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11月11日今昔 1111 2021:Remembrance Day「和平紀念日」,台灣金瓜石沒缺席(張若彤);香港有心人;hc chung、胡適;达赖喇嘛:UK's Queen Elizabeth to miss Cenotaph service中共领导人不懂文化多样性。撒些小種子,或許有些微成就。李商隱(李義山)

 Britain's Queen Elizabeth will not attend Sunday's Remembrance Day Service at the Cenotaph because she has sprained her back, Buckingham Palace said.



21 小時 
分享對象:所有人
所有人
0:06 / 4:52
今天11月14日,是一個很少人知道的紀念日。
遠在1942年的今天,大日本帝國開始將南洋一帶捉到的戰俘,移監至臺灣各地的戰俘營。
其中的金瓜石戰俘營,就是11月14日開設。1100名戰俘中的500人立即被送進去,最後能活著出來的不滿100人,我們可以得到80%這麽驚人的局部高死亡率。這個局部的高死亡率,其意義並不在於協助我們理解戰俘營整體的狀態,而在於能幫助我們同理這些戰俘所受到的巨大創傷。
金瓜石的戰俘之所以傷亡慘重,主要是高強度的礦坑工作,以及嚴酷的食物與醫藥條件。長時間待在會滲出硫酸銅的坑道內,使得此戰俘營戰俘的健康狀況特別的差。
一般來說,紀念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殤日(11/11)活動,會選在最近的一個星期日舉辦,今年碰巧這一天就是11月14日。來自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的國際友人,以及美國在臺協會的代表,我國的退輔會、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代表,齊聚金瓜石的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在風笛聲中,共同追思在戰爭中逝去的寶貴生命,反思和平之不易。
今天就讓我們來讀一首詩,這是一位當年監禁在金瓜石的英軍戰俘所作,他因為非常有寫歌的才華,被營友戲稱為「金瓜石的Robert Burns」(著名蘇格蘭民族詩人),他在金瓜石的期間,以戰俘營為背景寫出了一些不錯的詩歌。
這首〈A Hill on Taiwan〉我讀了十分喜愛,於是花了點時間稍作翻譯------當然只能略具詩歌韻味,與大家分享。
--
〈A Hill on Taiwan〉
There's a hill on Taiwan
That looks out across the sea.
Where hero's graves with names thereon,
Forever frown on me.
Our comrades lie within thy breast
On yonder mountain steep,
Unafllicted, unoppressed
They sleep the blessed sleep.
Blow gentle winds I ask of thee
Upon their simple graves,
Be quiet! thou angry sea
Disturb not Britain's brave,
Oh willows droop thy heads and weep
Oh vagrants softly tread,
Disturb thou not the blessed sleep
Of Britain's glorious dead.
Oh frowning hill out in the East
The story shall be told.
Of those who lie in stately rest
Within thy bosom cold,
Has not thy hunger been appeased
With a hundred souls or more,
Upon them thou has quickly seized
Why hunger thou for more.
Oh frowning hill I'll see you still
When I am far away.
When shadows fall I'll oft recall
These dark and gloomy days,
When we began thy ascent steep
Bereaved and sore distressed,
To lay our comrades down to sleep
Within thy rugged breast.
---Written by Trumpeter Arthur Smith, 'Kinkaseki' Pow Camp Taiwan 1943
--
〈台灣有座山〉
台灣有座山,遠眺著海總是皺眉
山上有些墳,墳上寫了英雄是誰
我的同袍葬在你崎嶇的胸膛裡
他們安息,不再苦不再累
風啊!你輕輕地吹,別弄壞他簡陋的墓碑
海啊!你不要怒號,別打擾不列顛的英豪
柳枝垂頭哭泣
遊民腳步放輕
為不列顛光榮而死
別打擾他們休息
極東之外、皺眉的山
故事必須傳下去
我要告訴大家
他們死得多麽光榮
我要告訴大家
他們葬在那山冰冷的胸口
百條人命,再更多命,為何沒能滿足胃口?
他們的命,已被奪走,為何你還覺得不夠?
要離開時,我會看著你在那裡
夜幕低垂,黑暗時光我常想起
那天我踏上這座高山,
那天我受盡了苦、失去了朋友
那天我把同袍
葬在你崎嶇的胸口
------Trumpeter Arthur Smith作,「金瓜石」戰俘營,台灣1943
-
想進一步瞭解這段歷史的,也可造訪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的網站:




11月11日今昔 1111 2021:


11月11日今昔 1111 2021:Remembrance Day「和平紀念日」;香港有心人;hc chung、胡適;达赖喇嘛:中共领导人不懂文化多样性。撒些小種子,或許有些微成就。李商隱(李義山)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3057764301106943


香港有心人
可能是 ‎1 人、花、紀念碑、戶外和‎顯示的文字是「 ‎MC.M XIX. ه 朽 Lest Forget THE CLORIOUS DEAD 1914-1918 1939 1945‎ 」‎‎ 的圖像
【和平紀念日 市民獻花致意】
文章重温:http://bit.ly/1SHOkMt
每年的 11 月 11 日,在大陸被稱為「光棍節」,是網購平台推出折扣優惠的日子。但這一日其實有另一意義,就是悼念兩次世界大戰死難者及殉職軍人的「和平紀念日」(Remembrance Day)。今日在中環的和平紀念碑,有人獻花致意,並留下一句「lest we forget」(永誌不忘)。
11 月 11 日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子,Remembrance Day(或稱 Armistice Day)一般譯作「國殤紀念日」,亦作「退伍軍人節」,香港則稱之為「和平紀念日」。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每年 Remembrance Day 均會有紀念活動。


日子多平淡。如果撒些小種子,或許有些微成就。
告訴曹老師,臺大有臺靜農先生文物展,就會引朋友共訪。
告訴同學該來個視訊會議,就會多國商量時段。
多走動,才比較可能感動。附近多老外。兩男一女談天許久了,我經過時,近四點,女的說,我該進去煮飯了。兩位男士都很捨不得,說,好久不見 了呢,但還是得告別的。
從西曬處走經高樓教堂,較陰涼,才知道陽光的可愛。








國殤紀念日
Cenotaph London.jpg
2004年國殤紀念日的倫敦和平紀念碑
正式名稱國殤紀念日
別名虞美人花日(Poppy Day)
參與者大英國協
類型國際性
意義紀念捐軀軍人及戰爭死難者
風俗默哀遊行
日期11月11日
時長1日
頻率年度
2002年國殤紀念日時,在倫敦的西敏寺外「國殤園」中擺放的臨時紀念牌

國殤紀念日[註 1](英語:Remembrance Day)訂立於每年的11月11日,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其他戰爭中犧牲的軍人與平民而設立的紀念日,又譯「和平紀念日」、「陣亡將士紀念日」。第一個國殤日於1919年在大英國協舉行,原稱「停戰日」(Armistice Day),於1919年11月7日英王喬治五世創立,紀念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時,德意志帝國代表在康邊停戰協定簽字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節日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稱呼:國殤紀念日流行於澳洲加拿大英國虞美人花日(Poppy Day)通用於馬爾他南非;在美國稱為退伍軍人日(Veterans Day);在日本德文「Volkstrauertag」翻譯為國民哀悼日(日語:国民哀悼の日),專指德國的「國殤紀念日」;在法國比利時紐西蘭被稱為停戰日(Armistice Day)[1][2]


李 商隱(李 義山)

(約憲宗元和7— 宣宗大中12∕西元812—858)

*中國唐代晚期的詩人。詩作詞藻華麗,善於表現細微的感情;喜用典故與比喻,有時晦澀難解。隨筆《義山雜纂》的聚類成篇的遊戲文字技法,影響了日本清少納言的《枕草子》。

 

松下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垂楊,花下曬裩,遊春重載,石筍繫馬,月下把火,步行將軍,背山起高樓,果園種菜,花架下養雞鴨,妓筵說俗事。

出自《義山雜纂‧殺風景》

 

局席辦請客不來,不喚自來,酒醉喝人,出門逢債主,物賤無錢買,大暑逢惡客,攫索人守著門,與仇家對坐,被醉人纏住不放, 美妾妒妻。

出自《義山雜纂‧悶損人》

 

無因依妒毒仇記他人,酒後呼鬼神,孝子說歌令,重孝鬥雞走馬,仇記恩門,長大漢放風箏,養閑漢出入,賣田業了吉凶,殢人擲杯珓,將田宅與人作保,婦女出街坊罵詈。

出自《義山雜纂‧時人漸顛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