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6日 星期日

The Sense of Sight By John Berger 觀看的視界 YouTube 的 漢清講堂139 紀念 John Berger (鍾漢清2017)

5年前, John Berger 過世,我在YouTube 的 漢清講堂作了一紀念節目:紀念 John Berger (鍾漢清2017) 。
最近台灣的書店再翻譯、出版了The Sense of Sight By John Berger 。我想,我可以多談The Sense of Sight By John Berger .


觀看的視界

The Sense of Sight


  1. 吳莉君(譯)(2010)。觀看的視界。(原作者:John Berger)。臺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原著出版年:1985)


Greg Grandin ’99 Ph.D., professor of history in the Faculty of Arts & Sciences, won a 2020 Pulitzer Prize in the general nonfiction category for his book “The End of the Myth: From the Frontier to the Border Wall in the Mind of America”. Read more here:

https://news.yale.edu/2020/05/04/yale-historian-grandin-wins-2020-pulitzer-prize-nonfiction

NEWS.YALE.EDU

Yale historian Grandin wins 2020 Pulitzer Prize in nonfiction
History Professor Greg Grandin ’99 Ph.D. receives the aw



紀念 John Berger: ' I WOULD SOFTLY TELL MY LOVE', 農民的寂寞、彈奏手風琴給牲畜聽、小犢的誕生.....十字架的縱(祖先與未來)橫(與他地的交往)相交之地即home....A Touch of Grace Portrait of John Berger 法國里昂Rhône河監獄的故事;"Ways of Seeing”;Portraits: John Berger on Artists hanching chung 0 72 6/16/19



1:16:44

139 紀念 John Berger (鍾漢清) 2017-02-18






139 紀念 John Berger (鍾漢清) 2017-02-18



John Peter Berger (/ˈbɜːrər/; 5 November 1926 – 2 January 2017) was an English art critic, novelist, painter and poet. His novel G. won the 1972 Booker Prize, and his essay on art criticism Ways of Seeing, written as an accompaniment to the BBC series of the same name, is often used as a university text. He lived in France for over fifty years.

ABOUT THE SENSE OF SIGHT

With this provocative and infinitely moving collection of essays, a preeminent critic of our time responds to the profound questions posed by the visual world. For when Booker Prize-winning author John Berger writes about Cubism, he writes not only of Braque, Léger, Picasso, and Gris, but of that incredible moment early in this century when the world converged around a marvelous sense of promise. When he looks at the Modigliani, he sees a man’s infinite love revealed in the elongated lines of the painted figure.

Ranging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conflagration of Hiroshima; from the Bosphorus to Manhattan; from the woodcarvers of a French village to Goya, Dürer, and Van Gogh; and from private experiences of love and of loss, to the major political upheavals of our time, The Sense of Sight encourages us to see with the same breadth, courage, and moral engagement that its author does.


與《觀看的方式》齊名的代表性文集
觀看的感知和想像,始終是理解這世界的首要方式
愛與激情死亡權力勞動體驗時間、歷史
貫穿全書、驅動我們所觀看的視界

 

本書是約翰‧伯格的代表性文集,涵括的時間範圍、書寫類型和陳述主題,是最為廣泛的一本。鎖定這本文集的關懷主題,就能對他作品的發展脈絡有所理解。讓我們清楚看出,是哪些力量在背後驅動他的大多數作品。

  愛與激情、死亡、權力、勞動、對時間的體驗,以及當前歷史的本質:這些貫穿本書的主題,不僅是伯格作品關切的重點,也是當代最迫切的緊要事務。旅行和遷徙,夢,愛與激情,死亡,做為一種行動和創作的藝術,以及語言工作和體力勞動之間的關係。與藝術作品、藝術功用,以及藝術生產工作有關的主題,為伯格的文集提供了一個自然焦點。

  從文藝復興到廣島原爆,從博斯普魯斯到曼哈頓,從法國小村的木雕工匠到哥雅、杜勒和梵谷,從愛與失落的私人體驗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政治大變動,這本書鼓勵我們,以如同作者般的專注而熱切、感性而反叛、悲傷而堅持,去觀看我們置身的視界。

影響深遠的〈立體主義的時刻〉,具體示範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的靈活彈性、無遠弗屆,書寫的不只是布拉克、雷捷、畢卡索和葛利斯,還包括這世界在二十世紀初聚合在一種神奇的許諾感之下的那個不可思議的時刻。本書收錄了這篇文章,做為第六部〈藝術創作〉的重點。 而有關說故事和語言的主題,在伯格的人生和作品裡,則是一種更加無所不包、更加漫射擴散的關懷。第二部〈離家〉,引介了旅行、流亡和遷徙這三個題材;這些反思在接近文集尾聲的〈未竟之路〉裡,繼續綿延。 第四部〈愛的ABC〉裡的所有文章,全都展現出伯格對藝術創作和特定畫作的關注,探討了一系列藝術家獨特的愛與激情經驗,而〈史特拉斯堡之夜〉一文,則是記錄了伯格在創作電影劇本《世界之中》時,對於激情的種種想法。 五篇素材不同、情境迥異的文章,組成了談論死亡的〈告別照〉;在每一篇裡,我們都可清楚看出,死亡不只是屬於過去――埋葬死人的永遠不是死人――也屬於現在和未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世界知名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倫敦,二○一七年辭世。
伯格生前長期居住於鄰近法國邊境阿爾卑斯山的小村鎮裡,深受當地傳統習俗及艱困生活形態所吸引,以山中居民為主題撰寫多部相關作品。《約翰‧伯格四季肖像》紀錄片,捕捉巨匠晚年風華。
伯格作品大多批判色彩濃厚,表現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對社會、政治議題之看法亦獨具一格,公認為歐陸最具影響力藝評家。著作浩繁多元,重要作品有:《第七人》、《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影像的閱讀》、《藝術與革命》、《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攝影的異義》、《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班托的素描簿》等。


相關著作:《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另一種影像敘事:一個可能的攝影理論》《攝影的異義》《留住一切親愛的:生存.反抗.欲望與愛的限時信》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攝影的異義》、《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等。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