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顏千鶴學姊(1 外) 列席15屆同學讀書會(5/24/2007)書 目:宮前町九十番地 (作者:張超英口述 陳柔縉執筆) - - - 楊明哲 提供 東海大學1973級15屆同學讀書會

 東海大學1973級15屆同學讀書會

1973 BookClub

E-mail: bookclub73@yahoo.com.tw

第二次讀書會報導


時間及地點:2007年5月24日 台北東海之家 7:30pm ~ 9:30pm

書  目:宮前町九十番地 作者:張超英口述 陳柔縉執筆


主持人:張瓊雅(生物系)

導讀人:沈西達(外文系)


出  席:李培基(工工系) 高清文(工工系) 陳允恭(工工系) 潘永堂(經濟系)

張瓊雅(生物系) 陳玟卿(生物系) 林淳美(生物系) 傅孟青(生物系)

沈西達(外文系) 楊明哲(生物系)


列  席:顏千鶴(01外文) 鄧益裕(12工工)


張瓊雅:希望本讀書會透過客觀材料的呈現,經由主觀閱讀者的互動,來設計檢視一些觀點,讓參與者能深入的對話,讀書會不在人多,追求的是參與和分享。今晚讀書會流程安排配置如下 ─

7:30 – 8:00觀賞中天書坊陳浩主持人專訪張超英伉儷的DVD

8:00 – 8:20由沈西達導讀

8:20 – 8:45導讀內容及方向之Q&A

8:45 – 9:00顏千鶴女士(張超英夫人)人生歷程的私密分享

9:00 – 9:30顏千鶴學姊Q&A時間


沈西達:本書敘事平實無華,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讓人一口氣就想把他看完。我分成三個階段,說明張超英先生在書中呈現的各種經歷,和大家分享個人心得:


24歲以前 (1 – 15章) 成長求學階段 ─ 由台灣首富的暴斃,體認到生命的無常及金錢的意涵,這種虛幻、傷感的人生,對其個人產生很大的衝擊性,塑造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影響其人生態度。自小求學過程,由於家境及長輩等優質條件影響,孕育其個性天生自然與人為善,將事情做好的特質,開啟其與眾不同的做事方式及價值觀。本書封面的照片,有人形容為紈袴子弟玩世不恭的典型,然而在他的身上卻也自然流露一種氣質,充滿自信不受框架限制的〝自由人〞。

25 – 46歲 (16 – 38章) 人生衝突階段 ─ 在新聞局及美國公職生涯期間,面對台灣人遭受日本人不平等的待遇,台灣人與國民黨的衝突,台灣人與外省人的衝突,台灣與中國的衝突,如:中美斷交、台灣退出聯合國、蔣經國遇刺等,這些重大事件,不管新聞工作者或外交人員,都全力以赴,將衝擊降到最低,既然無法改變這些事件的發生,他選擇坦然接受它。

47 – 65歲 (39 – 66章) 人生高峰階段 ─ 台日文化衝突,國際間對台灣極端不友善的環境下,尋求突破;51歲時安排宋楚瑜密會中增根康弘,使他的聲望達到巔峰,也是其人生的轉捩點;他以個人行事風格來處理公家事務,雖引人側目也不以為意,只求讓台灣在世界曝光。後來雖然又經歷了許多重大事情,如:辜振甫赴日參加APEC,亞運,李登輝訪美,促成台灣的主張一書的誕生等,對張先生而言都只是錦上添花,他一生追求的理念:只要對台灣好的就全心戮力去做!人生的劇本早就寫好,不能偷看,只能全力以赴,其間或有曲折、懸疑、意外、挫折,最後都希望能臻至圓滿。


張瓊雅:謝謝沈西達精闢感性的分析,現在是各位提問時間。本人首先表達一些看法 ─ 張先生在13歲少年之齡,即感受到富豪一夕之間暴斃的衝擊,對他超級感性的人生態度,錢財的價值和個人氣度、性格等,應該都造成深刻的影響。不知張先生對於計劃的推動,是否有預算的概念?


陳允恭:本書以台灣首富的故事做為開場白,揭開張先生傳奇一生的序幕,是一個很成功的開始。個人很好奇的一點,張家當時的財富與首富林家比較,大概是怎麼一個情況?


顏千鶴:和張超英結婚一個月,就發現他這個人對花錢完全沒概念,讓做妻子的面對許多需要解決的課題。他祖父以開採煤礦致富,位在景美地區的三座礦坑,蘊藏量非常豐富,銷往日本等海內外地區,收到的現款非常多,並做多方面投資;林家的財產大多為土地和農作物上,所以總財富還是林家較多。


李培基:張先生的人生遭遇,塑造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優渥的家境培養其對錢財的價值觀有別於一般人,賺錢不是重點,如何花錢才重要。他一生傾全力作一件事,就是要怎麼讓台灣走出去!他成就一些前人沒敢做的事,在外交上開闢以前未曾有的途徑,雖遭來許多污蔑和批判,卻不以為意,其心胸闊然,超越了島國居民狹隘眼界的局限。


沈西達:張先生對家庭和子女的愛,書中未多著墨,就這方面請教學姐。


高清文:張先生自幼等於在沒有父母之愛的環境中成長,他目睹生命的無常,再多的錢也挽回不了他母親的生命,但是金錢卻又能將他父親從鬼門關前救回,以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捉摸不定及矛盾性的衝擊,對其個性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另外,請問高齡學開飛機真是爲了怕得老人癡呆症嗎?


楊明哲:個人認為他對錢財的概念,或許只是將它視為一種達到目的之工具,根本不曾去想過該如何賺取或使用。我感到好奇的問題是,以當時台灣前幾大富豪之中,每個家庭的財富可謂等量齊觀,大家都是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長大,然而在相近年齡的同儕之中,為何唯獨孕育出張超英先生這樣的人格特質,請問學姊依妳近身觀察,可能的原因為何?


顏千鶴:張超英自幼母親早逝,父親又全心投入革命志業,他可說是由祖父母撫養長大的,沒有父母的教導與束縛,是家族中唯一的寶貝,凡事有求必應寵愛有加,應該是醞釀他獨特個性和氣質的重要因素。幸好他很有家庭觀念,重視子女,對工作執著,公職生涯中竟然沒有生過病,也沒請過一天假,據他自己說13歲就開始偷抽菸;對於名牌沒有偏好,但選擇的卻都是最昂貴的。每個人看待他的角度不同,敘述的個性各異,卻都符合他的行事風格。或許因為他的個性不肖於處理一些事情,而得罪了許多人;又因為他不在乎錢,所以也不在乎地位,對於毀謗、誤解都不放在心上,卻仍做得心甘情願,張超英將工作當做一種嗜好。他認為外交工作,主要應放在美、日及歐盟幾個重點,其他都是次要而不著邊際的。安排宋楚瑜與日相會面,是他人生的最尖峰,也因此讓很多人難堪,於是急流勇退突然離職,因此謠言四起,他也都不在乎,但對於通匪一說,他就認為這種誤傳必須講清楚,因為它是最反共的。超英對於言論自由非常重視,尊重不同意見的言論,對於自己的言論也要負完全的責任。他要女兒拿出一百萬元當作獎金,就像幼時向祖父要錢一樣,不受任何束縛,只想著用錢去做他想做的事。這就是張超英。


顏千鶴學姐和與會同學提問、互動,綜合摘要記錄 ─


張超英父親對台灣重回中國懷抱,充滿無窮希望,年輕即赴廣州參加革命,未料國共內戰,國民黨退敗台灣,經歷228白色恐怕時代,死裡逃生,台灣精英遭受國民黨無情的摧殘,對人生完全失望,抑鬱而終。所以張超英等於自幼就沒有父母照料教導,而是由保姆帶大,祖父母則完全滿足他的予取予求。台灣當時可說是吸取日本文化精神及敬業的優良傳統,並揉和明治維新的精華,塑造成一種非常特殊的文化底蘊,這種台灣文化是不等同於中國文化。他對李登輝和宋楚瑜偏離理念,深感失望;李登輝對釣魚台屬於日本的聲明,是不符台灣人的期待。他最後四年的執政,隱然顯現帝王心態,周圍的少數人令他不了解台灣人在想什麼,享受權利不思做為,若以當時他和彭明敏合計高達75%的民意支持度,絕對可在立法院通過很多改革法案,但他卻沒去做,讓後繼者陳水扁很多事情都無法做。去年紅杉軍熾熱動亂,宋楚瑜參與其事,著實令他失望,媒體亂國,完全不顧社會責任,言論自由遭到嚴重扭曲,整天的新聞好像只有台灣,只有台北那一小撮亂民惡行的報導,完全沒有任何國際新聞,百姓不曉得國外發生的任何事情,這是何等恐怖的事。超英無視祖父事業,完全投入為台灣讓世界看見而努力,其重視情義的天性,深受祖母基督宗教情操和精神的薰陶有關。他做事從不瞻前顧後,全心勇往直前,雖時遭挫折,卻能峰迴路轉。他不懂或無視於人情世故,常做一些〝花錢又難堪〞(吃力不討好又得罪人)的事,他是一位最不像公務員的公務員。他預定連續十年,每年提供台幣100萬元,送記者到日本學習新聞媒體,運用其人脈和關係,委由NHK、產經、每日新聞等四家一流業者,將台灣記者訓練成頂尖的專業達人。另外甄選四所大學(台大、東海、輔仁、東吳)日文系優秀學生,補助機票、食宿生活費用等,送他們到日本,訓練同步翻譯的專業技術。或許因為自己個性的關係,娶一個〝恰〞的老婆,應該是可以互補,有所幫助的,夫妻間偶有吵架,但不會延續超過一個小時。怕得老年癡呆症,高齡學開飛機,其實是給老婆的一個藉口,其率性不受拘束、嚮往自由的天性,只有遨翔在藍天白雲間,才能得到最大的釋放吧!他在越南深有感觸,生命竟能像點火柴一樣,才剛劃過點燃,瞬間就火滅人寂。


結  語

張瓊雅:謝謝今晚出席讀書會的同學,以及沈西達用心感性的導讀,顏學姐對本書主角思維的剖析,及個人的私密分享,滿足了我們心中的好奇。希望同學踴躍參加讀書會,並多批評指教及支持,七月份的書目為『腦內革命』,敬請期待。


謝謝各位,晚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