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autocratic, or at least authoritarian, technocratic elites.柯建銘 看法 國會改革


This may sound a bit like the most alarmis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rump era — that we are exiting the liberal democratic age and entering an autocratic, or at least authoritarian, American future.

google translate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像是對川普時代最危言聳聽的解釋——我們正在退出自由民主時代,進入一個獨裁的、或至少是獨裁的美國未來。


But the new future is much more open and uncertain than that dark vision. While many people voted against Trump because they felt that liberalism or democracy was under threat, many other people moved rightward for the same reason — because they felt that was the way to defend liberal norms against the speech police, or democratic power against control by technocratic elites.


古代東方之君主專制政體一開始就屬獨裁統治性質[1]:2149。中文的獨裁,源自日本漢字譯名。1866年,福澤諭吉譯《西洋事情》,將despot意譯為立君獨裁。日本學者之後又將英語:autocracy譯為獨裁,專制或專政等。在傳入中國後,這個譯名與獨裁政治專制主義有混用的情況。

獨裁(英語:autocracy),也譯為專制專政政治學名詞,是一種政府的形式,由一個擁有無限威權的統治者,在不受法律傳統的制衡下,以個人意志來進行統治。由統治者個人獨攬國家最高權力,以專制殘暴之手段實行統治之方式[1]:2149。這個具備無限權力的統治者,稱為獨裁者希臘語αὐτοκράτης,autocrates)[2]。以這種統治方式形成的政治制度,稱為獨裁政體(英語:dictatorship)。

字源

[編輯]

「獨裁」譯自英語:autocracy,其字根來自於古希臘語αὐτοκρατία(autocrates),其中,αὐτός意為獨自、個人的,κρατείν是統治的意思,因此它可以譯為:由他一個人來統治。以這種方式來統治的領導者,稱為獨裁者(αὐτοκράτωρ,autokratōr)。

古希臘與「獨裁」相對的,有寡頭統治(由少數人統治),與民主(由人民共同治理)。在《歷史》一書中,希羅多德記錄了在大流士建國之初,要決定波斯帝國的體制,對獨裁、寡頭與民主三種政體進行比較,最終決定選擇獨裁(古希臘語αὐτοκρατία)政體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歐塔尼斯(Otanes)提出獨裁的缺點是,獨裁者在權勢的誘惑下,會產生傲慢的心理,再加上嫉妒的心理,會出現各種惡行,讓國家陷入暴虐的統治中[3]。大流士則認為,交由單獨一位最優秀的人進行統治,可以讓國家走向最好的方式,因此主張保存原有獨裁制度[4]

希羅多德時代,獨裁與君主制是同義字。但在柏拉圖之後,獨裁跟僭主一樣,成為一個具有負面意思的字。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中,提及君主、寡頭、共和及僭主四種政體,其中,僭主被認為是一種最容易形成獨裁統治的政體。在亞里斯多德政治學》中,提出六種政體,獨裁制與君主制相同,統治權都集中在一人身上,但是君主制是以公共利益為出發點,獨裁制則是以統治者自身利益為出發。在中古希臘文中,所有具備皇帝(emperor)稱號的統治者,都被稱為獨裁者(希臘語αὐτοκράτης,autocrates)。

歐洲源於古羅馬共和國;當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時,元老院可任命獨裁官,賦予全權處理一切事務,恢復常態後即告結束[1]:2149。獨裁被認為是一種具備最高權威的統治。共和國末期出現終身獨裁官;隨著羅馬共和國向帝國轉變,獨裁遂成為一種確定之政治制度[1]:2149

-----

#民眾黨 僅有八席立委,却能左右 #藍綠 合縱連橫話語權,在大選結束後率先舉行記者會,提出「#踐行政見,#監督政府,#制衡藍綠」的立場,對即將到來的 #新國會 #正副院長選舉,則提出「#國會改革的四個承諾」,要求藍綠兩大黨回應,認為這是比誰當正副院長更重要的事。


民眾黨4個承諾包括:


一,520新政府就任前,完成《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強化國會聽證調查制度(要有強制條款,讓行政部門不得拒絕國會調閱文件);


二,強化人事同意權的審查,不能讓國會成為橡皮圖章;


三,強化立委利益迴避規範,但凡自身、家族或家族企業有利害相關事項,不得提出質詢、參與協商、及法案與預算審查;


四,經費使用公開透明。


#戰鬥藍 #趙少康 最快回應,聲明再加碼:


一,國會聽證調查權行使要有配套,包括提案要有一定門檻並經院會通過,這是避免國會濫權,惡搞調查權,反成行政干擾;


二,同步修改遊說法,遊說者不能掛名立法院助理,政府受到立委關說關切,有義務一週內通報政風,並在三個月公開紀錄,個別立委向政府部門索要資料,經適當遮蔽後,三個月後公開


三,陽光不能只照進國會,應該修法讓地方議會準用,如果此議真能通過,將是全面防堵各級民代手眼通天之弊。


#民進黨 回應:立法院正、副院長是否適任,應以其是否適任國會議長為考量,而非先以各種訴求為前提。


戰鬥藍「掌門人」趙少康不愧是資深立委出身,一出手就比 #黃國昌 更切中時弊,相對民進黨團的回應簡直不知所云,但民進黨團的不知所云,還是有丁點道理的。


■立法院合議制,國會改革非繫於院長意志


第一,立法院正副院長和國會改革的確是兩回事。


根據《立法組織法》,立法院正副院長不得擔任政黨職務,只能主持朝野協商不能介入黨團運作,他是全民的「#最高民意首長」,不是特定政黨的 #立法院長,但新國會的立法院長不僅僅是國會議事敲槌人,他代表的是 #三黨不過半的「最新民意」有政治象徵;


此外,院長有相當權責安排優先法案,包括爭議法案進入朝野協商的冷靜期,還有議事抗爭中如何確保議案三讀,以及政黨拉鋸難下時,院長還是有一票決定的關鍵力量。


舉例而言,一九九三年立法院審議國安會國安局組織法等,朝野打成一團,甚至佔領主席台,打得不可開交之際,法案還是三讀「通過」,怎麼通過的?


除了主持議事的院長,無人可知,在野的民進黨和新黨聯手提出聲請釋憲案,主張法案無效,大法官做成解釋,結論是:立法院議事混亂的瑕疵依國會自律原則,要由立法院自行補救,大法官不能就此宣告違憲或無效。


自有此號解釋後,立法院隨便怎麼打,該「三讀」的法案總是能通過。就此觀之,立法院長雖不能身兼政黨職務,但其政黨所屬,還是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


第二,立法院是多數決,合議制,任何議案均需經全體立委合議,非院長一人能獨裁─除了立法院經費公開,此屬院長可綜理的「院務」,換言之,所謂「國會改革方案」的各種修法案,與院長個人意志無關。


院長能做的頂多叮囑立法院法制局代為研議修法案,而上述修法案各黨團或個別立委皆可連署提出,不論院長是誰,民眾黨與其要求藍綠兩黨「承諾」,不如自行提出,看看兩大黨有無對應草案或是否支持民眾黨的改革方案。


■人事審查聊備一格,癥結在立委自我閹割


黃國昌痛斥 #蔡英文 總統 背棄她 #國會改革 的承諾,駡的有道理,却也不完全有理,蔡英文當年的國會改革其實很空泛,「人民的國會」、「開放的國會」、「專業的國會」都是廢話,比較明確的是推動憲改,降低政黨門檻,增加不分區席次,蔡政府唯一推動的修憲是 #十八歲公民權,以失敗告終,從這個角度看,蔡英文的確沒有兌現政見,但這些和黃國昌提出的「國會改革」未盡相同。


黃國昌的「改革」,現行法制都有,比方聽證、調查權,差別在行政部門「#藐視國會」,所以趙少康的「配套」比黃國昌 #更勝一籌;黃國昌批評蔡英文提名到任命大法官只花二十二天,比馬政府只多一天,立法院審查的五院與獨立機關人事,到底要幾天才叫「專業審查」?見仁見智,但若曠日廢時,影響政府運作,則是國會失能,問題的癥結不在審查幾天,而在爭議人選即使公諸於眾,絕對多數的民進黨立委是護航到底。


換言之,立法院行使同意權聊備一格,不是法制缺失,而是執政黨立委阻絕在野政黨後的自我閹割;民進黨為此付出代價,立委選舉大敗,不分區立委成為笑柄,他們不專業嗎?錯!他們都專業,只是把專業的力氣都放在了護航之上。


■利益迴避重在「防弊」─公開遊說無畏暗夜施壓


國會改革的重點,其實在 #立委自律,黃國昌指涉明顯,「不能再容忍行政院開一個百億基金,立委家族就剛好做那個事業」(#陳明文家族),立委不知節制者豈止家族事業,從官司纏身者進入司法法制委員會,交通和財政委員多的是航運或金控挹注的立委,衛環委員不乏為藥商醫材關說者。


沒人相信民進黨立委 #范雲 的協調會和利益有關,偏偏就是她在疫情期間放寬了空服員檢疫,還嚴格限定校園安全的檢查學生書包。


而照黃國昌嚴格限定 #利益迴避 的質詢權、協商權、法案預算審查權,家有兄長負責潛艦國造的民眾黨立委 #黃珊珊 不能加入國防委員,家有業務包括政策遊說的公關公司的 #吳春城,豈不是什麼委員會都不能參加?從這個角度看,趙少康的遊說公開透明原則,又比黃國昌棋高一招,只要政府能挺起胸膛拒絕並公開不當關說,豈怕立委暗夜施壓?政府只想著肥水不落外人田,沒有陳明文家族,還是防不了其他利益輸送。


新國會急於展現新氣象是好事,但標高的理想若不能落實,就是空談,民眾黨擁有「#極少數但關鍵」的八席立委,固可盛氣凌人驕於藍綠,但得謹記,氣勝於理,亦非福也,敗選驕矜可能反而是流失民意支持的開始。


 【韓國瑜、黃國昌任立院正副院長?柯建銘反酸:這是不是沐猴而冠?】

  

大選落幕,立法院新會期三黨不過半,立法院長傳出「韓昌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天接受YahooTV《齊有此理》主持人王時齊專訪表示,立法院長讓韓國瑜當好嗎?利弊得失要兩邊看待,政治不是只有一面,這在民眾眼裡是向下沈淪。韓國瑜、黃國昌配,這是不是沐猴而冠?他說,正副院長是一個國家的象徵,這對國家是好的嗎?

  

未來國會如何合縱連橫,柯建銘表示,民進黨不要祈求違背原則的東西,但要有危機意識。針對正副院長是否可能有「綠白合」?他說,除非民眾黨主動起義來歸,否則若民眾黨和韓國瑜合作,藍白合就是自取其辱和沈淪,國民黨沒有可信賴的,但民眾黨會團進團出,民進黨也必須務實面對。

  

柯建銘表示,召委方面,藍白合不可能拿到國會任何委員會兩席召委,各委員會召委至少有一席。但他坦言,沒有過半的國會,後面的苦頭才多,這是充滿困難與挑戰的國會。

 

他解釋,第一是總預算很困難,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國會曾在2006年審查2007年總預算,閣揆蘇貞昌、副閣揆蔡英文,當年總預算沒有過,只能發薪水,經建計畫不能動;換張俊雄當閣揆才過。之後重大建設計畫勢必也會被卡住。

 

柯建銘表示,其次是法案很難推,兩黨利益基礎完全不同,要過也很困難。因此賴清德當選後也有說,衝突性法案暫時不提;國民黨曾講過,執政年金改革要重來,還有國安五法等法案,國會過半都會改過來。還會面對到同意權,都是將來的挑戰。

 

但他也說,不用杞人憂天,有理才有力,不用太悲觀。

  

這次選舉,民進黨年輕票流失到民眾黨。柯建銘表示,現在是三黨鼎立時代,台灣人民給了柯文哲太多不該有的寬容,這是藍綠惡鬥的結果下,讓第三勢力的出現,建制派永遠會被討厭,賴清德一定會思考這個問題。

 

「綠白配可能?柯建銘提醒許智傑講話要小心」

  

對於民進黨是否可能再和民眾黨合作,立委許智傑點名黃曙光接國防部長。柯建銘說,他稍早和許智傑通話時才提醒許,很多話要小心一點,「現在可以立委點名閣揆了?要尊重總統。」他說,現在如此處境,要慎思發言,要有高度上位思考,立法院要做立法院的事情。

 

「視盧秀燕為最強勁對手?柯建銘:讓自己更強才是正辦」

  

會把台中市長盧秀燕視為最強勁對手嗎?先把自己執政做好,對國家、歷史責任做好,讓自己更強、懂自己劣勢,才是正辦,不要煩惱別人,自己沒做好,整天想著誰來挑戰,是很奇怪的。

 

這次區域立委退步很多,柯建銘說,這是這場選舉他最難過的, 鄭運鵬、 黃世杰 等人都很強,戰力受損、人才問題,這是藍白合的結果,盧秀燕提出年輕立委,吸引白色選票,必須嚴肅思考面對,但是要「擔心放在心裡、自信寫在臉上」。

 

(完整專訪影片連結於留言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