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看總統辯論。不過,可以談一下蔡英文不談"國共的92共識"。
我支持蔡英文的做法,因為這對台灣最有利的選擇,才可能有更高層次的發展和收獲,這是台灣民主制度的紅利。
我不擔心北京的反彈,因為反彈力道越大,長期而言,中國損失會越大。所以聰明的中共會試時務,會想出交往的另一路徑,畢竟,中共本身的內外壓力,肯定不比台灣的低。
我支持蔡英文的做法,因為這對台灣最有利的選擇,才可能有更高層次的發展和收獲,這是台灣民主制度的紅利。
我不擔心北京的反彈,因為反彈力道越大,長期而言,中國損失會越大。所以聰明的中共會試時務,會想出交往的另一路徑,畢竟,中共本身的內外壓力,肯定不比台灣的低。
精彩好看可惜忽略民生議題
辯論讓朱立倫輸得沒有遺憾
◎沈政男
2016總統選舉電視辯論第一場在今天下午登場,一開頭就是敗筆,根本沒必要找施振榮來主持。任何一個口齒清晰、講話夠快的人都行,偏偏那人不是施振榮。
一開始的申論,宋楚瑜講了宏大計畫,從財政經濟到托育養老,都在看稿,他唸完不只觀眾記不得,恐怕要他用自己的話再講一次也沒辦法。朱立倫一開始就猛批蔡英文,這也是他這場辯論的主要策略,隨後講了一些政見,裡頭竟然包括具體提高基本工資,連數字都講了出來,顯然跟他先前的減稅加薪政見不一樣。蔡英文回擊不手軟,防守得宜,隨後補充一些政見。
接著是媒體提問。
第一題是蘋果日報提出的瘦肉精美豬換TPP。朱立倫傾向不開放,但也不敢斷然說不;蔡英文的講法是審慎開放,但後來被朱立倫質疑時卻又自我否認。蔡英文所說的讓國內農業精緻化,意思是如此一來即使瘦肉精美豬進來,民眾還是願意吃台灣豬,但朱立倫聽不懂;蔡英文說比照日、韓訂瘦肉精標準,這就形同開放,因為日、韓都容許,但後來卻又說不是。顯然兩人對瘦肉精美豬都不夠了解。
好不容易有了好的開始,朱蔡交鋒火花四射,但接下來的四題提問都不好,讓氣氛整個又冷卻下來。第二題是中國時報提的兩岸監督條例,第三題是聯合報提的九二共識與IC產業被中國掏空,還有第四題是中央社提的如何辦外交,這些都是大哉問,但也都是容易閃躲,沒有固定答案的老生常談。應該要怎麼問?應該直接問蔡英文:如果你提的全球開拓比馬政府的向中國靠攏好,要不要具體承諾明年或四年後的台灣經濟成長數字?第五題是自由時報提的領導力問題,這題也應該問蔡英文:你如果當選,會不會特赦陳水扁?
令人失望的媒體提問,竟然連一題民生議題,比如年金、十二年國教、PM2.5與長照都沒有,顯然這些總編輯對民生議題也不夠了解。整場辯論從頭到尾沒出現「長照」兩字更是笑話,顯然演戲看戲都只是湊熱鬧看熱鬧。
還好隨後的交叉詰問救了這場辯論,這是整場精華,精彩好看。三人各提三個問題,由其他兩人回答。
蔡英文只攻朱立倫,所提三個問題是:做好做滿、兩岸同屬一中、新北政績。這三個問題都踩到朱立倫痛腳,也逼得朱立倫突然生出一個淡水阿嬤出來當救兵。只有十元便當阿嬤啦!沒聽過什麼做好做滿阿嬤。蔡英文在提問或回答時,也會針對朱立倫的攻擊做防衛或反擊,幾個回答都擊中對方要害,比如被質疑「英派」團隊有半數成員來自扁團隊,蔡英文馬上回擊說,你朱立倫不也是馬團隊嗎?
朱立倫也對蔡英文出手三拳:政策反覆空心、逃避九二共識、炒作土地。這三個問題也選得很好,但蔡英文依然模糊帶過,不講就是不講。其實「維持現狀」就是默認九二共識了。至於朱立倫對蔡英文的攻擊也守得不差,但因為問題本身力道太猛,即使不受傷也有些灰頭土臉。
宋楚瑜的三個問題是:團隊組成、與黨內大老的關係、國防政策。基本上宋楚瑜就是省長格局。
結辯部分,三人都講得不錯,都能訴諸感情面企圖打動選民。總結來說,這是一場成功的電視辯論,三人表現以蔡英文稍占上風,可惜民生議題篇幅太少。蔡英文的表現比四年前進步不少。
有人說選舉勝負已定,何需辯論?這場電視辯論的意義之一,就在於讓朱立倫知道,蔡英文的格局與實力本來就不在你之下,即使沒有馬英九的拖累,你也未必贏得了蔡英文。
6 點醒。忙一早,不知所云。可續讀the blue flower
手上有哈佛大學出版社的 Islamic Art By Barbara Brend (1992)一書二十多年了,翻過好幾次,今天讀版權,才發現是British Museum 的美洲版。
Barbara Brend: Islamic art. 240 pp.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1991. £14.95
Barbara Brend: Islamic art. 240 pp. London: British Museum ... (有Book Review)
午餐仍然是金車麵---不知道醬料有什麼好自豪的。博華,
我發現書的數量沒錯。請給我發票並告訴我匯款方式。
漢清講堂2016年4月15 (周五)左右的主題:試評Horkheim er、Ardono、陳忠信的思想、作品
忠信兄,
---
答:林博士給我的解釋:SCC,自充填混凝土是一種經過配比設計(細粒料多)的混凝土,流動性高,強度也高,在灌漿時可以自行通過鋼筋密布的縫隙,從而達到自己充填的效益。SCC源起自日本東京大學的岡村教授,初始著眼在降低在東京市內由混凝土車輸送到高程pumping的噪音,後逐漸被全世界工程界衍伸到其他功能及範圍
胡適 我的母親1930
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准我和他們亂跑亂跳。小時不曾養成活潑遊戲的習慣,無論在什麼地方,我總是文縐縐的。所以家鄉老輩都說我“像個先生樣子”,遂叫我做“穈先生”。這個綽號叫出去之後,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得面紅耳熱,覺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是喜歡看書,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遊戲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裡去“監割”(頂好的田,水旱無憂,收成最好,佃戶每約田主來監割,打下穀子,兩家平分),我總是坐在小樹下看小說。十一二歲時,我稍活潑一點,居然和一群同學組織了一個戲劇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槍,借得了幾副假鬍鬚,就在村口田裡做戲。我做的往往是諸葛亮、劉備一類的文角兒;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榮一箭從椅子上射倒下去,這算是我最活潑的玩藝兒了。
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兒底子。但別的方面都沒有發展的機會。有一次我們村里“當朋”(八都凡五村,稱為“五朋”,每年一村輪著做太子會,名為“當朋”),籌備太子會,有人提議要派我加入前村的崑腔隊學習吹笙或吹笛。族里長輩反對,說我年紀太小,不能跟著太子會走遍五朋。於是我便失掉了這學習音樂的唯一機會。三十年來,我不曾拿過樂器,也全不懂音樂;究竟我有沒有一點學音樂的天資,我至今還不知道。至於學圖畫,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紙蒙在小說書的石印繪像上,摹畫書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見了,挨了一頓大罵,抽屜裡的圖畫都被搜出撕毀了。於是我又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兒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屁股。”(跌股便是丟臉、出醜。)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到天大明時,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學堂門上的鎖匙放在先生家裡;我先到學堂門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裡去敲門。先生家裡有人把鎖匙從門縫裡遞出來,我拿了跑回去,開了門,坐下念生書。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們的。等到先生來了,我背了生書,才回家吃早飯。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就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裡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後,她罰我跪下,重重的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得坐著發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微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萬分之一二。家中經濟本不寬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經營調度。大哥從小就是敗子,吸鴉片煙,賭博,錢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見了香爐就拿出去賣,撈著錫茶壺就拿出去押。我母親幾次邀了本家長輩來,給他定下每月用費的數目。但他總不夠用,到處都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我家中總有一大群討債的,沒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廳的兩排椅子上滿滿的都是燈籠和債主。我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只當做不曾看見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門”了,我母親才走後門出去,央一位鄰捨本家到我家來,每一家債戶開發一點錢。作好作歹的,這一群討債的才一個一個提著燈籠走出去。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我母親從不罵他一句。並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
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乾而氣量很窄小的人。她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打相罵的事。她們鬧氣時,只是不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二嫂生氣時,臉色變青,更是怕人。她們對我母親鬧氣時,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這一套,後來也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後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兒比我隻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料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後來大嫂、二嫂都生了兒子了,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我母親只裝做沒聽見。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家去閒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每個嫂子一生氣,往往十天半個月不歇,天天走進走出,板著臉,咬著嘴,打罵小孩子出氣。我母親只忍耐著,人道是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這一天的天明時,她就不起床,輕輕地哭一場。她不罵一個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來照管她。她剛哭時。聲音很低,漸漸哭出聲來。我醒了起來勸她,她不肯住。這時候,我總聽得見前堂(二嫂住前堂東房)或後堂(大嫂住後堂西房)有一扇門開了,一個嫂子走出房向廚房走去。不多一會,那位嫂子來敲我們的房門了。我開了房門,她走進來,捧著一碗熱茶。我母親慢慢止住哭聲,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著勸一會兒,才退出去,沒有一句話提到什麼人,也沒有一個字提到這十天半個月來的氣臉,然而各人心裡明白,泡茶進來的嫂子總是那十天半個月來鬧氣的人,奇怪得很,這一哭之後,至少有一兩個月的太平清淨日子。
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她有時候也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個無正業的浪人,有一天在煙館裡發牢騷,說我母親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大概總有什麼好處給他。這句話傳到了我母親耳朵裡,她氣得大哭,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甚麼好處。直到五叔當眾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14歲(其實只有12歲零兩三個月)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裡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3]
胡鬧的副總統電視辯論
◎沈政男
副總統電視辯論看了兩個半小時,最大感想就是浪費大家時間。首先,三位副總統候選人顯然都遠遠無法駕馭這場國政辯論比賽,就好像打了兩個月籃球的人就要上場打NBA。這其實是倉促挑選副手的問題,但在辯論場上看得最清楚。不要說登台限時講述政見,就算給個兩天兩夜書面考試,也無法表達得更好,因為三人只惡補了一、兩個月,不可能就此變身國政達人。
於是這場辯論會最常看到的畫面,就是低頭念稿。徐欣瑩還好,王如玄看不少,而陳建仁只有講抗煞那段不用向幕僚求救。一個要當副總統的人,如果不能就國政議題,面對國民侃侃而談,而是要頻頻照本宣科,這就像求職升學面試時,看小抄比看考官時間多,怎麼可能過關?
最扯的是公民提問,主辦單位自誇是全球首創,但提出來的六個問題能看嗎?幾乎都是憲政體制的問題,而且是鮮少被討論的點子,比如「每年改選四分之一的立委」,背後的簡單思維都是:官員民代都在亂搞,遏止之道就是訴諸更頻繁更廣大的民意,最好所有官員所有議題都用投票決定。
扯中之扯,是許多不知情的觀眾感到奇怪,怎麼回答提問時也能看稿?原來這些爛題目竟然前一天已經先透露給候選人知道!果然連主辦單位也對這三人沒信心,擔心當場被掛在台上,砸了辯論會招牌。試問,全世界的選舉辯論,有人事先洩題的嗎?
因為這樣的設計錯誤,使得許多重要議題都沒討論,或者只有簡單帶過,比如兩岸關係、經濟發展、非核家園、食安等等。
最能反映候選人格局與深度是交叉詰辯,在這場辯論卻都暴露了三人的淺薄。比如徐欣瑩質疑抗煞與抗登革熱,卻不知如果台灣在醫療公衛還做得不夠好,恐怕其他方面更加不堪;王如玄質疑李遠哲教改失敗,卻不知就是因為教改成功才有太陽花運動,才有反馬英九浪潮,也才有蜀中無大將、你王如玄做先鋒的局面出現;而陳建仁質疑國民黨換掉洪秀柱是違逆婦權潮流,根本文不對題。
陳建仁果然因為長照議題發言不當被電了,王如玄在結論說,「陳副院長談到長照政策說蓋老人院是把老人和鄰居隔開,後來為失言致歉,但我想他還不了解哪裡錯了」,是不是引用我在聯合報的投書啊?只是王如玄也沒證明自己比陳建仁更懂長照。
我翻書,無意中找到Horkheimer和Ardono合著的【 啟蒙辨証法】,想起你送給我的Critical Theory: Selected Essays by Max Horkheimer、大著{一葦集}等書,想/ 預計在2016年4月15 (周五)左右,來場相關的討論會,可介紹、 批評Horkheimer、Ardono、陳忠信的思想、作品。
此想法,你認為怎樣?
朋友、知己都有限,莫非恩人!
昨天facebook 要求我分享與林世堂兄FB相交3年的喜事,我嫌它沒有地方給我加些話,就拒絕了,而今天我可以向他問什麼是 ( SCC „self compacting concrete“),為什麼要採用它?路思義教堂用的什麼水泥?
----
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准我和他們亂跑亂跳。小時不曾養成活潑遊戲的習慣,無論在什麼地方,我總是文縐縐的。所以家鄉老輩都說我“像個先生樣子”,遂叫我做“穈先生”。這個綽號叫出去之後,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得面紅耳熱,覺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是喜歡看書,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遊戲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裡去“監割”(頂好的田,水旱無憂,收成最好,佃戶每約田主來監割,打下穀子,兩家平分),我總是坐在小樹下看小說。十一二歲時,我稍活潑一點,居然和一群同學組織了一個戲劇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槍,借得了幾副假鬍鬚,就在村口田裡做戲。我做的往往是諸葛亮、劉備一類的文角兒;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榮一箭從椅子上射倒下去,這算是我最活潑的玩藝兒了。
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兒底子。但別的方面都沒有發展的機會。有一次我們村里“當朋”(八都凡五村,稱為“五朋”,每年一村輪著做太子會,名為“當朋”),籌備太子會,有人提議要派我加入前村的崑腔隊學習吹笙或吹笛。族里長輩反對,說我年紀太小,不能跟著太子會走遍五朋。於是我便失掉了這學習音樂的唯一機會。三十年來,我不曾拿過樂器,也全不懂音樂;究竟我有沒有一點學音樂的天資,我至今還不知道。至於學圖畫,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紙蒙在小說書的石印繪像上,摹畫書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見了,挨了一頓大罵,抽屜裡的圖畫都被搜出撕毀了。於是我又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兒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屁股。”(跌股便是丟臉、出醜。)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到天大明時,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學堂門上的鎖匙放在先生家裡;我先到學堂門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裡去敲門。先生家裡有人把鎖匙從門縫裡遞出來,我拿了跑回去,開了門,坐下念生書。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們的。等到先生來了,我背了生書,才回家吃早飯。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就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裡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後,她罰我跪下,重重的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得坐著發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微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萬分之一二。家中經濟本不寬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經營調度。大哥從小就是敗子,吸鴉片煙,賭博,錢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見了香爐就拿出去賣,撈著錫茶壺就拿出去押。我母親幾次邀了本家長輩來,給他定下每月用費的數目。但他總不夠用,到處都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我家中總有一大群討債的,沒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廳的兩排椅子上滿滿的都是燈籠和債主。我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只當做不曾看見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門”了,我母親才走後門出去,央一位鄰捨本家到我家來,每一家債戶開發一點錢。作好作歹的,這一群討債的才一個一個提著燈籠走出去。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我母親從不罵他一句。並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
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乾而氣量很窄小的人。她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打相罵的事。她們鬧氣時,只是不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二嫂生氣時,臉色變青,更是怕人。她們對我母親鬧氣時,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這一套,後來也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後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兒比我隻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料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後來大嫂、二嫂都生了兒子了,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我母親只裝做沒聽見。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家去閒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每個嫂子一生氣,往往十天半個月不歇,天天走進走出,板著臉,咬著嘴,打罵小孩子出氣。我母親只忍耐著,人道是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這一天的天明時,她就不起床,輕輕地哭一場。她不罵一個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來照管她。她剛哭時。聲音很低,漸漸哭出聲來。我醒了起來勸她,她不肯住。這時候,我總聽得見前堂(二嫂住前堂東房)或後堂(大嫂住後堂西房)有一扇門開了,一個嫂子走出房向廚房走去。不多一會,那位嫂子來敲我們的房門了。我開了房門,她走進來,捧著一碗熱茶。我母親慢慢止住哭聲,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著勸一會兒,才退出去,沒有一句話提到什麼人,也沒有一個字提到這十天半個月來的氣臉,然而各人心裡明白,泡茶進來的嫂子總是那十天半個月來鬧氣的人,奇怪得很,這一哭之後,至少有一兩個月的太平清淨日子。
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她有時候也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個無正業的浪人,有一天在煙館裡發牢騷,說我母親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大概總有什麼好處給他。這句話傳到了我母親耳朵裡,她氣得大哭,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甚麼好處。直到五叔當眾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14歲(其實只有12歲零兩三個月)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裡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3]
胡鬧的副總統電視辯論
◎沈政男
副總統電視辯論看了兩個半小時,最大感想就是浪費大家時間。首先,三位副總統候選人顯然都遠遠無法駕馭這場國政辯論比賽,就好像打了兩個月籃球的人就要上場打NBA。這其實是倉促挑選副手的問題,但在辯論場上看得最清楚。不要說登台限時講述政見,就算給個兩天兩夜書面考試,也無法表達得更好,因為三人只惡補了一、兩個月,不可能就此變身國政達人。
於是這場辯論會最常看到的畫面,就是低頭念稿。徐欣瑩還好,王如玄看不少,而陳建仁只有講抗煞那段不用向幕僚求救。一個要當副總統的人,如果不能就國政議題,面對國民侃侃而談,而是要頻頻照本宣科,這就像求職升學面試時,看小抄比看考官時間多,怎麼可能過關?
最扯的是公民提問,主辦單位自誇是全球首創,但提出來的六個問題能看嗎?幾乎都是憲政體制的問題,而且是鮮少被討論的點子,比如「每年改選四分之一的立委」,背後的簡單思維都是:官員民代都在亂搞,遏止之道就是訴諸更頻繁更廣大的民意,最好所有官員所有議題都用投票決定。
扯中之扯,是許多不知情的觀眾感到奇怪,怎麼回答提問時也能看稿?原來這些爛題目竟然前一天已經先透露給候選人知道!果然連主辦單位也對這三人沒信心,擔心當場被掛在台上,砸了辯論會招牌。試問,全世界的選舉辯論,有人事先洩題的嗎?
因為這樣的設計錯誤,使得許多重要議題都沒討論,或者只有簡單帶過,比如兩岸關係、經濟發展、非核家園、食安等等。
最能反映候選人格局與深度是交叉詰辯,在這場辯論卻都暴露了三人的淺薄。比如徐欣瑩質疑抗煞與抗登革熱,卻不知如果台灣在醫療公衛還做得不夠好,恐怕其他方面更加不堪;王如玄質疑李遠哲教改失敗,卻不知就是因為教改成功才有太陽花運動,才有反馬英九浪潮,也才有蜀中無大將、你王如玄做先鋒的局面出現;而陳建仁質疑國民黨換掉洪秀柱是違逆婦權潮流,根本文不對題。
陳建仁果然因為長照議題發言不當被電了,王如玄在結論說,「陳副院長談到長照政策說蓋老人院是把老人和鄰居隔開,後來為失言致歉,但我想他還不了解哪裡錯了」,是不是引用我在聯合報的投書啊?只是王如玄也沒證明自己比陳建仁更懂長照。
----
知道/造訪此品牌,大概30年前。
昨天拿Muji的紙提帶,去買4本書和一瓶wine.
Anyone who has watched even one season of “Mad Men” knows that fantasy is the basis for the best marketing. What could be cooler than a brand whose branding seems incidental, or better yet, completely organic? The answer, for Muji, is a neat paradox, like a Zen koan: massive minimalism through perpetual growth.
昨天拿Muji的紙提帶,去買4本書和一瓶wine.
Anyone who has watched even one season of “Mad Men” knows that fantasy is the basis for the best marketing. What could be cooler than a brand whose branding seems incidental, or better yet, completely organic? The answer, for Muji, is a neat paradox, like a Zen koan: massive minimalism through perpetual growth.
Muji has succeeded in part by championing plain-looking goods, incorporating the aesthetic consequences of cost-cutting into its design philosop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