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老婆重看了一部電影 《英倫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第一次看這電影時是在八年級的藝術課。雖然當時不懂老師的涵義,但老波仍記得當時看到裡面有露ㄋㄟㄋㄟ的橋段,有一個韓國女同學還很害羞地全程把眼睛遮住。過了二十幾年的今天再看這部電影,又是別有一番滋味。
《英倫情人》是一部禁忌又悲劇的愛情故事,背景設定在動盪的二戰時期,電影呈現運用了許多非線性的敘述方式,環繞在兩個時間軸。在開場時,電影主角在二戰末期因墜機而全身燒傷,導致面目全非。一息尚存且無身分識別証件的他,被照護人員稱為「英國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主角在與護士和其他配角們的互動下,逐漸替觀眾拼出他之前的人生故事。主角原是匈牙利沒落貴族 - 艾莫西伯爵 (Almásy) ,在二戰之前是位生性浪漫,在北非探險的地圖學家。他與同事們不分國籍,共同立志要描繪出精確的撒哈拉沙漠地圖。電影的主要劇情,即是發生在他與英國同事的老婆,在無垠的沙漠中,發生了跨越國族和道德的愛情。然而這樣的深情癡戀,最後也在戰爭的複雜環境下,導致女主角死亡而男主角則因身分問題無力救援。滿滿的遺憾與絕望,讓他最終成為一名不僅身受重傷,而心也早如死灰的英國病人。
以前年輕時看電影著重劇情,現在這個年紀看電影時更喜歡注意各種不同的母題 (motif)。這個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電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 motif 是艾莫西一直隨身帶著的 《歷史》一書。《歷史》的原作者是被譽為「歷史學之父」的古希臘哲人希羅多德 (Herodotus),他在兩千多年前走訪希臘、波斯、中東等地,不僅研究當地的重大事件,同時也考究了風土民情。而這本兩千年前的書,又代表甚麼涵義呢?
《歷史》的文本採用的是二元的寫作結構,分別為「主要論點」與「補充論點」。主要論點就像是我們熟知的歷史書籍,講的是宏大的歷史敘事,像是帝國的興衰、戰爭,以及偉人事跡,特別是西方(希臘)與東方(波斯)的衝突。相對地,補充論點則涵蓋了希羅多德在旅行中收集到的個人野史與文化觀察,探討了像是愛情與背叛,以及重大歷史事件對一般民眾生活的影響。《英倫情人》的主角艾莫西,在電影開始時對於「補充論點」的部份有較多的共鳴,他很刻意拒絕「主歷史」論點中強調國家身份和歌頌戰爭。他傾向認同一個超越地理與政治國界的大同世界,著重在人與人之間的共同體驗。
艾莫西的夢想在於擺脫國籍和所有權 (ownership) 的束縛。他以一個地圖學家的身分,追尋著一個「無地圖的世界 (earth without maps)」,在這裡人與人的情感和生活聯繫,將跨越了歷史強權所劃下的人為疆界。他與他的同好們組成了「國際沙漠俱樂部」,包含來自歐洲各國的沙漠探險家,共同追求這種理想。他們拒絕了當時劍拔弩張的國家認同,取而代之的是共同分享對於探索未知沙漠的熱情。艾莫西在偉大無垠的沙漠中,拋開姓名和出身,追求匿名與解脫。而同樣的艾莫西的情婦凱瑟琳,也同樣抱著這種無疆界的世界觀,認為真正的忠誠源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而非對國家或社會期望的遵從。這種「突破所有權」的觀念,最終衍伸到了凱瑟琳對婚姻的忠誠觀。在這個世界裡,愛情超越了社會規範的束縛,也讓男女主角走上了禁忌但又深刻的愛情陷阱。就如同女主角在她死前的遺書中講的: 「我們才是真正的國家,而非那些畫在地圖上,依偉人命名的國界」
不僅如此,《英倫情人》藉由《歷史》 來展現了歷史無限循環的「起始與結束」的本質,以及個人經歷與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聯。《英倫情人》與《歷史》都提到了衝突如何不斷催生新的衝突,帝國興衰交替的無盡輪迴。艾莫西試圖通過專注於個人連結,透過沙漠中拋棄身分的方式,來逃避歷史的循環。但十分諷刺的,他卻又在這個看似與世無爭的地方,捲入了他最想避開的戰爭。他一生致力想要拋棄的國族身分,卻又是最後導致他的情人死亡的原因。艾莫西悲劇的熱戀,因個人連結而開始,又因大歷史的戰爭而結束,超乎他的掌握。
在閱讀《歷史》的過程中,作者希羅多德無異是艾莫西的典範,他十分崇尚希羅多德在兩千年前,擺脫社會的束縛,以一個自由行背包客的身分,擁抱那些超越自身文化和背景的人類豐富經歷。在故事的結尾,艾莫西與隨行護士的告解下死去。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種解脫,讓他最終能擺脫因戰爭與失戀所帶來的身心痛苦,並以一個沒有身分的「英國病人」離開人世。像希羅多德所描繪的人物一般,成為一段人類經歷的集合,一個編織進歷史洪流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