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屆都未做完,就想將前朝特首鬥倒鬥臭,暗示當年董建華任由外部勢力發酵。
果然係國家領導人嘅人才呀。
//翻查資料,董建華政府在2003年七一遊行的聲明,字眼是「政府的立場和市民是一致的」,同樣重視人權和民主,又提及知道市民因為經濟轉營和失業受苦,隻字未提「外部勢力」;在翌年的七一遊行,董的政府更感謝市民對政府的批評,令施政得以改善。//
2023.8.2
文華兄,
這些打字排版印刷發行的事,就交給小弟來跑腿。請交待。關於王學長的近十本中文著作,他的中學學弟作家吳昊一一讀過,有點出乎意外(我約只知道三分之二的出版品)。
恰巧昨天接到楊誠學長送的“最後一個租借——香港變局紀事”。稍微讀一下,清楚有情,沒想到利用的参考資料如此精要(因為昔日我們從網路所讀過的,屬海量細節,不如楊誠兄所選的参考資料精簡)。香港,傷心地,如此將熱血史料整理出來,很難得。
前天潘小俠過世,屬少數攝影家,除照相之外,又能自行運筆介紹所照的藝術家和作家的言行。
這樣比較好。
很高興能幫學長們跑腿。現在東海“政權”團隊的水準,可能比數年前的更低,連校友季刊都脫期。
其他事,改天聊。
平安
漢清 2023.8.2
顯示引用文字
https://hanchingchung.blogspot.com/2017/11/the-clown.html
HANCHINGCHUNG.BLOGSPOT.COM
簡介西方繪畫與藝術中的小丑(The Clown) 2:International Clown Hall of Fame Pablo Picasso, “Family of Saltimbanques,” 1905,
22:28 191 簡介西方繪畫與藝術中的小丑(The…
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
家鄉和最初的韻文遊戲;青年歲月。人類理想贊;生命的成熟,長篇小說《許佩里翁》;悲劇《恩培多克勒》;詩;結局
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1770―1843),德國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年過三十便精神失常。他的詩歌大量使用精巧、自由的表達,大膽的隱喻,以及對傳統準則的突破,使他成為德國現代詩歌的先驅。荷爾德林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作品才逐漸為人所知,尤其是進入二十世紀后,尼采和海德格爾等哲學家和詩人對他的評價越來越高,視其為精神導師。
《體驗與創作》這部分也超過百頁。
附識
讀《體驗與創作》之後,先讀《海德格爾文集:荷爾德林詩的闡釋》(作者: (德)海德格爾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2014)中的三首,先自己想,不要讀"闡述"......)
增訂第四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返鄉——致親人》
荷爾德林和詩的本質
《如當節日的時候》
《追憶》
荷爾德林的大地和天空
詩歌
附錄重復演說時的開場白
荷爾德林詩歌朗誦唱片前言
工作場所一瞥
說明
編者后記
漢德對照荷爾德林作品目錄
海德格爾對詩人荷爾德林詩歌的闡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二十世紀的「荷爾德林熱」,也使得「海德格爾與荷爾德林」成為當代哲學和詩學的一個重要論題。海德格爾認為自己的思想與荷爾德林的詩歌處於一種「非此不可的關系」中,並且說荷爾德林是一位「指向未來、期待上帝」的詩人,因而不能僅僅被處理為文學史研究的一個對象。海德格爾明言,他對荷爾德林詩的探討,並不是做文學史的考證工作,也不是做荷氏詩歌的「入門」或「導讀」之類,而是出於「思想的必然性」。
--
《荷爾德林書信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8
可了解傳主在清明時期的某些思想和面貌。尊席勒,近乎神明;在席勒處偶遇歌德,卻失之交臂......
本書輯錄了德國有名詩人荷爾德林的66封書信,這些書信分別出自其生活的不同時期,但自成一體,從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位偉大詩人的複雜情感與豐富思想。他在對日常生活事件的敘述中所呈現出的特殊思維方式,可以看作是其偉大詩作中所散發睿智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補充。書信的平易與筆調的流暢更為我們直接進入詩人內心深處提供了一扇方便之門。
https://hcbooks.blogspot.com/2019/03/wilhelm-dilthey.html
關於這個網站
HCBOOKS.BLOGSPOT.COM
讀 Wilhelm Dilthey《體驗與創作》
「狄爾泰」(Wilhelm Dilthey, 1833-1911) 讀《體驗與創作》鍾漢清 2019年的狄爾泰作品,我選擇他的文學批評名著《體驗與創作》。這本書的範圍雖然以德國浪漫主義為主,不過,談歌德時,間談莎士比亞、盧梭等等,牽涉很多(蒙田...
Censorship pay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newspaper expands lucrative online scrubbing business
0330 2019 六
https://hctranslations.blogspot.com/2019/03/hikikomori.html
HCTRANSLATIONS.BLOGSPOT.COM
Hikikomori
N ATIONAL 613,000 in Japan aged 40 to 64 are recluses, says first…
2023.4.6
日媒《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內閣府11月的調查發現,日本估計約有150萬處於工作年齡的人選擇隱居,當「蟄居族」(Hikikomori),其中約兩成人以疫情為由,年齡層介乎15至64歲。
「蟄居族」在日語中被定義為那些很少離開房間或住所的人,他們不上學、不工作,也不參與社會,只喜歡購買生活必需品或追求嗜好。
在日本,要求服從的社會壓力使離群者感到困難,導致他們將自己與朋友和家人分隔數月,甚至數年。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對象脫離社會的主要原因多數是「辭去工作」,然後是因為疫情。
15歲至39歲受訪者變成蟄居族的理由以「辭去工作」最多,其次為「人際關係不佳」、「中學時期開始不上學」、「疫情爆發」及「不習慣學校生活」。
另一方面,有四成40歲至69歲的受訪者的理由為「辭去工作」。
老卜逛書店遇到了香港蘋果日報的老同事,又加上殷惠敏出了新書,於是有了這一餐。堅哥第一個問題就讓我尷尬了:書賣得怎麼樣?如果幾年前,至少雨傘革命以前,允晨有些書,香港讀者的反應是很熱烈的⋯⋯。離開時,餐廳主人問:你常來台灣嗎?原來我看起來不像台灣人⋯⋯。
老卜說黎智英已經關四年可能出不來了⋯⋯。
一輩子在逃共產黨,
但終究還是逃不掉⋯⋯。
最後一個租界:香港變局紀事
內容簡介
此書以香港在這兩個世紀的滄桑巨變作為主題,做了一個全面性分析又頗為深入的探討。全書共有十七章,將處於兩百年歷史洪流裡的香港,分作六個主要階段來討論。第一階段,以鴉片戰爭後,大清帝國割讓香港和九龍,其後又將新界租借99年到1997,一直到1949年中共取得政權,並且取得發言權。第二階段,從北京當局於1972年首次對於聯合國就香港地位表態,一直到1980年初期中英談判的起步。第三個階段涵蓋中英談判的過程,以及中英聯合聲明的發表。第四個階段著眼於香港主權轉移,一直到選出第一任特首和第一屆立法會。第五階段的焦點是香港人爭取特首和立法會直選和普選的訴求的提出和抗爭活動。第六階段,分析討論香港群眾有關佔領中環的爭議,隨後反對刑事疑犯送返中國大陸審判的訴求和爭執,最後北京當局宣佈施行國安法,中央直接干預香港政治,基本上終結了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和五十年不變的承諾。
作者針對香港主權移交的問題,做了密切和貼近式的觀察,著重點在於1997年的主權移轉前後的變化,並且探討香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政策的終結,屬於最早的一部專書。——李南雄/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十九世紀大英帝國的名相巴麥尊,在英國與清朝簽訂江寧條約後,不只一次說,香港僅僅只是南中國一個狹小漁港,一片不適人居的不毛之地。時任外相的巴麥尊,對於即將成為殖民地的香港,他的認識也僅於此,比起大清國的滿大人們,猶有不及。
巴麥尊當年一句可能的無心之言,後來竟成了港英政府對香港殖民前身的定調之語,香港從此變成了一塊沒有史前史的土地,先住民的身分和文化也因而銷聲匿跡。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又有它自己一套宏大空疏的民族主義論述和收復失土的解釋,在此間,香港依舊無法擺脫卑微的從屬地位。
香港的政治命運和前景的確如殷惠敏所說一樣,取決於外來的因素,這是我們理解香港的基礎。但是香港的靈魂,也就是它的文化,經濟,卻從來具有自身發展的脈絡。
文化學者阿巴斯說,香港文化無法用傳統/現代、東方/西方、 殖民/後殖民的諸種簡單的二分法來理解。香港在平均教育水平上超過了英國和中國,經濟所得、影視藝術的發展、與世界接軌的程度,與掌握國際資訊亦復如是。對阿巴斯和許多人,香港文明縱使無限絢麗,也可能僅是曇花一現,最終將消失得無影無蹤。在政治大限下,文明的絢麗似乎都只是借來的。
目前我們的確沒有理由對香港樂觀。但是當前亞洲乃至全球地緣政治正在發生前所未見的巨變,沒有人可以信心滿滿的說,加在香港人身上的政治牢籠必然萬世不移。從長歷史的角度來看,香港如果有足夠的耐心和韌性,它的文明再次復興還是值得期待。——杜念中/前台灣《蘋果日報》社長
近代政治史的主流足跡是從殖民到反殖民,再到後殖民。但是普遍人生的故事和劇場、基本上是從悲劇走向平和,即使沒有大團圓或happy ending,也多少能從命運的束縛與折磨中,通過被迫害者的主觀能動性與世界潮流的催促,而走向開放、鬆弛、舒緩並且型塑自我認同的獨立。然而,香港的命運卻是逆向前行,倒退而絕望。香港這段逆行的歷史,亟需完整詳盡地記錄在案。作者純樸地重現了這段「逆」史,呈現出他一貫地站在弱勢和被壓迫者的立場,為他們的期望和事蹟做出紀錄,補足了官方與學術著作宏大論述的偏頗、疏漏及權力取向的氾濫,發揮了弱勢關懷的書寫。在本書中,香港不再是「他者」、「政治慾望客體」,而成為自覺的主體。主體書寫正是香港、台灣覺悟後的敘事態度。——卜大中/前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殷惠敏
本名楊誠,號君實,台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亞洲研究博士,專長現代化理論與國家發展策略,著有檢討中共從蘇聯模式到文革「唯意志論」發展策略的《現代化與中國共產主義》(楊君實,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編有《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楊君實、杜念中,允晨文化),並出版評論集《錫雍的囚徒》(殷惠敏,允晨文化),以筆名漁父出版評論集《憤怒的雲》(當代)、《誰怕吳國楨》(允晨)等, 前香港《九十年代》「自由神下」專欄作者,評論文字散見港台報刊,2005年自紐約聯合國總部退休。
目錄
序言 李南雄
卷首語
租界與革命
一九七二:不尋常的一年
回歸的難題
港人自力救濟
還政於民?
向特區過渡
傀儡與鳥籠
「三部曲」到「五部曲」
歷史充滿了隱喻
地下領導網絡浮現
前進新世代
從佔中行動到雨傘革命
政治生態突變
在催淚彈硝煙下
國安法烏雲壓頂
林鄭不求連任,香港民調怎麼說?
一個時代的終結
參考資料
序
序言
李南雄
近代亞洲發展之中,不少國際城市隨之興起,為全球化經濟推波助瀾。香港跟隨東京,上海等名城之後,後來居上大放異彩,特別是在二戰以後,成為一個遠東經濟,貿易,運輸和金融的樞紐重鎮,而且在新中國建國以來,變成一個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窗口。對於海內外華人而言,香港成為知識和訊息,觀點和意見,以及文化和風尚交匯互動的空間。筆者和香港有緣,戰前出生在香港,完成研究院學業之後,再回到香港任教,將戰後西方最新發展的社會科學,帶給新一代的年輕學子,並且促進中國大陸,香港和亞洲各地學者交流學習。
本書作者殷惠敏博士在海內海外華人界中多年以來頗享盛名,他的宏文大作不僅內容豐富精彩,思路新穎具有吸引力,而且頗具啟發性。作者在美國名校攻讀博士,學有專精,畢業取得學位,憑藉他紮實的學術根柢,對於世事時局的脈絡走向,常有獨到之見。緣於作者對於香港問題十分關注,對於香港主權轉移的來龍去脈,前前後後,以及發展轉變的軌跡,這許多年來一直密切留心觀察,又具有很多思路和看法。一九九七年以後,香港知識分子爭取普選和直選,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不斷提出要求,遊行示威,從事不同形式的抗爭,到最近當局政策突然收緊,民主進程躊躇不前,作者藉此做一個回顧和反思,作出初步評估和總結。
對於香港此次的巨變,作者殷惠敏博士的大作屬於最近事件發生點的一部力作,相當完整全面,頗具歷史參考價值,不在話下。此書以香港在這兩個世紀的滄桑巨變作為主題,做了一個全面性分析又頗為深入的探討。全書共有十七章,將處於兩百年歷史洪流裡的香港,分作五個主要階段來討論。第一階段,以鴉片戰爭後,大清帝國割讓香港和九龍,其後又將新界租借九九年到一九九七,一直到一九四九年中共取得政權,並且取得發言權,第二階段,從北京當局於一九七二年首次對於聯合國就香港地位表態,一直到一九八○年初期中英談判的起步,第三個階段涵蓋中英談判的過程,以及中英聯合聲明的發表,第四個階段著眼於香港主權轉移,一直到選出第一任特首和第一屆立法會,第五階段的焦點是香港人爭取特首和立法會直選和普選的訴求的提出和抗爭活動,第六階段,分析討論香港群眾有關佔領中環的爭議,隨後反對刑事疑犯送返中國大陸審判的訴求和爭執,最後北京當局宣佈施行國安法,中央直接干預香港政治,基本上終結了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和五十年不變的承諾。
承作者熱情邀請寫一篇序言,簡介這部大作的內容和背景,以及主要議題。在這序言之中,筆者會分析一下本書對於香港政治發展的幾個階段,同時討論幾方面參與者(中方,英方和港人),其次討論香港議題的歷史背景,接著檢視一下有哪些理論上的解釋路向。
****
文華學長從美麗的東海校園歸來。暢談兩鐘頭。送給我1966~1969年徐復觀老師給他的信之複印。他猜這是昔日他留日前交給徐家的。
過書店,買些書OUP
太陽花革命記事
2014年3月30日 ·
今天我們夫婦招待新竹北上的錦坤兄父子以及忠信兄。之後一起去國家圖書館與香燕她們女黨,隨後分兩方向去流動的學運盛宴巡禮......
錦坤兄的報平安。此番應有許多餘話可追憶......
"我們家父子已經安全抵達家中。
謝謝你們招待!
台灣加油!
我們從中正紀念堂橫渡,抵達鎮江街與青島東路的交口,跟林義雄先生致意。........."
***
****
川端 康成 (著) 劉慕沙/譯《女身》女であること
https://hcbooks.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_30.html
編輯或刪除
HCBOOKS.BLOGSPOT.COM
金溟若翻譯川端康成:《雪鄉》〈川端康成的雪鄉…
https://hcbooks.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_30.html
金溟若翻譯: 川端康成的《美麗與悲哀》台北志文,19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