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1124 2014 一客去莫嘆息 主人亦是客 (蘇東坡)






YY歸。吉恩˙史密斯:電子佛法 Gene Smith, and Digital Dharma
吉恩•史密斯與藏傳佛教文獻
http://hcplace.blogspot.tw/2014/02/ee-gene-smith.html


臺北市該還政於民了。國民黨KMT最大的奧步是在民選的高玉樹市長之後,輸不起,改市長為官派:"台北市長直選之前,曾有22年的官派時期(從1972到1994年),藍大綠小,是在台北市長官派以後才發生的。"






臺大的贈書/報紙之資源。十幾年前亞洲華爾街日報說服台灣有錢人,每天送近100份日報給台灣大學商學院,培養其國際觀,那時後每天都還有剩報---那是臺大商學院的黃金時代,一年後終止。
今午到臺大活動中心,架上擺了許多天下雜誌和天下出版社的勵志書。我取2本雜誌(1本10.15~28的雜誌,發現前2位專欄的作者都是我討厭的人,本期主題台灣大企業領導者的"視野"/Vision還可參考,衛福部的卸任部長說食安問題的組織該獨立出去.....)和3本書(3本都是翻譯自日本PHP雜誌叢書,出乎意外),定價一千多元。

























沒想到1點多了。今晚blogspot/blogger的標題故障 (英文只顯示第1字母;中文以"...."表示。所以簡要感想寫在此。悲喜交集的一天:我的老友的某些記憶,可能有點問題(悲) .....(悲喜):我年輕時只會英打,很早就有秘書幫忙,所以我19年前離開上班族,根本不會中打、排版,.....期間出版約20本書。15年前我必須面對鍵盤,思考如何打中文 (不知怎回事,別人都以為我不需要中打....)。Word 功能幾乎不會用。這幾個月,我因為譯稿要給北京和台北,發現如果我不將格式和數學、統計符號弄好,出書的錯誤可能性會增加,於是我跟親友下問、學2招,解決我85%的顧慮.....沒去科P嘉年華助陣,不過向電視中的20萬有福的朋友敬禮:讓高牆倒吧!







誠然,這一輩子的一切的造化中最精彩的,就是我們的師友。




2008年初夏,羅時瑋博士邀請我一起參觀漢寶德先生的『寫藝人間』展。我們會後還到漢先生的新辦公室去聊天,真是妙, 我還牢牢記得新生orientation時,漢先生用「真善美」來說明工學院三系的主導理念時的神情呢……




2009:朋友

歡迎您們攜眷參加此家庭式讀書會







日期: 二月十五日 十二點 到十四點鐘

地點: 台北新生南路三段八八號二樓 Tel 23650127

主題: 羅時瑋博士 新書座談

情境與心象:漢寶德 (作者:羅時瑋)




hc 贈該書 所以你要參加必須報名

現場 準備簡易茶點 餐點 (歡迎您帶點東西來支援)






















Hu Carolina 作者

羅時瑋教授新書發表會 2009-02-15

雜記兼心得




2月15日中午12點起到下午4點

在鍾漢清劉玉燕賢伉儷的書齋,面對180度的庭園綠意

談建築,談人物,談佚事,談八卦

人好,景好,牛肉麵好

實在是,嗯,村上春樹屢屢講的「小確幸」─小而確定的幸福

謝謝主人費心安排,非常難忘的、小確幸的初春書聲午后




以下是我不成文的雜記,請海涵。

1. 漢寶德〔以下簡稱漢〕榮獲第一屆國家文藝獎建築類,必須出書誌念;

羅時瑋(以下簡稱羅)從東海建築系到台大城鄉所,與漢有很深的師生緣,乃同意寫此書。




2. 國家文藝獎頒獎典禮上,李喬驅前與漢先生握手。李喬著有《寒夜三部曲》,寫清末、日本殖民初期、太平洋戰爭;而漢的一生,恰恰是《黎明三部曲》,分別是1.流亡到台灣,2.社會主義情懷,至今有蓋國宅的夢想─安得廣廈千百間,大庇天下寒士皆歡顏。3.文化創意產業時代。




3. 出書前請徐小虎寫序,徐寫了8000字,羅覺得很感人,尤其是寫漢師母的故事,乃翻成中文,但漢反對放入。羅乃向徐致歉,徐說;「沒關係,漢本來就是很難搞的人。」




4. 漢是一個會思想、能夠做主的人。這從他創辦科博館可以看出。一般博物館以典藏為主,但科博館沒有典藏,於是反其道而行,以「寓樂於教」為主,「太空劇場」一炮而紅,成為全國參觀率最高的博物館。




5. 漢十四歲來台,始終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科博館中軸線的終點,就是「中國文明館」。他後來用台北─台中的通勤時間讀完二十五史,又研究風水,他認為,建築家在台灣不懂風水,就像英國文學家不懂英文。他不願意像西醫那樣,學一套西方理論套用在病人身上;他不願意用業主聽不懂的術語,或者陌生的生活方式來設計建築。因此後來採用閩南式建築,受宋時選賞識,邀他設計救國團天祥文化中心、溪頭小木屋、懇丁文化中心的案子。宋是漢生命中的貴人。




6. 東海大學是台灣第一個開架式圖書館,館員向漢抱怨說常掉書,想閉之鎖之。漢說,掉書表示有人愛書,不能因噎廢食。




7. 漢是很拘謹的文人,「空間泡」很大。對學生要求嚴格,杜文正說漢的作業, 常常枯坐一晚連一條線都畫不出來。至今畫圖時都還覺得肩膀後面站著漢 盯著他看。




8. 漢的成就有三方面,其一是建築方面的成就,如救國團活動中心;其二是教學,像是東海建築系、南藝大校長;其三是科博館館長。後者是他的最大成就,畢生巔峰之作。




9. 漢自以為是文人,不是工匠,他不跑工地,需要一個很強的工務主任,否則品質很差。王大閎則很professional,自己跑工地。




10. 與登琨艷有師徒互補之功能。登琨艷是屏東農專畢業,對建築有興趣,乃用毛筆字寫了一封毛遂自荐信給漢,希望能到東海當旁聽生,漢答應了。登琨艷日後還到漢光事務所打工,幫漢很多忙。他非科班出身,有江湖味,擅營造意境,能補學院出身的硬梆梆個性之不足。漢受登的影響,從此也很注意自己作品是否「受歡迎」,會留意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社會公民的品味。




11. 陳其寬的幾件事:

a. 陳其寬在廣播節目聽到一個女聲,為其所迷,想盡辦法追求,四十三歲結婚。太太小他二十歲,精明能幹,把陳其寬的畫做成版畫來賣。

b. 東海大學的設計草案,是陳其寬用水墨一個晚上畫出來的,落款寫上「陳其寬」三個字,被人制止,說這個計畫主持人是貝聿銘。他說,我又不是領貝聿銘的薪水,我是董事會聘僱的。終於名字通通是貝聿銘。陳其寬很委曲。

c. 陳其寬的畫,都是群,多;細部以簡筆,卻各有特色。他且畫出富貴台北的的熱鬧、俗麗和滄涼。













羅時瑋 糟糕,記性怎那麼差了, 我真不記得跟你去看展.也不記得讀書會,更不記得老婆與女兒還一起...













生命之歌 從[情境與心象:漢寶德]出發http://demingcircle.blogspot.tw/2009/02/blog-post_07.html



新經濟學與台灣戴明圈: The New Economics and A Taiwanese Deming...

DEMINGCIRCLE.BLOGSPOT.COM|由 HANCHING CHUNG 上傳










聯合報南園──我與南園/漢寶德 0
2014-11-10新書快訊, 書市動態


其實在中國園林的傳統中,在新埔那種環境裏造園,並沒有先例。我國的園林自宋代以後,漸因社會中產階級的興起而產生今天所知道的中國庭園,它的背景是是人口較密集而土地平坦的都市,它的性質是居住生活的一部份,大多與住宅相連建造。俗稱後花園,乃因中國庭園雖因建造者的財力大小而異,其位置則多設在住宅的後方,與住宅的生活區相連。所以大戶發達而有意造園時,常常需要購買鄰近的民宅,造成仗勢豪奪或強迫讓售的情形。所以民間最大的中國庭園也不過一公頃上下。像新埔聯合報休閒中心那樣有二十幾公頃的土地,面對著壯麗的自然景觀,是往日所不曾有的。

中國園林在宮廷裡的發展,在規模上自然是比較壯闊的,除了寢宮之後,也有御花園之設以外,宮城的附近就有大規模的園林,以供皇家遊覽消閒。北宋在汴京之西,有金明池,明清之後宮城之西有三海。清代帝王都雅好園林,所以北京西郊一連串的建設了龐大的宮園,如萬春園、圓明園、頤和園等。這些園不但規模很大,而且是與清代北京城水利工程建設相結合。自古以來,我國的宮廷園林都涵蓋著一段河水,或自河中引水灌池以造景。清代為北京城的供水問題,整理了上游的水道,做了幾個水庫,這些宮園就利用水庫為池而興建的。這樣的條件,新埔也不具備。

我為甚麼會想到要做中國庭園呢?是從「文會」的觀念引發的。在設計的構想具體化之前,多次談話中常常出現的字眼,就是「來此度假、來此讀書、來此聊天」等等。這使我深深體會到,聯合報所需要的是一個中國文人們能夠以文會友的場所,開始時,分散式的林間小屋形態的構想曾經浮現過。但是這個意念很快就打消了。因為西洋式的孤獨的面對山林,或我國古人竹籬茅舍的理想,都不切合於實際。因為度假的觀念中沒有沉思默想,或自我放逐成份,而是輕鬆愉快的,以景觀為佐料的心靈饗宴。這是中國人的觀念,要用中國的方式來表達。

「文會」的觀念中,讓我們先談「會」字。這個字很明顯的表示了社交活動的意義。我們的消閒生活不是到深山中去與鳥獸為伍,或到小溪上垂釣,而是約幾位談得來的好友,共度愉快的時光。我國古代的讀書人早就有這種想法了,在現代社會中,平常的日子朋友們各忙著自己的工作,如沒有業務上的往來,連通個電話的機會都很少。即使見面,也因匆忙而鮮能把杯言歡。度假可說是僅有的相聚的機會了。所以「會」字是構思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為了聚會,當然可以用各種方式去達到目的。然而聯合報是文化機構,是一大群文人所組成的團體。他們不是精力過剩的一群小伙子,即使是環繞著聯合報的各種組識,如《中國論壇》、《聯合月刊》、《聯合文學》,甚至基金會與出版社,也有相當數量的知識份子參與各種活動。如果把傳統「文會」觀念中的「文」字廣義的解釋為文化,則覺豁然開朗,有眉目可辨了。今天談「文會」,自然不必要再學古人,要美人相伴醇酒相饗,要吟詩賦詞。今天即使是讀書人的休閒活動也大有改變,他們不可能再與古人一樣用詩酒來麻醉自己。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文化的賞心悅目的環境,在消閒的時刻,悠遊其間,高興時與友人談笑風生,又能有安祥的環境,度過寧靜的片刻。其結論就是一座傳統的園林。

然而細究起來,我們需要的是一座傳統園林形態的環境,並不是一座標準的中國園林。前文說過,過去的中國園林是「後花園」,居住部份是在園外的。只有大規模的宮廷園林,或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才結合園景與居住單元。而聯合報的需要應該是一個集結居住單元而形成的園景,介乎大觀園與民間園林之間的休閒環境。它要容納不同的文化活動,且提供寧靜而優雅的居住環境。

我們需要的是傳統園林中空間的層級性,佈局的詩情畫意,優美而飄逸的建築美感,以及在有限的空間中,利用因借的原理創造無限的變化。我們需要的是傳統的山石與水泉之趣、花木扶疏之美、水中倒影與水面浮萍的情趣和亭榭錯落有緻的韻味。

※摘錄自《漢寶德:境象風雲.寫藝人生》





作者介紹

漢寶德,著名建築師暨建築學者,台灣現代建築思想的啟蒙者。1934年生,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主要經歷為: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等。

回國初期設計之洛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爾後其思想轉念為大眾而設計,產生融合當地地貌情境之溪頭青年活動中心,此後,無論是墾丁青年活動中心、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南園等案例,更結合其長年從事古蹟修復工作之經驗,以現代技術來詮釋民族與鄉土形式建築。其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獎。

早年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著作等身,至今仍持續創作中,包括:《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漢寶德談美》、《美感與境界》、《設計型思考》、《漢寶德建築行》、《建築.生活容器》、《建築.歷史.文化》、《東西建築十講》等。曾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聯合報副刊、中華日報副刊、天下雜誌、大地雜誌、探索雜誌、人本教育札記、明道文藝雜誌撰寫專欄。

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2年第二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終身成就獎。

出版社:暖暖書屋





♪ 《歌》 張艾嘉、劉文正• SONG - poem by Christina Rossetti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xNqc-s_UE
词: 英国女诗人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Song) (徐志摩译)
曲: 羅大佑的第一首作品,完成於1974年 
《Song》 by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1830-1894) (English poet)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 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 forg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
Sing on, 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

《歌》 (徐志摩 译)

我死了的时候,亲爱的,
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须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荫,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再听不见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倾吐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
我也许,我也许忘记。
~~~

《歌》 (飞白 译)

在我死后,亲爱的,
不要为我唱哀歌;
不要在我头边种蔷薇,
也不要栽翠柏。
让青草把我覆盖,
再洒上雨珠露滴;
你愿记得就记得,
你愿忘记就忘记。
我不再看到荫影,
我不再感到雨珠,
我不再听到夜莺
唱得如泣如诉。
我将在薄暮中做梦——
这薄暮不升也不降;
也许我将会记得,
也许我将会相忘。

~~~~

《歌》词 曲: 羅大佑
當我死去的時候
親愛的別為我唱悲傷的歌
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 也無須濃蔭的柏樹
讓蓋著我的青青的草 淋著雨也沾著露珠
假如你願意請記著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 陽光不昇起也不消翳
我也許 也許我還記得你
我也許把你忘記
我再見不到地面的清蔭 覺不到雨露的甜蜜
我再聽不到夜鶯的歌喉 在黑夜裡傾吐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 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許 也許我還記得你
我也許把你忘記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