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1209 2021偶然與想像一日一言 1119~1209



偶然與想像
Wheel of Fortune and Fantasy
導演: 濱口竜介 HAMAGUCHI Ryusuke
片長: 121 min
字幕: C/E Subtitles
發音: Japanese
顏色: Color

劇情介紹 Story
★ 2021柏林影展最佳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外語片冠軍
【第壹章:魔法】外拍結束後,兩位好友一同搭車回家。聽著摯友分享最近浪漫的邂逅,也想起了自己的故事。這些閃閃動人的夢境片刻,是人生最貼近魔法的瞬間?
【第貳章:敞開的大門】教授的研究室會面時段,有人替自己的分數求情,有人帶著小說希望解惑。面對各種高潮段落,敞開的是大門、內心,還是誘惑?
【第參章:再一次】網路病毒肆虐,人際溝通回歸最初本質。一位女子收到了同學會郵件,特別從東京返鄉參加,只為了與曾經熟悉的女孩再次相遇。破了一個洞的人心,會因此照映相連嗎?

****


11月19日


小林 一茶(小林 彌太郎)

(寶曆13.5.5—文政10.11.19∕西元1763.6.15—1828.1.5)

日本江戶時代的俳人。出生於農家,常以農村與庶民的貧困生活作為題材。善將方言俚語巧妙融入俳句中,用詞平易通俗又帶著詼諧,滑稽中蘊藏深層的悲哀,充滿人生況味。代表俳集為《俺的春天》。

沒娘的雀兒,和我來玩遊戲吧。
瘦蛙可別輸,一茶我幫你撐腰。
迎新喜慶年,俺的春天普通好。
故鄉事炎涼,就連蒼蠅都螫人。
秋風拂面冷,羅盤遙指兒時嶺。



11月20日


尾崎 行雄

(安政5. 11.20—昭和29.10.6∕西元1858.12.24—1954.10.6)

日本政治家。曾任記者。於日本議會的黎明期當選眾議院議員,連任超過50年,成為眾議院的名譽議員,被譽為「日本議會政治之父」。抨擊軍閥與官僚政治,提倡普選運動與護憲運動。



  開設議會原本的功用在於爭辯論述、對照事實與道理之有無、辨明正邪曲直的區別,以謀求國家民眾的福利。可是,無論投票的結果是何者占多數,都絕不能以邪勝正、化曲為直。因為議會真正的功用是在事實與道理之下,不屈從於多數黨的力量,並以議院政治增進國家人民的福利,這才是其根本且唯一的目的。然而……,目前卻傾向於只要是多數決的結果,就欣然接受了。也就是說,議事堂只空有其名,實際上已經淪為表決堂而已。

節自〈憲政的危機〉



11月21日

伏爾泰(Voltaire)

(西元1694.11.21—1778.5.30)

法國思想家、哲學家及文學家。啟蒙運動的導師,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父」。反對君主制度,主張言論自由,堅持司法公正,認同社會改革。重要著作包括《憨第德》與《哲學通信》等。



  在殘酷的戰爭中,很奇怪的是殘殺人命的首領,總會在出發去殲滅鄰國之前,先祝福自己的軍旗,並且莊嚴虔誠地祈求神明的保佑。假如這位首領只能獲得殺害兩、三千人的幸運,他就不會感謝神明;但若能使約莫一萬人死於戰火之中,甚至更幸運地能夠毀滅某個城市,就會邀集各方徹夜歌唱慶祝。……這些用來慶祝殺敵戰勝的歌曲,也同樣會出現在慶祝結婚或生日的場合裡。這才是真正不可原諒的事。

節自《哲學辭典》項目〈戰爭〉



11月22日

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西元1869.11.22—1951.2.19)

法國作家。曾在作品中為同性戀辯護。至非洲旅遊目睹殖民統治惡狀後,開始直面社會現實、參與共產運動,於訪蘇後失望痛批。獲得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地糧》與《如果一粒麥子不死》。



  應該予以改造的,不只是世界而已,應該還包括人類。這種新人類,會呈現在哪些面向呢?那不是從外部分辨的。朋友,這是從你自己展現出來的態度舉止而顯示的。而且,就像從礦石精鍊出不含雜質的純金屬般,這種眾所期待的新人類,必須由你自己脫胎換骨而成。你必須親自去追尋。你必須要果敢地成為那全新的族群。絕不可以敷衍鬆懈。在每個人的體內,都蘊藏著驚人的可能性。一定要相信你的能力和青春活力。不要忘記這反覆的叮嚀:「只要我想要,什麼都做得到!」

節自《新糧》

11月23日




貝巴夫(Gracchus Babeuf)

(西元1760.11.23—1797.5.27)

法國革命家和思想家。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出版《護民官》刊物,宣揚政治與經濟的平等思想。與祕密結社的盟友策劃推翻政府以實行憲法,史稱《平等者的密謀》計畫,卻遭到出賣密告而被捕處死。



  憲法必須是國民的財產。在憲法的條文裡,必須保證國民的精神食糧與肉體食糧。不僅對知識與物質生活都必須有完整確切的規定,並且這些規定不只應當漸次修改得愈趨明白、正確、積極,還要透過將所有的資源共有化,以確實證明其成效才行。……形成根本性自由的一切具體性自由,必須一項不漏地列舉出來才行。我敢肯定,即便在這些自由項目中,列載將會侵害最低限度的自由,在不久之後,每個人必定都會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恐嚇。

節自〈寫給友人庫佩的信〉



11月24日


〈藥叉女神醉像〉

馬圖拉派(मथुरा)

(西元3世紀)

*藥叉馬圖拉是位於印度北方邦境內的一座古城,以佛教藝術聞名於世,具有傳統的印度風格。藥叉原本是民間信仰的神祇,後被佛教納為護法神。附圖為馬圖拉派初期的名作,體態生動擬真。

  

11月25日




前島 密

(天保6.1.7—大正8.4.27∕西元1835.2.4—1919.4.27)

日本政治家。日本現代郵政制度的制訂者。為普及教育,主張廢除漢字,改以平假名作為國字。日本內閣以廢除漢字為前提,於1946年11月16日公布1850個暫用漢字;但55年後反而增至2230字。

  國家最重要的基礎在於國民的教育,而這種教育不分士夫平民,均應普及教育全體國民,並且應當盡量使用簡易的文字與文章。而且,不是在習得文字後,再傳授高深的百科諸學的那種迂迴艱澀的教授方法。所謂的學問,其重點應該是闡明事理。因此,我國亦當採用西洋諸國的音符字(假名)施用於教育,而不要使用漢字,其後更應於日常的公私用途上,同樣廢止漢字的使用。

節自〈國字與國文改良建議書〉



11月26日

赫定(Sven Anders Hedin)

(西元1865.2.19—1952.11.26)

瑞典地理學家與探險家。數次前往中亞探險考察,重要成就包括發掘羅布泊附近的樓蘭古城遺跡、發現喜馬拉雅山脈,調查印度河、象泉河與雅魯藏布江的發源地等,並且繪製出精準的中亞地圖。

  在我的眼裡,即便是這片荒涼的沙漠之海,亦有其魅惑之美。我受到那深深的沉默、不受干擾的靜寂所吸引。這股被未知的熱望所支配的魅力,由於過去幾世紀流傳的啟示,使得沙漠王城被入侵、埋在古代世界的傳說與故事中的珍寶被挖掘,而這些難以抗拒的魅惑,讓我沉醉不已。我的信條是「非勝即敗」。我從不猶豫,也不曾恐懼。沙漠的風在我耳畔低語著:「前進、前進」。這一聲聲的「前進、前進」與駝鈴,交互激盪著我的心。為了達到目的地,我不辭千步遠行,即便走上千回也毫無怨言;但倘若後退哪怕是一小步,便要發出牢騷咒詛。



11月27日


一休禪師

(明徳5.1.1—文明13.11.21∕西元1394.2.1—1481.12.12)

日本室町時代的僧侶、歌人與書畫家。屬於禪宗的臨濟宗。曾受天皇詔令,擔任京都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才華洋溢,精擅書畫、漢詩以及狂歌。雖已入空門,但行為離經叛道,被視為奇僧。


往昔起道心之人會入寺修行,現今則皆離去也。乍看便知道那些和尚多無知識,輕蔑坐禪、不用心思,僅重視道具,實無異於身著袈裟之在家眾(俗人)。雖穿袈裟,其衣如繩縛身,袈裟似鐵鎚(撞木),觀之如撞其身而煩其心。

身披袈裟譯注衣,望若今朝常懷恩,他力本願心。

(譯注:「袈裟」與「今朝」的日語發音同為kesa,類比引喻)



11月28日

寺田 寅彥(吉村 冬彦)

(明治11.11.28—昭和10.12.31∕西元1878.11.28—1935.12.31)

日本的物理學家、俳人與隨筆家。對於晶體的物理性質做過不少研究,榮獲帝國學士院恩賜獎。曾受教於夏目漱石,因而對文學也產生濃厚興趣,以獨特的筆調寫出許多隨筆。作品彙成《寺田寅彥全集》。



  科學性和物質性的侵略之波,決不是痴人說夢,這必須仰仗同為科學性和物質性的對策予以抵抗。未來的外交,已不再是靠著在日內瓦發表演說、把某些地方切成兩塊而感到欣喜不已,就可以解決得了的。科學的觸角已經探入了北極海、中亞、太平洋,甚至是平流層,對於增進世界人類的福利有所貢獻。於此同時,假如一個國家不具備與其他科學國家對等的力量,同在科學競技場上一較高下,我認為要確保國家的存續,恐怕是不可能的。

節自《寺田寅彥隨筆集》



11月29日


巴納夫(Antoine Pierre Joseph Marie Barnave)

(西元1761.10.22—1793.11.29)

法國政治家。1789年,當選三級會議議員,成為初期雅各賓俱樂部三巨頭之一的喉舌人物,擅長演說。1791年,路易十六逃亡失敗後,他轉而主張君主立憲制。代表著述為《法國革命論序說》。



  假如我是一個不沾國事的人,或許根本不必送命吧。可是,既然我過去積極參與國事,即便面臨你們所認為我將遭遇(被判死刑)的危險,也不能拋棄祖國──現在已經成為不幸的祖國──逕自離去了。



(備注:巴納夫於1792年入獄。他既沒有提出赦免請願,而且即便可以輕易逃亡,也如同這封信裡所寫的斷然拒絕。最後,在寫下了《法國革命論序說》以後,從容就死。)



11月30日


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西元1667.11.30—1745.10.19)

英國作家。出生於愛爾蘭的貧苦家庭。曾為英國的托利黨效力,於該黨失勢後回到祖國投入獨立運動。擅長以寓言文體嘲諷虛偽的宗教與腐敗的時政。代表作為《格列佛遊記》。


  (現今的歐洲,)當人民因飢饉而瘦瘠、因疫病而孱弱、因黨派對立而陷於混亂的時候,即便出兵侵略該國,也會被視為非常正當的開戰理由。……除此之外,假如某位君主以軍隊對付貧窮無知的國民,即便殺害半數的人,再將剩下的半數抓去做奴隸,也會被視為這是將他們從野蠻的生活狀態中解救出來、引導他們進入文明世界的舉動。世人均認為可以這樣做,沒有關係。

節自《格列佛遊記》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出自 漢武帝〈秋風辭〉



12月1日

植村 正九

(安政4.12.1—大正14.1.8∕西元1858.1.15—1925.1.8)

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的思想家、神學家與牧師。日本基督教的重要傳道者。曾於《六合雜誌》與《福音新報》上引爆多場筆戰,在當時的知識界掀起不小的波瀾。著書彙成《植村正九著作集》。



  切勿以為藉此信函即可徹底改變吾,此乃欲變而未能變者也。僅因不欲使台端空歡喜,而致上一言也。吾本無德,倘奢想示人有德,則當羞愧者也。況夫妻二人於心於行,均應如實展現,此乃緊要之事也。牧師也者,易流於偽善者也。倘有惡,當使人知其惡;倘不完美,當使人知其不完美,而善惡亦當使世人知其真實價值。吾向來堅守如此信念而處世者也。至於虛假矯情,令人厭惡莫此為甚。即令自身或他人有此虛假矯情,吾亦厭之,甚感不堪而欲吐者也。

節自《由美國致夫人之信函》



12月2日


韓 愈(韓 退之)

(代宗大曆3—穆宗長慶4.12.2∕西元768—824)

中國唐代的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力斥駢文,提倡古文,尊崇儒家。官拜刑部侍郎,因諫阻唐憲宗迎佛骨而被貶為刺史;待穆宗即位後才又奉旨回朝。代表作為〈師說〉與〈祭十二郎文〉等。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節自〈師說〉



12月3日




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

(西元1850.11.13—1894.12.3)

蘇格蘭小說家、詩人與旅遊作家。新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常被歸類成兒童文學與恐怖小說。健康不佳,但經常旅遊,晚年定居於薩摩亞群島。知名作品為《金銀島》、《綁架》與《化身博士》等。



  極度的忙碌是缺乏生氣的徵候,而怠惰的能力意味著極大的嗜好欲與強烈的個性意識。假如人們在社會上必須從事某種沿襲慣例的工作,就無法意識到自己真正活著,形同與那些雖生猶死、觀念過時的人為伍。倘若把這樣的人從鄉下帶出來,讓他們搭乘汽船,想必他們心裡仍只念著家裡的桌子和書房吧。……他們並未感覺到,自己所擁有的各種能力是為自己而發揮的喜悅。如果沒有採取「必要」的手段,對他們使勁地鞭打催促,恐怕他們將會永遠待在原地靜止不動吧。

節自《維琴伯斯‧普魯斯克集》〈寫給懶惰人〉



12月4日




里德爵士(Sir Herbert Edward Read)

(西元1893.12.4—1968.6.12)

英國詩人、文學與藝術評論家。在詩歌領域,主要研究浪漫主義派的詩人;在藝術方面,將超現實主義派的畫作推上國際舞台。於1953年被授與爵士稱號。著作有《藝術與社會》與《今日之藝術》等。



  所謂的文化,不能從上而下強迫施行──而應該是由下而上開花結果才對。文化從土壤、從人民們、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與勞動之中,得到了生育的養分。那是對人們生活的歡喜、對勞動的歡喜所自然產生的表現。假如沒有這樣的歡喜,文化就不可能存在了吧。

節自《討厭政治的政治論》



  為了要持續生命、確保進步,創造尖銳鮮明的關心,必須打破舊有的形式、移去鑄模,從本質上改變我們的文明才行。

節自《詩與無政府主義》



12月5日

北條 民雄

(大正3.9.22—昭和12.12.5∕西元1914.9.22—1937.12 .5)

日本小說家。19歲患染痲瘋病,住進收容機構後,開始提筆創作文學。以作品《間木老人》受到川端康成的注目;又在他的鼓勵下,根據自身經驗寫成《生命的初夜》,並且榮獲第二屆文學界獎。



  最讓我感到不快的就是認命。有句話叫作「不死心」,這只能用在雖然已經認命,卻仍然無法讓自己接受這個想法的時候。不過,我把「認命」視為大敵。我每一天的努力,其實都是在和「認命」對抗。假如要認命的話,還不如去自殺;應該說,為了對抗認命,我甚至不辭自殺。世上絕對沒有以死取勝這種事,倒是能夠藉死來逃避戰敗。

節自〈近日雜記〉

12月6日


宮崎 滔天(宮崎 寅藏、宮崎 虎藏)

(明治3.12.3—大正11.12.6∕西元1871.1.23—1922.12.6)

日本明治時期的社會運動家與曲藝家。被啟發出自由民權思想後,開始對解放亞洲投以關注。奉日本外務省的命令與中國革命黨接觸,結識了孫文等人。於自傳《三十三年之夢》詳述辛亥革命的史料。



  「人云支那國民乃尊古之國民,故無進步。此乃謬誤者也。……其尊古之因,無非求莫大進步者也。……吾願賭上一生,與我同志好友齊入支那內地,心屬支那,攬集天下英雄,期得奠定繼天立極之基。倘已復興支那以義而起,吾人再興印度、暹邏、安南之地,繼而遠救菲律賓與埃及。」……余乃因聞(台端之言)而振奮起舞,余長年疑問盡皆揭曉者也。余一生大業已確立者也。

節自《三十三年之夢》



12月7日




與謝野 晶子(鳳 志よう)

(明治11.12.7—昭和17.5.29∕西元1878.12.7—1942.5.29)

日本歌人及思想家。與丈夫與謝野鐵幹同為新詩雜誌《明星》的中堅作家。屬於浪漫主義派,洋溢著解放肉體與情感束縛的熱情。透過長歌與文章發表宣揚反戰思想。代表作為《亂髮》。



旅順港是否被我軍成功攻下,

這個彪炳戰勛與我毫無相關。

或許弟弟你根本從來不知道,

商賈的家規可沒一命抵一命。



我親愛的弟弟請千萬別死去!

未親自參與戰爭的天皇陛下,

命令臣民拋顱灑血奮勇殺敵,

背離人道而慘死於荒山獸徑,

宣詔這才是延譽四方的榮耀。

我深信仁心善德的天皇陛下,

斷無可能會有如此殘忍想法。

節自〈弟弟,你不能死〉



只要是年輕女性,任誰都厭惡戰爭。

節自〈公開信〉



12月8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

(西元1941.12.8)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歐亞兩大戰場合而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8月初,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劃下大戰的句點。



  爸爸,有位名叫三好的中尉死掉了。他擔任(人體魚雷)潛到艦底卻沒能成功,結果被壓扁了。水從頭盔滲漏進去,等到過了兩個小時以後被拉起來時,全身變得軟趴趴的,臉上全是鮮血,早就死掉了。我們把回天艇譯注翻過來將水排光的時候,海水看起來是鐵鏽色的,想必裡面混有大量他的血吧。天上也下了雨。那天晚上,除了指揮官以外,大家都喝了酒。

節自《遙遠的山河──東大戰歿學生手記》

(譯注:自殺式潛艇。)



12月9日




彌爾頓(John Milton)

(西元1608.12.9—1674.11.8)

英國詩人與思想家。從政期間寫過許多政論,於清教徒革命中加入共和派,發表了反對書報審查制的《論出版自由》。王朝復辟後黯然離開政壇,傾力寫作詩歌。在雙目失明後完成史詩鉅作《失樂園》。



  比起其他的任何自由,請給我知曉與發表,以及依循良心自由議論的自由。當人們在等待必能由議論決定勝敗的時候,假如是偷偷埋伏藏躲在對方必定會途經的審閱狹橋上,儘管在兵法上不算是羞恥的手段,但在真理之戰中,卻是懦弱卑鄙的舉止。這是因為,誰都知道,真理的背後有著全能的神,因而所向無敵。假如想勝過真理,根本不需要政策、戰略、審閱。……只要給我能夠施展真理的地方,並且即使在我睡著時,也別將真理捆縛起來。

節自《論出版自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