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感動我的 (44~45)人事物記憶:生命、愛、關懷、分享、感動.......mails、"facebook"等朋友分享, WQXR古典音樂台無阻礙播放、.......照相風雲。兩本藝術史。"Thus Spoke Zarathustra...". 100 Women, 2023, Ride Above It ( BBC) 。同學苦邦作曲與制作 【我會永遠等著你】 (唱:AI 詞:花戀蝶 曲:苦邦)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Film, and Theatre Studies at University of Essex 令人感動的組織,不容易找。柯心平喜歡「昆蟲」《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 台灣的「大學新宿舍運動」陳景容 林青霞


感動我的 (44~45)人事物記憶:生命、愛、關懷、分享、感動.......mails、"facebook"等朋友分享, WQXR古典音樂台無阻礙播放、.......照相風雲。兩本藝術史。 "Thus Spoke Zarathustra"....100 Women, 2023, Ride Above It (BBC) 。同學苦邦作曲與制作 【我會永遠等著你】 (唱:AI 詞:花戀蝶 曲:苦邦)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Film, and Theatre Studies at University of Essex 令人感動的組織,不容易找。柯心平喜歡「昆蟲」《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 台灣的「大學新宿舍運動」陳景容 林青霞......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80586934063129

兩本藝術史The Art of the Chinese Picture-Scroll.The Embedded Portrait: Giotto, Giottino, Angelico

https://hccart.blogspot.com/2023/12/the-art-of-chinese-picture-scrollthe.html

***

" The more I read, the more I acquire, the more certain I am that I know nothing. "
— Voltaire
In other words we can say ----
" What we know is a drop; what we don't know is an ocean."
(Book: The Quotable Voltaire https://amzn.to/3PA19NI )


/ Ernest Hemingway /
.
"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en. True nobility lies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Cultural portrayals of hoarding tend to invite pity rather than empathy, revulsion rather than self-reflection. An entrant in the field masterfully refocuses the lens. (From 2021)


***
【大和七十二候】《春日山深處 萬物備冬》 透過攝影師・保山耕一的鏡頭,思考奈良縣大和的永恆之美。七十二節氣是日本傳統的曆法,源自中國,以此描繪出自然界在四季中的細微變化。 在Facebook頁面裡點進 #大和七十二候,便可以看到所有相關影片。 #奈良 #大和 #保山耕一 #七十二節氣 ❇️ NHK WORLD-JAPAN (官方繁中)❇️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zt/ondemand/video/?cid=wohk-fb-org_clip_72Pentads_zt_dpz-202311-001

****



****

100 Women, 2023, Ride Above It
BBC
https://www.bbc.co.uk › ... › 100 Women › 2023

 — Balance, stamina and sequins: BBC 100 Women enters the show-stopping world of disabled equestrian vaulting. Show more.


***
苦邦
苦邦
是我作曲與制作的, 知音永遠不嫌多, 歡迎為友, 謝謝.

【我會永遠等著你】 (唱:AI 詞:花戀蝶 曲:苦邦) 《 AI唱苦邦原創歌謠6 》--- YT Version
“ 阿難尊者問佛陀: 我愛上了一位女子
佛陀問: 有多愛?
阿難尊者說: 我願意為她化成一座橋
心甘情願為她忍受500年風吹, 500年曰曬, 500年雨淋,
只為了守護她, 有朝一日, 經過橋上, 再看她一眼,
就心滿意足了. “

以上這篇短文在網路上流傳, 想是虛構的, 作者也不可考.
幾年前友人LINE傳來, 給我很大的震撼.
短短的幾句話, 敘述了一個千年純真感人的追求,
激起我內心深處的漣漪, 久久震盪共鳴 不已.
接著我順著這個執著的感念, 做了此曲 【我會永遠等著你】.
過了幾年(還好不是千年), 詞人花戀蝶來了,
給它填了同樣令人震撼的歌詞.
“千年前見一面 至今仍想念 妳可懂我的執念 永遠不悔”
再過幾年(幸運的, 也不是又一個千年),
AI來了,給了它虛擬人聲的詮釋(雖是虛擬, 但是用真人聲為本, 巧妙合成).
此曲本應該是由男聲來歌唱, 但我手中的男聲虛擬歌手( Mo Chen, An Xiao, Xuan Yu, D-Lin 等)
試唱後, 效果都不夠理想. 只好轉用女聲, 在我現有的虛擬歌姬中
( Feng Yi, Qing Su, Cong Zheng, Weina, 夏語遙,
前4位是大陸出品, 後一位是台灣出品).
最後選用Feng Yi (沨漪)為主, Weina為輔. ( AI軟体是用Synthesizer V ).
當然要終極完美, 只有真人來演唱了, 希望不會又是一個千年之後. --- 苦邦10/12/2023

****

Do you want to join a thriving postgraduate community where students benefit from innovative and empowering 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training?
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atre history and how university theatres have been catalysts for change? If so, we’ve got the PhD opportunity for you.
Apply now for our latest CHASE studentship and discover the secrets of Essex’s Theatre Underground.


****

The Economist 

Scientists know of about 48,000 different crystals, each with a different chemical recipe. But Google’s DeepMind AI has now come up with 2.2m crystal structures, each new to science. Read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parkling discovery: https://econ.st/3uI9ZlJ
Image: Science Photo Library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Shining bright An AI has discovered millions of crystals unknown to science 」的圖像

91

****

【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30位譯者X 60篇譯作,重溫《拾穗》月刊開啟的文藝之窗】
本書帶領我們重溫台灣第一本純翻譯雜誌:《拾穗》月刊,與那些工程師右手煉油、左手鍊字,為島上求知若渴的讀者譯介歐美新知,開啟世界之窗的故事。
-
《拾穗》內容包羅萬象,不僅刊出大師名作如吳爾芙、拜倫、川端康成,電影《教父》原著小說、《溫莎公爵回憶錄》,還有科學新知〈美國人對氫原子彈的恐怖病〉、〈蘭式速成攝影機〉等,此外出版單行本114種。同時,《拾穗》積極回應時局。當克難養雞風靡全台灣之際,特別增設「業餘談養雞」專欄,解答養雞的技術問題。一九五八年,更連載「西德聯邦總理——阿德諾傳」,譯者還接獲阿德諾回函致謝,見證了台德國際友誼。
-
《拾穗》公開徵求譯稿,並提供優渥稿酬:五千字以下,千字三十元,篇幅長者稿酬更高;對比當時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平均為一百至兩百元,吸引了眾多外部譯者投稿。這本月刊的譯者群,也從最初的中油員工,逐漸擴大到全臺知識分子,包括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政治受難者施明正、莎士比亞學者彭鏡禧、臺灣劇場推手姚一葦……《拾穗》日新月譯38年,在台灣出版史、文學藝術界、科學圈皆留下印記。那些從域外拾的穗,就這樣滋養了臺灣三代人的心靈。
-
🌾
推薦序一 是翻譯研究,更是文化人的生命史◎陳榮彬(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推薦序二 建置臺灣翻譯文學史的使命◎廖柏森(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推薦序三 重拾舊愛.回憶《拾穗》◎張俊盛(清華大學資工系教授)
出版序 高雄煉油廠「譯」氣風發的輝煌年代◎李順欽(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序言:一本令白先勇和平鑫濤欽慕的雜誌
第一章:金開英答應辦雜誌
第二章:馮宗道一圓編輯夢
第三章:南馮北郁,北郁登場
第四章:鄉愁是一篇篇譯作
第五章:以文會友,相濡以沫
第六章:譯出一片異域風光
第七章:艾丹舊夢中的女郎
第八章:公職人才,濟濟一堂
第九章:莘莘學子,翻譯青春
第十章:伸向東瀛的翻譯橋
第十一章:反共血脈,親美潮流
第十二章:堅守譯道,譯無反顧
第十三章:情到深處無怨尤
第十四章:拾不盡的穗,說不完的事
附錄(一)《拾穗》大事紀
附錄(二)「拾穗譯叢」書目
🌾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臺灣中油公司
🌿作者:張綺容(東吳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
🌿ISBN:9789864898688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
*本文引用文字介紹及目錄均屬各著作人版權所有
**本刊推介之書籍純以學術為考量標準,以饗學界同道

感動我的 (41)人事物記憶:日記一則 1/2: 拾穗風雲。拿破崙 溫情。 印度富士康。知定講堂 。張清吉。台灣出版史精華 作者日本的和香港中國的  。王晃三-曹永洋:˙禁書百態補音。昔日才子: 我愛東海(漫畫)1960/61/68 。 白鯨記。芝加哥建築雙年展 。 台大電影節2023(短片)短片主題多青年創作。 讀楊索說牛肉湯 (台南)。董啟章推薦的世界技術前景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064402334747537


****


柯心平從小就是同學眼中的「怪咖」,不愛讀書、不愛玩,只愛沒人喜歡的「昆蟲」!
但他不只愛蟲,更為了蟲從放牛班一路拚上台大,最後甚至「靠蟲吃飯」年收上百萬!實現了擁有動物園的夢想!
到底他是如何做到「把興趣當飯吃」,又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年輕人呢?一起來看看吧!


***

李清志 


新宿舍運動
(本文刊登11/22聯合報名人堂)
日前獲知台灣的「大學新宿舍運動」,獲得了日本GOOD DESIGN AWARD設計獎,令人十分驚喜!這個獎素有「東方設計奧斯卡」之稱,教育部推動這項計畫,可謂是台灣高教校園最大的翻轉契機,能夠獲得設計獎殊榮,代表這項創新的計畫得到了國際的肯定。.....
我非常同意「宿舍也是學習的場所」這個觀念,大學生活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與研究,也需要學習與不同族群的人社交與溝通,所以優質宿舍規畫設計,已不只是設計一個讓人睡覺的旅館而已,還要加上社會設計,創造出更多人與人可以互動交流的場所。
優質宿舍已經是歐美各國頂尖大學必備的設施,而且宿舍評比也成為大學排名的重要指標之一。....




Universal Pictures

克里斯多福諾蘭又一部口碑盛讚、震撼人心之作!立即下載珍藏【奧本海默】,在家觀賞話題鉅作!

***




好幾年前,陳續升先生在漢清講堂介紹過


台大社會系成立「陳紹馨社會學講座」 陳紹馨(1906-1966)為台灣社會學研究的先行者,也是台大社會系的創辦人之一。為了紀念這位極具開創性的社會學家,開疆闢土的實驗精神,以及對於社會學研究的深遠影響,台大社會學系於2023年11月成立了「陳紹馨社會學講座」,定期邀請國內外社會學者前來本系講學,與台灣各界交流。 (一)陳紹馨生平簡介 陳紹馨於1906年生於汐止。1920年他進入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並師從林茂生先生。1926年,年僅20歲的陳紹馨加入強調發展台灣文化的文化協會,並在文協的夏季學校擔任講師,主講社會學。他於1929年前往日本仙台的東北帝大法文學部就讀,展開他的學術生涯。當時他主要的論述發表以歐洲社會學思想為主。他於1932年東北帝大畢業後,留校擔任講座副手,並於1935年升任講座助手,並多次發表論文,側重知識社會學與市民社會理論。 1936年返回台灣後,他先協助家中經營農場,也與台灣文學社群密切往來,並參加台灣文藝聯盟。他於1941年進入臺北帝大土俗人種學研究室工作,並參與《民俗台灣》的建立,力圖累積與殖民統治不同的台灣社會文化知識,並集結台灣知識份子,一同為建立在地文化而努力。 戰後台北帝大接收為台灣大學,陳紹馨先後擔任史學系教授,主持民族學研究室與社會學研究室,於1949年參與創立台大考古人類學系,並於1960年參與創立台大社會學系。陳紹馨開拓性的知識生產,涵括歷史學、人類學、人口學,與社會學。他與不同領域的知識份子建立研究團隊,同時進行質性的田野調查以及量性的人口與家庭調查。他也赴美進行研究考察,並與美國學者開展合作,探究台灣社會變遷,包括日本統治五十年對台灣人口的影響,以及台灣城鄉的生育現況等等。他的英文論著也獲得美國學界的高度讚譽。他以「台灣社會變遷與人口變遷」為博士題目,於1957年於關西學院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除了豐沛的學術研究成果之外,他也透過籌辦學術期刊(包括主持《台灣文化》以及創辦《台灣研究》)、深化當代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以及建立大學社會科學的課程等等行動,戮力建立以現代學術為基礎的台灣研究。 陳紹馨在1960-1966年在台大社會系任教期間,開展了都市社會學、社區調查、社會階層等課程與研究,並深化他致力已有的人口研究。1964年台大社會系師生以校園周邊的古亭區進行社區調查,陳紹馨主導最複雜的抽樣調查部分。在此時期,他也以社會學的取向,撰寫省通志稿人口篇,完整估計臺灣從荷蘭時代到日治時代的人口變化。他的方志書寫揚棄傳統以菁英為主角的政治事蹟,主張運用多種素材來建立紀錄一般人民的生活。 陳紹馨於1965年發表了最廣為人知的論文“Taiwan as a 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中譯版標題為「中國社會文化研究的實驗室:台灣」),提出台灣研究的獨特貢獻。他認為台灣歷經荷蘭、日本、中國等多種文化的影響,亦有多種語言的文獻資料,而在現代化的初期,就因為殖民的日本累積了詳細完整的資料,使得台灣研究可以橫跨前現代到當代等不同類型的社會。陳紹馨在文中引用了黑格爾在其著作所提出的諺語「密諾瓦的貓頭鷹黃昏才飛」,說明西方社會理論家認為,往往要在每個歷史社會階段發展一陣子之後,知識份子才會意識到需要進行該階段的社會研究。而陳紹馨以台灣社會在現代化歷程以及資料累積的特性,來說明台灣研究有潛力超越西方社會理論之處。政大社會系教授鄭力軒在為陳紹馨書寫傳記時,即以《不待黃昏的貓頭鷹》為書名來凸顯陳紹馨的洞見。 陳紹馨歷經多樣的歷史社會變遷,赴日求學、在台深耕、與美交流,以橫跨哲學、民俗學、台灣史、人類學、社會學、人口學等學門,開展出前瞻性的知識探索。他的學術語言橫跨日文、德文、中文、英文,研究方法涵括理論研究、田野工作、抽樣調查、人口分析與歷史檔案。他對於社會學的完整涵蓋,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在他過世後十多年於1979年出版的《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一書,是目前台灣社會學界引用最多的單一作品,顯見他對於台灣社會科學發展的影響力。 陳紹馨歷經日治殖民時期與戰後威權體制,卻能持續開拓以台灣為主體的研究,在1990年代以來深受台灣社會學界的器重。而他的學思歷程向多樣的世界取經,也因此屢屢開展新局。他不只是留下了豐富的知識資產,在地且國際,畢生更積極串連知識份子,為深化理解台灣社會而建立諸多新制。陳紹馨為台灣社會科學發展,留下厚實的遺產,而作為知識工作者的行誼,在此劇變的時代,更深具啟發性。 參考資料: 陳東升,2020,「迎見破曉天光的社會學開創者:評《不待黃昏的貓頭鷹》」。《台灣社會學》44: 157-169。 陳紹馨,1966,”Taiwan as a 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中國社會文化研究的實驗室: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4:1-14。 鄭力軒,2022,《不待黃昏的貓頭鷹:陳紹馨的學術生命與台灣研究》。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二)陳紹馨社會學講座 台大社會系於2006年舉辦了「從『實驗室的臺灣』到臺灣研究的深化:紀念陳紹馨教授百年冥誕研討會」,緬懷這位台灣研究主體性的開創者,同時思索台灣研究的新局。為了紀念這位台灣研究的先驅,我們於2023年以陳紹馨之名,建立社會學講座。除了感念他的知識企圖與思想資源,也期許本系持續思索如何開墾台灣社會學的新境地。 「陳紹馨社會學講座」得以建立,受惠於台大社會系系友黃再添先生,以及其夫人楊淑卿女士(台大動物系畢業)。他們為了擴展本系國際交流,於2021年慷慨捐款給本系,促成了我們建立講座的規劃,在此深表感謝。講座建立過程中,我們獲得陳紹馨教授的家人—陳清清女士、陳學潛先生、陳光華女士、陳依聯女士,以及陳皆福先生等人的鼓勵與捐款支持,令人感動。也特別感謝鄭力軒教授的居中聯繫與協助。講座海報由台大社會系系友劉彥岑所設計;其中飛翔的貓頭鷹標誌,為參考《民俗台灣》、《台灣文化》的版畫風格而繪製。 (三)第一屆陳紹馨社會學講座 第一屆陳紹馨社會學講座將於2023年12月18日舉行。講者是國際知名的社會學家Peggy Levitt。Levitt教授是美國衛斯理學院社會系的系主任,哈佛大學韋勒黑德國際事務中心的研究員,並創辦了Global (De)Centre。此次講題為Hybrid Transnational Social Protection: Social Welfare across National Borders,是以混種跨國社會保護的新穎分析架構,在遷移與全球化的脈絡,重新檢視空間/地點、政策,以及社會保護體制的相互運作。以下為完整演講資訊,歡迎大家前來共襄盛舉。 講者:Peggy Levitt (美國衛斯理學院社會學系教授暨系主任) 講題:Hybrid Transnational Social Protection: Social Welfare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時間:2023年12月18日(一)10:00-12:00 地點:台大社會科學院一樓108室 & Webex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一。 主持人:呂青湖(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 回應人:藍佩嘉(台大社會學系特聘教授)、Elaine Lynn-Ee Ho(新加坡國立大學地理系教授)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協辦單位:臺灣大學亞洲比較研究中心、臺灣大學臺灣韌性社會研究中心

****
【台灣的青霞,香港的青霞?】#李展鵬

演藝事業的下半部,被稱為「港台第一美人」的林青霞在香港重生。徐克獨具慧眼地把瓊瑤電影裡面那個很女性化的林美人變成男裝麗人,拍了《刀馬旦》及《東方不敗》等電影。於是,她英氣逼人,她雌雄同體。

不按章法出牌的王家衛,看她又男又女,乾脆叫她在《東邪西毒》演精神分裂的慕容燕/慕容嫣/獨孤求敗;他又刻意遮住她的美貌與身材,讓她全程戴墨鏡、穿男裝長大衣演《重慶森林》。還有,她以《滾滾紅塵》得金馬影后,導演正是香港的嚴浩。

林青霞遇上港片的最輝煌,她的演出也展現多元性別形象。時至今日,我仍看到老外學者認真討論這位Brigitte Lin在港片中的演出。

一代女星的傳奇,訴說的是台灣香港兩個電影時代;台灣觀眾愛她,香港觀眾追捧她。她到底屬於哪裡?有那麼重要嗎?

(完整文章連結在留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