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10月3日今昔 1003 2021 :gentrifying jails. 張炎憲(1947-2014年10月3日) 聖方濟(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1182 —1226.10.3); The gentrification of Paris , "Blue Wall of Silence". 可譯作「沉默的藍牆」簡稱「藍幕 (the Blue Curtain) 」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246532624021380



張炎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 › wiki › 張炎...


張炎憲(1947年3月10日-2014年10月3日),日本東京大學博士,著名台灣史學者,2000年到2008年間任國史館館長,曾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台灣歷史學會會長等職,2013年6 ...



蔡珠兒已留言回應。
【懷思張炎憲先生】
時間過好快,七年了!真不敢相信,雙連教會的追思會好像才過不久,記得那時候排隊要上樓的民眾很多,隊伍很長。
今天看了曹昌平先生分享七年前此日我的臉書貼文,發現照片確實很不清楚,今天找出原檔,重新放到這裡來。
無盡的懷思,必須化做我們作伙向前行的力量。……
查看更多
可能是 9 個人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 蔡珠兒
    好多年前,有幸訪問過張炎憲先生,深感折服(也被charmed到😅)⋯⋯萬分懷念他溫暖的笑容🥲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ancis_of_Assisi


Francis of Assisi, St. :聖方濟.亞西西:舊譯名方濟各( 1181-1226 ), 1224 年自己的身體印了五傷,親身體驗到耶穌所受的十字架痛苦, 1228 年列入聖品,又稱五傷聖方濟,為一平民化的義大利聖人。創立了方濟會;該會先後分出三支:方濟小兄弟會 Order of Friars Minor  1209 年),方濟住院會 Conventuals  1415 年),嘉布遣會 Capuchins  1525 年)。

10月3日


聖方濟(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

(西元1182.7.5—1226.10.3)

義大利的天主教聖人。年輕時花天酒地,從軍被俘後隱居潛心修道,堅守清貧生活,熱忱助人與愛護動物。聖方濟的和平祈禱文非常著名。遵行其理念成立的聖方濟會是天主教托缽修會派別之一。



  我的鳥姊妹們,天主讓你們得以在天空自由飛翔……你們不必耕種也不用收割,天主就餵養你們,還給你們湧泉與溪水止渴。祂給你們群山和幽谷棲身,也給你們大樹築巢。天主不忍看你們不知如何紡布與縫紉,便給你和你的後代羽毛為衣。祂是如此愛你們,因此,我的鳥姊妹呀,你們絕對不能忘記祂的恩惠,要永遠讚美天主。

節自《小花‧對鳥傳講福音》




A Musical Book of Days《永恆的日記──每一天的音樂》

 多次讀此書 資訊相當有趣 此書翻譯的一些缺點如專有地名 Blackfriars(London) 翻成八個漢字而未附原文 我查2/20 的John Dowland 是葬在該區的St. Anne 教堂 
為什麼多記音樂家過去之日而少提其生日: "良好的聲譽勝於名貴的香液;死日勝於生日。" 訓道書 像2月有兩則 Jules_Massenet的紀錄 http://en.wikipedia.org/wiki/Jules_Massenet 一則知道他努力耕耘自己的園地 另一則是 Don Quichotte 首演完美而壯麗 42/11/9002 
Saint François d'Assise is an opera in three acts and eight scenes by French composer and librettist Olivier Messiaen, written from 1975 to 1983. It concerns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the title character, and displays the composer's devout Catholicism. The world première took place in Paris on November 28, 1983. 怪的是 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書 都說初演是12月 《永恆的日記──每一天的音樂》 (A Musical Book of Days: A Perpetual Diary)

A Musical Book of Days by Norman Lebrecht

  • Pub. Date: 1987
  • Publisher: Collins
編者諾曼.萊布雷希特[英]
譯者盛韻,虞翔
出版社三聯書店(北京)
ISBN9787108031488





《聖經小辭典》 著者, 韓承良. 題名, 聖經小辭典韓承良. 出版, 台北: 思高聖經學會 , 1983二版. 聖父方濟誕辰八百周年紀念 1981 


Francis of Assisi, St (他是真正實行基督教教義的一個人

胡適跟胡頌平說:告訴你的孩子 這是值得看的一部電影 他是真正實行基督教教義的一個人...... 1961/12/7:台北國際"影戲院" 這兩天演聖法蘭傳 (Francis Ro Assisi 應該是筆誤) 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頁 260-61 現在可以找到這片 Francis of Assisi Poster

Francis of Assisi (1961)

105 min - Drama - 12 July 1961 (USA)

The story of a lusty, fighting young adventurer who exchanged his sword for a cross




Among his recent works are two widely accepted biographies, a genre his school did not usually favor: the life of Louis IX, the only King of France to be canonized, and the life of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the Italian mendicant friar.
In 2004 Le Goff received the Dr. A.H. Heineken Prize for History from the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

Inhabitants of such developments like the modernist industrial design jails seem to encourage, and the space. They also like the fact that they can leave https://econ.st/3oy7oFB
Credit: Alamy
未提供相片說明。


Po Hwa Lin
gentrification,主要是指老社區都更改建,新的中產资產階級進駐,不思融入當地的社區,又炒高了房價,常使得原社群尤其少數族裔外遷。


The gentrification of Paris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When the brothers Ali and Amar Sitayeb, above, opened a convenience store in 1984 in the Marais, Paris’s historically Jewish quarter, the neighborhood had plenty of textile and metal factories.
Today, their shop is among the independent businesses being swept away by gentrification. A Japanese-owned lingerie chain will take the space.
“How is a bra going to replace my orange juice?” asked a retiree who has lived next to the shop for two decades.






//提到警察腐敗的研究,就不得不認識 "Blue Wall of Silence" 這個關鍵詞,它幾乎是所有研究警權的文獻都會提到的詞語。不過,它在中文世界並不常見,書生認為有介紹之必要。
所謂 "Blue Wall of Silence" ,中文可譯作「沉默的藍牆」,有時亦簡稱為「藍幕 (the Blue Curtain) 」。由於各國警察制服通常是藍色,「藍色」象徵著警察,算是世界通行,不只局限在香港。顧名思義,這概念是指警察對同僚所作所為保持沉默,無論是濫權、不當,甚或犯罪,都一概「睇唔到」、「聽唔到」。
更簡單地說,就是「警察互相包庇、隱瞞,必要時甚至會提供假證供」。
這個述語最早可追溯到 1970 年美國聽證會,警員 Frank Serpico 在聽證會上爆出警隊互相包庇隱瞞的惡行,可謂「歷史悠久」,深入警隊文化的「骨髓」。當時這番言論震動了整個美國,關鍵不是眾人對此一無所知,而是有警員親自把「真相」公諸於世,相當罕見,亦特別令人警惕。
自此,學術界或任何警權研究,都會時常提到「藍幕」或「藍牆」。藍牆可以說是「世界通行」,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文獻指出(無論社會學、心理學還是道德哲學),它們的警察具有藍牆的腐敗現象。
為什麼它那麼普遍?
社會學者 Jerome Skolnick (2001) 的經典文章,曾詳細分析「藍牆」是如何形成。他指出,警察的職務常常處於「不可預測」及「受暴力威脅」的狀況,他們極需要同伴「互相保護」,因此很容易培育出一種特別「忠誠」的關係,亦即是中國文化裡所謂「江湖義氣」的「兄弟情」。
再加上警察是一個封閉緊密的系統,誰「篤灰」舉報同僚,將會被其他同僚視為「出賣」與「背叛」兄弟,職業生涯等同「玩完」,因此即使同僚有明顯濫權甚至犯罪行為,也秘而不宣。另外, Jerome Skolnick 還提到警員之間有不少是互相知道對方的把柄痛腳(例如召妓),因此大家都怕被報復而不會先「打開潘多拉盒子」,主動告發同僚。
刑事司法教授兼哲學家 John Keling (1996) 也提到警察文化裡特別強調忠誠。這不只是基於他們的職務特別危險,需要依賴同僚支持,還因為警察的職務是監察人民,其角色常站在公眾的對立面,受到公眾的批評與投訴,令得警察很容易認定公眾仇視自己,於是對一般人都抱持「疏離」與「抗拒」,嚴重的甚至會「仇恨」大眾,也因為這樣,警察的私人關係和社交圈子很多時只來自同僚;假如他們篤灰,幾乎等於毀掉自己整個社交圈子。
「忠誠」本來是一種美德,但它扭曲成「愚忠」,漠視不義、凌駕良知,就是嚴重的錯誤。哲學家 David Hume 就曾說過,忠誠很多時是出於偏執與迷信。John Keling 則指出「忠誠」與「自我認同」有緊密的關係:一個人向誰忠誠,表達了自己的身份是誰、要與哪個群體共同進退,它很容易產生強烈的非理性情感,扭曲事實和價值觀。
有些社會學研究指出,警察眼中的公眾及媒體,多數是「無知」、「缺乏理解」與「時常胡亂批評警察職務」,因此,警察往往有種「無形共識」:希望同僚之間互相團結、同仇敵愾地對抗「外敵」(即人民),保護「自己友」,故而助長了臭名遠播的「藍牆」。
由於警察戴著「執法者」的光環,他們在法庭上一般視為「可信證人」;亦因為他們是執法者,只要他們不公正調查「自己人」,幾乎沒有制衡的辦法。美國前檢察官 Michael Cherkasky ,以「強悍」及「成功打撃組織犯罪」而聞名,但當他提到調查警隊腐敗的任務,就表示過「警察腐敗是我做過最困難的調查」,因為警員往往不會提供對同僚不利的證供,最終許多投訴都追究不果。
2019 年,民間呼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員是否濫權以及運動的真相,這甚至連不少建制派都同意的建議。最終林鄭與中共「一槌定音」否定「獨立調查委員會」。至於監警會從外國聘請回來的調查專家,也集體辭職,指無法公正完成調查。種種跡象都顯示香港的「藍牆」不只巨大,甚至有政權包庇,幾乎牢不可破。
所謂「警察投訴科」或「監警會」的架構更是擺明車馬的「自己人查自己人」,後來出了所謂反送中運動的「專題報告」,其報告漏洞百出、包庇偏頗之心路人皆見,公信力自然更是跌到谷底。
然而,書生亦不諱言指出,這些有問題的警權和監管架構早已有之,只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