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0116 2015 五










钟老师:


戴明系列,戴明的家人为中文版写了一篇推荐序,请您帮助翻译(见附件)。谢谢!您翻译好发给我即可,我加到《新经济观》的译稿里。《新经济观》的简体中文版预计2月份印刷装订。
《转危为安》您整理好了吗?如整理好,可发给我。我安排排版。
谢谢您的支持。


金强



多桑的待辦事項







Jeff 43歲,Orion公司負責人。1996年,他是台大工管3年級,參加我在新北投舉辦的住宿研討會;隔天,他同寢室的某總經理送我們戴明學院獎學金10萬,希望獎助類似Jeff這種年輕人。1997年,Jeff說他會網站,就幫我們公司設計、上線。他的報酬是約6年後結婚時給的紅包。


上周,他來電說找到終生志向:要幫台灣各組織很方便地完成App.,先完成iPhone系統的,因它定義遠比Android清楚嚴密.....老師應該買隻iPhone 6,如果要字大點,6S,它是21世紀科技的精華......(我有點心動.....)

今晨讀到新聞:永和某國二生私下買的iPhone被父母沒收,憤而從27層跳樓自殺.....





*****


很榮幸與溫肇東學長(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聚會數小時。我跟他說,1973級的IE (工業工程)是我的英雄。他送我新書:溫肇東:《左派商學院:以人為本,勇於創新求異 》Business As If People Matter...(天下文化),並說《創新的機緣與流變》很快就要問市(遠流)。


http://hcnew.blogspot.tw/…/business-as-if-people-mattered.h…





《左派商學院》內可看出台灣管理學界的諸多面向和限制,譬如說,張明正先生的推荐序中提到約2004年他贊助70位MBA老師到哈佛大學體驗......"回來之後,許多老師開始指導學生寫個案,沒想到竟無以為繼。" 溫教授在"管窺哈佛管理教育"一文(頁206-11,2005年)就有答案。


其實,70年代初,政大企管研究所即已出版數本台灣的企管個案集,.....換句話說,台灣資源過份分散,各大學各搞個的,譬如說臺大也學個案研究,進一步說,政大內部的企管研究所和科技管理研究所分台北、木柵兩地經營.....。)






溫學長談了他兒子33歲的故事:高中到博士十年都在英國,回來當兵,現在從事創新事業(CROWD SOURCING 和CROWD FUNDING 一起)....溫學長轉述其同學徐錚回台演講"服務科學"時,批評員工人數破4萬的IBM公司推行Service Science 的"居心"和限制。台灣有清華大學設此科研究所,又有學會,不過似乎搞不出花樣。










溫學長說去年痛風數天,嚴重。他點的素食,很多菇類,都必須挑出來.....「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櫻桃中有一種叫做『花青素』的物質,可以低發炎、活血清血。對改善痛風特別有效。」






*****不錯

Henri Matisse and a new art form


http://www.cbsnews.com/videos/henri-matisse-and-a-new-art-form/分






6 分10秒的神遊"凡爾賽宮的一天"


http://youtu.be/ETmC3jkDAwY






吳鳴: "因著民視製作「飛閱文學地景II」選了我三十年前寫的一篇小散文〈帶我回花蓮〉,藉由空拍攝影,呈現文字場景。製作單位希望我參加首播記者會......" 這篇文化部請作者錄過音:http://mario.cca.gov.tw/....../read/


終活
Ending Note 罹4期胃癌的交待後事的筆記

豐富的電影網站:藍色電影夢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2/08/post-2513.html

多桑的待辦事項:微笑

dosan69.jpg

含笑面對死亡,極難,拍攝親人的死亡紀錄片更難,砂田麻美的手法及企圖,讓家庭電影有了全然不同的視野。

沒有砂田知昭這種父親,應該就養不出砂田麻美這種女兒,沒有他們兩人,就成就不了《多桑的待辦事項》這部真情紀錄片。

砂田知昭是日本最典型的生意人,一生奉獻給公司,退休前夕,得知罹患胃癌末期,他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製作「終活筆記」;得知父親罹癌,一輩子都奉獻給電影工作的女兒砂田麻美,則是拿起攝影機,紀錄父親的最後時光。在死亡的陰影前,誰能如此從容?在死亡的無邊暴力前,誰能如此鎮靜?

紀錄片《多桑的待辦事項》之所以動人,絕大部分的原因來自砂田父女的生命特質:砂田知昭有日本中產階級一絲不苟,事必躬親,按部就班的仔細性格,工作筆記與生命筆記,其實差別不大;愛電影的女兒麻美,應該早就習慣用攝影機拍攝家人的生活點滴,家人亦都習慣這位電影女兒以鏡代筆的生活紀錄方式,專業技術搭配不設訪的心態,成就了她最貼身也貼心的拍攝工程。

但是不管多麼熟悉攝影機跟隨的模式,死亡這場大戲,終究不能重來,不能補拍,不知何時是終點,不知明天會如何的電影工程,對很多人而言或許是種煎熬,砂田家族卻能轉化成為陪伴與慰藉,反而因此得到重生與祝福。

去日無多之時,善用餘生,預立遺囑,或者先行舉辦告別式,都需要莫大的智慧與勇氣,類似的題材曾經在《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和《非誠勿擾》出現,但是那些都是劇情片,是虛擬的人生,主角換個面具,換套戲服,會繼續在其他作品出現,碰觸的議題就算深刻,多少帶點諧趣的影子,《多桑的待辦事項》卻是砂田知昭活生生的告別,死亡假不了,亦不可能重來,絕對的真實,不能閃躲的真情,就構成了絕對的震撼。
dosan65.jpg 
真實人生中,坦然面對死亡,寫下「終活筆記」之人,性格多半龜毛,不願假手他人,亦不願麻煩他人,遺言或者身後事,只要交代清楚,條理分明,人我兩安,《多桑的待辦事項》選擇了一個「後設主義」的錯覺做開場,明明都已經是砂田知昭的喪禮了,他卻能侃侃而談,如同在訴說別人的事,明明砂田知昭是男生,說話的卻是女生,死者還能談自己的生前事,標榜的就是「後設」趣味;陽身卻由陰聲來註解,父親的話語卻由女兒來代唸,卻也能產生疏離劇場的距離美學與錯亂趣味,如此奇特的敘事風格,就已經旗幟鮮明地標舉出 《多桑的待辦事項》的迷人特質。

電影的開場,其實有點匪夷所思的浪漫氛圍,身體還算硬朗的砂田知昭還沒有與癌細胞到達近身肉搏的體力消耗戰,意志亦未被死神的暴風所摧折,因此才能一步步按照清單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他的生命選擇在女兒的巧手剪接對比下,具現了日本傳統歐吉桑的文化表徵:五分大男人(要不要背叛自民黨?從未對妻子說過我愛你?身後事的安排全都得聽他的,不能妄改)、三分赤子心(陪老母親再出遊一次,陪孫女再過一次耶誕節,再吃一次鮑魚餐)、兩分機會主義(臨終受洗的機關盤算),再加上他不想在死神前面屈膝哭嚎,他的迂迴承受與自作主張,反而有點近似真實人生的黑色喜劇。dosan66.jpg

但是,罹癌是真,砂田知昭快速在鏡頭前老去,人瘦了(15公斤),髮白了,氣虛了,唯一沒變的是他說話的語氣始終平淡自如,很少看到他的慌亂、氣憤與沮喪,但他也總是心平氣和,卻也毫不退縮地逼問醫生:治療是否失敗?死期還有多遠?訊息不確定,他如何即時完成自己的「終活」規畫?(本片的英文片名叫做《Ending Note (Death of a Japanese Salesman)/一位日本推銷員之死》,固然是搭《推銷員之死》的便車,尋求一種文化共鳴,其實卻亦有著向日本歐吉桑致敬的深情)。

正因為砂田知昭的心理如此強軔,他的最後身影才能如此堅強與動人,正因為他告訴自己的待辦事項,都經過深思熟慮,也都是他最由衷的體諒與告白,所以當觀眾看見他再陪九十四歲的母親出遊一次,向母親告白說我們要能一起走有多好,甚至到了臨終之際,還有氣力再和母親通一次電話,道歉告別......死神雖然巨大,但是砂田昭知卻能憑細心周到,得能敗部逆轉勝,讓所有的目擊者都豔羨起他的幸福與幸運(特別是孫女到病榻前淚眼相送的真情對話,隔了一天他又還能勉強撐起身子,聽著孫女描繪死亡的意義......)。

砂田昭知的公司曾經握有八釐米電影膠捲的材料,他最挫折的商場經驗就是未能爭取到Sony的採購契約,但是這段生命往事,卻也精簡交代出砂田家族與家庭影像的密切關係,砂田麻美用影像紀錄,陪著父親走完生命的最後時光,但是家族過去留下的影像紀錄,同樣也讓這部紀錄片有著更多可以參照對比的元素(包括失智的祖父、父親的退休場合,還有不時浮現的照片與影像片段),一輩子的青春,一輩子的影像才能提煉出如此作品,足夠的影像材料,當然有其魅力。dosan64.jpg

只不過,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你如何來解讀這些看似私密,其實瑣碎,看似個人,其實又能激發共鳴的素材?電影課堂上,老師經常告誡學生不要只會拿攝影機拍家人的故事,不要耽溺難家族相簿的迷思上,其實,那往往是因為思想不夠深刻,體會不夠周密,才會不知所云,只好無病呻吟,砂田麻美卻用《多桑的待辦事項》告訴大家:人只能死一回,只因為他們家多桑有此胸襟,願意如此面對,所以他全力留住多桑的真,最透過自己的巧思與慧心,讓多桑的往生變成一則美麗傳奇,日後若感動有緣善男好善女子,不也是人生的善事一椿嗎?

沒有砂田知昭這種父親,應該就養不出砂田麻美這種女兒,沒有他們兩人,就成就不了《多桑的待辦事項》這部真情紀錄片。這是我的開場白,亦是我的結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