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0901 2014 一


羅學長,
恭喜新書出版。
這是盛事,必須好好先討論一下。

提問:1. 要不要試著辦加上我們圈子外、東海的發表會?
            2.您要贈書給那些人。如果要賣的話,一本多少錢?

請你打個電話給我:

大塚信一的書《追求出版理想國:我在岩波書店的40年》是寶藏。提供許多線索,譬如說,
映画監督篠田正浩 的書:“ 愛森斯坦 20世紀的思想家平裝“ 岩波書店,1983。
從書中簡述可知他的最後一部片子是 2003 Spy Sorge / スパイ・ゾルゲ
這部3小時的片子在YouTube可分2片欣賞。
Spy Sorge is a Japanese film directed by Masahiro Shinoda in 2003, about the Soviet spy Richard Sorge.



中午,收到"經濟新潮出版公司"社長博華的贈書。7月某日,博華來訪,很巧當時我有三位高朋在座。Henry Petroski《工程、設計與人性》(To Engineer Is Human)平裝本很單薄,中文版卻將它印得有模有樣....有點驚訝:"第3章: 寓教於樂;寓教於生活" 附錄是整首詩:〈副主祭的傑作〉。約16年前我公司的網站轉引了一長段....
8月初,我說:Henry Petroski 的書,都值得一讀。

我再補充一則故事。昨天我們討論一篇科幻小說的一句的翻譯。
張華兄:"我比較有興趣的事(sic)前一句,Minnesota is a human moment.不知梁兄如何翻譯?"
梁先生:
"感謝兩位提供靈感, 應該是十之八九
這篇短篇題作Human moments in world war III
我之譯:人味時刻"


_編後記
  值得記錄一下。
  就在本書發印的前幾天,我拜訪了顧問鍾漢清先生,以請教書中的問題,巧遇也在現場的毛毛蟲基金會的楊茂秀老師,還有翻譯了《挖開兔子洞:深入解讀愛麗絲漫遊約》的張華老師。由於張華是資深的工程師,英文底子又好,一下子就直指本書的原文書名To engineer is human,應是來自於To err is human(凡人必錯;犯錯是人之常情)。完整的句子是「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因此可以想像,作者將本書命名為To engineer is human,除了取engineer這一關鍵字之外,也企圖用engineer表達它做為動詞的「設計、策劃、處理」之意。所以作者會說,在這本書裏「工程」和「設計」幾乎是同義詞,因為工程既然是藝術也是科學,工程確實就是設計。
  很感謝張華老師的提醒,巧的是,為《挖開兔子洞》繪圖的英國插畫家約翰.田尼爾(John Tenniel),也出現在這本書中。他身為知名的政治漫畫家,對於19世紀的橋梁不斷發生坍塌事故,畫出了人們的揶揄與恐懼。
  這本書是我心目中的經典,與今日的設計書籍相比,這本書探討的是務「實」的設計,著重於安全性、材質或材料力學、結構的問題、技術史的重要性。台灣在經濟起飛時代,幾乎是由工程師打造了台灣的基礎建設,但今天,提到工程幾乎只能想到弊案,這可能提醒我們閱讀本書的必要性:工程可以是一種技術,一種失敗可能會出人命的人為工作,而它也彰顯出人性──想做出不一樣的設計,但是創新有可能失敗,因此工程師會在自負與保守之間掙扎,輾轉難眠。是人,就會犯錯,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克服困難。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9896

*****
昨天突發奇想要出書。今天再讀,勇氣漏氣了....
目前的目次

1   Simon University 新聞台到譯藝獎2003-2014

簡介我們的新聞台:Simon University
2008 年劉振翻譯獎
譯藝獎的故事:從孟祥森先生的齊克果翻譯到現在(1966-2013) 鍾漢清
譯藝獎(II) 百本譯本里程碑:梁永安先生
梁先生的一些「代表譯作」感想與心得
譯藝獎(I) 愛麗絲夢中奇境二部曲:張華先生
《翻譯半生緣》張華
繆詠華2014年的受獎感想

2  紀念鄭明萱女士 (小讀者
紀念鄭明萱女士 (小讀者、丁丁)  : 繆詠華、梁永安、張華、張瑞麟、鍾漢清 (由於這篇至今有1251人讀過,所以outline 等保留.....)
繆詠華: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 記明師丁丁  (照片/圖issue)
鄭明萱女士 (小讀者、丁丁)  (2)與我們 (未完成)


3  試譯作品 (歡迎大家提供你想發表的譯文 )
Aldous Huxley簡介 鍾漢清
Aldous Huxley「論莎士比亞兩篇莎士比亞與宗教 」(Shakespeare and Religion  by Aldous Huxley1964年作)
「論莎士比亞的一句」A Sentence from Shakespeare  
     ( 島崎藤村的『夜明け前序の章』  /紐約時報的相關《書評》/張深切的未竟之志《黎明前》寫作計畫)
折衷辦法:先辦11月的SU,再以此為底,擴充成紀念冊。
張華兄,
既然您想多研究小讀者,幾個可能的主題請你幫忙:
1. 目前網路有多少悼念文章? 我很懷疑.....
2. 應該研究/統計 "丁丁飆英文"。
3. 試作丁丁的作品年表。

研究小讀者的工作,應該由熟識她的人來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由我來做,等於從零開始。
曾想過,活得夠長命的話,十年後也許會寫一篇談丁丁之blog
目前還不是時候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主任卜睿哲(Richard C. Bush)認為,中國選擇與港人民意對抗,明顯是在自找麻煩,但這其實是為了避免更多麻煩。至於是哪些麻煩?卜睿哲指出,首先,若中國放任泛民主派主政,共產黨在中國的統治基礎就會受到動搖;其次,中共認為泛民主派背後有美國和英國操控,儘管這不切實,只是北京兀自這麼想;中共和香港富豪,擔心香港採民主選舉,會增加昂貴的社會福利成本;最後也最要的是,若中共給予香港民主,將在中國引發連鎖效應,使中共本質徹底瓦解。


給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你們
/ 日本歷史小說家, 司馬遼太郎(1923-1996)

我是寫歷史小說的。原本就喜歡歷史的我,再透過雙親的教導,使我更愛歷史。當被問到歷史是什麼時,我的回答是,它是一個很大的世界,而且存在著幾億人的人生。我很幸運的是,在這世上有很多珍貴的朋友,歷史裡頭也有,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為我加油打氣,所以我有如活了兩千年以上一樣, 這就是我的人生哲學,希望能藉此與大家分享。但是,還是有令我感到孤單的事。那就是,我沒有的,僅只有你們擁有,而且還很長遠,那就是未來。因為我的生命所剩不多了。例如:我就一定看不到二十一世紀。

你們,不同。
而且正剛要迎接著燦爛的二十一世紀。如果未來如同一個街角,那我想叫住你們,應該要說什麼好呢?。○○君,我想請問你現在是在邁向什麼樣的世界?什麼樣的生活?
真想請問你們這個問題,但是很遺憾的是,在那未來的街角裡,我已經不在了!但,我可以,以學歷史的基本哲學,跟你們談談。

不管,(過去、現在、未來),空氣、水、土等都是不變的大自然。人們、動植物、甚至微生物都是仰賴大自然,才得以存活。也正因如此,大自然是永不變的價值意義。為什麼?因為,人不呼吸新鮮空氣就不能活,不喝水就會渴死。
好。
把自然作為不變價值的基準,想想人們,人是靠大自然反覆循環的存活著。在古代、中世紀裡人們更把大自然當作神來尊崇,這也不是沒有道理。歷史中的人們,更不會因為受到大自然的危害,而對大自然的力量產生懷疑,反而把它當作自己身體的一部份。但這樣的態度,在近代與現代就有了動搖。

人類總是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是世上最偉大的。談到這裡,真有點抬不起頭來。二十世紀是現代的象徵,但那僅只是減少受大自然危害而 已。可是人類絕對也不笨,反過來仔仔細細的想一想,包括我在內,人們也僅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不是嗎?這樣的想法,早在古代聖賢就都想過了,十九世紀的醫學也有這樣的想法。這意味著,它是很普世的想法,而二十世紀的科學只是把它印證給人們看而已。

二十世紀末,人們從科學中知道,如同古代中世紀的神話一樣,再度對大自然的反撲感到恐懼,也因此而反省。在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同時,大自然不應當被消滅,而是共存,而且有它更大的意義。不管中世紀的人們或在歐洲跟東洋,這樣的思想是永遠不變的。這樣的思想再進入近代後,雖有一點動搖,但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一定會反思,會用更純真的態度來面對大自然,與它共存邁向希望無窮的二十一世紀,是我對你們的期待。更把這份純真、尊崇大自然的思緒,散播給二十一世紀的人們知道,如何尊崇大自然,進而成為它的一部份。
人們總是會尊敬前世紀的種種,從這裡我想應該不會錯看對你們的期待。

好。再來談談你們。
不論什麼時代,確立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對自己嚴厲,對他人親切,這樣純真又聰明的你,在二十一世紀裡就顯得更重要。二十一世紀 的科學技術應該更發達了吧?但不能讓科學技術,有如被洪水般地吞沒你們,應該像河川一樣,確立流向來支配科學技術,希望你們能把科學技術引導到正確方向,使自己更確定自己。

雖是自己,但不是自我中心。人類因互助而得以永存。特別當我看到「人」這個字時,深深地被感動,斜斜的筆畫,相互支撐才能構成此字,從這裡可以知道,人是互助才能組成生活社會。原始 時代的社會較小,以家庭為中心再構成大社會。現在的國家也是社會組成的世界,人們相互幫助共存。因此互助是人們很大的道德觀,互助是感受及行動,甚至是感情的根,也可以說是感受他人的痛苦及親切。

同情。感受他人的痛苦。
親切。
都是很相像的話,也是出至於同一個根本的話。雖是同根,但並不是人的本能,所以我們必須透過訓練才能學會。訓練是很簡單的事,例 如:讓朋友快樂,感受他人的痛苦,再將這些感受作為自己做人的根本,把這個根本的情感,由心中傳達到其他民族。如果你們能有這樣的情操,我想二十一世紀將 是一個和睦相處的時代。鐮倉時代的武士們,對於互助這件事,非常重視。所以人類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會有這樣的情操。也不分男女,沒有互助精神的人,他一定也沒什麼魅力。

再反覆一次,剛才要你們確立自己,是說對自己嚴厲,他人親切,也就是所謂的同情心。要你們訓練自己,是希望透過訓練來確立自己並 把自己訓練成為一個親切的人。如果能遵守以上約定,不論在任何時代裡,都不會愧對做為人類.。同時你們也會因此,有如有高高晴空般的心靈及用你那雙紮實的雙足,奔向無限遼闊的大地。

在這裡持續發現你心中的美,寫了此文章,當寫完此文章時,你們的未來就如盛夏的太陽一樣照亮發光著。
*****

為什麼不照規章走?
不要只說自己想法,要讓那些有意見的人明說出來。我的外人看法是總會有點窮忙,並不是到處開會、成立分會就是大成就。

總會的大成就之一就是把選舉的制度正式化,不要所謂內規----會長必須從副會長產生。如果此內規寫入正式規章,每屆還選出下下屆的會長,規定必須實習一屆。校友會應採聯邦制,不是中央集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