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1102 2014 日

多研究沙特的文學論。





周前在超商買本地產(標籤"省產")葡萄柚一小袋,過酸,很傷腦筋,不知如何處置。現代的人可能忘了,葡萄柚是近80年代初才引進的。我1977年第一次在倫敦看他們將它一切為二半球,用湯匙吃,很新鮮的記憶。

小確幸、小資女、大師、老師、不行、正妹、美女、美魔女、破表、療愈; 吳鳴
吳鳴說:「Hanching Chung 漢清學長,這個「我來做點火的動作」,馮光遠有妙文,可以找來瞅瞅,很有趣的。」

  

晚上7點~8點20分參加。下起雨,第一次穿新薄外套。王國昌演講還好,

醫生也可。DJ時間太長....

11/02 (日) 怒吼炸濟南.全民出來幹!


中強邀請各位朋友出席今晚翻轉選舉運動 割蘭尾 與島國前進合辦的晚會

 SAMUEL BECKETT Samuel Beckett's Film (1965), with Buster Keaton




小確幸、小資女、大師、老師、不行、正妹、美女、美魔女、破表、療愈; 吳鳴


 國光劇團「紅樓夢中人」耀登螢幕            王安祈(國光劇團藝術總監)
    《紅樓夢》,不朽的小說名著,永遠的劇場挑戰。從梅蘭芳《黛玉葬花》掀起民國初年紅樓戲曲熱,百年以來,多少名伶化身紅樓夢中人。20世紀中葉,越劇徐玉蘭、王文娟創出寶黛典型,影響到電影拍攝 ; 三、四十年後,黃梅戲有意挑戰經典 ; 近年北崑又以「全景式」展示紅樓新格局。不過這些都是以寶黛釵戀情為主軸的紅樓戲曲,國光劇團於今年夏天推出的「紅樓夢中人」,卻在金陵十二釵裡選擇王熙鳳與探春,呈現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以及探春與生母趙姨娘的關係,主旨不同於以往。
    這兩部戲一新一舊,《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國光首演於2003年,歷經十一年錘鍊, 魏海敏的王熙鳳巡視過上海、北京、天津、新加坡濱海劇院,今夏重回國家劇院,戲愈磨愈精深,現場演出氣氛熱烈,魏海敏說她在幕後等待出場時,已感受到觀眾從四樓撲天蓋地傳下來的興奮期待呼吸聲,所以全場演出緊緊抓住全場,無一鬆冷,謝幕更到了爆點。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由「紅樓老作手」陳西汀先生編劇,馬科導演,表演藝術家童芷苓女士於1983年隨「上海京劇院」到香港演出時一炮而紅,不過童女士由香港回到上海後來台一趟,不久即遠赴美國,而後病逝異鄉,這齣晚年精采名作演出機會有限,而我自從1983年看過童芷苓香港演出錄影後,當下直覺兩岸唯一的王熙鳳繼承人只有魏海敏。其實魏海敏原是梅派青衣,拜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為師,表演含蓄內斂、端莊典雅,和王熙鳳自是兩路人。對岸傑出花衫花旦非常多,但王熙鳳要有青衣的氣度 ; 對岸大青衣這麼多,卻多大方持重,不敢外露演技。只有魏海敏,一出場身上就帶著榮寧二府貴氣,一開口一條青衣好嗓子,但「明是一盆火,暗裡一把刀」的變臉演技,沒有人能像她這麼靈活。1983年我心裡就這麼想,直到2002年底我到國光擔任藝術總監,才當面向魏海敏提出我二十年前的夢想。魏海敏當場楞了一下,說:「我是梅….」,話未說完,即低頭沈思,靜默有頃。我知道她是在回想此戲,我很緊張,卻有把握。果然,她點點頭,說:『這戲很有料。』對了,有料,就是這句話,開啟了魏海敏嶄新而寬闊的表演新天地,王熙鳳在魏海敏的藝術生涯中位居重要轉折點,這也才可能有隨之而來的《金鎖記》《孟小冬》甚至埃及豔后。
     《探春》是今年由我全新編寫的新戲,同是紅樓,編劇之路卻不追隨王熙鳳,因為探春在小說裡的情節線索非常薄弱也不集中,不像王熙鳳的劇情明確的是「大老婆的反擊」,所以我無法以情節曲折為編劇重點,轉而以小說裡幾個意象為視覺主導,烘托探春的性格,強調她和生母趙姨娘之間的關係。編寫過程中,我腦海中隨時浮現:「立在芭蕉下的探春,一紙花箋,書簡相招,邀大觀園眾女兒,結詩社,詠海棠 ; 遠方,風箏縹緲隨風,飛揚入雲天。」芭蕉,海棠,風箏,是紅樓夢小說作者曹雪芹給探春的,我試著把它們搬上舞台――當然不是靠布景,而是融入性格,滲透肌理。這種編劇法比較走虛筆、多隱喻,是針對情節不多的探春而作。
或許觀眾會問:既然探春在小說中沒有曲折豐富的情節,何以要編此劇:
     我的答案是:我喜歡探春,拿得准,說得出,看得透,辦得來,抄檢大觀園時,只有她有肩膀,有擔待,直可稱職場女英雄。而我更心疼探春,由才有志,卻有心無力,一如她所歌詠的海棠:『芳心一點嬌無力』。她的悲劇性,一來自大家族已趨沒落,二來自她的出身。探春是寶玉同父異母三妹,並非賈政正室王夫人所生,而是趙姨娘之女。庶出身份,讓她處境尷尬。按禮她必須尊王夫人為母,王夫人也器重她,但偏偏趙姨娘陰微鄙賤、人格卑下,不僅常和丫頭們扭打廝鬧,甚至還勾結道婆紮紙人詛咒寶玉鳳姐,三不五時的提醒探春『你是我腸子裡爬出來的』。這樣的生母,使探春的人生,蒙上如蕉葉般之陰影,而芭蕉自身之勁直、挺拔,則是探春的人品象徵。這部新編紅樓京劇以母女心結為主軸。相對而言,趙姨娘和探春的戲份不相上下。甚至性個刻劃更困難,而演員表演也更有發揮。
     飾演探春的是黃宇琳,這部戲可以說是為她寫的。
    我到國光擔任藝術總監以來,為魏海敏打造了王熙鳳、曹七巧、孟小冬、茹月涵、太真仙子,甚至歐蘭朵、豔后等一連串舞台新形象,但後繼旦行始終難求。是有幾株冷韻幽香,卻難綻放滿園芳菲。我想起晚清詩人龔自珍,曾寫詩懇求天公: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了,就是不拘一格這四個字,放眼整個台灣京劇界,必須不設限的努力邀約京劇小天后黃宇琳和國光合作。
    宇琳在復興劇校時時期即已嶄露頭角,1998年當時的團長鍾傳幸特別拔擢她和吳興國、曹復永兩位老師合演《羅生門》,而後宇琳在李寶春老師的『台北新劇團』鋒芒綻放,而我邀宇琳和國光合作也是有系列規劃的,先為她想到最好看的花旦戲《春草闖堂》,在為她改編文武崑亂不檔《全本百花公主》,更邀她演郭小莊名作《王魁負桂英》,有計畫的一路規劃,擴大她的戲路,直到《探春》登場,與魏海敏的《王熙鳳》共成『紅樓夢中人』。登上紅樓家族,經過文學淬鍊,宇琳才能集貴氣與靈氣於一身。紅樓夢中人精彩可期,宇琳在諸前輩對手戲刺激下,必能撐起台灣京劇大觀園。
播出時間:
2014/10/25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
2014/11/01 ()《探春》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10152516626013131&set=vb.51428148130&type=2&theater
Samuel Beckett's Film (1965). Entire (17 mins). Starring Buster Keaton, directed by Alan Schneide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