registered monument.
[25]Vincent and Theo van Gogh, 1963–64, bronze sculpture, in Zundert, The Netherlands
****
【分享 台灣的語言】
「大一時聽說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有一位留美歸國任教的鍾露昇教授正在研究臺語......鍾教授的引領下,洪惟仁與當時仍是博士生的著名美國漢學家羅杰瑞(Jerry Norman)一起從事南島語以及閩北語的語言調查,為他日後的田野調查打下基礎」
「大學畢業後,洪惟仁進師大研究所完成碩士學位。然而,1973年,才剛畢業的洪惟仁便因「預備叛亂罪」被判十年徒刑,直到蔣介石去世大赦才提早出獄。算了一算,他說自己唱了6年8個月的《綠島小夜曲》」
「1979年出獄後,洪惟仁研讀了前人的韻書、辭典及相關著作後,1985年決定開始全臺方言之旅,展開自己的方言調查。「由於親戚朋友遍布全臺,我便常藉口看他們,一住就是好幾天。讓他們帶我走訪各地,進行語言調查。」1992年出版的代表作《臺灣方言之旅》,便是在那段時間的研究成果」
《找到你的語言、文化、身份,然後忠於你自己—「一一重構:楊德昌」》
https://neanderthaldna.pixnet.net/blog/post/226706161
「明清時期,移入漢人對原住民語的排擠、同化,致使今天臺灣南島語殘存於高山、蘭嶼與花東偏遠地區。到了日治時期,則有日語教育,皇民化運動,企圖消滅臺灣本土語言;戰後國民政府強勢的「國語運動」,更是讓華語取代閩南語成為臺灣的共通語,而本土語言岌岌可危。這些都是「語言洪水」的沖積效應」
「『臺灣普通腔』萌芽於日治時期的縱貫鐵路開通,以及留聲機、廣播電臺的興盛;戰後,交通、廣播、電視更加發達,加上都市化人群混居、臺語影視作品流通、學生跨區就學等。隨著各地閩南方言在臺灣島上如洪水般『流動』,最終融合成臺灣的普通腔」
「在臺灣的客家族群仍相對集中,競爭或融合,只侷限於特定區域,並未產生「臺灣客語普通腔」。因此,針對客語的相關推行政策,仍較好地保存了主要的六大腔調(南四縣、北四縣、海陸、東勢、詔安、饒平);但拼音不一致,也可能阻礙客語標準化」
「臺灣任何方言聚落,都已不是原鄉某一個方言的複製,都是融合的新方言品種,同時因為華語的洪水效應,大部分的臺灣人都成了『雙語者』——講華語也說方言。在可預見的未來,華語可能取而代語言,成為實質上的本土語言,屆時臺灣的語言地圖再將變色」
多語臺灣?中教大洪惟仁的臺灣方言之旅
https://humanityisland.nccu.edu.tw/uijinang_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