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1231 2015 四


午夜貪讀某書---忘了。9點半起。
1點半出外,繳下月管理費2100。買書100元5本;英國餅干5個100;麥當勞有雙牛1+1 50元......
最近圓明園的12獸首開模品引起熱議。想起1992年的一段新加坡往事:朋友的哥哥是台北寒舍的專業經理人,我們在新加坡開亞太主管會議:他老哥要我們到新加坡博物館取回某一獸首,提回台北。我們就以接力的方式,輪流將它提回酒店。我覺得它很醜:我也不相信它有靈,不然,眾人待它的方式,當一番痛哭。



昨天想過,2016年的漢清講堂要請忠信兄約南方朔先生來談一下他的數十本大著,是台灣過去40多年的政、經、社的一些紀錄,當然他在詩與語言方面也有近十本作品。


Hanching Chung http://hcbooks.blogspot.tw/2015/12/blog-post_31.html南方朔:《"反"的政治社會學:近代新反抗運動》《另一種英雄:反體制的思想與人物》《世紀末抒情》《有光的所在》


【南方朔】《馬政權的開場、中場與收場》;為什麼不對馬江等人測謊?.....The Penguin Book of Lies《蒙田散文集》http://hcbooks.blogspot.tw/2013/10/penguin-book-of-lies.html
南方朔:無能的領導,恐懼的總和 / 笨蛋!問題在領導: K 馬英九的文集
http://hcbooks.blogspot.tw/2011/07/blog-post_4445.html

臺大圖書館 186項目

Kurosawa’s Japan Revisited
1970年代兩部影片《望鄉》《人證》:日本人的望鄉(江春男)
1950年代五部經典電影:《七武士》《東京物語》《野火》《雨月物語》《哥吉拉》



戴明 W. Edwards Deming《新經濟學:產、官、學一體適用》自序及文摘 

戴明《新經濟學》作者序
本書是為在現行管理方式肆虐下生活的人而寫。這種管理方式導致了既大且久的損失,使我們步向衰退。大多數的人誤以為,現行管理方式存在已久,而且牢不可破。事實上,它是現代的發明──一個經由人們的互動方式而創造出來的牢籠。這種互動使得我們生活的所有層面──政府、產業、教育、醫療──都深受其害。
我們都在競爭的氣氛中成長,不論是人與人,或者團隊、部門、學生、大學之間,都充斥著競爭。經濟學家教導我們,競爭會解決我們的問題。事實上,我們現在了解,競爭具有破壞性。更好的做法是,每個人都能以「人人皆贏」為目標,如同處於一個系統般共同工作。我們所需要的是合作以及向新的管理方式轉型。
轉型之道就是我所稱的「淵博知識」。淵博知識系統由四大部分所組成,彼此互相關聯:
(1)系統的體認
(2)有關變異的知識
(3)知識理論
(4)心理學
本書的主旨,在為讀者開啟通往知識之道,並且培養追求更多知識的渴望。
我在《轉危為安》書中提到的管理十四要點(14 points for management),乃是運用淵博知識系統,將現行管理方式往最適化轉型下的自然產物。
本書也可做為工程、經濟、企管科系學生的教科書。企管教育的目的,不應該是讓現行管理風格永遠不變,而是要促使它轉型。工程科系學生對所學習的新的工具與工程理論,也需要新的管理方法才能成功地運用。換言之,學校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為未來而非為過去作準備。
本書前兩章描述現行的管理方式,並且建議較好的做法。第三章談系統的理論。在最適系統中每個人都受益──股東、供應商、員工、顧客。第四章介紹淵博知識系統,可以提供一種外界觀點,使我們能更了解我們所工作的組織並促使其最適化。以後各章則進一步闡釋第三章與第四章的理論,並穿插企業、教育界、政府部門的相關實例及應用情形。
許多人對於本書的完成都有貢獻,我會在書中各處指明。在此特別感謝我的祕書西西莉婭.克利安的全力貢獻。
http://demingcircle.blogspot.tw/2015/…/w-edwards-deming.html



我不相信以"國家"為範圍的廣泛論述。譬如說,
" 我們德國"在2015年,有的大企業如大眾汽車,幾乎破功;西門子之前備受調查。

1972年,我的一位學長建議我們讀胡光麃先生著名的回憶錄『波逐六十年』。

《胡適書信集》內有3封信 ,第一封解釋胡適18歲取室名"藏暉"的出處:(1955年11月28日,胡適自紐約給胡光麃寫信:

光麃兄:
…….尊事能如此解決,我在海外知道了很高興。
老兄是絕頂聰明人,總未免鋒芒太露…….我在十八九歲時就取李白詩「至人貴藏暉」的意思,取「藏暉」為室名,欲以自警。但四十多年來,終不能實行此意。……( 胡光麃《波逐六十年》香港:新聞天地,1976年第7版,頁174)


第二封胡光麃先生要將其發明之屋取名 "胡適屋", 胡適說,萬萬不可。 他一生受暴得大名之累, 晚年更......
不過,北京大學《胡適書信集》、《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頁106)所引的書名,叫《六十年之波逐 》:妙。)

(胡光麃先生晚年還能寫『影響中國現代化的一百洋客』(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中國現代化的歷程』,真令人欽佩。)


今年12月是重要恆春民謠教學與演唱家朱丁順先生,逝世3週年。朱丁順(1928/11/30~2012/12/26),一生致力於恆春民謠教學。朱老師為恆春民謠重要傳唱者,歌聲轉折多變,歌詞即興自在,充分展現活潑的民間文化生命力。曾獲第14屆金曲獎傳統藝術「最佳演唱獎」、第19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特別貢獻獎」及「人間國寶」的封號。在這歲末時節,緬懷大師的精彩演出…..




同學們,
新年新希望。
昨天苦邦將美國加州同學會4人的照片、錄影給我們在fb流傳,請點閱:
----
謝謝安排新春講堂聚會,我和陳忠信報名參加!(唐香燕)
  • 蘋論:為選票故宮南院猴急;連贗品也收
  • ****
  • 1972年我的一位學長建議我們讀胡光麃先生著名的回憶錄『波逐六十年』。《胡適書信集》內有3封信 ,第一封解釋胡適18歲取室名"藏暉"的出處:
    1955年11月28日,胡適自紐約給胡光麃寫信

    光麃兄:
    …….尊事能如此解決,我在海外知道了很高興
    老兄是絕頂聰明人,總未免鋒芒太露…….我在十八九歲時就取李白詩「至人貴藏暉」的意思,取「藏暉」為室名,欲以自警。但四十多年來,終不能實行此意。……胡光麃《波逐六十年》香港:新聞天地,1976年第7版,頁174)



    第二封胡光麃先生要將其發明之屋取名 "胡適屋", 胡適說,萬萬不可。 他一生受暴得大名之累, 晚年更......
    不過,北京大學《胡適書信集》、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頁106)所引的書名,叫六十年之波逐 》:妙。

    (胡光麃先生晚年還能寫『影響中國現代化的一百洋客』(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中國現代化的歷程』,真令人欽佩。)
  • ----
  • 親愛的親朋好友,

    2016新年愉快

    2015年只剩一天就要過去了,感覺好像年初在等春天,怎麼又到了晝短夜長的冬天,期待著下一個春天。可是在寫這一年一度的報平安信,才發現2015年其實過的滿充實的。

    一. 三月初台灣的小妹嫁女兒,兩個孩子願意並見識台灣的結婚習俗,我們三人乃特地從美飛回台灣參加婚禮,其間我和兒子在香港停留了兩晚,短暫的一天遊加上好吃的廣東飲茶,對香港留下了美好回憶。

    二. 四月份海偉工作的貝爾直升飛機公司提供優惠離職計劃,他沒有太多考慮就接受這個offer,兩星期後就「退休」在家了。本想他還要再做三年,這下我們的計劃全亂了,幸好海狄還有工作,健康保險不成問題,他是否再回職場就隨意了。

    三. 七月底八月初我們全家到Nashville, TN 女兒那去渡假,Nashville 有很多樹,非常漂亮,去吃的三個當地小吃都要排很長的隊伍;還有此城以鄉村音樂出名,特去了一家餐廳邊吃飯,邊聽年輕人發表自己的作品(那有很多此類餐廳);那兒的Gaylord比達拉斯這兒的Gaylord 大得多,一樣豪華;旁邊着名的鄉村音樂舞台Grand Ole Opry可以買票參觀後台;又去了附近南北戰爭死傷最重的戰場,戰爭裡人有名有姓,不再是書上的名詞。
    幸好我們安排了這樣的旅行,女兒一月份就又要搬到LA 去了。

    四. 為了九月底唐崇榮牧師來達拉斯佈道需要的百人合唱團,海偉和我從Nashville 回來就參加教會的詩班練習,四條聖詩非常悠美,但也不容易唱,從茫茫然到最後獻唱時高昂的心情,百人大合唱唱出來的感動確實不同。

    五. 今年是我們大學畢業四十年及東海六十歲的生日, 十月底十一月初海偉和我經香港到台北,先和在台北的大學同學見面吃飯聊天,第二天十月卅一日參加十七屆校友返校日,台中、東海都變得很多,晚上福華飯店盛宴見到當年朝夕相處的老同學,好些四十年沒見(感嘆!),感情卻比以前更濃醇,也認識一些新的老朋友,真好。當年的室友六位來了三個,各有所成,也更珍惜對方。盼望了幾個月的重聚,才兩天不到就結束了,「曲終人散情未了」,希望以後能常相見。之後回到高雄,十一月天氣還那麼熱,難得的是見到當年住愛荷華一起團契服事的呂教授夫婦,卅年不見,九十歲了。他們居然在此地的聖光教會任教多年,我們都不知道。

    六. 十一、十二月海狄忙着看一本書"Understand My Muslim People",想要多瞭解伊斯蘭教(中國人稱的回教),看完後又花些時間寫份心得感想,除了自己思緒清楚,也希望能對伊斯蘭教有興趣的教會朋友提供些基本概念。

    聖誕節假期兩個孩子回家過節,我們一起去新開的中國超市買菜,在家吃火鍋,包水餃,包子,盡可能在家吃飯,還多做些給兒子帶回去的,並且看了場「星際大戰」的電影,忙的很。然後女兒回去,兒子回Austin,我則趕快把此信趁跨年前寫完寄出。

    願 賜平安的神常與你們同在

    海偉、海狄上



2015年12月31日向晚,到臺大校園散步。
走到社科院,似乎開幕近一年,而我沒細看過它。
一開始,可細讀寫在玻璃上的現代詩,立讀之,竟然有點感動。
不知道:為什麼臺大院方有這種氣魄和勇氣,將楊牧之詩書於此21億(?)建物長之廊頭......

(8小時之後,2016年清晨2點,我想找出這首詩,連帶找出童先生的故事: 
童子賢捐8千萬協助台大社科院大樓完成內部裝修,只要求院方把楊牧的〈學院之樹〉刻印在院館長廊盡頭,提醒每天經過的學生在追求知識之餘,別忘了「同情」和「智慧」。)


(接下來,我去該館辜振甫紀念圖書室借一本盼望近十年的書:Models of a Man: Essays in Memory of Herbert A. Simon, 2004
【尾聲】(Epilogue)是編輯之一的才子James G. March 教授的英文詩: A Soft Goodbye,   pp. 533 -35,讀之令人感動。)http://hcplace.blogspot.tw/2015/12/198311-soft-goodbye.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