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 星期三

七十好幾歲感言之六:廿一世紀的命運與展望......「但是自決的權利和義務沒有日落;民主國家沒有最終的勝利,“美國人必須繼續確保他們生活在其中。”」難忘的圖書館的贈書:白鯨記/THOMAS MANN,BRUCE CHATWIN自選集,This is My Philosophy(孫中興贈1992)/選集《廿世紀命運與展望》;懷念許文雄,參考 《楊青矗與國際作家對話: API 》(1989),重要台灣本土作家。回顧晚年萬事皆關心 (七十自壽 6)。 我願是妳的風景 : Wen-hsiung Hsu (許達然) I Ching: The Essential Transl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Oracle and Book of Wisdom.1119 2013


美國人民(政黨富豪社群媒體非菁英曾)相信天將降大任給 TRUMP. His Win Opens an Era of Uncertainty for the Nation. TRUMP STORMS BACK.  



Although Trump will claim a popular mandate for everything he does, “Americans cannot vote themselves into a dictatorship any more than you as an individual can sell yourself into slavery. The restraints of the Constitution protect the American people from the unscrupulous designs of whatever lawless people might take the reins of their government, and that does not change simply because Trump believes that those restraints need not be respected by him.”


儘管川普會聲稱他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民眾的授權,但「美國人不能投票讓自己進入獨裁政權,就像你個人不能把自己賣為奴隸一樣。憲法的限制保護美國人民免受任何可能控制政府的不法之徒的不擇手段的設計,這一點並不會僅僅因為川普認為他不需要尊重這些限製而改變。


Four years after Donald Trump attempted to overthrow an election, and months after being convicted of state crimes in New York, he has won a sweeping victory in the Electoral College—and “behind him are Republican Party apparatchiks who see the devotion of Trump’s followers as a vehicle for their most extreme ideological schemes,” Adam Serwer writes. https://theatln.tc/qCL9LUVB
Although Trump will claim a popular mandate for everything he does, “Americans cannot vote themselves into a dictatorship any more than you as an individual can sell yourself into slavery. The restraints of the Constitution protect the American people from the unscrupulous designs of whatever lawless people might take the reins of their government, and that does not change simply because Trump believes that those restraints need not be respected by him.”
Trump has “a willing partner in an already extreme-right Supreme Court, which will be emboldened to enable [his] agenda of discrimination, deportation, and domination, using a fictionalized historical jurisprudence to justify it,” Serwer writes. “The Trump entourage will return with more detailed plans for authoritarian governance; perhaps the only guardrail they now face is that they prize loyalty over genuine expertise. But fewer people will be willing to stand up to Trump than last time.”
“As in previous eras when the authoritarian strain in American politics was ascendant, the time will come when Americans will have to face the question of why democracy was so meaningless to them that they chose a man who tried to overthrow their government to lead it. They’ll have to decide why someone who slandered blameless immigrants as pet-eating savages and vowed to deport them for the crime of working hard and contributing to their community … should lead [the] nation,” Serwer writes. “They’ll have to determine why a country conceived in liberty would hand power to the person most responsible for subjecting women to state control over their bodies.”
“But there is no sunset on the right and duty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re are no final victories in a democracy,” Serwer continues. “Americans must continue to ensure that they live in one.”
🎨: The Atlantic. Source: Chip Somodevilla / Getty.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形
大西洋報

34分鐘·

唐納德·川普試圖推翻選舉四年後,在紐約被判犯有州罪幾個月後,他在選舉團中贏得了壓倒性勝利,「在他背後是共和黨官員,他們將川普追隨者的忠誠視為他們最極端的意識形態計劃的工具,」亞當·塞爾維爾寫道。 https://theatln.tc/qCL9LUVB

儘管川普會聲稱他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民眾的授權,但「美國人不能投票讓自己進入獨裁政權,就像你個人不能把自己賣為奴隸一樣。憲法的限制保護美國人民免受任何可能控制政府的不法之徒的不擇手段的設計,這一點並不會僅僅因為川普認為他不需要尊重這些限製而改變。

瑟維爾寫道,川普“在本已極右的最高法院中有一個願意合作的伙伴,最高法院將更加大膽地利用虛構的歷史判例來證明他的歧視、驅逐和統治議程。” 「川普的隨行人員將帶著更詳細的獨裁治理計畫回歸;也許他們現在面臨的唯一障礙是他們重視忠誠而不是真正的專業知識。但願意對抗川普的人比上次少了。

「就像以前美國政治中威權主義壓力上升的時代一樣,總有一天,美國人將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民主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以至於他們選擇了一個試圖推翻政府的人來領導民主。他們必須決定,為什麼一個誹謗無可指責的移民是吃寵物的野蠻人,並發誓要因為他們努力工作和為社區做出貢獻而將他們驅逐出境……應該領導這個國家,」瑟維爾寫道。 “他們必須確定,為什麼一個以自由為理念的國家會將權力交給對婦女身體受國家控制負有最大責任的人。”

「但是自決的權利和義務沒有日落;民主國家沒有最終的勝利,」塞爾維爾繼續說道。 “美國人必須繼續確保他們生活在其中。”

🎨:大西洋。資料來源:Chip Somodevilla / Getty。

Donald Trump has claimed victory at a post-election party in Florida. Alluding to his near-assassination, he said that “God spared my life” so that he would “save our country” and promised a “golden age for America” https://econ.trib.al/SRMJyrt

*****

This is My Philosophy(孫中興贈1992)/選集《廿世紀命運與展望》
另一利益者碰到不同的問題。歐本海默在哥倫比亞大學創校200周年慶Columbia University Bicentennial 的講詞(Prospects in arts and sciences全國廣播) 1954/1955原文為講詞,但是作者是個有藝術修養的科學家,對弈者而言,他想用整段"意譯"的方式處理,根本會丟掉許多話.....最後第二段甚至整段刪去。見譯本頁123, 原文頁112~113。

廿世紀命運與展望 作者: 羅素.史懷哲.....志文出版社,1971/1986 再版,新潮文庫59   80元

(Russell, Bertrand, 1872-1970). 

This is My Philosophy: 20 of the World's Outstanding Thinkers Reveal the Deepest Meanings They Have Found in Life Hardcover – 1957年 1月 1日

廿世紀命運與展望 作者: 羅素.史懷哲.....志文出版社,1971/1986 再版,新潮文庫59   80元

(Russell, Bertrand, 1872-1970). 

This is My Philosophy: 20 of the World's Outstanding Thinkers Reveal the Deepest Meanings They Have Found in Life Hardcover – 1957年 1月 1日


****

七十好幾歲感言之六:回顧晚年萬事皆關心 (七十自壽 6)。  我願是妳的風景 :

七十好幾歲感言之六:

晚年萬事皆關心 (七十自壽 6)。  我願是妳的風景 : 羅葉詩選 ---記宜蘭的純淑、好友們德福等校參訪 。 、華去烏克蘭作戰犧牲的台灣志願軍阮偉明夫婦柔情。  Ben Chen書介 任璧蓮筆下的中美世界'Thank You, Mr. Nixon' . 介紹西雅圖:The Amazon Spheres, 大學校園.......。多才多藝的蔣勳 老師  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Museum Guggenheim Bilbao ; 「四十年來」 展    Henri Matisse - Still Life with Asphodels,亨利·馬蒂斯 - 水仙花的靜物,1907 年。《改變世界的傻瓜》富勒與喬布斯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876843546792895




 

七十好幾歲感言之六:難忘的圖書館的贈書:白鯨記/THOMAS MANN,BRUCE CHATWIN自選集,This is My Philosophy(孫中興贈1992)/選集《廿世紀命運與展望》;懷念許文雄,參考 《楊青矗與國際作家對話: API  》(1989),重要台灣本土作家。回顧晚年萬事皆關心 (七十自壽 6)。  我願是妳的風景 :        Wen-hsiung Hsu (許達然)  I Ching: The Essential Transl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Oracle and Book of Wisdom.1119 2013 

感冒很嚴重
中壢事件等等fb.....

許老師
很慚愧 您2009年送的新地文學中的兩篇論文昨天才真正靜下心來拜

相反論述一文其實最適合刊在80年代的當代 甚至它是一小本a concise guidebook for contemporary thinkers
紀念葉石濤的文章之注似乎也上百條.  這兩篇文章的注最能表現您的讀書方式 (相對含淚的微笑 之諸注)
我不知道您發表過多少文論方面的文章它們應也可考慮出書.....

我曾想過編一本許達然辭典 這最好等你待出版的5本以上的書出版之後再說......
謝謝您寄的許達然散文精選集 我發表一些看法首先最好不要將書價弄到超過400元. 附錄兩篇"論文"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 或許不要全文附.....

感到趕到敢到》第一頁"卻斯特頓"未如全文方式附G.K. Chesterton 1874-1936
又網路上說他的A Defence of Nonsense (1902 ---您的文章寫1904)

匆匆寫此以表示我對先生的崇敬和感謝.

(又我考慮明年出一本The voice for Tunghai 或可說是寫給東海的情書......)







西方文明講座課程教師- 許文雄 教授


許文雄 Wen-hsiung Hsu (許達然) 
講座教授
聯絡地址:407 台中市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人文大樓H427)
聯絡電話:04-23505386, 04-23590121#31309
E-MAIL :
wen@thu.edu.tw
講授課程:近代西方社會和思想史、歷史社會學、當代歐美史學論著、17-20世紀台灣社會史、西方對中國和台灣文史論著研究 

專長與經歷: 歷史社會學、台灣社會史、中國社會史、十九和二十世紀歐洲社會和思想史、西方史學理論、文學社會學、當代文化理論、台灣文學史



Professor Emeritu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B. A., Tunghai University
M. A., Harvard University
Ph. 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ostdoctoral Study (British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GRANT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aculty Research Grant, 1976-77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Grant, 1977-78
Fulbright Scholar, 1983-84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aculty Research Grant, 1994-95

PROFESSIONAL HONORS
Affiliated Member,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since 1979
Chair,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aiwan Literature, 1982-84
Coordinato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s on Taiw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July 5-6, 1985; July 5-7, 1986

全國大專優秀青年, 1962
編委。聯合文學,自 1984 -
編委。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1984--
評審。國家文藝基金會國家文學獎, 1997 ,2009
東海大學校友講座。歷史研究所,2001 年 5 月 21 日 - 6 月 11 日
評鑑。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年 5 月 28 日 - 29 日
評審。國科會人文組, 2002
吳德耀人文講座, 2002 年 5 月 1 - 2 日
東海大學文史哲中西文化學術講座,2006年11月27日
東海大學第七屆傑出校友, 2006 年 11 月
編委 。新地文學季刊, 2007-
Phi Tau Phi Scholastic Honor Society 榮譽會員,2008
評審主委。吳三連文學獎,2008

AWARDS
新新文藝獎, 1956
第一屆青年文藝獎──散文, 1965
金筆獎(文藝期刊聯誼會推薦), 1978
吳濁流文學獎, 1980
府城文學特殊貢獻獎, 1998
吳三連文學獎, 2001
台灣新文學貢獻獎, 2005





論着
WORKS IN WESTERN LANGUAGES
“Ch'ing Policies toward Taiwan .” 3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west Conference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October 15-16, 1976.

“The Plaza and Chinese Arcades .” In 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1949-74 .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6. Pp. 539-554.

“Wang Tan.” In Sung Biographies . Edited by Herbert Franke. Wiesbaden , W. Germany : Franz Steiner Verlag Gambh, 1976. Pp. 1147-1153.

“George Kerr. Formosa : Licensed Revolution and the Home Rule Movement, 1895-1945.”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81, No. 5 (December, 1976): 1210.

“George William Carrington. Foreigners in Formosa , 1841-1874.”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 Vol 83, No. 4 (October, 1978): 1081-1082.

“Chinese Colonization of Taiwan during the Ch'ing Perio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Los Angeles , March 30 - April, 1979.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nference on the Future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University of Iowa , September 15-16, 1979.
“Chinese Poetry and Society in Taiwan , 1660-1895.”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Foreign Languages, Atlanta , November 22-24, 1979.
“From an Unknown Island to a Chinese Frontier: Taiwan before 1683.” In China's Island Frontier: Studies i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aiwan . Edited by Ronald Knapp. Honolulu :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 1980. Pp. 3-29, 258-268.
“Frontier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Disorder.” In China 's Island Frontier: Studies i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aiwan . Edited by Ronald Knapp. Honolulu :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 1980. Pp. 87-105, 273-275.
“Alien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aiwan .” 1980 Midwest Conference on Asian Affairs, The University of Iowa , October 24-25, 1980.
“Abandoned Women as Metaphor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nual Meeting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Houston , December 27-30, 1980.
“The Triads in South China and Taiwan before 1830.”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Toronto , March 13-15, 1981.
“Road and Matsu .” In Asian Modern Po e try . Tokyo : Modern Poetry Press, 1981. Pp. 60-61.
“The Triads and Their Ideology until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Conference on the Orthodoxy and Heterodo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Cultural Beliefs and Social Divisions, La Casa de Maria, Montecito , California , August 20-26, 1981.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test in Chinese Poetry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1895-1945).”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aiwan Literature, Conference Room, Office of the Dean,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ugust 25, 1984.
“Purism and Alienation in Taiwan Literature.” Conference on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Purism: A Rhetoric Authentication, East-West Center , Hawaii , September 8-14, 1985.
“Communal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during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Tunghai Journal 29(1988): 149-168.
“Tragic Vision of Lucien Goldmann in the Fiction of Ch'en Ying-chen.” Conference on the Fiction and Non-fiction of Ch'en Ying-ch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August 4-6, 1988.
“ La Plaza et Arcades chinoises.” in Anth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 Chinoise Contemporaine . Taipei : Institut National de Traduction, 1989. Pp. 233-242.
“Purism and Alienation in Recent Taiwanese Fiction.” In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Purism . Edited by Bjorn H. Jernud and Michael J. Shapiro. Berlin and New York : Mouton, 1989. Pp. 197-210.
“Anti-Japanese Colonialism in Taiwan .”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Chicago , April 5-8, 1990.
“Anti-Japanese Colonialism in Taiwan , 1907-1916.” In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 Vol. 25, No. 3, Modern China : Reform, Protest, and Revolution. Armonk , New York : M. E. Sharp, 1992. Pp. 72-93.
“Communal Strife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Qing Taiwan .” Midwest Conference on Asian Affairs, 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 , September 23-25, 1994.
“Ch'ing Policies toward Taiwan , 1683-1895.” In Unbound Taiwan : Close-ups from a Distance . Edited by Marshall Johnson and Fred Chiu. Chicago :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1994. Pp. 117-132, 192-198.
“UnvorschriftsmäBige Gebäude, Neunzeiler, Informationen.” Phönixbaum, Moderne Taiwanesische Lyrik. Bochum , Germany : Ruhr Universitat, 2000. Pp. 232-237.
“Popular Uprisings in Taiwan , 1683-1895.” YAM : A Quarterly Publication of Taiwanese American Foundation of San Diego , Vol. 5, No. 3 (Autumn 2003): 3- 5 .
“Black-Faced Mazu.” Taiwan Literature 14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 2004). Pp. 109-110.
“The Triads and Their Ideology up to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A Brief History.” In Heterodoxy in Imperial China . Edited by Kwang-ching Liu and Richard Shek.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 Pp. 323-364.
ENGLISH TRANSLATION
Sea and Land in Poetic Harmony . Kaohsiung : Bureau of Cultural Affairs, Kaohsiung Municipal Government, 2005. 231 pp.
英文論著被譯成中文
  1. 〈一六八三年以前台灣的開發〉。葛小佳譯。《台灣研究集刊》。 1984 1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頁 141 159
  2. 〈清代台灣邊疆的社會組織與社會動亂〉。李祖基譯。《台灣研究集刊》。 1988 1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頁 94 104
  3. 〈十八-十九世紀的台灣社區組織〉。李祖基譯。《台灣研究集刊》1989 2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頁 42 50
  4. 〈當代台灣小說裡的異化〉。許玲英譯。《新地文學》。23期(19904月)。頁169183
中文論著
  1. 〈日據時期台灣小說裡的知識分子形象〉。《台灣文化》。第一期( 1987 9 月)。頁 59 65 。轉載在《四海》(北京)。第 6 期。頁 68 73
  2. 〈台灣文學和歷史〉。《新地文學》。 1 1 期( 1990 4 5 )。頁 6 31
  3. 〈一九四九年以前台灣與大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新地文學》。 1 4期( 1990 10 5 )。頁 102 126
  4. 〈日據時期台灣散文〉。《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1994 11 25 27 日。 75  頁。
  5. 〈械鬥和清朝台灣社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23 期( 1996 7 月)。頁 1 81
  6. 〈從諺語看台灣史〉。《鼓聲雜誌》。 1 1 期( 1979 9 6 )。頁 71 76 轉載在楊青矗編。 《台灣俗語辭典》。台北︰敦理出版社, 1997 。頁 16 26
  7. 〈清朝台灣民變探討〉。台灣歷史學會編。《史學與國民意識論文集》。板橋︰稻鄉出版社, 1999 年。頁 41 211
  8. 〈清朝台灣社會動亂〉。《台灣歷史與文化》。板橋︰稻鄉出版社, 1999 。頁 27 80
  9. 〈清朝台灣福佬客家衝突〉。《台灣歷史與文化(三)》。板橋︰稻鄉出 版社, 2000 。頁 47 123
  10. 〈十八及十九世紀台灣民變和社會結構〉。《台灣文獻》。 51 2 期( 2000 6 月)。頁 57 133
  11. 〈林爽文起事和台灣歷史發展〉。《故宮學術季刊》。 19 1 期( 2001 年秋季)。頁 95 150 300
  12. 〈十八及十九世紀台灣社會變遷〉。《吳德耀人文講座》。東海大學。 2002 5 1
  13. 〈疏離和抗議︰二十世紀台灣文學探討〉。《吳德耀人文講座》。東海大學。 2002 5 2
  14. 〈李魁賢詩的通感( Correspondences )〉。《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2 。頁 121 142
  15. 〈「介入文學」( Litt é rature engag é e )︰日治時期台灣短篇小說量化探討〉。《台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 2002 65 頁。
  16. 〈清朝台灣最後的民變〉。《台灣歷史與文化》(六)。板橋︰稻鄉出版社, 2003 。頁 67 102
  17. 〈十八及十九世紀台灣福佬客家械鬥〉。蔣斌,何翠萍主編。《第三屆國際 漢學會議論文集,人類學組︰國家、市場、與脈絡化的族群》。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3 。頁 151 204
  18. 〈論葉笛散文〉。《文學台灣》。第 48 期( 2003 )。頁 180 202 。轉載在葉笛,《浮世繪》。高雄︰春暉出版社, 2003 。頁, 1 32 。《葉笛全集》。台南︰國家文學館, 2007 。卷 3 ,頁 3 28
  19. 〈相看都討厭︰清朝統治者和台灣人民互相敵對的態度〉。《第七屆台灣歷史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0 4 1 2 8
  20. 〈楊逵小說裡知識分子的疏離〉。《楊逵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沙鹿︰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 2004 。頁 1 25
  21. 〈道德經濟( Moral Economy )︰清朝台灣漢族起事一個導因的探討〉。王明蓀主編。《台灣研究國際學術論壇研討會論文集》。礁溪︰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004 。頁 37 73
  22. 〈存在主義和一九六O年代台灣短篇小說〉。東海大學中文系編。《戰後初 期台灣文學與思潮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5 。頁 315 400
  23. 〈台灣結拜兄弟, 1600 1900 〉。《台灣歷史與文化》。板橋︰稻鄉出版社, 2005 。頁 49 124
  24. 〈清朝台灣文治和武治缺失的探討〉。《第八屆台灣歷史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05 。頁 1 39
  25. 〈二十世紀台灣短篇小說主體性的探討〉。《第二十七屆鹽分地帶文藝營文學手冊論文集》。 2005 。頁 15 73
  26. 〈十八及十九世紀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變遷〉。《第九屆台灣歷史與文化研討會︰原鄉社群、本土化與全球化的研究與教學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05 。頁 1 58
  27. 〈清朝( 1683 1895 )台灣民間武備〉。《台灣社會與文化》。板橋︰稻鄉出版社, 2005 。頁 1 42
  28. 〈論葉笛的詩義和詩意〉。《文學台灣》。第 59 期( 2006 10 月)。頁 90 135
  29. 〈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人口變遷〉。《台灣歷史和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06 。頁 1 25
  30. 〈六O、七O年代台灣社會和文學〉。《苦悶與蛻變︰六O、七O年代台灣文學與社會》。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7 。頁 1 116
  31. 〈七O年代台灣短篇小說裡主體性的尋求〉。《苦悶與蛻變︰六O、七O年代台灣文學與社會》。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7 。頁 411 494
  32. <總導讀>。《葉笛全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200 7 。各卷。頁 5-41
  33. <論介入文學>。 《新地文學季刊》。第 1 期( 2007 9 月),頁 9--40
  34. <相反論述>。《新地文學季刊》。第5期(20089月),頁10-36
  35. <論葉石濤一九六0年代短篇小說>。《新地文學季刊》。第七期(20093月),頁10-40
中文論著被譯成日文
  1. 〈捕虜の島─陳千武著《猟女犯》の主題について〉。下村作次郎譯。《咿啞》特集。台灣文學(その2)2425合併號。大阪。頁6670
中文書
  1. 《含淚的微笑》。台北︰野風出版社,1961。高雄︰大業書局,1965;第十一版,1970。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81982162頁。
  2. 《遠方》。高雄︰大業書局,1965;第十版,1970。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81982141頁。
  3. 《土》。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9。多版。150頁。
  4. 《水邊》。台北︰洪範書店,1984184頁。
  5. 《吐》。台北︰林白出版社,19841986145頁。
  6. 《人行道》。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85177頁。
  7. 《違章建築》(詩集)。台北︰笠詩社,198692頁。
  8. 《防風林》。香港︰三聯書店,1986143頁。廣州︰花城出版社,1988171頁。
  9. 《芝加哥的畢卡索》。許達然著。王晉民、莫文征編。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180頁。
  10. 《遠近集》。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8303頁。
  11. 《藝術家前》。香港、台灣與海外華文文學叢書之一。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9156頁。
  12. 《海外寄來的花束》。百花散文叢書之一。范希文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9224頁。
  13. 《同情的理解》。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1171頁。
  14. 《四季內外》。范希文編。廣州︰花城出版社,1992290
  15. 《許達然散文選》。海外華文散文叢書。范希文、紀秀榮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247頁。
  16. 《相思樹》。九十年代海外華文散文名作書系。古繼堂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山版社,1993194頁。
  17. 《懷念的風景》。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7294頁。
  18. 《素描許達然》。台北︰新新聞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1208頁。
  19. 《台灣詩人選集:許達然集》。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9145頁。
  20. 《二十世紀台灣短篇小說史論》。台北︰遠流出版社。三校中。約700頁。
  21. 《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社會史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450頁。
  22. 《台灣人民起事和歷史發展,16831894》。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0。約650-700頁。
  23. 《漢族族群械鬥和台灣社會,16831894》。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0
  24. (編)。《台灣當代散文精選(19451988)》。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89。二冊。590頁。
演講
  1. “Comments on the History of Taiwan. ”Conference on Taiwan History.     Asilomar. Pacific Grove, California, September 24-29, 1972.
  2. “Chinese Society in Taiwan during the Ch'ing Period.” History Symposiu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76.
  3. 〈台灣文學的文學社會學探討〉。台灣大學文學週。台灣大學學生活動中心會議廳。198312月。
  4. 〈關於文學社會學〉。清華大學中國語文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淡江文理學院。1984年春。
  5. 〈中國文學的文學社會學研究〉。東海大學文學院。茂榜廳。1984528日。
  6. 〈西方歷史社會學〉。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及歷史研究所。1984529日。
  7. 〈近代中國文學裡的人文社會〉。國際華文文藝營。星加坡聯合早報、聯合晚報主辦。星加坡。198752963日。
  8. 〈從歷史看文學〉。聯合副刊主辦。台北聯合報大樓。1988618日。
  9. 〈散文的創作與欣賞〉。第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香港市政總署主辦。市政局大會堂公共圖書館。1995823日-25日。
  10. 〈西方對近代中國社會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816日。
  11. 〈從歷史研究到台灣關懷〉。東海大學歷史系。 2001 6 8
  12. “Keynote SpeechTaiwan Studies i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The Eigh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North America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Assembly Hall, International Hous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June 28, 2002.
  13. 〈歷史和文學〉。東海大學文史哲中西文化學術講座。茂榜廳。20061127日。
  14. 〈相反論述(Counter- discourse)裡的台灣文學〉。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會議室。20061128日。
  15. <台灣人民造反(1683-1895)>。講座教授演講。東海大學。2007123日。
  16. <二十世紀前半葉台灣人民的疏離>。講座教授演講。東海大學。20071221日。
  17. <台灣族群衝突(1683-1895)>。講座教授演講。東海大學。2008430日。
  18. <二十世紀台灣人民的相反論述>。講座教授演講。東海大學。2008513日。
  19. 1945年以前台灣文史經典閱讀>。經典閱讀研討會。交通大學。2008525日。
  20. <台灣人民反抗的傳統—爽文起事(1787-1788的歷史意義>。台灣史上重要人物系列講座。國立歷史博物館遵彭廳。2009620日。
有關文學作品1.被評論;2.在台灣文學史的書裡被討論;3.選入台灣、大陸、和海外各種文選,及台灣國中、高中、大學教科書;4.被譯成日、韓、英、法、德文;以及5.訪談記錄的書目,參見陳淑貞著。《許達然散文研究》。板橋︰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6。頁258366




 I Ching: The Essential Transl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Oracle and Book of Wisdom.  “Daodejing” is the founding text of Daoism, combining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to promote harmony 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Daodejing” is the founding text of Daoism, combining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to promote harmony 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Learn more about this week’s #ThoughtoftheWeek: https://oxford.ly/498Grgj
可能是‎日記和‎顯示的文字是「 ‎CNIVERSITRESS UN NIVERSITY PRESS OXFORD "A man with outward courage dares to die; α man with inner courage dares to live" —”—— LAOZI 'Daodejing' ي Laozi Daodejing AnweramslarionstyEmundityden ABcu ewtranslation Edmund dmundiyden Ryden OXFORD @XFORDWORLIP'SCLASSICS WORLD'S CLASSICS‎ 」‎‎ 的圖形





I Ching: The Essential Transl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Oracle and Book of Wisdom Hardcover – October 30, 2014


A landmark new transl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oracle and book of wisdom

Pose a question, then toss three coins (or cast your yarrow stalks) to access the time-honored wisdom of the I Ching.

The I Ching, or Book of Change, has been consulted through the ages, in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for answers to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world and our place in it. The oldest extant book of divination, it dates back three thousand years to ancient shamanistic practices involving the ritual preparation of the shoulder bones of oxen. From this early form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ther world, it has become the Chinese spiritual book par excellence. An influence on such cultural icons as Bob Dylan, John Cage, Merce Cunningham, Philip K. Dick, and Philip Pullman, the I Ching is turned to by millions around the world for insights on spiritual growth, business, medicine, genetics, game theory, strategic thinking, and leadership, and of course for the window it opens on China.

This new translation, over a decade in the making, is informed by the lates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features a gorgeously rendered codex of divination signs—the I Ching’s sixty-four Tarot-like hexagrams. It captures the majesty and mystery of this legendary work and charts an illuminating path to self-knowledge.

  • Hardcover: 928 pages
  • Publisher: Viking (October 30, 2014)
  • Language: English

漢學家閔福德翻譯的《易經》
2016-02-27 15:38:58


在不久前舉辦的2015年國際筆會福克納文學獎評選中,一本928頁的中國經典譯著獲得提名。它是由英國著名漢學家閔福德(John Minford)耗時12年翻譯的《易經》。這本書由紐約企鵝出版集團下的維京出版社於2014年底出版。在書里,有對《易經》及歷代文人評註的詳細敘述。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易經》被譽為六經之首。17世紀出使中國的法國傳教士白晉,曾稱讚它是中國一切科學和哲學的源頭,高於當時歐洲的科學和哲學。18世紀初,《易經》在歐洲傳播開來。心理學家榮格評價,它包含著中國文化的精神與心靈,有幾千年來中國偉大智者的共同傾注,歷久彌新。

就《易經》的翻譯出版、西方世界對《易經》的接受度等問題,定居澳大利亞的閔福德接受了騰訊文化的電話專訪。以下為騰訊文化與閔福德的對話:

「我的《易經》翻譯更『中國化』」

閔福德

騰訊文化:此前西方較著名的《易經》譯本分別來自19世紀末英國傳教士理雅各布和德國傳教士衛禮賢。你對這兩個版本怎樣評價?

閔福德:理雅各布漢語特別好,除了《易經》還翻譯了《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書。但他根本不尊重《易經》,認為這本書是垃圾。他並不相信書里的內容。

衛禮賢就非常不同。他對《易經》非常感興趣,在1924年完成了德譯本《易經》(後被譯成英文)。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本書在西方非常熱銷,影響也很大。衛禮賢和榮格的關係密切,後者為其《易經》作了序。但這也是這本書的缺陷——受榮格的影響太多。

騰訊文化:你怎麼評價英國學者約翰·布洛菲爾德和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夏含夷的《易經》譯本?

閔福德:布洛菲爾德的譯本不錯。夏含夷更擅長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是早期文字中有關《易經》的記載。他的譯本不實用,偏學術。

騰訊文化:你翻譯的《易經》和這些譯本的區別在哪裡?

閔福德:我的翻譯更「中國化」。有人翻譯《易經》會提及《聖經》或德國詩人歌德;基督徒理雅各布從基督教的角度解析《易經》。我更多地引用中國文人的點評,儘量不涉及西方人對《易經》的點評和解析。

騰訊文化:《易經》在歐洲的影響如何?

閔福德:20世紀60、70年代,歐洲讀《易經》的人很多,這在當時是一種「反文化」現象。我也是這代人中的一員。當時我的很多朋友都讀《易經》。《易經》從一開始就被西方讀者認為是一部幫助人們思考的「智慧之書」,而不是一部算命的書。我想這大概是《易經》在中西方的最大不同。

「你就是這本書,你會成為這本書」

騰訊文化:你如何安排這部譯作的結構?

閔福德:我把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智慧之書」,用傳統方式解讀《易經》和其點評;第二部分是「卜卦」(Oracle),回歸《易經》最初的用途——青銅器時代的占卜手冊。那時《易經》的哲學性沒那麼多,人們主要用它來獲得對一些實時問題的建議,比如「我應該和鄰國開戰麼」「我應該把女兒嫁給宋國國王嗎」。但它也並非是用來算命的。

騰訊文化:你將《易經》解釋為「The Book of Change」,而不是「The Book of Changes」,為什麼?

閔福德:因為我認為這本書是關於變化的基本流程的,所以用單數,而不用複數。

騰訊文化:在你看來,《易經》有什麼用?

閔福德:我在書的序言中引用了英國漢學家葛瑞漢對《易經》的評價:「它幫助你進入你自己的內心,仿佛是一條能夠幫助你開悟的『快捷方式』。」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

這本書的關鍵詞是「修養」,清代道士劉一明在《周易闡真》中也多次提到這個詞。他強調,學習《易經》的過程是提高自我修養的過程。我是不可知論者,不信奉某種特定的宗教,但我相信人們有必要自知、自省。《易經》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的書,能夠引導人們如何思考,如何認識自我。它很簡單,但又很難。

有人點評,《易經》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Spirit。我也這樣認為,因為《易經》原本也不像是一本書:它沒有開始,沒有結尾,沒有作者。它更像是一個「精神的工程」,是一種可以和你對話的聲音,但它最終是你自己的精神。

我在書的前言中這樣寫:「這本書和你之間不存在任何區別,你就是這本書,你會成為這本書。」

騰訊文化:你在前言中還稱,閱讀《易經》是一個互動和對話的過程。如何理解這句話?

閔福德:開始讀《易經》時,你便和這本書產生了互動。這本書的本質並非在於書,而是在於你閱讀的方式。你要非常虔誠地坐下來,拋棄一切偽裝和虛假的想法,真實面對自己--這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之後,你才可以開始讀《易經》。

不能像對待一本普通的書那樣對待《易經》。你得去參與,得做大量的工作。這個過程是互動的,就像是一個遊戲,你和這本書做遊戲。最後,《易經》幫助你看到你自己。

騰訊文化:聽起來很玄妙。

閔福德:《易經》是一本客觀存在的書,不是一種宗教,不是一個有魔力的特殊伎倆。它不強迫你去相信某種教義,它談論的是世界背後的規律,但用的是非常簡單的結構,比如八卦、六十四卦等。它鼓勵你往後站一步,看全局,而不是只關注生命中一些細小的環節。

我常收到讀者的郵件。他們告訴我:「你翻譯的《易經》幫我解決了難題。」這時候我就會很高興。我的老師柳存仁教授(註:澳洲華裔漢學家,以道學研究聞名)經常說:「《易經》《道德經》等書的目的,都是引導人們更善良、更慈愛。」

翻譯時還用了拉丁文

騰訊文化:你用12年翻譯《易經》,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閔福德:我從2002年開始翻譯。當時我住在法國,有一個葡萄園。通常我早上在葡萄園幹活,中午回來,下午翻譯。2004年我去了香港,到圖書館、書店變得很方便,於是我開始收集不同版本的《易經》和歷代中國文人對《易經》的點評。2006年我搬到澳大利亞,因為工作很忙,翻譯進展緩慢。2008年之後我的時間多了,開始全力翻譯。從2012年開始,經常有朋友找我探討《易經》,我會在探討的同時檢驗我的翻譯,做些修改。這個過程又持續了好幾年。

我完成翻譯的時間比出版社要求的晚了7年。出版商對我非常好,直到2013年底才要我一定交稿,不然,估計我的餘生都會在翻譯《易經》。

騰訊文化:很多中國人都覺得《易經》晦澀難懂。你在翻譯的過程中,是否會做一些「簡化」,讓讀者容易理解?

閔福德:我試圖將《易經》翻譯得有意思,會做些解釋,但不會將《易經》翻譯得很簡單,因為這會曲解它的本意。我會根據我自己的理解翻譯。我的翻譯非常主觀,但很實在,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關聯,不神秘,不抽象。

騰訊文化:在你翻譯的《易經》中,除了英文,還用了拉丁文。

閔福德:拉丁文是西方文明的根,直到18世紀都在歐洲通用。18世紀初期,一些耶穌會士把《易經》譯成拉丁文。我在譯文中使用拉丁文有兩個原因:一、拉丁文給人一種很古老的感覺,看到拉丁文馬上會聯想到過去,想到一些不可知的東西。

二、現在大部分讀者不懂拉丁文,所以我故意用它。得知我要翻譯《易經》後,我的導師霍克斯(註:英國著名漢學家、牛津大學教授戴維·霍克斯,他和閔福德合譯的《紅樓夢》英文版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曾對我說:「約翰,別忘記,沒有誰真正明白《易經》的含義。」每個人都會「構建」自己的《易經》,我用拉丁文也是在提醒大家,我們也不知道這本書真正的意思。好像是你步入一所舊式教堂,聽到神父在念叨一段拉丁文,沒幾個人能明白它。我希望給讀者類似的感覺。你沒有必要理解它們——旁邊都有英文釋義。我儘量少用拉丁文,但是我的妻子認為還是有點多。

騰訊文化:你的妻子是你的第一讀者?

閔福德:她是我最好的讀者、最親密的朋友、最棒的編輯,總是給我很多的建議。她讀了兩三遍我翻譯的《易經》。不幸的是,她今年年初去世了。

騰訊文化:希望你從《易經》中獲得一些安慰。

閔福德:妻子去世後,我收到很多中國朋友的信息,請我「節哀順變」。我研究了12年《易經》,完全懂得「順變」的含義--你不得不適應這種變化,沒有其他選擇。

從迷信、質疑到接受

騰訊文化:榮格發現,《易經》和西方的占星術都具有「相反相成」(Coincidentia Oppositorum)的特徵,他因此認為《易經》同西方古代的學問是共通的。你怎麼看待《易經》和西方占星術的異同?

閔福德:共性是,人們都試圖通過它們去尋求一種意義。但是它們又非常不同:六十四卦並非天上的星星,而是人造的圖案。

騰訊文化:近年來,西方占星學在中國流行,你怎麼看這種現象?

閔福德:一種可能是,中國目前處於一個非常物質的社會階段,消費主義越來越蔓延,一些人自然而然地抵制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想去尋找更多的意義。另一種可能是,星座運勢來自西方,看上去非常時尚。

騰訊文化:你說《易經》改變了你的生活,為什麼?

閔福德:我第一次接觸《易經》,讀的是衛禮賢的譯本。那時我是個年輕的「嬉皮士」,很迷信也很虔誠,把它當成占卜的書,毫不質疑。我的一些朋友很蠢,甚至向《易經》請教早飯該吃什麼。

當決定翻譯《易經》時,我就開始質疑這本書——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情時,你要搞明白做這件事情的價值。它有價值麼?真能夠和我對話?能起作用麼?我邊翻譯邊檢驗。隨著翻譯的進展,我越來越向《易經》妥協,越來越接受它,這個過程花了好幾年。我發現《易經》在和我對話,我成了《易經》和讀者之間的「信道」和媒介。每當有人向我請教《易經》,我都會精疲力盡,像是我把我的嗓音借給了「Spirit」。

我越來越相信《易經》能起作用,儘管我也無法解釋原因。這樣的變化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重新思考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