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老師為世界著名鋼琴家-李云迪的自傳式紀錄片"新浪漫主義"演唱片頭/片尾曲"回娘家"200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m0kjdmeo10月23日今昔 1023 2021;
Pierre Jules Théophile Gautier (US: /ɡoʊˈtjeɪ/ goh-TYAY,[1] French: [pjɛʁ ʒyl teɔfil ɡotje]; 30 August 1811 – 23 October 1872) was a French poet, dramatist, novelist, journalist, and art and literary critic.
While an ardent defender of Romanticism, Gautier's work is difficult to classify and remains a point of reference for many subsequent literary traditions such as Parnassianism, Symbolism, Decadence and Modernism. He was widely esteemed by writers as disparate as Balzac, Baudelaire, the Goncourt brothers, Flaubert, Pound, Eliot, James, Proust and Wilde.
特奧菲爾·戈蒂埃 Théophile Gautier | |
---|---|
出生 | Jules Théophile Gautier 1811年8月30日 塔布 |
逝世 | 1872年10月23日(61歲) 塞納河畔訥伊 |
墓地 | 蒙馬特公墓 |
職業 | 作家、詩人、畫家、藝術評論家 |
文學運動 | 高蹈派,浪漫主義 |
皮耶·朱爾·特奧菲爾·戈蒂埃(Pierre Jules Théophile Gautier,1811年8月30日-1872年10月23日),法國十九世紀重要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文藝批評家。
生平[編輯]
他出生在法國南部小城塔布,三、四歲時到了巴黎,以後一生基本在巴黎度過。他於一八三零年自己十九歲出版了一本詩集。以後又接連創作了包括《莫班小姐》的幾本小說。
但是,戈蒂埃一生最多的工作是為報刊、雜誌撰寫報導和評論文章。他曾由巴爾扎克介紹到《巴黎雜誌》作編輯,同時在《藝術家》雜誌任編輯,為《新聞報》和《樸實箴言報》撰稿。戈蒂埃的文藝批評在當時的文壇受到普遍的重視,影響巨大。戈蒂埃於1842年獲得了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但是進法蘭西學院的夢想卻沒能實現。
晚年,他經過辛勤寫作,生活終於安逸了一些,可是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引發的動亂卻對他的生活造成了極大衝擊。艱辛的勞作加劇了他多年的心臟病,於1872年10月23日去世。
主要作品[編輯]
Benjamin Constant | |
---|---|
Member of the Chamber of Deputies |
10月23日
康斯丹(Henri-Benjamin Constant de Rebecque)
(西元1767.10.25—1830.12.8)
出生於瑞士的法國小說家、思想家與政治家。於德國留學期間,愛上了熟悉政壇的德‧斯戴爾夫人,在思想、文學與政治傾向上受到她極大的影響而成為自由主義者。代表作為小說《阿道爾夫》。
我認為,在不停地被推衍、反駁、修正的各種思想體系之中,只有一個,能夠解開我們個人性與社會性存在之謎。我認為,只有一種思想,能夠成為我們勞動的目標,在徬徨中支持我們,在失意中振奮我們。這種思想,就是人類的進步。唯有人類漸進式的完成,才能建立起世代與世代之間的交流;而世代與世代之間,也必須透過互相了解,才能夠發展得更為多元豐富。……唯有本著自由與正義,才能建立起自己最寶貴的部分,以呈獻給這個世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