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1210 2016 (2) 25萬人爭平權 總統:同志有權結婚



由美麗島雜誌想到朴正熙朴槿惠父女(陳忠信2016 );2014 人權日-美麗島事件紀念日

  1. 人權日-美麗島事件紀念日 陳忠信主講

    • 1 year ago
    •  
    • 49 views
    人權日-美麗島事件紀念日( 2014.12.10 私人聚會) 1979年高雄美麗島事件已滿35週年,今天我處有邀約小聚會:陳忠信(杭之)、唐香燕、 ...

~~~陳忠信新增了 4 張相片














由美麗島雜誌想到朴正熙朴槿惠父女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1950年起,聯合國大會定每年的12月10日為國際人權日,以紀念《宣言》的通過。
29年後,也就是1979年12月10日,當時還不能組黨的台灣,一群反對國民黨軍事威權統治的反對人士聚集成立美麗島雜誌社,發行《美麗島雜誌》(月刊),很有意思的是,每期雜誌的封面都是一張群眾集會的照片(只是每期顏色配色變化),三個大大的「美麗島」字樣下面,兩列英文的 “FORMOSA:THE MAGAZINE OF TAIWAN′S DEMOCRATIC MOVEMENT”,清楚地定位這是民主運動的機關誌。(見圖)
雜誌社除了出刊雜誌之外,還辦很多活動,更在各地設服務處,8月下旬創刊時,封底除「全美總經銷」外未列台灣各地服務處,第 2 期時已成立 9 處服務處(當時除金、馬、澎外島,有 20 縣市),第 3 期又增加為 11 處,台灣本島半數以上縣市都成立了服務處。這些服務處並不是只賣雜誌的經銷處,更重要的,是一種後來被稱為「沒有黨名的黨」的組織發展型態。
這種發展,恐怕是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以來所未曾有的。從政治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威權體制的根本特徵是,其威權權力機器有非常有效的能力去預防那些有害於其權力與利益的政治結果出現,而即使意外地出現了這樣的政治結果,威權權力機器也有能力很快地將之粉碎。12月10日雜誌社在高雄辦群眾集會紀念國際人權日,遭到鎮壓,是一種結構性的必然發展,不發生在當日的高雄,也可能發生在其後某月某日的某地。這是美麗島事件的結構性背景。
美麗島事件之後,台灣的民主運動進程邁向另一個階段,台灣的民主化也有一番轉折性的發展。
昨天一早,遠在芝加哥的老友、美麗島大審前也連署由陳若曦帶回來之 27 名海外學人致蔣經國函的詩人許達然教授打電話來,說今天是國際人權日,美麗島事件紀念日。當時我不在家,正在社區家庭理髮店剪頭髮。我這才猛然意識到,美麗島事件轉瞬即將 40 年,當年的戰友有些已成古人。這裡無法去追憶很多當年的往事,以及相關的隨想。倒是最近韓國總統朴槿惠的風波讓我回想到一些往事。順手一記。
美麗島時期,韓國是軍人朴正熙執政,那也是通過軍事政變取得權力,一樣實行軍事威權統治,一樣號稱在經濟建設上有亮麗成績,也位列四小龍。《美麗島雜誌》在第 2 期刊登了一篇〈揭穿韓國經濟奇蹟的神話〉,這是上篇,還有下篇。文章聲稱根據實地調查,揭露韓國經濟發展的真相,主要是抨擊韓國的經濟發展犧牲農工階層,壓制民主運動。批判性很強,跟當年台灣的情形有一定程度的相似。(見圖)
正因此,後來我被捕後在調查局偵訊中,偵訊人員說這是我們自己寫的,以韓國的狀況來影射、抹黑國民黨的統治。事實上,這是一篇由艾琳達提供的、由外籍人士所寫的長篇英文稿子編譯而成的,作者有很明顯的左翼思想背景。
文章刊出後,韓國駐台北的大使館(當時有邦交)向國民黨政府抗議,要求查禁,國民黨政府也給雜誌社極大壓力,但可能因各種原因考量,還沒立即查禁。雜誌社則在第 3 期刊出一封致韓國大使館的信函,說明雜誌社的立場,並將該頁塗黑處理(如圖),以示抗議。
第 3 期甫出刊,10月29日晚,朴正熙為其多年倚為心腹的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刺殺身亡,是為「10.26 事件」。《美麗島雜誌》第 4 期(也是最後一期)以社論〈韓國政變的背景和啟示〉(雜誌社同仁、〈台灣自救宣言〉作者之一的魏廷朝執筆),指出如果政治領袖要受後世欽仰,就應順應民主潮流,樹立民主的典章制度,化「個人」一時的偉大與英明為永垂後世的「制度」上的完美和安全。
此外,編輯部也輯譯相關資料,寫成〈漢江怒濤下的悲劇 ── 朴正熙遇刺事件淺析〉,我在〈編者案〉中說:當代大經濟學家之一的 Jacob Viner 曾說:「經濟學家有義務去認清,經濟的改善並非僅僅是更多的資本、更多的耕地、或更多地下煤的問題,而且也是透過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健康、更好的刺激,以及更好的政治與社會組織所獲致的管理與體力勞動的效果之成長的問題,並且加以宣揚……」開發中國家在快速成長的大目標下,為要累積資本,常採用所謂「加工出口」的經濟發展策略,大膽地犧牲農業和都市勞工的利益,並為貫徹這一類政策而建立獨裁政治體系,而造成很多社會、政治問題。……朴政權 18 年維新只是這樣一個例子。此次政變有其深遠的經濟層面因素,它或可引導我們去想:開發中國家在獨裁與工業化之間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這兩篇文章的撰寫與編譯,當然有當日我們對政治、社會的一番關切在,因而都有相當的批判視角。批判論述之餘,公案還是要了,這一期,我們再度把上期塗黑的致函稍作增補刊出,〈敬請韓國政府對本刊言論正式表示態度〉,這次不再塗黑。
第 4 期在 11 月底出刊,二個禮拜後,美麗島事件發生,全島大逮捕,雜誌當然也就「有疾而終」,而韓國則在軍事政變的動盪中。台、韓各自經歷不同的政治發展歷程,最後各自走上各自型態的民主化。
上世紀末,朴槿惠再次步入政壇,在其國會議員任內,曾來台訪問。有一次,外交部宴請她,我在立法院曾參加「中韓國會議員聯誼會」,幾次去過韓國交流,拜會過各黨,大概因為這個原因,外交部邀我與宴,但除了記得主賓外,當時有誰參加(只有一桌),主人是那位,我已一概無印象,或許是當年的事沒留下好的印象,因此或許是居於好奇,或者是禮貌,吃了一頓幾乎什麼都沒留下印象的應酬飯。
事隔多年,再度看到這位將軍之女之報導,已是貴為總統,接著又是在群眾憤怒的抗議聲中、在國會壓倒性通過彈劾下,不光彩的下台。順著這事去看韓國獨立後、民主化後的政治發展,能不唏噓乎?能不深思乎?民主化是一條什麼樣的路呢?


25萬人爭平權 總統:同志有權結婚


【連線報導】民進黨政府對婚姻平權修法態度搖擺曖昧,催出台灣同志運動史上最大規模集會。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團體昨下午在北市凱道總統府前舉辦「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盼盡速修改《民法》,讓同性也有婚姻權利,主辦單位估現場湧入25萬人,人潮從凱道蔓延4公里遠,有同志當場求婚、熱吻,氣氛high爆,各黨派都有立...



楊索


【世代革命】
微雨入夜,6點45分,女神何韻詩登台,現場幾乎瘋狂。在黃昏五點時,聚集群眾應該有30萬人。這是我與攝影記者張良一根據太陽花330及洪仲丘那兩場的遊行人數粗估。

在新店出門時抬頭看到彩虹,十分驚喜。下午四點從台大捷運站下車,人群已滿至公園路、常德街口,我繞一圈從貴陽街進中山南路,步步難移,最明顯的感受是99.99%的面孔是年輕人,30歲以下的世代。⋯⋯更多




【彩虹圍城 關鍵一役】
前兩天尤美女辦公室傳來消息,說12月10日是關鍵戰役,大家都等著看,看今天的陣勢場面。尤美女立委很辛苦,承擔很深;當然,在立法院內,這不是一人或一黨的戰場,大家也看到國民黨很拚搏的許毓仁委員。婚姻平權是世界進步潮流,是社會眾人之事,人人都需站在第一線相挺同志。
這幾日的氛圍,讓我想到石濟雅的母親。1994年,石濟雅與林青慧燒炭自殺,兩人留下那句話「社會的生存本質不適合我們」。精靈一樣的孩子走了。那段日子,石濟雅的母親常與我在一起,跟著我去靈鷲山採訪,在宜蘭參加一個朋友婚禮。她的徬徨無助與困惑一點一點顯露出來,然而她始終未情緒失控。
我在幾本舊電話簿嘗試找她的電話,找那年的採訪筆記與日記,而整版的深度報導〈那急起驟落的生命樂章──石濟雅與林青慧的生死事〉也找不到了。我很想給石媽媽打電話,希望她受到安慰。不知善良的石家夫婦,石濟雅的媽媽如果也關心這一刻,她心頭的一處硬塊可否被稍稍撫平──孩子一點都沒有錯,只是時代來得太晚。
大家記牢了葉永鋕的媽媽所說:「你們買的是直達票,是要抵達終點,不能中途下車。」這張直達票就是「修民法、反專法」。彩虹圍城,矢志修法,捍衛真愛,人人有責。革命尚未成功,婚姻平權賸最後一哩路,不能沒有你,你我須踏出家門,到凱道現場支持,走到現場才算數!
圖片取自網路


楊索 今日音樂會主辦單位太優秀了,只有一週催生出那麼大的愛與和平活動,動員、宣傳、節目、秩序都是一流。現場給人希望、光明、溫暖的感受。https://www.facebook.com/rex1101/videos/vb.100000742239951/1420927554608639/?type=2&theater


楊索 內閣首位官員表態,文化部長鄭麗君挺婚姻平權修民法「既有的婚姻制度造成不同性傾向者之間權利的不平等,形成了制度性的歧視。為了讓台灣成為真正尊重人權、實現平權的社會,請支持修改民法!婚姻平權加油!‎」https://www.facebook.com/love.lichiun/photos/a.165216330167.129692.155724795167/10154629223395168/?type=3&theater



昨天晚上在瑞典諾貝爾頒獎典禮上
派蒂·史密斯含淚唱了狄倫這首歌
其實也是唱給站在凱道朋友們聽的
Patti Smith cantando emocionada “A Hard Rain's A-Gonna Fall”, de Dylan, hoy durante la…
YOUTUBE.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