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1210 2015 四 國際人權日

柯文哲
12月10日 16:51 · 


今天是國際人權日,也是「自由之路:自由巷國際人權戶外特展」的開幕日。在自由巷辦展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教育的意義,過去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故事,可以當作歷史的教材,讓人們藉由審視過去、珍惜現在,而放眼未來;第二個是歷史的意義,自由巷是鄭南榕先生殉道的地方,當時的現場被保留下來,提醒我們台灣的民主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很多人犧牲奉獻才得到的。


在我小時候的年代,以為總統就是姓蔣,從來不知道總統還可能有其他的姓,我在台大當老師時,跟學生說起戒嚴時期的經歷,但對學生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在那個年代,人民不被允許有自己的思想,追求民主自由的人被歸類為「異議份子」,時至今日,民主自由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跟呼吸一樣自然,但也跟呼吸一樣不可或缺。

我今天在自由巷宣布,將鄭南榕先生殉道的日子--4月7日訂為「言論自由日」,希望這個日子可以讓大家思考民主自由的意義,我們現在享有的都是前人犧牲奉獻換來的,所以要隨時想著「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台灣給下一代」?抱著希望台灣因為有我而更好的心情,繼續前進。

【自由之路:自由巷國際人權戶外特展】展覽資訊
展覽時間:2015/12/10-2016/1/10
展覽地點:台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3段106巷3弄
詳細活動資訊請上鄭南榕基金會:http://www.nylon.org.tw


近1點睡、7點40起。堅持要將稀飯弄完。
pc 極不順。安裝更新。

世界人權日。call 忠信兄,電話竟錯。
唐香燕回憶/送別其大哥。我喜歡他獨愛其小妹的家族回憶錄。



Kawase先生來訪,他明天回去---本月特別,來我處3次。下回來台是06年3月。
他將近十年參加各會議的論文集和朋友送的書、雜誌等近30冊送給我,還有幾本台北的中一中校友會的雜誌和日文詩。
楊澤泉順路,也過來大聊。後來談Robert的大渡山.....
請吃麵、水餃、鍋貼等等。聊天寬敞是重要要求。
近2點才休息。很累。
今天某友人說他的89歲老父上月登革熱過世---他是賴市長的政敵,所以.....。不過我喜歡他的想法:要在家植99株牛樟木紀念其老父....
9月中旬知道美國某大學的登革熱突破,不到3個月,就有世界首次疫苗



晃三兄75歲,45年前,他是我們的英雄。今天他來談,竟忘記"紀念張忠樸"已是去年12月的事。
這一年的"約書亞管理學院"的"品格教育"很有特色了。台北的講師團已建立。
我提議弄數人討論會,由他講Out of the Crisis 各章前聖經引文的寓義。
這課題,他很有興趣。.....他說每回跟我談,都會感染熱情與幹勁。



Connection across collection: Manet’s “Portrait of Georges Clemenceau” and the Indian Vishnu sculpture share similar themes of power and authority, gaze and stance. This unique juxtaposition is on view for free in the Kahn Building.




我初讀此篇,以為卒是姓,雖沒查到,不過作者有此自由賦此。這可能是兩種翻譯/解讀的分別。參考。

Dear HC:

你也不算完全錯,這個故事出自干寶《搜神記》,主流以「子部」傳世,這個故事在唐朝被記載進入《法苑珠林》,進入「大藏經」系統流傳,「子部」干寶《搜神記》有一個版本(此一版本不是主流版本),將故事中的「卒」字全部寫成「平」字所以這個主角成為姓平名常生,不過不管那一版本,最後一個卒字「華陰市門卒」,是抄作卒。在佛教系統的版本非常一致,所有「卒」字都寫作卒。



“'I'm weary of enduring now,' I replied; 'and I'd be glad of a retaliation that wouldn't recoil on myself; but treachery and violence are spears pointed at both ends; they wound those who resort to them worse than their enemies.”
--from WUTHERING HEIGHTS by Emily Brontë
The title of the novel comes from the Yorkshire manor on the moors of the story. The narrative centres on the all-encompassing, passionate, but ultimately doomed love between Catherine Earnshaw and Heathcliff, and how this unresolved passion eventually destroys them and the people around them. Virginia Woolf said of Emily Brontë that her writing could "make the wind blow and the thunder roar," and so it does in Wuthering Heights. Catherine Earnshaw, Heathcliff, and the windswept moors that are the setting of their mythic love are as immediately stirring to the reader of today as they have been for every generation of readers since the novel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847. READ an excerpt here: http://knopfdoubleday.com/…/wuthering-heights/9780679405436/

董橋
架上異書不厭百回重讀,庭前佳樹新栽十畝深蔭。
88*11cm
紙本水墨
2015

茶煙乍起,鶴夢未醒,此中得少佳趣;高峰入雲,清流見底,何處更染點塵
81*8cm
紙本水墨
2015

錄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26*52cm
紙本水墨
2015




40年前老友

 唐代宗大曆五年,已經五十八歲的杜甫流落到江南,回憶自己的大半生,考運不好,官運也多波折,雖然滿腹才學,無奈不被朝廷重視。好不容易當個小官,也因個性耿直,向皇上進諫,結果反被貶官。

  「唉!都是半百的老人了,還有機會報效國家嗎?」杜甫沮喪地走在街頭,春天的江南風景如詩如畫,翠綠的柳條隨風搖曳,像美女輕擺著腰枝舞蹈;百花綻放著嬌容,像含羞的美人;鳥兒在樹梢高唱「迎春曲」,呈現在眼前的江南,是多麼秀麗呀!

  杜甫佇立在橋頭,看見一群人圍著,他好奇地走下橋,往人群走去。這時,他聽到一陣陣美妙又熟悉的歌聲,這彷彿黃鶯出谷的聲音把他帶往四十多年前的歲月,那時他才十四、五歲,因為擅長寫詩,有點小名氣,曾到過王侯貴族的豪宅坐客,那時候,名氣響亮的音樂家李龜年就常到官邸表演。

  「好熟悉的歌聲,難不成是……」杜甫穿過人潮,擠了進去。「啊,你不是李龜年嗎?」眼前在街頭表演的藝人竟然是李龜年。

  正打著檀板,引吭高唱的李龜年也怔住了,在這繁華似錦的陌生地方,竟然有人認識自己。他停了下來,蒼茫的雙眼直直地盯著這位行人瞧,「你……是杜甫嗎?」

  兩個老人激動地握著手,久久不發一語。想當年,兩人是在王侯貴族的豪宅相遇,那時候,杜甫年少有名氣,李龜年則是最紅的音樂家,後來因為爆發安史之亂,兩人的際遇都很坎坷。如今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再相見的場合竟是江南街頭,一個是落魄的詩人,一個是潦倒的藝人。

  杜甫意外與老友相逢,心裡非常感慨。回家後,他寫下〈江南逢李龜年〉這首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想起自己遇見四十年多年的老友,心中雖然驚喜,卻也有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希望老友未來的路能走得平坦順利呀!

  原文
  岐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
    (江南逢李龜年/盛唐‧杜甫)

  解釋
  •岐王:指唐玄宗的弟弟。岐:音ㄑㄧˊ,人名用字。
  •崔九:在皇宮裡掌管經籍圖書的祕書監崔滌的弟弟。
  •正是:恰巧是。
  •逢君:遇見李龜年。逢:相遇。剛日讀經柔日讀史,有酒學仙無酒學佛
45*75cm
紙本水墨
201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