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Year 1987



1989  4月15日週六於北京——中國政府宣布,胡耀邦今天過世,享年73歲。他生前幫助中國偏離正統的馬克思主義道路,在六年的時間裡領導全球最大的共產黨組織,直到1987年1月被迫辭職,自此失勢。
官方通訊社新華社表示,胡耀邦4月8日突發心肌梗塞,未能挽救。他是在上週六的一次政治局會議上發病的。
胡耀邦來自貧寒的農民家庭,14歲時離家加入內戰中的共產黨游擊隊。他的活力和衝勁把他帶到了北京的權力巔峰。然而,這些特性也註定了他的結局,因為他有一種傾向,事前不經過仔細考慮,也不和同僚討論,就冒出驚人的言論,讓其他官員很惱火。
不迷信神聖
對於胡耀邦而言,沒有什麼是神聖的,對毛澤東的記憶不是,就連筷子也不是。在1984年前往內蒙古時,他建議中國人可以開始使用西方餐具。
「要放點刀、叉,多買點盤子,同桌分吃,中餐西吃,」他建議。「這樣可以避免傳染病。」胡耀邦的同僚吃了一驚,責備他批評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之後他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在中國,謹慎常常是一種受人珍視的品質,但他是一個例外。胡耀邦屬於最早放棄中山裝,喜歡穿西服、戴領帶的領導人之一。當有人問他,毛澤東的哪些思想適合用於中國經濟現代化時,據說他回答的是:「我覺得沒有。」
胡耀邦是鄧小平的長期門生,70年代後期在幫助他鞏固權力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80年代早中期的中國自由化進程中,胡耀邦負責日常事務工作。然而,他令人矚目的職業生涯蒙上了一層陰影,因為它的終結更加引人矚目:1986年12月到1987年1月那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包括帶來動蕩的學生示威活動、最高級別的官員對他的各種指責、他的辭職,以及後來抵制西方民主影響的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
他的辭職成為了後毛澤東時代中國的一個裡程碑,原因有幾個。它顯示了快速變革與個人風格仍然面臨著相當大的阻力,尤其是在「老革命」和軍方官員當中。它還打亂了有序的接班計劃:胡耀邦本來可以接替鄧小平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結果卻為一些更加謹慎的官員的崛起敞開了道路,比如當上總理的李鵬。
辭職和鎮壓
胡的辭職及隨後對知識分子的彈壓,也加劇了許多人對中國共產黨的幻滅,增加了北京將其意志貫徹於各省的難度。
「我不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有報導引述胡的話說。「我是個性情中人,有血有肉的人。」這是個公允的評判,這位領導人把注意力都放在改革和未來上,無暇顧及左右,以至於失去了權力,不能再對未來的改革施加任何影響。
1981到1987年擔任黨的最高領導人期間,胡耀邦經常處在鄧小平的陰影之下。在香港大學的中國學者托馬斯·陳(Thomas Chan)看來,胡雖然出言坦率,卻從未越過集體決策程序行事。和鄧、毛不同的是,胡耀邦的地位始終沒能達到可以單方面採取一些重大行動的地步。
儘管如此,隨着時間的推移,以及鄧漸漸不再插手國家的日常管理工作,胡在將中國引向市場經濟和更開放的政治體制的過程中還是發揮了巨大作用。從某些方面看,他和他的政治導師有些相似。和鄧一樣,胡身材矮小,身高勉強到五英尺,但充滿活力,講求實際,並且說話不管不顧,經常因此惹來麻煩。
黨和軍隊內的一些人批評胡耀邦向市場的推進過快,並且過於容忍異見知識分子。在多個城市發生學生示威活動,要求獲得更廣泛的民主後,連鄧也不再站在他的一邊。
在「辭職」之後,胡耀邦保留了政治局的職務,但似乎再也沒有發揮過多大的影響力。此後他很少公開露面,看起來總有些悲劇人物的色彩:他象徵著一個領導人推行改革時應該維持在怎樣的限度。
胡耀邦1915年11月出生於湖南瀏陽,那是一個中南部偏遠地區,以辛辣的食物和難以控制的農民著稱。出身貧困農民家庭的胡耀邦小時候沒上過學,不過後來自己學會了認字。他在12歲時第一次參加了反叛活動,14歲那年,他離家出走,參加了共產黨的反抗組織。
1934、1935年,胡耀邦參加了富有傳奇色彩的長征,是參與者中年紀最小的一批人中的一員,當時這些共產黨反抗者從中國東南部出發,歷經6000英裡的徒步跋涉,抵達在西北部新開闢的根據地。而後他成為一名軍隊的政治官員,並很快獲得上司鄧小平的賞識。在共產黨獲勝後,胡耀邦跟隨鄧小平來到北京,成為中共青年組織負責人,在那個職位上待了15年。
毛澤東在1966年發起文化大革命後,鄧小平失勢,胡也受到牽連。他被人剃了頭,送到農村看管牲口,連吃睡都跟羊和馬在一起。鄧在1973年到1976年曾恢復權力,胡的政治生涯也在那時起死回生。而後在1976年初,文化大革命即將結束的時候,二人再次被罷免。
一場劃時代的會議
毛澤東死後,在1977年,國家開始尋找新的方向,鄧、胡開始了緩慢的回歸。在1978年底的一次劃時代的中共中央委員會會議上,胡耀邦不但進入政治局,還成為黨的組織和宣傳部長。胡獲得了影響力,並幫助鄧鞏固了他的權威。他自己的威信也迅速提高。
1982年他成為黨的總書記——一個重新創設的職位。
經過1987年1月的一系列秘密會議後,他開始失勢,那些會議的內容至今仍不為外界所知。1987年1月16日,一名表情凝重的電視新聞播報員宣讀了一份聲明,稱胡耀邦「檢討了他擔任黨中央總書記期間,違反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在重大的政治原則問題上的失誤」,已經提出辭職。
 退隱那幾年
胡耀邦隨後深居簡出,《北京周報》(Beijing Review)在1988年報導,他平日裡會讀中國革命元勛的回憶錄,修習書法,走路鍛煉身體。1989年4月,有報導稱他在政治局一次會議期間突發心梗。兩天後國務院總理李鵬說他去醫院看望了胡耀邦,說他正在康復。
胡的「辭職」似乎傷害到了黨的聲譽,但同時也強化了他的形象。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一些知識分子認為,他是一個在政治上不願隨波逐流的人,並為此付出了代價。
睿智的宰相向皇帝進諫,得到的卻是奚落和罷黜,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個傳統主題。在許多中國人眼裡,胡耀邦似乎就屬於這樣的情況。
本文最初發表於1989年4月15日。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1987年,日本為了防止沖之鳥礁被風化和潮水腐蝕而淹沒,開始在沖之鳥礁四周築成堤防設施,且設置了氣象觀測裝置。

 陳清汾 (1913─1987.4.21)
我離開東京已經十幾年了,這次是戰後第一次訪問。我來這裡並不完全是為了旅行。因為我是特來探望闊別已久的啟蒙恩師有島生馬先生,其次是看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們。

東京帝國飯店是我從前常住的地方,裡面的侍者、記賬員都是熟識。但是,這次來完全不同了。
當我在櫃檯前正在接洽房間時,有個年老的侍者對我注視良久才向我招呼道:「啊!您是陳先生!好久不見了!」他的語聲很長,彷彿可以和過去的時間相等。接著他又說:「這裡的舊人都走了。」他說話的神態中好像含有別的意思。
陳清汾《環球見聞錄》1956 周奕成


LE CORBUSIER REMEMBERED

Today is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the architect Le Corbusier, the central figure of the modern movement in architecture, who died in 1965.
Dozens of commemorations and exhibitions have been taking place around the world to mark the anniversary. On Oct. 14, for example, an exhibit of Corbusier sketches is scheduled to open in the architecture building at Roger Williams College in Bristol, R.I. Two one-time Corbusier colleagues will be speaking at Roger Williams, Jerszy Soltan, Oct. 14, and Guillaume Jullian de la Fuente, Oct. 20, both at 6:30.
Jullian, as it happens, was Corbusier's assistant in the design of the Carpent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 at Harvard. The Carpenter Center is Corbusier's only American building and a visit to this remarkable structure is probably the thing to do for Bostonians who may wish to recall the amazing designer who once dominated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of architecture as perhaps no other person has ever done. …

Norwegian Wood
 is a 1987 novel by Japanese author Haruki Murakami. 


by 



by 
吳大猷,《八十述懷》,遠流出版社,1987年,"吳大猷自訂年表"(頁329-352)

2015 我寫了一些張繼高先生的著作之讀書心得,留著。影片被Hans品管。
知道"江文也"的書以出版,不過還沒"遇到"。

2015 劉女士的小故事都有意思。她年底前好像要出版"江文也"的書。

照片最好說明一下。底下一張是他倆參加亞都大飯店總裁嚴先生的除夕舞會。






Michael Jang, Golden Gate Bridge Fiftieth Anniversary, 1987

Michael Jang, Golden Gate Bridge Fiftieth Anniversary, 1987


The Golden Gate Bridge's Opening Day and its 50th Anniversary - PBS

www.pbs.org/wgbh/americanexperience/features/.../goldengate-opening/

General Article: The Golden Gate Bridge's Opening Day and its 50th Anniversary. ... On Thursday, May 27, 1937, San Franciscans threw a "Fiesta" for their new bridge. ... By 6am, the starting hour of Pedestrians Day, 18,000 people were waiting to cross the span from both the San Francisco ...















劉美蓮新增了 2 張相片


2015年5月7日 10:42 ·








A still from a 1987 commercial for Kodak: featuring Bill Cosby, a dog, and a Corbusier-designed chair.

9. This 1987 commercial for Kodak features Bill Cosby, a dog, and a Corbusier-designed chair. The original model of the chair dates back to 1928, when Le Corbusier designed it for a house in a Parisian suburb. [Source: The Washington Post]
1987年,三聯出過一本《雪泥集——巴金書簡》,收錄了巴金於1939年至1985年寫給楊苡1919-的六十封信,可見巴先生對她的直接影響;1938年,巴金哥哥李堯林在天津南開中學教書,與少女楊苡有過一段十分愉快的短暫相處,當時她十八歲。李堯林喜歡拉小提琴,還會唱歌,兩人先後通過五十多封信;1945年,李堯林病故於上海,時年四十二歲。那時正在重慶坐月子的楊苡,接到蕭珊來信,說三哥李堯林(作者註:巴金之上有二兄二姐,依大家庭習慣,巴金稱二哥李堯林為三哥)已離開了我們,不禁失聲痛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