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美中不足集 (9-17):



美中不足集 (9):
美國的徐學長問我東海湖在什麼地方?
當時忘記校園地圖(沈兄提醒)
http://www.thu.edu.tw/web/guide/detail.php?scid=22&sid=34
這樣形容,不知道對幾分。
"東海湖在牧場後? 它在土台上弄一約150、高20公分大池塘。設計不錯 (不知是誰設計的。"---原來在牧場的上方有個水波盪漾的東海湖
----
2013年度第四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名單已出爐
【東海大學校友總會】為表彰對國家社會及母校有特殊貢獻之校友,以光大校譽,並激勵在校學生奮發向上,特舉辦校友楷模選拔活動。
第四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遴選委員會會議…..

我給兩點意見陰衰陽盛,有點不符原則。每位得獎人之楷模事蹟完全從缺,請詳細點說明。
幾年前,我跟沈金標說,東海的畢業生人數很多,十幾萬,你們很難窺全貌的。
參考: 系統與變異: 淵博知識與理想設計法 (2010)   第四部 師友情義... 403: 追思硬漢校長尹士豪 (王晃三) 403的故事              
不過,這是理論。我同學李基正是個企業家,他是第2屆得主,此獎顯然讓他更為慷慨好施,去年母系因而有二筆贈款。





美中不足集(10) : 談點贈屋給大學的故事

國的一位校友問我,聽說東海大學老師的宿舍佔用不還情形很嚴重……。我說,這我不清楚,以後有機會問問學校的官員再說。

1978年暑假,我們這些留校的學生,都被遷出學校的宿舍大樓,搬入英國Colcherster 鎮的一間民屋,我與香港的郭志超先生合住二樓,他還記得地址以及當時我用他的蠔油,料理出一道美食。這些我多忘了、不過我記得院子裏那棵蘋果樹,那是我成長的台灣無緣一見的。
當時我不會想到去問學校,為什麼有這些房產?

不過,畢業幾十年之後,每年學校都會寄校友年刊給我。 (我尚未捐過錢給Essex大學。這所學校的校齡,比東海年輕8-9年。好像是羅同學跟我說,他的一位朋友捐過錢給美國某大學,從此該校都會寄給他詳細的學校募款計畫書) 某期的刊物上,提醒校友、不要忘記在您的遺囑上說,您要捐贈些東西給母校。

我幾年前讀趙元任先生的回憶資料時,知道他們在大學城的一棟房子,他身後是要捐給他的大學的。當時很感動趙先生家的體諒。

我前天記過英國名作家John Fowles 要將其在名勝Lyme Regis ( 此地就是他的作品法國中尉的女人電影的背景)之房產房產捐給某大學做其寫作者中心的美好故事..http://hcplace.blogspot.tw/2013/08/lyme-regis-john-fowles-belmont-house.html


  美中不足集 (11):


「東海之友」與學校吸引力

我希望現在的東海大學,仍然有本文說的,對於校外人士仍有吸引力,願意來學校結緣,成為「東海之友」。我認為這種吸引力是學校的寶貴品質。

李雙澤先生不必有淡江大學數學系或建築系的文憑,無損於他是台灣文化的重要人物。

我說過,幾年前我捐過小款項,東海的校長和董事長合簽一張獎狀給我:「東海之友」。這也許是「東海之友」的官方說法。不過,我覺得它太俠義了。

70年代上半葉,學校有些系所的名聲高,會吸引一些校外的人來,或旁聽課程,譬如社會研究所的韋伯學說,甚或拜師,譬如說,鄧琨豔拜師漢寶德,成為建築師事務所的台柱,終生好友。

還有一種「東海之友」,通常為我們所忽視。他們來參加學校的社團,與大家成為好友。我昨天重讀《趙建中建築師紀念集》(2013) ,讀到某女士記她參加現代舞練舞,有時候錯過下山的車班,就借住趙先生的宿舍 (男白宮)。她的名字很陌生,我就請問我太太。我的日記這樣:

朱紫陽是校外的學生,她來參加現代舞蹈社。她現在在美國迪耐公司上班,與建築系/舞蹈社的林麗珠保持聯絡。 一陣子,她們三人 (劉玉燕、 林、 )還有一次聚會呢。

一所學校的了不起,就在於她出了許多好校友以及本文所`說的「東海之友」。最近我的好朋友吳先生捐錢 (以實體建築方式) 給學校,他不是校友,不過他肯定是「東海之友」。我們都羨慕哈佛大學可以募得天文數字的發展基金,其實,捐錢的人達數萬人之多,很多還不是校友呢。



王金秋 (Daniel Wang) 送的茂林蜜柑,讓我家人、吳國精、戴久永夫婦、李安國(忘記吃) ,郭奇正(東海總務長、21日下午來訪3小時;談KJ Wu的捐贈專案;東海A/B 教授的宿舍客廳間兼授課;學生宿舍的充份供應之重要以及董事會給的種種限制…….) 、蘇錦坤(預定22日下午來訪) ….等人受惠,再次謝謝。
----   
The Rise and Fall of Versailles (Part 1-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IDU39xVcyQ  等等
這是路易十四十五--十六 的故事,由盛而衰過程中的許多軼事很令人沉思。
----
一位朋友不知道《紐約時報》有中文版。
朋友問要怎樣找它? 我知道他可以讀英文版網站,就請他到New York Time 網站第一頁。或http://cn.nytimes.com/zh-hant/
它的中文網也沒發行資料。幸虧網路上可找到。

它的beta(試用)版問題還有,譬如說中文的標點轉換等有錯.
又譬如說今天的熱門文章排行有重複問題:
其實它們是同一篇文章。
-----
「東海之友」與學校吸引力

我希望現在的東海大學,仍然有本文說的,對於校外人士仍有吸引力,願意來學校結緣,成為「東海之友」。我認為這種吸引力才是學校的寶貴品質。

我說過,幾年前我捐過小款項,東海的校長和董事長合簽一張一張:「東海之友」獎狀給我。這也許是「東海之友」的官方說法。不過,我覺得它太俠義了。

70年代上半葉,學校有些系所的名聲高,會吸引一些校外的人來,或旁聽課程,譬如社會研究所的韋伯學說,甚或拜師,譬如說,鄧琨豔拜師漢寶德,成為建築師事務所的台柱,終生好友。

還有一種「東海之友」,通常為我們所忽視。他們來參加學校的社團,與大家成為好友。我昨天重讀《趙建中建築師紀念集》(2013) ,讀到某女士記她參加現代舞練舞,有時候錯過下山的車班,就借住趙先生的宿舍 (男白宮)。她的名字很陌生,我就請問我太太。我的日記這樣:

朱紫陽是校外的學生,她來參加現代舞蹈社。她現在在美國迪耐公司上班,與建築系/舞蹈社的林麗珠保持聯絡。 一陣子,她們三人 (劉玉燕、 林、 )還有一次聚會呢。

一所學校的了不起,就在於她出了許多好校友以及本文所`說的「東海之友」。最近我的好朋友吳先生捐錢 (以實體建築方式) 給學校,他不是校友,不過他肯定是「東海之友」。我們都羨慕哈佛大學可以募得天文數字的發展基金,其實,捐錢的人達數萬人之多,很多還不是校友呢。




  美中不足集 (12):



談東海大學的校園規畫: 規劃之限制、組織中的惰性與既得利益

這題目有點危言聳聽。我想寫它,主要是201311月徐錚學長在台北晚會,建設董事會應花美金數百萬,請專業公司對校園全盤規畫。可是這種題目屬志大才疏型,超乎我的能力,所以就雜記幾則感想,當做日課。保留題目,以示將來或許可以多寫點。
-----
昨天郭奇正先生來暢談,這或許是1987年以來的第一次快事。當年(1987)我的正式職銜是建築研究所的兼任老師,我教的Christoph Alexander (CA)團隊的環境設計學,已改變西方的景觀設計想法和方法----CA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停放近20年的大書,業已自行出版十來年了。郭先生十年前笑過我固步槍自封,其實我玩票、並沒有學得透徹。
----
先生現在是東海的總務長。雖然董事會給的經費不多,所給的營建財務的限制不少,他還是自行想方法去開創一些新想法下的新營建案。我想細節不談。比較有趣的是他講很久以前,他參加故洪文雄老師主持的校園規劃委員會,當助理。後來他們被排擠出該委員會…….

昨天的會議,我才知道我對大學路和東海路的記憶錯誤。對於東創校前期所建的AB 系列教授宿舍 (這兩系列建築物雖然只有40多坪,周圍綠地頗大) ,只有對已拆的四五棟有些小計畫,其他既有的,沒全盤計畫。

------
據劉玉燕參加東海建築系主辦的趙建中老師追思會,湯校長說,趙先生保護東海歷史建築物的感情和想法 (參考趙建中著《大度山林》, 2012) 頗令他動容。他會落實之。按: 我在去年FB某群組提過此議題,幾乎可說沒人領

 趙建中在建築專業上,以一篇沒交待"出處"/目的之《大學校園建築外部空間之品質》論文最好:11注解中,有3處提到Chris Alexander 等人的作品 ,有點出乎我意外。 (《趙建中建築師紀念集》,2013 212-14)


 美中不足集 (13)



組織中的「五府千歲」問題

五府千歲意為「五位王爺神」。它在政論中,似乎在2013年由台灣蘋果日報的「司馬觀點」專欄用來形容民進黨的諸天王要出來競選市長。
這「五府千歲」說法,可能也可用在其他組織之研究上。換句話說說,這種現象可能容易找到案例。譬如說,當今的東海大學董事會,也有其「五府千歲」;這種現象,也很可能在校友總會上、各地校友會的幹部上。
以台北市校友會為例,我比較喜歡四五年前的年青團隊,他們處事雖然比較生澀,不過可能比較有幹勁。我不希望我這些話被解釋為罵我的學長。
80年代是我的黃金期,我當過幾家組織的最年輕經理,所以我深知「組織應該多培養年輕的領導人」之重要。
怎樣培養? 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有發揮和貢獻/服務的機會,有機會學習服務領導。


 美中不足集 (14):


現在讀20年前的書,對於母校的師生之努力佩服。不過,他們的某些能力有限,限制很多。

《現代建築事典》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編,台北:東華,.1992
The Thames and Hudson 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e, 1983/1986
 以上兩譯書所根據的德文本相同。. 不過,英文本當然好得多。 "現代建築事典"在諸如第98頁的 R. Steiner的翻譯和注解都是錯誤的

 美中不足集 (15): 大學出版社



90年代前,台灣的私立大學出版社領先國立的大學出版社。
10年來,國立臺灣大學等,在成立出版社和出書數量上,有明顯的進步。
這可以由下述信息得知:

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記者會預定25(三)下午一點在2014臺北國際書展主題廣場紅沙龍舉行。本屆書展繼2013臺北國際書展後,除重新齊聚黃金陣容 ——中山大學、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臺灣大學七所國立大學出版社外,今年更加入一名學術出版生力軍——臺灣師範大學, 總共八家大學出版社同心協力以聯展的型態再次參展。

台灣的國立大學出版社就算合起來,也遠遠小於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或英國的牛津大學出版社。從美國CMU大學的設立CMU(大學)出版社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看,台灣的國立大學設立專業的出版社,可能為時已晚。

不過,臺灣的國立大學,有的在特別的資源之支持下,還是大有可為呢。

私立大學如東海大學者、就只能興嘆而已。




 美中不足集 (16):  校史與校史館
東海美中不足的事很多,本文可以舉校史館為例。請以校史館”Google 搜索
,前二頁大約可得十來所大學的 (數位)/校史館。東海的不在其中。

以寫個人的成長過程或懺情錄。可以寫一群朋友的友情和愛情,如《未央歌》等。可以寫班史(既然有《我們這一班》,當人可寫成書)、系史(如某院士最近介紹的哈佛大學數學系在二十世紀的迎頭趕上歐洲對手等)、院史(如臺大醫學院或管理學院等,都已有出版品) 、校史(通常創校周年出版……‧《南開校史研究叢書‧第十輯》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群校之史 (譬如說,英國60年的新興大學之史---所謂平板玻璃大學史…….. 。通常的校史之篇幅都很厚重,不過也有很精短有去的,譬如東吳大學的......

校史館的展示方式也可以有許多種,譬如說東海大學將資料放在圖書館的檔案區,建構所謂的虛擬大學校史館。或是臺大有校史館,屬於學校的博物館群,出版諸如有人要我寫一首關於臺大的情詩》等。也可以像新竹清華大學前一陣子興建完成的「清華名人堂」(2013.12.19  )+http://www.nthu.edu.tw/newsphoto/102news/hotnews-1021230.php


校史與校史館

東海美中不足的事很多,本文可以舉校史館為例。請以校史館”Google 搜索
,前二頁大約可得十來所大學的 (數位)/校史館。東海的不在其中。

以寫個人的成長過程或懺情錄。可以寫一群朋友的友情和愛情,如《未央歌》等。可以寫班史(既然有《我們這一班》,當人可寫成書)、系史(如某院士最近介紹的哈佛大學數學系在二十世紀的迎頭趕上歐洲對手等)、院史(如臺大醫學院或管理學院等,都已有出版品) 、校史(通常創校周年出版……‧《南開校史研究叢書‧第十輯》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群校之史 (譬如說,英國60年的新興大學之史---所謂平板玻璃大學史……..
通常的校史之篇幅都很厚重,不過也有

校史館的展示方式也可以有許多種,譬如說東海大學將資料放在圖書館的檔案區,建構所謂的虛擬大學校史館。或是臺大有校史館,屬於學校的博物館群,出版諸如有人要我寫一首關於臺大的情詩》等。也可以像新竹清華大學前一陣子興建完成的「清華名人堂」----今日知道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昨天頒發清大學生證給團團、圓圓、圓仔,讓貓熊家族成為清大學生。我建議牠們入主此名人堂更好: )+http://www.nthu.edu.tw/newsphoto/102news/hotnews-1021230.php


  美中不足集 (17)



近校情怯

明天,玉燕、巨擘、安國與我要回東海,繞校園宿舍區而盤桓,數小時之後,或返回台中市、新竹市、台北市等老家。

去年年中,我和玉燕捐錢,學校說我們可以辦校園通行證8張,不過,那時你認為,與校園是相見難,所以一笑置之。

沒想到世事難料,巨擘夫人分到一間宿命,而我的好友吳先生要捐錢整修某棟宿舍,他希望我這東海校友負責協調某些事宜。於是,看完建築師的草圖,發現不到基地/現場去看看,無法深入討論。

很巧,總務長是我1987年在東海建築所兼課時的學生,他上周北上,跟我講些校園的故事,以及他的一些構想、夢想。這些,更讓我覺得非回東海一趟不可。

想起幾年前,許達然老師說他住的宿舍頗大,我們應該提訪友申請,回東海感受一番。那時,就覺得與校園是相見難2008年,請美國友人WWS先生回東海辦戴明學者講座,招待WWS夫婦和徐先生等於校友會館,那麼壅塞的教學區,那樣實習式的管理與服務…….

鄧學長來電討論他擬定的【東海大學文化傳承與開創協進會】(暫定) 。我跟他說,正想淡化處理與東海的關係,因為這所學校管理人員的施政大要,我多無法認同,所以應該漸行漸遠,追求自己的夢想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