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 數學與藝術: 一部文化史 》談可布 科比意 Le Corbusier 的Modulor為例,說明所謂 數學與文化之論述的限制 0405 2008


數學與藝術 一部文化史 普林斯頓大學
這是一部由數學與藝術融合而成的古今文化史。
藝術是感性的嗎? 靈感中卻閃耀著科學之光;
科學是理性的嗎? 卻在秩序中創造出震撼的美;
萬事萬物,淺看背道而馳,深研融會貫通。
數學與藝術的關係,比我們想像的緊密許多。




0830 wake up in sunsine


"譯場(su)報告" * On Translating *
No.61, 2008
45日; 2008/1/28 創刊

這本施植明著(2002)的傳記(科比意 廿世紀的建築傳奇人物柯布 Le Corbusier ),在東方之旅的三頁中,把1911年和1910年混用:

Le Corbusier and the Tragic View of Architecture。(王錦堂譯)。台北:臺隆書店。hc今日重翻此30年前舊譯(.柯必意 與建築的悲劇觀點 查理.金克斯著 王錦堂譯 Lo. k'o pi i :2) 發現:"手民誤植"之處,應該上百處以上。

Brandenburg Gate 在德國有兩處--柏林的最有名 另外在Potsdam。

現在,有一段話的翻譯,英文如下:
"Brandenburg Gate in Potsdam Square", p.77 (Journey to the East by Le Corbusier, Edited by Ivan Zaknic《東方游記》)

中文如下:"布蘭登堡波茨坦廣場 " 第64頁(《東方游記》 [法] 勒‧柯布西耶 著 管筱明 譯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年1月出版)

顯然,中文翻譯錯誤。不過,原作者究竟指波茨坦的或柏林的呢?
這問題,有點難呢!
我傾向認為它指"波茨坦的布蘭登堡門"。參考:Brandenburg Gates

翻兩本美國名大學出版的翻譯:The World of Proust, as seen by Paul Nadar

The Modulor Le Corbusier (This title available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周日記 2006/3/26

開始寫 SAMUEL退休記念論文:「JURAN 品質三部曲之發展史和其意義」

在網路訪問 訪台之Dr. Deming 大弟子 Bill Scherkenbach ,效果不錯。

******

上周為 Renoir/Pissarro/Manet 之周

我大學時代讀了許多印象派的東西

到英國一看許多作品 更不知名的畫家一籮筐 才知道我們是無法觀全豹的

不過如果有機會 還是會看看的

這樣經過 30

再拾起些傳記、畫冊、評論

很巧 2006/3/26 晨的紐約時報有The Judgment of Paris by ROSS KING Copyright © 2006 by Ross King. 第一章:

First Chapter: 'The Judgment of Paris' (March 26, 2006 )

再查 Jean-Louis-Ernest Meissonier 1815-91 資料

Manet : A Retrospective Park Lane 出版社

Paul Valery The Triumph of Manet »

無法談色彩 要留給瞎子 如我們談形上學

此等詩題請教 rwaylin 並查莫之『惡之華』

B én édiction恩寵 (祝禱42-48

Les Tableaux parisiens 速描巴黎/巴黎素描/寫景

Les Bijoux 首飾 443-45

Le Vin des chiffonniers 拾荒者的酒 pp.337-9

它們為要(可分別)參照 Manet 之畫:

Christ aux anges

Olympia

Lola

Buveur d'absinthe

*****

----- Oba 提:Les Bijoux: 莫泊桑以Maufrigneuse 發表的作品

讓我想起 GUY DE MAUPASSANT Renoir 見面一談不對胃。之後兩人都向友人說,對方是個瘋子。( Renoir導演兒子幫Renoir 畫家老子寫的" 我的父親雷諾瓦"--oba

******

汪老師來還書,我請他到台大喝 coffee

談許多老一輩的事,包括保加利亞籍的甘迺迪參加西班牙內戰之後,加入總部設在貴陽的國軍醫務 ..... 他的同學為陳之助教 他說非大才 我說 我們有些朋友 在交往時無什麼才氣 不過 他們之後的機運 或可能發揮十倍之才氣

談一口氣寫 2-3千字 錢基博的模範文選 台灣商務 康正果的『出中國記』

我們再到書林 我買 Norton版的 Goriot Pere Cornell出版的翻譯 The Vanishing Present- The Memoir of Alexander Pasternak 這本兩岸似乎都有翻譯本。

大陸直接翻譯俄文,雖說翻譯者可能許多疑問,書還是出版了。





Le Corbusier's Modulor, conceived in the late 1940s, represents a profound endeavor to harmonize architectural space with human proportions, integrating the golden ratio and Fibonacci sequence. The intention was to infuse modern architecture with an inherent humanism, countering the prevailing trends of the time which often disregarded human scale in pursuit of structural efficiency.
The Modulor was not merely theoretical but practically applied in notable works such as the Unité d'Habitation in Marseille and the planning of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These applications underscored its utility in achieving spaces that feel 'right' and 'fitting' to human use and interaction. As architects, we might see the Modulor as Le Corbusier's commitment to ensuring that spaces not only function seamlessly but also resonate on a human level. This system, though met with both acclaim and critique, undeniably set a precedent for considering human factor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urging us to design at the intersection of mathematical rigor and human-centric intuition.
可能是 1 人和紀念碑的黑白圖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