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 4天不見;她的團有意識形態的衝突。yy 我太太玉燕是顧肇森的東海別墅二房東。顧肇森的母親作菜一流,顧也學許多,作菜請客。希望作出紅樓夢菜譜。
德國數字日程。
Freeman Dyson: The Scientist as Rebel《反叛的科學家》The Sun, the Genome, and the Internet資 21世紀三事
Freeman Dyson的著作,漢譯約7~8成。日本約9成。
我去年讀此書,主要目的是研究作者高中化學老師(後來創York 大學)。今天讀3篇,很精彩。晚上還比較一下日譯本。
The Scientist as Rebel By Freeman J. Dyson,New York Review Books (September 9, 2008)
Freeman Dyson (弗里曼·戴森)著《反叛的科學家》(The Scientist as Rebel) 蕭明波、楊光松譯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叛逆としての科学 本を語り、文化を読む22章』 柴田裕之訳、みすず書房、2008年6月。ISBN 978-4-622-07389-5。科學作為一種"反叛"-----日譯本較早,有索引,不過比漢譯本少七篇。
英文版在《我的偶像崇拜》一文漏印一段;而「中國大陸近年翻譯出版的圖書質量已低劣到觸目驚心的程式。」 (蕭明波《譯後記》,頁395)
近1年半前,我開始寫"東海大學的人與書"。今早弄166號的"李近"和167號的"戴文采:我的好友顧肇森"。
我1975年畢業後,少有機會知道後來者。校園應該代代有人才出。
昨天政大的彭明輝教授(吳鳴)回信,提到當年的東海才女才子,讓我汗顏自己多孤陋寡聞:
漢清學長如晤,----東海的東風社和刊物《東風》,似乎都在80年代末消失得無影無蹤?
多謝!打錯字了,我知道學長姓顧,後來取得醫學博士,小野的弟弟李近有詳文介紹其人其書。李近筆名近人,寫詩,我大一時近人、金光裕、柯翠芬、陳守國、傅君、李進發(李勤岸)大三,郭力昕大四,是當時東海的才子才女,我是小芭樂。一笑。
這些文青/才子才女,大芭樂、小芭樂,最應該寫些"《東風》瑣憶"。
----范用 :小五子
他幫外婆做年糕。先把米磨成漿,用洋麪口袋裝好,把水淋得差不多了,蒸熟放在石臼裏捶打。再用刻了花的板子壓成一條條年糕,這就可以送人了。
楊索的這篇,不太肯定可以複製
那年的盛夏暑氣炙人,家中接連有大人中暑、小孩腹瀉,全家看來萎靡。有一晚祖母說:「明仔早來做米苔目,大家呷涼。」話才說完,人人都精神轉好。
我們一家十四口,有祖母、父母、二叔、屘叔與他女友,小孩有姐姐、我、弟弟、妹妹以及屘叔與女友生的兒子,與她帶來的非婚生女兒。
那時父親三兄弟做蔬菜運銷中盤,出外人爭地盤結怨,他們三人有幾次帶著西瓜刀、開山刀、腳踏車鏈條和對手幹架,打到血流滿面回來。
精神失常的祖父不知流落何處;母親終日懨懨地;屘叔的女友中午才起床,接著慢條斯理化妝。六十餘歲的祖母擔下繁重的家務。
我們是一個複雜的家庭,屘叔女友原是酒家女,她與我屘叔經常爭吵,關係即將破裂。小孩似乎也懂得分別彼此,姐弟妹和我懂得「阿嬸」的女兒麗英是外來者,我們偶爾會捉弄她。夏夜的通舖如火爐,大家輾轉難眠。
做米苔目的日子來了。第一天祖母把買來的五斤秈米,也就是在來米,先洗淨泡水,然後拿到鄰人家用石磨磨成濃稠的米漿,力氣大的二叔提回兩桶米漿,並把米漿倒入麵粉袋,置放在長條椅凳上,椅凳下放水桶、兩袋米漿用大石頭壓住,隔天米漿就乾硬成糰了。
約莫早上九點,除了出門營生的父親三人,家裡老少都忙了起來,連屘叔女友也加入。祖母要我們先擦淨飯桌,接著放上米漿硬塊。此時,屋外大鼎中的水燒沸了。祖母分批丟入分成小塊的米漿糰,隨即迅速撈起外糊內硬的糰塊,放在撒過麵粉的桌上。祖母教我們壓扁漿糰、添入天然的番薯粉後,開始使力揉搓,米漿糰須揉兩個多小時。祖母強調,揉得越細、越透,煮出來的米苔目才會Q。家人揉米漿糰時,屋內瀰漫和樂的氣氛。
祖母說起在濁水溪畔的耕種歲月,稻穗飽熟時,厝邊頭尾來助割,她要準備二、三十人的午餐和點心,米苔目要新鮮,她一人備料、煮幾桶米苔目,和村內壯漢挑到田中央,「讓鬥腳手的人補氣力。」說時,祖母泛著淚光。
做米苔目的功夫,除了揉搓合度,再來是篩煮的過程。一鼎的水已沸騰,麗英的母親與我孱弱的媽媽一起抬著圓木篩,祖母快速地將柔綿、具彈性的漿團推入篩孔,發亮、透明如銀魚的米苔目隨即浮上來。祖母拿有篩孔的鐵勺撈起。如此反覆數回,滿滿一桶的米苔目就如滿載的魚獲。
當天,我們已依祖母囑咐,買了砂糖、紅糖、黑糖三種糖,兩大塊凝固的仙草;冰廠的冰塊。祖母先熬煮糖膏,小火爐上的鐵鍋些微的水燒滾後,她放入砂糖煮勻、再依次放紅糖、黑糖緩緩攪拌,爐火控制得很小,熬成黏稠發亮的膏狀。
黑仙草已篩成細條、冰塊也鑿成碎冰、糖膏也備好。此時三個大男人也回來午休,我們一家人各個捧著粗陶碗,盛上冰涼的仙草米苔目、澆上一匙膏狀的焦糖,每人都吃上好幾碗。
祖母做過兩、三次米苔目後,屘叔和女友散了,麗英隨「阿嬸」搬走。屘叔去和新女友同居,堂弟留在我家。二叔要結婚了,希望祖母跟他們夫妻住。未久,我們一家賸七口人,祖父被警察送回一次又走失了。祖母離去後,我家再也不曾上演製作米苔目的盛景。
長大後,全年到處可見米苔目,和陽春麵、切仔麵、米粉一起賣,但我總覺得米苔目應該是夏日甜品。我因為好奇,後來去查考米苔目的由來。原來米苔目起源於福建海澄縣,農人把米漿糰篩成細條滾煮,由於「篩」的台語發音與「苔」同音,台灣人也就習稱米苔目。
福建的米篩目隨漳州人飄洋過海,有了各式名稱與作法。在吉隆坡、古晉稱「老鼠粉」;潮州人說「尖米圓」;檳城寫「老鼠粉」,但加註:米苔目。廣東梅州稱「老鼠粄」。吉隆坡的老鼠粉用特製黑醬料調味、加肉末同煮,上桌前放生雞蛋、蔥花。做成甜品,放石榴子、椰肉、椰漿及糖水。
如今在台灣,黑心商人為求彈牙Q脆的口感,很多在米苔目加入硼砂。不講究食材新鮮度的食攤,賣隔夜的米苔目,吃來像乾澀的粉渣。純正費工的米苔目難尋,祖母過世已三十年,她手作的仙草米苔目令我魂牽夢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楊索 |人生味蕾】
楊索,從記者到作家,從撰寫他人故事,到書寫自己生命實相,她筆下的故事總有測不準的人性,一些際遇嚙痕。 現在她要透過人人無法抗拒的食物,讓你我看見現實與虛構之間那永恆的互相滲透和參差對照。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168-169 ):陳守國,傅君
169 外文系傅君 5. 我於1979年畢業於東海大學外文系。在大二或大一時,曾選修一門莊子,上課的老師已不記得名字,所教的內容也大多忘記,只記得老師上課時,老抽著煙,一支接著一支,抽的是無濾嘴的「新樂園」。老師深深的吸完最後一口(通常已燒到最後,指尖掐著、快燒到手指頭了),把煙捻熄後,向窗外彈去。雖然這是對當年的莊子課和教課的老師,這是唯一的記憶,但卻是印象非常深刻。 三十年後,偶然的機緣又重拾莊子,也意外地看到這些文字,令我想到,當年的那位莊子先生,是否就是這位王淮老師嗎? 板主回覆: 我想全世界又會教老莊又會抽新樂園的,應該不會有第二個了吧? 算起來您是學長囉!等我聽得到課時,已經是倒數兩屆,學校不給開老莊, 最後教的是跟老人家比較沒那麼香應的論孟, 老莊只能在思想史中聽個片段了。 傅君 於 Jan 17, 2014 留言 | 6. 「虛而往,實而歸」可以形容當年莊子課的心境。記得每次上課就像進入一種定境,不覺之間已經下課了。當年對老師所知有限,不過,聽去過老師家的同學說,老師家連客廳地板上也堆滿一落落的書,走路都得小心,不要碰倒了書堆。東海當年,還有一位住在東海公墓、看守墓園的廢屋中讀書的陳忠信先生、佛學社的學長硬啃大藏、、、多年沒回東海了,只偶然在腦海中浮現一幅幅模模糊糊、卻對我人生影響深遠的風景印象。謝謝回信。 後來我們才知道,據說王淮 (... 更多 »
普洱拿鐵
プーアル茶ラテほか意外に美味しいお茶とミルクの組み合わせ[2014.08.17] Posted By Akira Hojo - お茶を楽しむHow To - プーアル熟茶 - プーアル茶と黒茶 - 台湾の烏龍茶(ウーロン茶) - 日本の緑茶 - 炭焙烏龍(ウーロン) - 烏龍茶(ウーロン茶) - 焙じ茶 - 煎茶 - 玉露 - 緑茶 [image: ミルクティ] お茶が大好きな人の多くはお茶はストレートで飲むのが一般的でしょうが、普段ストレートで飲んでいるお茶をミルクティとして飲んでみると意外に美味しかったりもします。実はミルクティにして美味しいのは紅茶だけではありません。その他にも、ミルクを足すことで美味しくなるお茶が沢山あります。 ミルクを足すことで増すボディ 以前のコラムで書い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が、ミルクを加えると言うことは、ミルクの風味が追加されるだけではなく、ミルクに含まれるカルシウムの影響でお茶のボディ(ふくよかさ・豊かさ)が劇的に増します。これがミルクティが広く愛される密かな理由だったりします。詳しくは 以前のコラムをご覧ください。 紅茶以外のお茶でミルクティ ミルクティというと、紅茶が一般的ですが、実は紅茶以外にもミルクを... 更多 »
蠡測,「菜籃貨」
台中BRT確屬「菜籃貨」 林碧堯 東海大學退休教授 2014-08-18 17:08 [image: 台中BRT確屬「菜籃貨」] 台中工業區路口所見「大欺小」的車況。(圖片:作者提供) 台中BRT營運三週以來,「常常出包」已成為習慣性新聞,因此引起網友諸多蠡測:台中BRT到底是什麼東東? 台中市民早已耳聞:是「菜籃貨」啦,不然怎的事故連連!所謂「菜籃貨」者,仍「Made in China」的台語讀音,也是庶民評斷品質的標準之一。 上台中市官網一探究竟,對BRT車輛的規格,盡羅列零組件的廠牌:非美即德,就是看不到這部車的出生地,更缺少該負責保固的車廠大名;易言之,這部裝拼車有來路不明之嫌。 為了追根究底,特地留意車頭的符記:三弧線的Logo是陌生的,絕非歐美廠牌;Yutong應是漢音而非韓語。Google一下,終於找到了中國的「宇通客車」官網,網中並無台中BRT的車型,但從蛛絲馬跡已足夠認定台中BRT確屬「菜籃貨」。循缐追蹤到「台灣宇通」網頁(8/18/2014),台中BRT赫然在目:ZK6180HG BRT 雙結巴士,其產品規格仍是「未上市」,如今早已成為台中市的明星車輛趴趴走矣!從官網所示:「台灣宇通(車業股份有限公司) 之技師已可自行組裝並遵循鄭州宇通之售後品管要求」,言明這是一家屬於鄭州宇通在台灣的組裝廠。 至於台灣宇通和台中市政府的對口單位,則是「雲從龍公司... 更多 »
范用、鄭樹森《文學季刊》瑣憶
鄭樹森:《文學季刊》瑣憶 89 - 適中字型 - 較大字型 1967年夏天我入讀政治大學。尉天驄先生在政大中文系擔任講師,住在學校單身宿舍。我老早看過《文學季刊》,教我們西語系國文課的侯老師是尉先生的大學同學,通過這位老師便找到尉先生,從此就和《文學季刊》同人結緣。最初只是跟尉先生單獨往來,常常到他的宿舍,他擔任講師,屬於老師輩,但很親和,加上看起來特別年輕,一下就熟起來。《文學季刊》非常有意識走一條跟《現代文學》不同的路線,即不要再走現代主義的路線,所以古蒼梧先生在香港《盤古》批判台灣現代詩的文章,收到後連忙送尉先生看,因為感到《文學季刊》的看法並不那麼孤單。他辦《文學季刊》需要幫忙,我很自然便成為這樣一個跑腿、校對的年輕人。後來《文學季刊》進入新階段,擴大陣容,也常吃飯開會,尉先生也帶我參加。 尉先生早年辦過《筆匯》。《筆匯》停頓若干年後才另起爐灶辦《文學季刊》,是《文學季刊》的靈魂人物,如果沒有他主持大局、催稿和提供出版雜誌的初步資金,就沒有這個同人團體的出現。尉先生的姑母尉素秋是成功大學的教授,姑丈是很有名的葉青先生,也即是任卓宣先生,尉先生辦雜誌的資金似乎來自姑母。任卓宣先生曾經擔任國民黨宣傳大員兼理論重將,早年是法國「勤工儉學」的中共黨員,和鄧小平等一起辦過機關刊物《赤光》;後來離開共產黨,因此被共產黨視為叛徒;當年在台灣是專門研究中共問題和理... 更多 »
董橋:好字
2012.5.27 董橋:好字 266 - 適中字型 - 較大字型 老一輩人肯用功,學問修養根柢好。徐調孚中學畢業考進上海商務印書館,參加文學研究會,主編《文學周刊》,助編《小說月報》,為開明書店翻譯《世界文學少年叢刊》,幫着鄭振鐸修補增訂《文學大綱》,抗戰勝利後校印《聞一多全集》,籌組「朱自清全集編輯委員會」。徐先生編校審訂的這些老書我少年時代大半讀過,還讀過他校注的《人間詞話》。 他的翻譯只記得《木偶奇遇記》,譯得好不好沒印象。一九八○年徐訏先生咖啡座上我見過徐調孚寫的一封信,字很瀟灑,練過的,翌年他辭世。柯靈編《萬象》每期登一幅作家手迹,徐先生給柯先生寫信閑話作家書法,說周作人、老舍、趙景深、茅盾的稿子排字人歡迎。老舍顏碑打底,端正樸厚。趙景深是大胖子,愛用青蓮墨色寫字,多姿像閨秀,字和人不相襯。茅盾書法好,寫稿雖然清楚,字並不好,瘦削瑣小,筆劃常不齊全,排字一走神會排錯。鄭振鐸文稿字形極大,藏不進格子,添注塗改又厲害,讀來費神。鄭先生的毛筆字倒是大佳,顏魯公體外加寫經體,鐵劃銀鈎,儘管不如錢玄同精美,功力畢竟不淺。錢玄同真迹英國亞非學院圖書館老書裏見過他的題識,棱角都磨圓了的金冬心,秀潤富泰得要命。聽說他替人家題的字很多,坊間竟少見,都捨不得放走。他的學生魏建功也練寫經體,我有一本舊書魏先生題識,端莊漂亮。劉半農書法也渾厚。沈尹默不必說,行楷聖教序加... 更多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