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現場直擊】中文書法文字之美震撼紐約大都會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近年來開始陸續委託藝術家為大廳創作作品,而來自台灣的董陽孜老師成為了第三位受邀創作的藝術家。前幾天的紐約時報以滿版介紹這位重量級的文字藝術家。
很多人光看名字及其巨幅作品,常誤以為「董陽孜」是男性,卻沒有想到是位個頭嬌小,已經高齡82歲超和藹可愛的女性書法家。而事實上,她的作品我們絕對看過卻不知:台北車站、雲門舞集、龍應台的「野火集」、白先勇的「孽子」、文化部、金石堂、甚至我們護照上入境台灣的章都是她的作品。
這場一個小時的座談是由馬唯中全場以英文提問,超強的現場口譯翻譯給老師聽,老師以中文回答,再由翻譯以英文為聽不懂中文的觀眾翻譯。老師誠懇又認真地回答,幽默又可愛的答案常常讓現場笑兩次。
這次的最終作品其實是從2023年七月的邀約就開始進行,從挑選書寫的句子開始,挑選了八九個開始,到最後寫「乘雲氣、御飛龍」、「既來之則安之」、「長嘯激清風」,但日夜翻覆思考,覺得在意義上的重量不夠,最後終於以《詩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及蘇軾的:「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來書寫。
創作過程極為不容易,為了這次的委託,特別訂製了巨型毛筆,在仔細地構圖、拼貼宣紙等準備工作,全部由自己獨立完成。在自己空間有限的客廳兼工作室,先寫好右邊的一半,靜候四個小時,再把左邊的宣紙展開,完成左邊的部分。這樣下來,講究「行氣」,以一氣呵成的創作過程,事後不再修改一絲一毫,是非常耗費心力的工作。老師彎著腰、脖子上掛著毛巾,專注地計算下筆的位置與空間,以全身的肢體在宣紙上快速舞動完成書寫,一次定江山。
創作完的作品也要等到幾個星期後在巨大的空間掛起來之後才能夠看到自己創作的成果。而一掛起來就知道這件作品是否滿意,據說總共寫了40多幅,終於選出了2幅滿意的作品。聽老師現場回答,這次創作完,還不過癮,希望要有再一次為大都會博物館的創作機會。
對談結束後,老師還跟現場起立鼓掌歡呼的觀眾們鞠躬,據說老師不太習慣在大量的觀眾面前說話,這次被「騙來」座談,現場的觀眾實在是賺到了!對談結束後,所有的觀眾都可以回到大廳去欣賞兩幅作品,現場竟然還播放爵士樂與中式輕食,免費的飲料與酒吧(特調是「荔枝馬丁尼」還有零食讓大廳成為了可以讓人與其他人邊欣賞作品邊交流分享的空間。中央的圓形服務台直接變成Open Bar
對我們看得懂漢字懂得意義的人來說,欣賞這兩幅作品的理解與享受程度絕對遠遠超越外國朋友。對外國人來說,老師不受空間拘束的筆觸與筆畫,就如同一幅抽象畫,我們覺得與米羅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實老師當年曾經在麻州學習西洋繪畫,所以日後的書法風格其實有受到馬蒂斯作品的啟發。
在與一旁外國朋友聊天時,發現現場許多外國人會認識董陽孜老師是因為之前在林肯中心有一部現代舞蹈作品《Ink》就是以老師在書寫過程中的動作為啟發來編出的舞。
昨晚的座談會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老師的創作過程,但她本身的謙和、認真講究完美的態度、努力突破創作的心,實在是讓人感動。外國朋友也認為老師超可愛(Cute as a button)之外,也都被作品震撼、征服了。
能夠臨時參加這樣極為難得的活動,讓人感到還好我們在紐約。
大家有機會一定要來大都會博物館朝聖!相關新聞貼在留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