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0625 2016 三


9點起,重要的是改6月15---昨晚竟寫6月5日。


參加第2天:"2016年5月24-26日宏遠興業自辦展及紡織價值鏈研討會" (沒簽到、未取書,應該留給更需要的) --早上是紡織技術報告,竟有近500人聽,很難得。我認為最好的事日商日華 Nikka的英文報告 (有些人走了),展現公司有系統的研發-創新科研成果,而非臺灣的雜牌軍。
我的另外重要任務是送書給陳長仁教授 (崑山),請他到華山一逛,吃Buffet,聊天。認識二十來年,忘記他是素食。談好9月請他到講堂談其"企業聯盟"中的綠企業協會。
下午的創新論壇,Shin Sigma是新光化纖的新產品;蕭富元竟然是女性;薰衣草企業似乎已2.0版,現在還有年營業2億多的婚禮企業,講了些邊緣"企業",尤其是"北海道的驕傲"。聽張逸民教授的"紡織業為全球化先鋒",才想起數月前,溫肇東教授退休展中見過他.....


已知梁永安 (報名。張員外歐遊回來了?)、蘇錦坤捧場,謝謝。
徐錚學長從美國道義支持我。
I wish I could be there. Hope to be able to read about this seminar in your future issues of this newsletter. Best.





蘋論:蔡看破符號的虛妄


......深綠的主張有錯嗎?沒有。他們有整套的理性論述系統支持他們的台獨理念。蔡總統的做法有錯嗎?沒有,她有現實主義的政治智慧支持她的施政需要。雙方都沒錯時,判斷就必須回到何者能最有效回應眼下最急迫的問題。
蔡政府眼前的威脅來自藍營的冤冤相報和北京的壓迫恐嚇。藍營已誓言要焦土作戰,即使讓國家空轉虛耗也在所不惜。蔡總統唯一的對治方式就是取得藍營民眾的信任,對藍營戰鬥縱隊釜底抽薪,讓他們得不到很多藍營民意的支持,使政府可以有效運作。
蔡英文大選時已得到很多淺藍的票,就因為她的中間路線;上任後唱國歌、向國旗、國父宣示就職、祭拜忠烈祠和國父,更是取得藍營民眾好感的方式,雖不一定博得支持,至少減輕敵對,不致搞到堅壁清野、焦土抗戰,乃至魚死網破、玉石俱焚的地步。拉攏藍營選民是對抗藍營焦土派的絕招。
蔡承認中華民國的所有政治符號(國號、國旗、國歌、國父、忠烈祠等),間接告訴北京她是一中各表的堅定支持者,雖然她的一中是中華民國,就像國民黨一樣,至少不是台獨、不是一邊一國,守住了北京可以接受的底線。少了中國的敵意,蔡政府做起事來就順暢得多。 

救經濟食安為首要

減弱藍營鷹派和中國鷹派的絆腳掣肘,是施政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最具意義的是,蔡看破了政治符號的虛妄性,不再拿務虛的抽象符號,妨礙務實的政策執行,揚棄激情但沒用的浪漫,清出道路讓務實的具體政策先行,沒有什麼比提升經濟、創造就業、增加工資、強化食安等更重要的事。等政策成功,全國大治,再來搞些符號性的改革,才有正當性和可行性。排出施政的優先順序非常重要,以前民進黨總是先搞符號性的務虛政策,結果一陣混亂,既妨礙了施政,也無力把政治符號實現轉型正義,兩頭落空。蔡看破虛妄,以務實為優先,應予支持。 

英詩的流傳中土,很容易變質。此墓誌銘無題、標點也與中國流傳的不一樣:

"I Strove With None"/ Life and Death By Walter Savage Landor 1849

http://hcshakespeare.blogspot.tw/2016/05/life-and-death-by-walter-savage-landor.html

最近Obama 總統在胡志明市逍遙,喝啤酒小吃等美食....想起我2005年寫給張華兄訪問越南的信與他的回信:

Howard Chang chahwa@gmail.com

7/25/05
to me
Dear HC,
廣徵博引,從沒想過越南可以這樣寫的,佩服之至。
越南人名多用漢字(只有少數鄉下人用土話),Thich Nhat Hanh中文應為「釋日行」或「釋日幸」(最後一字要看原文的音符決定),姓釋表示是出家人。
『國家地理雜誌』中「你知道嗎」欄中「支持者暱稱胡志明為胡舅舅」,胡舅舅詞應為胡伯伯(Bac Ho)之誤(按胡舅舅越文為Cau Ho,越南沒人這麼叫他)。原因很明顯,是從英文uncle翻譯所造成的錯誤。不過譯者也不夠努力,這名詞很普遍,稍為翻閱中文相關書籍(由其是大陸的)便可得到正確的訊息。
明日即將赴越的ch 敬上
On 7/24/05, hanching chung <hcsimonl@gmail.com> wrote:
追憶胡志明市書報緣  鍾漢清


2004/5/6 讀中文版『國家地理雜誌』寫的越南河內介紹。這城市我沒去過,不過似乎也不怎麼陌生,包括那兒為「詩人故鄉」,越南人抗拒中國人千年、法國人百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對美國的戰爭等等。回來上網查些資料,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tw/ngm/feature/story.asp?wop=20040501「闊別多年後,一名戰地記者重回越南,造訪它的首都河內。他發現,在經過千年的烽火後,這座詩人的城市不但仍保有浪漫與悠久的氛圍,更已揮別戰爭陰影,大步邁向未來。」
基本上,我知道過去我寫的東西還不錯。



30年,我對這「安南」和人民的印象,多間接得來,如從影片 --除了美國的越戰電影之外,我一直想像如何拍攝特務在河內刺殺汪精衛夫婦。或從學術報導(譬如說,大陸學術界爭吵古代越族人是否雄據華南區;我認為如果全漢昇先生講的對,即,約公元 1000 年從越南中部傳過中原的稻米新品種,改變了中國人米食的比重,那對中國可能是改變歷史的貢獻。【《民清經濟史研究》 台北:聯經, 1987 pp.54-5 】。

我讀過少數人去越南出差或旅遊的報導,說那兒有道菜叫「炸巴蕉」;有人的傳記寫些他們奉命執行大炮等破壞任務…… )、 1970s年代僑生家族逃難史的淚眼中; 另外,我看過越南詩人Thich Nhat Hanh ( 1926-)發表在「紐約書評」的「譴責美國」之文章和詩,參考『一個僧侶詩人在越南』(收入一個戰時的審美主義者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pp.327-37
即使在十多年前,我有一越南血統的美國主管,跟他開過許多會,喝酒,對這種顯貴(他家人多在法國,而他是哈佛大學畢業生)的抽樣,都只算很特別的。90 年代初,我們常在香港開會(大公司沒什麼福利,年終一定不忘讓小主管去那兒shopping ,更重要的,旅館服務和料理冠全亞洲)。那時, Dea Lavu 君經常順路回去越南,我心裡一直認為那是塊神秘之地。(據說越南的姓氏,多可以追查出漢字,不過這對在外商上班的人而言,並不重要。)

2002 年初履斯土。長榮航空公司經常在台北接美國的歸僑,我只有一次因為行李晚點到,才知道他們歸鄉的壯遊,情形猶如 10 年前的大陸之「三大件」。我的主人郭總經理在亞洲管四個大廠:岸者同文同種  姑且不談 印尼的 多少有種說不出的隔 (它的機場很有特色 ,然而它的首都令遊客得考慮再三 ,才敢進城 ) 越南則覺得很親切 ,有他說不太上來的好感雖然它的機場如台灣小地方的規模 ,15 年前的成都機場 (2003年之內也改善些 , 多一免稅品廊道 ) 

Rose Friedman 在辛苦的環球之旅,她雖然也是經濟學者,可一到越南,就喜歡上她們的穿著,於是趕緊買一套穿上。參考其 《神仙眷侶 (Two Lucky People by Milton and Rose D. Friedman 這翻譯是送給張五常先生的,他認為他的這位朋友最天才,我讀過他的東西,覺得不過爾爾(Herbert Simon 跟他吵吵鬧鬧,在他的諾貝爾獎演說還明文修理其邏輯不及格。當然, Simon 沒出現在《神仙眷侶 的索引中),尤其是統計學方面(雖然在《 神仙眷侶 ,作者知道真正的天才都為數理理論家,如發明bit這字的John Tukey也。 ) *

2002-3年,工商界的老美最喜歡說的一則話題笑話類似 :需求很強勁,我上個月才在 胡志明市(按: 西貢)成立三間工廠趕工 (謝謝他們沒用cheaper by the dozen 》方式,一口氣成立一工廠「集團」 這整囂張狀,到 2003-4年交際,美國大選年,他們據說來個「雖說景氣復甦,不過就業機會仍缺」(jobless recovery ),各大公司在「商界委外」(outsourcing)/ 百姓要求根留美國(anti-outsourcing)。這一交戰,成為總統大選的政治議題,大概沒人敢如此明目張膽吹牛了。 ---這種jobless 說法在2004 年 3月的資料印証為「胡說八道」。
對於越南,台灣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很少有參考資料,猶如30年前 RL與我服務 Philips時,很難找到荷蘭的書(數周前還與他談些比利時名城,我一直忘記Gent之名,最近讀 19世紀初傳記,知道法國皇家是逃亡該城的)。雖然我們的越南商人也不少--該地的外國人的夜生活各有其國別偏好,所以我要參加Nike 人的宴會,才有可能碰到「驕傲的韓國人」(這是十多年前他們護照的口號,希望今天仍然如此)。

不過,這方面,主流刊物如<<紐約時報 >>,仍有許多佳文,如對於越南料理的介紹 ,如對於旅遊介紹(有位女作家帶他高中畢業的男兒子去北部山區騎象, 他兒子有機會吃點苦頭,之後體驗較深,恍然大悟這是 " 成人禮") 。這份報紙的 Obituaries 資料庫相當可觀,我讀了他們的詩人和他們的國父胡志明先生 他的遺像,在進入工廠的警衛室都有懸掛。他1969 94 日過世(Ho Chi Minh Was Noted for Success in Blending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From Youth He Pursued A Goal of Independence) 他的傳記英文本約800多頁, 我無福消受,終於找到李家中編譯的越南國父 胡志明 (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3)— 該書結尾說「胡志明同志就像一朵永遠鮮紅不敗的鮮花 開放在越南土地的每個角落。」 (p.318) 他博物館設在首都河內(Ho Chi Minh Museum (which contains some of his personal items and his written works, and chronicles his history) )。


像我這種書蟲,到胡志明市去,仍不忘去逛他們的書店,不管是流動個人的美國舊書,古物店中各國橋胞流出的(人數最多的為韓國人,他們流出東西比較好玩。 譬如說, Newsweek(這似乎是 Washington Post 的關係企業) 編選的 Keywords,這台灣不懂得翻譯 ) 。該市最大的書店對我們而言可能算是乏善可陳,雖然有中文書,不過不精彩(大陸製的摩托車和家電在該地的佔有率不低)。 當然,這兒沒賣大陸翻印的古越南用漢文寫的典籍 (書名過眼忘記了,因為我是外行,所以忍痛割愛 )。所以,我除工廠的台灣書報 ( 報紙是隔日的)和網路之外 —廠區內除 internet 之外,還有一位副協理是讀書種,他透過過網路書店買了不少好書,我每回到他房去,可以談書和閒聊數小時。可惜他送我的是一本知名的Knowledge-Creating Organizations , 我雖然覺得管理的書不耐看,而且這些玩藝 10年前的HarvardBusiness Review 多刊登過,也不好意思拒絕 …..)

我的顧主公司設的Nike工廠建設相當好(他們在另一 60公里外更建立超大的廠區,兩區廚房有聯絡,有一回特地準備一大海鰻魚送過來)。這兒種樹木長得極快極好,不到六年,就將一片近池塘地整理成像一園地 (campus),這拿到台灣、大陸、日本等地,多可能登記高等教育機構(10 年前東家控股公司有心在台中立案辦大學,因故未果 ….) 池塘甚有意思。陽光穿過綠蔭,雖說不上氣象萬千,不過朝輝夕暈,或月明星稀,或午間驟雨過後,都可觀。我很好奇,不知道這個國家的詩人,是否還懂得古代漢文中的 " " 或" 葆"等等的多義或「欣欣向榮」義 —外頭據說是某重要幹部的房舍(該國屋舍都很小,不過小巧中各顯神通。該國的美術水平可以從各家餐廳所設計的logo 等等了解有法國的影響……),我常常每回都要瞧一陣子,作 sampling,推想他們的生活方式。

此地或許適合讀詩 。不過,必須把詩歌看成他們的語言,而不是字詞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20 世紀詩歌譯叢的前50本,亞洲人只收一日本人,可見我們都 "視而未見 " , 許多台灣人更說不清楚亞洲有多少國家…… (這也可見之於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的近 1500 頁「詩歌全百科」中,無專文談越南的詩證之:據 Thich Nhat Hanh 1926-)『一個僧侶詩人在越南』,該國詩歌傳統相當悠久又複雜,從漢師傳統到 19 世紀的法國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的影響。)。有一回,我身邊不是帶林以亮先生編的美國詩選 ( 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 ),而是更上一層樓 》 (台北: 九歌)-- 讀它,竟然有收獲,因為同一篇 () 影射小說,林先生說影射居禮夫人,而夏志清先生多年前認為是英國羅素與 T. S. Elliot的故事 ……這些,在這片受傷過的土地,一點也不相干。


1971年的大一英文老師要我們討論”安樂死” 。
40幾年過去了,同學們都有親人過世的經驗。有的甚至說,他回台灣探親的理由都沒了……
多少討論和知識,都沒有BBC這部Terry Pratchett: Choosing to Die 來得令人震驚和深思。
http://en.wikipedia.org/wi…/Terry_Pratchett:_Choosing_to_Die
公視的摘要
《死亡處方箋》
  這是一段奇幻旅程,是泰瑞普拉契特「尋死」的詭異旅程,也是你我無所逃避的終極之旅。
   泰瑞普拉契特,當代英國最受歡迎的幽默作家,也是1990年代英國最暢銷的小說家,至今出版了65本書,發行29種語言版本,全球銷售超過5500萬 冊,其中奇幻長篇小說Discworld系列是他的代表作,出版37本,每一本都是英國的暢銷書。但64歲的他卻在五年前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無法打字寫 書,只能倚賴助理協助聽寫,他說「我認不得字的這一天終將來臨,等我無法再寫書時,我不確定自己是否還想活下去」。為了規劃人生的最後旅程,泰瑞普拉契特 踏出了這一步……。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有句名言,「你能一一忍受生命中的苦痛嗎?若可以,那就活著吧!不行?你有權選擇回到你出生前的世界」。泰瑞普拉契特挑戰這個涉及宗教、社會、道德、倫理的「死亡權」爭議。

Terry Pratchett: Choosing to Die is a 2011 one-off television documentary produced by KEO North for BBC Scotland[1] on the subject of assisted…
EN.WIKIPEDIA.ORG



一天有兩個好消息,真振奮人心。聽林先生演講,知道侯導在1993年坎城影展勸林加入電影。林1995年買Apple學配樂,作"南國,再見南國"配樂。
在80年代末,看TheEconomist引威尼斯影展要人暗示"今年"的Lion會含淚,真令我們那一代的人泫然。之後該報一直贊美台灣電影有看頭。
90年代末我與侯導有次談話,他找贊助人是頗辛苦的。
我的朋友Kawase君認識林強,2012年很興奮地談起他。今天我發現YouTube有許多林的代表作。
恭賀兩位,第一次合作後的20年,為我們爭光。
Chang Chaotang 新增了 2 張相片
歲月前行
-- 因為他們一直保持這個姿勢
侯孝賢 / 林強 台北 老師府 1992

教育部在60年代中(?),取消大學生寫畢業論文的規定,實在是大學教育每下愈況的開始。幸虧臺大將學士論文等都闢室收藏。我很想看看幾位東海學長的學士論文:許文雄的法文"拿破崙文獻";孫康宜英文"論Moby Dick的.... (忘了)"......
王靖獻在東海大學的"五胡"(成績稍差的課),參見《傳統的和現代的》後記:"詩經" (中文系)、"語言學" (外文系)、自然科學 (通才教育)、杜衡之開的"翻譯"、體育。

.....台灣人是全球遇到騙子最多的族群。在國內天天被政客騙,什麼633、愛台12建設、產業再造345、黃金10年、8大願景、4個確保等等。.....

台灣因為詐騙集團多如牛毛,便有笑話說:「今天你如果沒碰到騙子,那你一天還沒過完。」台灣詐騙集團非常努力打拼,因此不但技術精進,理念堅強,而且...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