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感動 (71) :佳節近:Christmas trees (傳統自OSLO 之禮;Home in the World) 、The Nativity諸畫 ;"大選的意義" (電視世界大事靜音 放古典音樂 )、"大戰"屠殺的續集; "親愛的33歲"......李遠哲的呼籲;"最在乎的10件事情";

感動 (71) :佳節近:Christmas trees (傳統自OSLO 之禮;Home in the World) 、The Nativity諸畫 ;"大選的意義" (電視世界大事靜音 放古典音樂 )、"大戰"屠殺的續集; "親愛的33歲"......李遠哲的呼籲;"最在乎的10件事情";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729873769029181


電視世界大事靜音 古典音樂

OSLO GIFT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e Trafalgar Square Christmas tree in 2008

The Trafalgar Square Christmas tree is a Christmas tree given to the people of London by the city of Oslo each year since 1947.[1] The tree is prominently displayed in Trafalgar Square from the beginning of December until 6 January.


點燈之後耶誕節之前的洛克菲勒廣場與第五大道,跟跨年的時報廣場一樣,就是紐約客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因為到處都是爆滿的觀光客。
謝謝大家來紐約消費,選擇來紐約感受節慶的體驗。我們如果不小心路過,就這樣遠遠地看就好了



圖說2023之12/19紀事:金石堂風雲人物頒獎,年終出版派對
昨天才在國圖回憶自己入行,今年剛滿50年。沒想到今天來參加第39屆的金石堂書店十大影響力書及出版風雲人物頒獎,猛然發現,1983年開幕的金石堂,正慶40。
往事如煙,高砂紡織周家兩兄弟二代創業,以現代化連鎖書店經營,伴隨遠流出版開疆拓土、人才書系多元的青春輝煌歲月。我也很榮幸得過兩次出版風雲人物,1987年蔡珠兒寫的採訪稿仍令我印象深刻,忍不住前幾天讚美她成為大作家其來有自。今天的出版風雲人物廖志峰自是晩輩,但他自述32歲即被邀為允晨發行人,從此認真工作面對挑戰。對於面臨接班選擇的我,好像是個啟示:我應該要更快更大膽地交出遠流發行人名銜!
陳文茜今天獲頒作家風雲人物。這幾年她為病痛所苦,鮮少出現公共場合。居於對這位才女的尊敬和好奇,我全程錄影了她的講話18分鐘。她的書大部分都給時報出版,但遠流仍在她病中因馨琴而得到《世紀典範人物》兩本書。她今天也提到邱吉爾、梅克爾給的典範。時報很上道,趙政岷有上台獻花。
恭喜周正剛總裁、周傳芳董事長、周家瑜總經理,金石堂書店40歲生日快樂🎉謝謝您們維持一個有意義的儀式傳統長達39年,令出版人編輯人作家的年終派對未曾中斷!



親愛的33歲
一點也不輕鬆的過程
謝謝你,慢走!
感謝自己沒有因為忙碌而忘記閱讀
大量啃食文字中
找到一些前人的智慧
一些可試驗的方法
也意外發現原來我可以一小時讀完一本書🤣
這階段的人生功課
應該有交出一張還算漂亮的成績單👍
學會在時間軸裡留出一段白
不再毛毛躁躁、橫衝直撞
慢下來,看看自己
停下來,聽聽自己
把自己當成一棵樹來照料
充足的陽光、水、土地
刻意戒斷數位
找回敏銳的感官
善用老天給的天賦
努力活成一道和煦的陽光☀️
實踐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影響力☺️
祝1219生日的好夥伴
森日快樂· 健健康康就是福


以鋼琴協奏曲的規模, 長度與技巧的難度, 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公認的數一數二了. 四樂章的形式也不同於一般三樂章的其他古典或是浪漫時代的協奏曲. 也因為管弦樂龐大的氣勢, 也被稱為”附有鋼琴的交響曲”. 此時的布拉姆斯是47歲, 正處於藝術的高峰期.
As shepherds watched their flocks by night..."
Wiener Werkstätte Christmas postcard No. 116
The Austrian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and workshop was founded by Josef Hoffmann and Koloman Moser in Vienna in 1903. It was active until 1932.
可能是文字的插圖

47

Jan 25, 2022 — From Nobel Prize winner Amartya Sen, a memoir about home, belonging, inequality, and identity, recounting a singular life devoted to bettering ...
Sen is a wonderful person, economist, and as this memoir shows, a fabulous and entertaining writer as well. Growing up in a crazy period (30s and 40s undivided ...


2024年1月,誠品中文選書、博客來中文選書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Home in the World
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 
從小親受泰戈爾啟蒙薰陶
出身印度孟加拉而胸懷世界
在歷史與思想的各股潮流中
走過有如智慧金礦般的獨特人生
如今他已九十歲,
但在書中彷彿他仍單車輕快一溜騎過無情大地,
載滿了有情眾生,翻山越嶺。
在戰亂貪腐中搖搖晃晃快要解體,
卻哼著歌滿懷壯志向前,要為萬世開太平。
──盧郁佳(作家)
阿馬蒂亞.沈恩是出身印度的偉大學者,在全球知識圈有深遠的影響力,一生崇尚論理與包容的精神,更用經濟學改變了世界。這本書從頭說起他的生命故事。
他的父親是化學教授,母親是劇場舞者,外公是梵文與印度哲學專家,他自小就浸淫在豐富的知識和語文環境中。泰戈爾秉持高尚教育理想創辦的桑蒂尼蓋登學園,更成了他的學養奠基之地(阿馬蒂亞的名字還是泰戈爾幫忙取的)。甘地是另一個沈恩見過的大人物,他對甘地跟泰戈爾之間關係的描寫也頗耐人尋味。
沈恩的學識養成是一段精彩非凡的歷程。加爾各答的學院街咖啡館瀰漫著論辯與分享知識的風氣,比大學課堂教給他的有過之而無不及。之後他赴劍橋三一學院就讀。我們看到他為何在眾多興趣之中選擇經濟學作為日後研究領域,親炙多位當時的學界翹楚,與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過從往來,優游於知識分子的殿堂中。
孟加拉的歷史文化遺產也在他的視野之中,沈恩不僅寫出孟加拉河流的風景與意蘊,也讓我們了解到歷史中不乏現代人所需的智慧與包容力。印度從殖民時期到獨立與分裂的變遷過程,以及印度與英國的關係,也在他筆下得到簡明清晰的描繪。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殘酷衝突帶給他巨大震撼,而經歷孟加拉大饑荒之後,消除飢餓與不平等成為他一生反覆思索的課題。
旅行是他生命的重要滋養。童年時他在達卡與曼德勒之間來去,無與倫比的緬甸風光從此深烙於心。他在青年時期的歐洲之旅則又是另一番意趣。「坦克與轟炸機上場之前」的巴基斯坦訪友之行,卻不免添了份感慨。
十九歲初到三一學院時,他是入學新生。四十五年後,他又站在三一學院的大門前,手上拿著新任院長的任命狀。
※從臺灣看阿馬蒂亞.沈恩
他出生在書香世家,研究橫跨數學推導與哲學思辨。不但在大西洋兩岸的世界頂尖大學任教,也是唯一一位非歐美裔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是學者,也是公共知識分子。 貧困與階級,公平與自由,是他最大的核心關懷。就讓我們一窺他的生命歷程,了解博雅經濟學家,是如何鍊成的。
──臺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
生於英國殖民時期、長於孟加拉、成名於英美的沈恩,是悠遊經濟學與哲學的當代巨擘,在貧窮問題與社會正義問題上都有卓越的貢獻。這本自傳不僅記錄了他與眾多偉大心靈的碰撞,更可感受到他一生挑戰種族文化藩籬、批判階級與偏見的人道關懷,正如書名所欲傳達的,一個以世界為家的開放精神。
──《報導者》營運長兼總主筆 李雪莉
作者細說往昔八十餘載的生命與學思歷程,寫人敘事兼說書。全書止於一九六〇年代初歸返德里經濟學院任教,僅敘說了三十年的經歷,尚未及敷演之後發生的事,就已精彩萬分,堪稱一本洋溢學術熱情與淑世情懷,長人見識的好書。
──馬華文學評論家 張錦忠
充滿智性魅力、力行現實關懷與穿梭優美古今文化對話的美妙紀錄,沈恩的回憶不僅讓我們親炙世界的演變和思想成長的美好,更因童年看見偏狹的宗教、身分政治暴力以及不平等,讓他畢生力求知識與現實對話和社會共榮發展,為當今再次陷入戰爭、宗教和政治暴力的世界,注入了重新思考的方向與能量。
──選薦新書資訊粉絲專頁 黎胖
經濟學是在有限資源中,做出選擇的科學,經常難脫利己或是輕視公平性的形象,或因如此,傾注心力鑽研「消除貧窮」的阿馬蒂亞.沈恩愈顯獨特,而本書則帶領讀者,透過沈恩的雙眼,穿梭世界去看見各地的衝突與苦難,看見被忽視的貧困之人,伴隨沈恩思索,何謂人類社會需要的公平正義與福祉。
──《udn Global 轉角國際》編輯 賴昀
※國外指標媒體書評
沈恩先生的回憶粲然生輝,細節詳實鮮活,融混了各種思索:英國統治印度的功過;古典語文教育對於年輕學子的重要性;甘地和泰戈爾……之間的哲學爭論;1943年悲慘的孟加拉大饑荒,導致三百萬人喪生;英國和美國對於理解經濟學的不同進路差異何在……最動人的……是那些深情地──甚至慵懶地──緬懷童年與所受教育的篇章……[沈恩]是個堅信科學的人,但也不懈地堅持人道關懷。他的許多熱情仰慕者都視他為受壓迫者的經濟學家。
──騰谷.瓦拉德拉臣(Tunku Varadarajan),華爾街日報
優美並且充滿希望的一本書……對共通人性的信念,以及對兼容並蓄與寬容精神的擁護,向來在沈恩的著作中都有重要地位,其中包含他將抽象經濟學理論與真實人民和現實問題連繫起來的意圖……沈恩的敘事深深引人入勝,他把凱因斯經濟學的爭論做了精彩的概述──更別說非學術人士也能看得懂。
──芭芭拉.史賓德(Barbara Spindel),基督科學箴言報
沈恩不只是個經濟學家、道德哲學家,甚至也不只是學者。他畢生是個社會運動家,透過學術和社會運動,憑藉友誼和偶爾的敵人,追求一個更崇高的家的理念──因而也是世界的理念。
──艾德華.盧斯(Edward Luce),金融時報
沈恩的文筆充滿吸引力,清楚展露出書寫優美文句的天分。這是本美妙的書,呈現出一個世界公民的肖像畫。
──菲立普.漢歇爾(Philip Hensher),旁觀者雜誌
一部真誠、感人的回憶錄……既是個人的成長故事,也是一堂經濟學速成課,內容富有啟發性、精彩又好讀。
──科克斯書評
一部能安安靜靜地打動人的回憶錄……一部充滿深思的旅記,並讓人一窺世上最傑出的一位思想家的獨特意識……關於一段漂泊人生的反思,足以激盪人心。
──出版人週刊
記述了許多從各方面影響沈恩的人物──從甘地到泰戈爾、維根斯坦、亞當.斯密──沈恩再次表明他的智性偏好總是外溢出狹窄的學門限制……他的自傳透露出一個持久不懈的信念,就是把學術研究跟社會目的結合。
──書單雜誌


、、、

這一次大選李遠哲的呼籲:他的政黨票要投台灣基進、立委票要投吳欣岱,並且拍了這個影片遊說大家一起來。

.

人在美國的他,心繫台灣,很多機遇的媒合,加上很長的觀察,李遠哲同意拍下這個相挺影片;儘管,選擇出來挺「一定贏的」,會體體面面的,但,他就是位很有俠義心的人:小,反而成為他想站出來義助的動力。

.

拍攝地點是柏克來大學,有人知道是它的哪一棟建築物裏嗎?

.

如果大家覺得影片質感拍得很像某某(?)國際紀綠片大頻道的節目,那您猜對了,本影片就是由拍那個頻道節目的團隊所導演、攝影及剪接。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Matter Miller)就香港当局周一(12月18日)按照国家安全法开庭审判民主派人士、《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Jimmy Lai)发表书面声明予以谴责,并呼吁中国和香港当局立即释放黎智英和所有因为捍卫自己的权利而被监禁的人士。



。。。。


最近一期的《文藝春秋》訪問了18位日本各界知名人士,請問他們:最在乎的10件事情為何?


男演員役所廣司(代表作:失樂園、德川家康⋯⋯)

為了電影,現在能夠做什麼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1,不怕挑戰

2,相同的角色不演第二次

3,將電影的熱情傳達給觀眾

4,樂於電影的工作中

5,對電影事業中的良師益友報恩

6,誠實不虛

7,在劇本的字𥚃行間仔細思索

8,不看自己過去的作品

9,給別人的賀年卡一筆完成

10,珍惜所有的原創經典名片




Arthur Hughes

The Nativity 1858

Oil paint & gold on canvas / 61.2 x W 35.8 cm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The lyrics to In the Bleak Midwinter were first published 150 years ago in the magazine Scribner’s Monthly as a poem entitled A Christmas Carol. They were set to music by Gustav Holst in 1906.


Cellist Sheku Kanneh-Mason says it is one of his favourite pieces of music, which he performs here accompanied by his sister Isata Kanneh-Mason on piano.


If that puts you in the mood for more festive music, you can watch  A Musical Family Christmas with the Kanneh-Masons on BBC iPlayer.


"I am interested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n being a free person. To me, that means that I can make what I want to make, regardless of what anyone else thinks I should make."
Today, we honor the life of legendary sculptor Richard Hunt, who passed away on Saturday at the age of 88. Hunt's legacy as a sculptor 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artistic landscape, and his creative genius and dedication to his craft have inspired countless individuals to create without limits.
At the 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 we have the privilege of housing several of Hunt's remarkable works in our permanent collection. Among these treasures is "Field Section," a breathtaking sculpture crafted in 1972.
可能是 1 人的黑白圖像

390


2024大選的意義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昨天的CNN頭條評論,分析了2024年的四場大選,包括美國、俄羅斯、印度、與台灣。


賴清德的頭像登上CNN頭版,被放在拜登與普丁之間。其他兩位則是川普與莫迪。台灣不過是人口2300萬的小國,但大選的重要性卻與美、蘇、印相當。


對台灣人而言,這場大選不只是賴蕭、侯趙、與柯吳三組人馬的選擇,而是理念與政策的選擇。


~賴蕭代表民進黨參選,是民主與本土理念的傳統支持者。賴蕭打的是「接班」選舉,延續蔡政府的政績,政策主張具體明確。


~侯趙代表國民黨參選,具有反民主與反本土的基因。侯趙打的是「輪替」選舉,除了下架民進黨的口號,並未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


~柯吳代表民眾黨參選,雖然剽竊了蔣渭水的民主與本土價值,實則毫無理念可言。柯吳打的是「分化」選舉,只會挑撥世代仇恨,並未提出政策方案。


對世人而言,台灣的總統大選也代表兩套價值的選擇。冷戰結束後,世局又進入兩極對抗的態勢,但不再是制度的對抗,而是價值的對抗。


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開放、多元、與尊重」的社會,與歐美先進國家屬同一陣營。世界上還另一個對立的陣營,由「獨裁、奴役、封閉、單一、與壓迫」的國家組成。


巧合的是,賴蕭組合代表的就是台灣現有的進步價值,而侯趙與柯吳兩個組合的背後都有落後價值的影子。這場選舉提供台灣人兩套價值體系;世人也會根據結果解讀台灣人的選擇。


不管對台灣本身或整個世局,這場總統大選都有非凡的意義,而且影響深遠。這正是台灣與美國、俄羅斯、印度並列,同時登上CNN頭版的原因。


雖然台灣的大選有三組人馬參選,但CNN選用賴清德的頭像,而非侯友宜與柯文哲。CNN的選擇是歐美先進國家對台灣的期待。


這是2024大選的意義,台灣的選民要為自己負責,更不能讓世人失望!


後註:貼文的觸及率被嚴重降低,請大家踴躍轉傳,讓更多人知道這場選舉的重要性。



▉ 快 訊 》#蔡英文 特別以「#簡體字」

    對甘肅強震表達關心!

    強調「願意提供必要的協助」


(圖/翻攝自蔡英文推特)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