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山外買千多元書,不包括KEN SU....
下午曹學長來訪。幫他發Email:國學大師 兄弟鬩牆...爭鮮270...
老曹謹錄:希望送給均琴、帥軍
鍾清章老師晚上來電,談為何知道其生日、聽過Karatsu講marketing
讀文訊.....晚上無法入睡 (too much coffee?)
奇怪,我大一時至少有二位吳老師:教微積分的吳千甲(英格)老師 (讓有些學生做惡夢),另一位是國文吳福助老師,他要我們讀《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寫校園的"羊蹄甲花開"......(作文之道是英文老師教的,普林斯頓的畢業生,據說教育部規定教師都必須至少有碩士學位,真是豈有此理.....)下午曹學長來訪。幫他發Email:國學大師 兄弟鬩牆...爭鮮270...
老曹謹錄:希望送給均琴、帥軍
薪盡火傳【拼音】:xīn jìn huǒ chuán. 【釋義】: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于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出處】:《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鍾清章老師晚上來電,談為何知道其生日、聽過Karatsu講marketing
讀文訊.....晚上無法入睡 (too much coffee?)
台灣重回中美談判桌
川普一通電話引發地區局勢震動
MARK LANDLER 17:02
川普打破慣例與蔡英文通話,使淡出外交熱點已久的台灣問題再次成為中美關係的重要議題。分析稱中國或重新考慮對台強硬立場,中美關係也可能受到影響。
川普對台灣的商業興趣引人猜測
傅才德 18:37
一個自稱是川普公司「銷售大使」的人和台灣官員商談投資事宜。若川普真的在台灣投資,潛在利益衝突將讓中美關係更加複雜。中國如何看待川普與蔡英文通話
JANE PERLEZ 17:07
川普與蔡英文通話的舉動戳中了中國核心利益中最敏感的問題。雖然中國的反應相對溫和,但分析認為,此事已為中方敲響了警鐘。
安倍晉三將訪問珍珠港
紐約時報中文網 19:50
安倍晉三週一宣布,本月將訪問珍珠港。從來沒有一位日本領導人造訪過這個美國海軍基地。75年前珍珠港事件引爆了太平洋戰爭。
127 紀念唐津一先生--向曾繁城先生 致敬
2016-11-23 HC Chung
2016-11-23 HC Chung
紀念唐津 一 先生(Hajime Karatsu 、1919 - 2016)--向曾繁城先生 致敬 (1985.10:日本半導體界的 TQC_曾繁城筆錄) 日期:11 月 23 日(周 三…
YOUTUBE.COM
吳福助老師昨天回我一封信,我認為值得推廣,所以公佈之。
漢清:1.很高興昨天見到您。2.我大學時期在東海圖書館工讀,負責排架,因而有機會翻遍館中文學相關圖書。3.1970年回東 海任教後,40多年時間,經常利用館藏資料備課做研究。4.東海 圖書館發行《館訊》月刊﹝2001-2015﹞14年間, 我推薦發表東海及中興研究生書評及論文甚多。5.今年《館訊》 改版為《館刊》,我參與策劃及審稿。6.《館訊》點閱率, 大約每月8千多人次,《館刊》也差不多。7.該刊編輯是館員謝鶯 興一人之力。他一直認為:「東海圖書館怎麼可以不留下東西?」 堅持此信念,奮勉不懈。8.謝鶯興在我心目中,是東海的「 太史公」,他獨力編纂出版了一系列東海校史文獻。8.謝鶯興大學 時期修過我開的「治學方法」課程,他的文獻整理理念, 我全然認同。在這方面,他自謂受我的影響甚深。他3年後要屆齡退 休了。我要趁他退休之前,盡力協助他。9.黃皇男館長是歷年來最 重視《館刊》,最用心出版的館長。10.《館刊》是月刊, 是電子期刊,每月15日出刊,從未脫期。出刊後,文稿即可利用g oogle搜尋到。11.館刊一直是「純學術」刊物, 開放各界投稿,是很理想的自由討論園地。12.非常感謝您推薦蘇 錦坤先生撰稿。請蘇先生先利用東海大學圖書館網站,從《館刊》、 《館訊》進入,瀏覽各期內容。也可利用「吳福助」作者名稱進入, 了解情況。2016年11月15日這一期,我有發表〈高瑞錚《 仰望天空的人》讀記〉一文,敬請指教。「稿約」務請閱覽。 謝謝您費神,也歡迎您協助撰稿,以光篇幅! (蘇先生補:稿約在此網頁:(http://www.lib.thu.edu.tw/~ lidato/))
祝福夢筆生花,青春永駐!吳福助敬啟
(又)
漢清:奉上舊作一篇,請您和蘇錦坤先生不吝指教。謝謝您們!吳福助謹啟
沈哥 當年寫過吳老師出的題目:楝花樹下
~~~~~
阮偉明新增了 4 張相片。【東海校園】〔創校初期配置圖〕
這四張是東海大學創校初期的平面圖,依序分別是1954和1955年的全校配置圖,第三張文理大道配置圖時間不詳,最後一張是全校水管配線圖。.......
2天前的清晨,約7點多,我與梅廣學長 (此次論壇上台報告的,有些是他的學生)和某學弟逛 (東海大學)"文理大道"。陽光普照,水泥道上來往的民眾"絡繹不絕",草坪上也有人,如此人間景象,讓人想起陳其寬老師晚年,也是踏上它,沿斜坡而下,他似乎有點驚
訝"兩岸"的榕樹,有的業已可合抱......
我跟他們講1971年入學時最難忘的景象之一是,隔幾天中秋夜,校園開放,過後,所有的草坪上頭都鋪上垃圾,學校動員許多工讀生清理 (當年,賺了幾次工讀費),約花3天才能讓校園復原。
像文理大道,同一地方,不同的時段,讓不同的人們分享好風景,包括楊德昌晚期拍片《一一》等等,這些,我認為都是美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