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64): 10分鐘東海人情:曹永洋-陳映真父親(宣教)林載爵 夫婦(東海風、台東情)-吳鳴(珍藏四十年金門大麴酒)。大家保重。台灣的「淡蘭古道」。《史記》英譯史。悟空。無。 藥師寺/藥師經。吳清源(馬西屏)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257253052344043
Ikiru (1952) Akira Kurosawa 人們總粗心,偶遇死亡,才知道生命之美。
🎶📝 Private lesson courtesy of Leonard Bernstein: he gives us as fascinating analysis of the genesis of Beethoven’s beloved Fifth Symphony! This excerpt is part of the hit educational TV-show from the 1950s, Omnibus! 🎶📝 https://bit.ly/46XlwLf
八年十幾次嘗試,才定形式form --知道下一音符該是。
美國高教的最大危機:極右在floricda州超大型大型大學打擊疑似自由/進步的言論
如內戰以廢奴為主音,其實不然。200萬大學生 7 萬長春藤7千哈佛(注意力集中處,精英領先)
中國幅員遼闊,
最大的那一里叫 -
「歇斯底里」。
德國外長感性提「Taiwan」,
中國到底在抗議什麼?!
雖然一般多以12/16是貝多芬的生日,卻一直沒有明確的證明!但12/17日確實是貝多芬的洗禮日,因此12/17也常被用來作為是貝多芬的生日!
【人類學與骨――追尋日本人起源的學說史】
日本人類學的發展伴隨殖民地支配地區的擴大,在尋找「日本人的原鄉」過程中,從北海道、琉球到樺太、臺灣、滿州、蒙古以及西域,蒐羅了大量的人骨。時至今日,以數位技術解析基因的科技,正轉變考古學等領域的主流觀點,引起民俗與先住性的相關討論,本書旨在追索這段罕為人知的歷史,並提出研究與倫理上的新議題。
-
#日文書 【心有所感】
11/13我到台大文學院演講,會後有位學生希望能和我合影。
合影後,他說他讀國中時,有段時間母親經常在晚上和他一起共讀拙作《青春第二課》裡的一篇短文(96個不同的青春故事),讀完後母子還做些討論。
他覺得那是他生命中很珍貴的一段時間,感謝我的書讓他有了可以懷念一輩子的母子關係。
我也謝謝他,讓我的寫作多了一些意義。這也是我為什麼要設立個人網站,並將過去所寫文章陸續且全部上網的原因之一。
我網站裡「勵志小品」欄目裡的文章,主要是為青少年和他們的家長、老師而寫的。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前往瀏覽:王溢嘉
https://ycwang-world.com/category/g/
-
🥚
凡 例
序 章 人類學對人骨的探求 追尋日本人先祖的熱議
第一章 游牧民族與骨——鄂爾多斯沙漠中埋藏的人骨與化石
第二章 從愛努族與琉球展開的人骨收集——尋找日本的古代居民
第三章 從臺灣、蒙古到西伯利亞——鳥居龍藏的視角
第四章 江上波夫的蒙古——「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說」之始
第五章 人類學者在草原上見到了什麼?——日本帝國的「蒙古人種」研究
第六章 維吾爾以及滿州——少數民族地區的木乃伊與頭蓋骨
終 章 人骨作為大數據 在研究與倫理之間
參考文獻
謝 辭
索 引
🥚
-
🦦原文書名:人類学と骨 日本人ルーツ探しの学説史
🦦出版社:岩波書店
🦦作者:楊海英(静岡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教授)
🦦ISBN:9784000616232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
*本文引用文字介紹係轉譯自出版社官網,暨封面圖片版權均屬各著作人所有
**本刊推介之書籍純以學術為考量標準,以饗學界同道
-----
Schroeder:「今天是貝多芬的生日!」
Lucy:「是嗎?那你買了什麼給我?」
Schroeder:「人不會在貝多芬的生日那天買禮物給女孩子的!」
Lucy:「還真浪費了這個日子!」
。。。。
【連老外都驚豔的百年古道 居然就在台灣】
台灣的「淡蘭古道」,2018年於西班牙獲選首屆世界步道大會影展片,甚至有日媒特地跨海來台採訪,成功為台灣爭光!
位於新北市後花園的「淡蘭古道」,藏著得天獨厚的美景,不僅如此,有兩位兒時在當地長大的居民,默默付出自己的時間,重現「淡蘭古道」的景緻,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美!
魯迅說:我的人生,好像是在不斷生病和罵人中就過去大半了。...我戒酒,吃魚肝油,以望延長我的生命,倒不盡是為了我的愛人,大半是為了我的敵人。說到幸福,只得面向過去,或者面向除了墳墓以外毫無任何希望的將來,每個戰士都是如此,我們活在這樣的時代。
。。。
歷史的長河:倪豪士《史記》研究論集
作者: (美) 倪豪士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譯者: 鄺彥陶
出版年: 2023-10
頁數: 528
定價: CNY128.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301341087
內容簡介 · · · · · ·
本書為美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的《史記》研究論集,收錄了倪豪士教授《史記》學術史研究、《史記》《漢書》比較研究、《史記》編纂及《史記》翻譯研究等方面的論文二十餘篇,為倪豪士《史記》研究論文首次結集出版並譯為中文。
1991年開始,倪豪士著手主持《史記》英譯本專案,三十年的翻譯工作賦予他極其獨到且全面的眼光,為了準確翻譯每一個字,疏通每件歷史事件之原委,倪豪士教授及其翻譯小組不得不通觀《史記》全書、諸早期文獻中的平行及相關記載、後世注疏研究、諸版本以及早期引用的異文等,故而其研究不但擁有堅實的文獻考證基礎,而且其結合西方新批評、形式主義批評以及細讀精研的方法,常常能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細微之處發現重要問題,顯示了獨特的研究視角與研究路徑
目錄 · · · · · ·
發表時間索引
中文版序
走進歷史長河——我與《史記》翻譯
《史記》學術史研究
顧頡剛與中華本《史記》
附一:賀次君、宋雲彬與中華本《史記》
附二:中華書局修訂版《史記》
附三:張文虎對《史記》之研究
中國的《史記》研究
西方《史記》研究一百年(1895—1995)
關於沙畹未出版《史記》譯稿的一些問題
《史記》與《漢書》關係研究
《史記》與《漢書》——以《高祖本紀》和《高帝紀》為例
《史記》和《漢書》中的漢代史
《史記》編纂研究
重審《史記·循吏列傳》
司馬遷和《史記》的體例
《史記》的“上下文不連貫句子”和司馬遷的編撰方法
《高祖本紀》:司馬遷眼中的劉邦與傳記
丞相列傳:太史公的未竟之作
一個《史記》文本問題的討論和一些關於《世家》編寫的推測
有關任安的一點思考:居所、獵事和《史記》的文本史
宰夫之手:《晉世家》和司馬遷的《春秋》
《史記》中的李牧:司馬兩公取材與列傳的概念
讀《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的感想
《史記》翻譯研究
目標讀者與翻譯
《史記》其他研究
史公和時勢——論《史記》對武帝時政的委曲批評
希羅多德與司馬遷:對兩位歷史學家早期卷目風格及史料之初探
附 錄
聚沙成塔,砥礪前行:記倪豪士領導的《史記》全譯本專案
。。。。。
藥師寺
🍃如果我們只為自己前程設想,力量是很微薄的,生命的力量其實和心量有直接的關係。當我們願意擴大自己的心量,站在眾生的利益上來考量,生命的道路便能無限地寬廣起來…。
修持藥師法門,不能只求藥師佛加被,還要發願自己能夠成長,培養度化眾生的能力。
~節錄自寬謙法師著〈福慧圓滿的妙藥─藥師經講記〉
◎攝影/本奎
。。。。
我们已于昨日到家。这次再次与同班同学相聚, 感谢各位相伴. 君定還一路送我到家. 感谢. 我比同班同学还大两岁,今年就有4个熟悉的人上天堂了。每一次相见都弥足珍贵。大家保重。
。。。。
London is a compelling advertisement for metropolitan strengths: services, agglomeration and openness. Policymakers should take note: https://econ.trib.al/9fsIaUI
Illustration: Carl Godfrey
。。。馬西屏
吳清源大國手在過了一百歲生日後離開了我們,台灣沒有媒體在注意這件事,我有幸與清源先生相識多年,一起旅遊過很多地方,聽他評棋講棋非常的過癮。
我曾寫過很多清源先生的文章,現選一則2002年1月30日刊於聯合副刊的文章,再次向清源先生致敬。
一月八日中午,冬陽溫煦。車子東繞西轉找不著中山堂正門,吳清源在車內
嘆道:「台北的改變很大。」林海峰側臉謙和的回應:「是啊!」台北在這五十年中起了巨大的變化,不變的是吳清源與林海峰濃郁的師生情誼。
耗資三億、費時五年重新整建的中山堂,最近重新開放,並展開歷史尋根活動,要保存日漸流逝的文化記憶,吳清源與林海峰在中山堂下的那盤棋,絕對是中山堂值得記憶的流金歲月,其中有些不為人知的軼事,特誌於此,以為此盛事的補遺。
吳清源是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三日上午第一次返國,他一上飛機就睡著,這是吳氏的特質。他因為心思單純、生活簡樸,很容易入睡,所以儘管剛成為日本棋壇第一人,帶著盛譽首度返鄉,並探視十一年未見的母親與兩個妹妹,吳氏未興奮難眠,也未近鄉情怯,一上飛機就呼呼大睡,飛機落地震醒,他以為是地震,幾疑起身而躲,渾然忘身之所在,儼然第二個張學良翻版,真所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當天下午二時在中山堂有場一千五百人的歡迎會,出席包括參謀總長周至柔、教育部長程天放、台北市長吳三連,以及白崇禧、雷震等名流。吳氏穿衣,喜好穿改良式的中山裝,他自稱是「國民裝」,以黑色與灰色為主。但那天下午,吳清源著白西裝、白褲、白衫、白皮鞋,全身雪白,這是他一輩子最特殊的一次造型。吳夫人中原和子告訴我,那是她的主張,因為在日本,白色最尊貴,穿白衣是對對方的一種敬意。
當時本打算贈吳清源「棋聖」封號,但吳清源婉拒,他認為自己還未達到超群的技藝與人格,還未發揚中國的「道」在圍棋中,這個崇高的封號,為時過早。所以當天改贈「大國手」封號。
那個時候,吳清源全面擊潰橋本宇太郎、阪田榮男、岩本薰等高手,民國三十九年二月十五日獲贈為圍棋九段,當時全世界本只有藤澤朋齋一位九段,因此規劃兩人「世紀大對決」就瘋狂的展開,《讀賣新聞》、《每日新聞》與《朝日新聞》為搶主辦權,幾乎反目。
吳清源與藤澤的十番爭霸於民國四十年十月二十日起展開。就在吳清源返國的前兩天,十番爭霸落幕,吳清源七勝兩敗一和擊敗藤澤,站上世界第一人的高峰,此時是吳氏最意興風發的時候,他卻拒絕了「棋聖」封號,認為自己還需學習,不禁令人想起知名俳句詩人中村汀為此戰所作的俳句:「幽懷傷春感,試投一子驚波瀾,孤石光閃閃」,吳氏的了不起,不在他「一子驚波瀾」,而在他情性上的「孤石光閃閃」。
那天歡迎儀式從二時熱鬧到四時,下午四時由吳清源授六子指導十歲的林海峰。吳氏與林海峰一盤棋結下五十年情深義重的師徒情,主因固然是林海峰面對大國手,在一千五百人觀戰下,那種聲色內斂,神態自如的持鎮守定,震動了吳清源,另外還有一個從不為人知的小祕密。
吳清源的母親最討厭雷雨天,偏偏生吳清源的時候,福建下了場罕見的大雷雨,水快淹到床舖,於是吳母克難的躺在桌上生下吳清源,而且吳清源一出生身體狀況就不好,算命的告訴吳母:「這個孩子一生皆與水有緣。」
所以吳清源本名叫吳泉,清源是他的字,從此吳清源與水結下不解之緣。他的第一盤成名作是十三歲時贏了北平第一高手汪雲峰,震動平津,《吳清源全集》的第一頁,就是這盤棋的棋譜。後來他受到日本瀨越先生的賞識,全力為吳清源赴日事奔走,並經由芳澤公使的協助,十四歲的吳清源終於從天津出發,與芳澤公使同船赴日,住在瀨越先生家中。而這些貴人的名字中都有個水字。
所以吳清源看到「海峰」,就滿心歡喜。林海峰這個「峰」字,指的是浪,他的哥哥叫「海濤」。 這盤棋林海峰輸一目,卻成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折,兩個月後,林海峰赴日,拜吳清源為師(吳清源一生只收過三個徒弟,第一位是林海峰,第二位是業餘棋士新日鐵的負責人永野重雄,第三位是世界女子第一的芮迺偉)。
民國五十年八月,正值巔峰的吳清源在過馬路時,被機車撞飛起來,住院兩個半月,車禍後遺症在民國五十四年爆發,吳清源頭痛導致左眼失明,當年的名人挑戰賽九人循環,吳清源八連敗,《讀賣新聞》因而取消與吳清源「專屬棋士」的合約;但也是那次挑戰賽中,林海峰奇蹟式的七勝一負奪得挑戰權,並以四勝二負力克剃刀阪田,以二十三歲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名人。就在那一刻,吳清源的圍棋生命在林海峰身上重生,在吳清源生命最黯淡的時刻,林海峰重新替吳清源點亮了一盞燈。
從此吳清源對林海峰的愛,情逾父子。我曾經有兩次被他們師徒的愛深深的震撼。
一次是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日,第一屆應氏盃準決賽在漢城,林海峰與韓國曹薰鉉三戰兩勝。第一盤吳清源一大早搬副棋具坐在電視轉播前擺棋,林海峰一開盤就很苦,吳清源眉頭深鎖拚命替林海峰找轉機。中午十二時曹薰鉉下出第六十手後休息,連兩位對局者都去吃午飯了,吳清源仍孤獨的一人埋首棋盤,姚祥義小姐勸他吃些東西,他拒絕。
那天他不吃不喝,足足坐了十個小時,夫人中原和子默默坐在一旁瞅著他,滿臉關懷憂慮之色,卻也不出言勸阻,她知道他的脾性。後來局勢不可為了,吳清源長嘆一聲,推桌而起,拉住剛從賽場出來的林海峰往外走,說去散散步。十一月底的漢城,天冷風寒,寬厚高大的林海峰攙扶著白髮瘦小佝僂的吳清源,在刺骨的寒風中漸行漸遠,輸棋令人蕭瑟,師徒倆緊緊靠在一起,用彼此的溫情取暖。
第二盤時,藤田梧郎從日本趕來,他比吳清源還大近十歲,兩位老人家坐在一起併肩作戰。
中山堂一戰後兩個月,林海峰赴日,由於吳清源住在箱根,往返不易,於是林海峰借住在東京一位開餐館的華僑家中。思鄉的苦楚,學棋的辛酸,言語不通的落寞,勝負煎熬的壓力,不是十歲的林海峰能夠排遣,他開始有了想「逃」的念頭,常去坐火車,一坐就是半天,或到淺草區亂逛。吳清源看出端倪,立即將林海峰送往京都朱澗義先生家住,到藤田梧郎主持的棋院學棋,後來朱澗義先生搬到名古屋,林海峰就住進了藤田家中,藤田視林海峰為己子,林海峰叫藤田爸爸,我第一次見到藤田時,林海峰很尊敬的介紹:「這位是我養父。」
吳清源與藤田坐在一起,兩位老人家緊緊盯住棋盤,那種愛的情景令人動容。林海峰再傳敗訊,吳清源面無表情,藤田爸爸竟然哭了,看得旁觀者都溼了眼角。
另一次是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六日富士通盃,林海峰在十六強戰遇上大陸棋聖聶衛平。兩人下至下午五時,林海峰投子認輸,雙方覆盤檢討了一個小時,因為晚宴時間到了,所有人都離開了,林海峰仍坐在棋盤前沉思,吳清源坐下來陪他。到了近八時,晚宴快結束了,還沒看到師徒倆,我上樓去找,偌大冷清的對局室,別處燈光都黑了,只有他倆仍坐在棋桌前輕聲的討論,吳清源說得多,林海峰頻點頭。那晚,棋子叮叮、訓誨諄諄,兩人燈下孤寂的身影,深深的令人震撼。
一月八日中午,兩人五十年後重回中山堂,當年十歲的孩童卻已蒼蒼。兩人邊看邊回憶,尋找舊時屐痕,棋盤多年歷練成的冷靜,也難掩心頭的波動,「浮雲一別後,流水五十年,歡笑情如舊,蕭疏髮已斑」,林海峰當場說了一句話:「圍棋就是我生命的全部,失去圍棋我將一無所有。」
當天在中山堂有一場座談會,吳清源在會中暢談《易經》,他用《易經》來行棋,滿室驚動。吳清源對中國文學浸淫很深,《大學》、《中庸》、《史記》、《唐詩》都能背,他最得意現在還能背《論語》與《中庸》。他當年到日本學棋,晚上就自己讀《老子》,長大後研《易經》,民國四十一年他返國,有人怕他回來後回不去日本,他背一段《論語》以明志。
在吳清源心中,圍棋不是技藝,而是哲學。他認為棋盤就是宇宙的象徵,由三百六十個天體組成,但圍棋盤是十九乘十九,共三百六十一,多出的一個是天元,就是太極。三百六十的目數在舊曆中是一年的日數,把一分為四,四隅就是春夏秋冬,白子與黑子為晝與夜,圍棋成了自然的天地。讀了《易經》後,他有了更深的體悟,黑白子不就是陰陽嗎?四角是四象,棋盤縱橫線就是八卦。
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聽後嘆道:「將圍棋哲學化與宇宙化,這樣的曠世天才,集東方道德精粹於一身,如此純潔的藝術家,我生平未見過第二個。」
一月九日下午,各界在圓山飯店慶祝吳清源八八歲「米壽」,有一場連棋表演,吳清源下第一手,他在棋盤前閉目沉思,稍頃,石破天驚的下在北方正中連星的位置上,這是世界棋壇未見的開局。他說這是二十一世紀的新開局,北方屬水,水能包容涵養萬物,萬物不是從水而生嗎?「清源」就是水,他曾告訴我:「老子說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就是用水性喻道,圍棋也是!
結果林海峰第二手下在南方正中連星,這是火。林海峰說水火濟濟,宇宙之道。吳清源大為讚賞,在吳清源的思想中,水火是相容而非相剋,他說:「簡單舉例,水火相遇產生蒸氣動力,帶動了整體文明的發展與社會的進程。」
一場祝壽棋賽,師徒倆哲學過招,下出了宇宙氣象。
吳清源的歷史地位,就在於他用中國文化中的至大至極宇宙觀行棋,各種新手法匪夷所思卻深藏哲思,替圍棋創造了更深的境界,讓棋界看到新的視野與景觀,棋盤拘限不了他,十九乘十九的線條規範不住他,他的思考空間廣邈浩瀚,替圍棋帶來了澎湃狂熱的改變。民國七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吳清源七十歲引退,《讀賣新聞》寫到:「當時所謂的新布局,像野火燎原般風行於全國,首創此一革命性布局法的天才少年,以其堂皇華麗而神祕莫測的棋風,一步一步走向昭和棋界的王座。」這是吳清源的歷史評價,他在意留下是思潮,不是勝負,更不是戰績,他不是勝負師,他是大宗師。金庸就說:「吳先生包含了深層的儒家哲學和精湛的道家思想,他的弈棋不再以勝負為務,而在尋求每一局中有所創造,在藝術上有新的開拓。」
去年文化獎,有人推薦了吳清源,結果差一點沒選上,棋界人士覺得惋惜。其實,吳清源完全沒放在心上。他最喜白樂天的句子:「蝸牛角上爭何事,石光火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很多與他親近的人,都曾收到他相贈的「不開口笑是癡人」的句子,在人生的棋局上,虛名不是他的著手,他是清源,至柔而德方,無物不載,無物不容。
最近在大陸網上流傳的一篇神作:
【把《西遊記》倒過來寫!結果逆天了!】
如來派師徒四人與八部天龍小白龍去東土大唐去傳教,在一路上遇到了各種妖怪,打來打去發現他們都是有後台的,無論怎麼作惡都不受懲罰,
八戒和沙僧覺得太黑暗了,無奈一個躲進了高老莊,一個鑽進了流沙河,只有悟空堅持正義一路斬妖除魔護送師傅東去傳教。結果天庭對悟空實在忍無可忍就和如來達成協議——我們可以保證唐三藏平安到長安,不過你得把孫悟空這個刺兒頭給辦了,
如來同意了,在一番陰謀之下,白龍重傷墜入山澗,悟空敗了,被壓在了五指山下,而唐三藏卻拋棄了孫悟空,孤身來到長安,在長安傳完教,被封為御弟,享受完榮華富貴,壽終正寢。
就這樣過了五百年, 悟空終於從五指山下逃了出來, 一聲不吭 ,把天庭攪了個天翻地覆, 天庭被逼無奈許諾讓豬八戒化為人身,封為天蓬元帥,沙和尚封為卷簾大將,只要他們能夠殺掉孫悟空。
最後的最後,因為兄弟相殘而心灰意冷的悟空去尋找菩提祖師解惑,然後他封印了修為,回到花果山,陪著猴子猴孫過完了平凡的一生,最終在花果山的山頂化作了一塊石頭……
/ John Milton /
.
"Hard are the ways of truth, and rough to walk."
.
"John Milton was an English poet and intellectual who served as a civil servant for the Commonwealth of England under its Council of State and later under Oliver Cromwell. He wrote at a time of religious flux and political upheaval, and is best known for his epic poem Paradise Lost. Written in blank verse, Paradise Lost i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works of literature ever written. Writing in English, Latin, and Italian, he achieved international renown within his lifetime; his celebrated Areopagitica, written in condemnation of pre-publication censorship, is among history's most influential and impassioned defences of freedom of speech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 His desire for freedom extended into his style: he introduced new words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was the first modern writer to employ unrhymed verse outside of the theatre or translations."
W
Born: December 9, 1608, Bread Street, Cheapside, London, England
Died: November 8, 1674, Bunhill, London, England
Resting place: St Giles-without-Cripplegate
Alma mater: Christ's College, Cambridge
Occupation: Poet, Intellectual, Civil Servant
.
John Milton (1824). “The Poetical Works of John Milton: With Notes of Various Authors, Principally from the Edition of Thomas Newton, Charles Dunster, and Thomas Warton, to which is Prefixed, Newton's Life of Milton”, p.52
On the first night of Hanukkah last week, students, faculty, and staff came together at locations across campus, including in front of the Van Pelt-Dietrich Library near the Split Button sculpture, to sing, pray, and light the menorah’s candle.
[天真的人類學家]在絕版十幾年後,終於要重新出版,好開心。
這些年,無論我翻譯過多少名著,這兩本人類學田野筆記小書一直是我心中的最愛。因為實在幽默有趣道盡非洲田野場上的無奈。在小地方充滿大智慧。
翻譯這書時,我還年輕,當時的文筆有種現在已經看不到的猛。說來有趣,這可能也是我在中國最有名的譯作,直到現在豆瓣讀書上有人討論到我哪本哪本書翻譯得真好啊,總會出現這樣的字眼_____就是那個翻譯[天真的人類學家]的何穎怡,難怪啊。
/ Robert Heinlein /
.
"The supreme irony of life is that hardly anyone gets out of it alive."
.
"Robert Anson Heinlein was an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 author, aeronautical engineer, and naval officer. Sometimes called the "dean of science fiction writers", he was among the first to emphasize scientific accuracy in his fiction, and was thus a pioneer of the subgenre of hard science fiction. His published works, both fiction and non-fiction, express admiration for competence and emphasize the value of critical thinking. His plots often posed provocative situations which challenged conventional social mores. His work continues to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science-fiction genre, and on modern culture more generally. Heinlein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American science-fiction writers to break into mainstream magazines such as 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in the late 1940s. He was one of the best-selling science-fiction novelists for many decades, and he, Isaac Asimov, and Arthur C. Clarke are often considered the "Big Three" of English-language science fiction authors."
W
Born: Robert Anson Heinlein, July 7, 1907, Butler, Missouri, U.S.
Died: May 8, 1988, Carmel-by-the-Sea, California, U.S.
Pen name: Anson MacDonald, Lyle Monroe, John Riverside, Caleb Saunders, Simon York
Occupation: Novelist, short story author, essayist, screenwriter, aeronautical engineer, lieutenant USN
Alma mater: 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incomplete)
Period: 1939–1988
Genre: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Notable works: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Starship Troopers, Time Enough for Love
.
Job: A Comedy of Justice (1984)
.
/ Denis Diderot /
.
"Instinct guides the animal better than the man. In the animal it is pure, in man it is led astray by his reason and intelligence."
.
"Denis Diderot was a French philosopher, art critic, and writer, best known for serving as co-founder, chief editor, and contributor to the Encyclopédie along with Jean le Rond d'Alembert. He was a prominent figure during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Diderot initially studied philosophy at a Jesuit college, then considered working in the church clergy before briefly studying law. When he decided to become a writer in 1734, his father disowned him. He lived a bohemian existence for the next decade. In the 1740s he wrote many of his best-known works in both fiction and non-fiction, including the 1748 novel The Indiscreet Jewels. In 1751, Diderot co-created the Encyclopédie with Jean le Rond d'Alembert. It was the first encyclopedia to include contributions from many named contributors and the first to describe the mechanical arts."
W
Born: October 5, 1713, Langres, Champagne, Kingdom of France
Died: July 31, 1784, Paris, France
Alma mater: University of Paris
.
The irresistible Diderot (ed. 1982)
.
.
瘋狂與現代主義:現代藝術、文學和思想中的精神錯亂(上下冊)
作者: [美] 路易士·薩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譯者: 林徐達 / 梁永安
出版年: 2023-10
頁數: 868
定價:CNY 128.0
裝幀: 平裝
叢書: 現代性研究譯叢
ISBN: 9787100229142
內容簡介 · · · · · ·
本書英文版1992年初版,2017年出版修訂版。作者提供了審視精神分裂症的全新視角,主要是透過現象學視角提供有關精神分裂症和相關疾患的完整討論。目的是闡明在意識或主體生活上的不尋常形式,以及相關的生存和表達樣態,以彰顯具有精神分裂症和相關疾患的人的特徵。作者指出,瘋狂與現代主義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對傳統的蔑視、虛無主義、極端相對主義、時間扭曲、自我的奇怪轉變,等等。他將精神分裂症與卡夫卡、貝克特和杜尚等作家和藝術家的作品做了比較,並納入了尼采、海德格爾、福柯和德里達等哲學家的思想。
本書是對精神錯亂世界的極具原創性的寫照,是對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化的富有挑戰性的評論。瘋狂與現代主義:現代藝術、文學和思想中的精神錯亂(上下冊)
作者: [美] 路易士·薩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譯者: 林徐達 / 梁永安
出版年: 2023-10
頁數: 868
定價:CNY 128.0
裝幀: 平裝
叢書: 現代性研究譯叢
ISBN: 9787100229142
內容簡介 · · · · · ·
本書英文版1992年初版,2017年出版修訂版。作者提供了審視精神分裂症的全新視角,主要是透過現象學視角提供有關精神分裂症和相關疾患的完整討論。目的是闡明在意識或主體生活上的不尋常形式,以及相關的生存和表達樣態,以彰顯具有精神分裂症和相關疾患的人的特徵。作者指出,瘋狂與現代主義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對傳統的蔑視、虛無主義、極端相對主義、時間扭曲、自我的奇怪轉變,等等。他將精神分裂症與卡夫卡、貝克特和杜尚等作家和藝術家的作品做了比較,並納入了尼采、海德格爾、福柯和德里達等哲學家的思想。
本書是對精神錯亂世界的極具原創性的寫照,是對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化的富有挑戰性的評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