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0809 2014 六














 分享了有鹿文化相片
剛剛 ·
哈哈,捧場者有本尊Hanching Hanching Chung呢。很成功的新書座談會:爆滿、氣氛熱烈無比。許悔之社長感謝我提早一小時入座---我的如意算盤是:在書店內可以先準備功課,免得太外行。不過工作人員多、個個努力佈置場地,很難預讀:竟然是精裝本,雖然沒索引,我無法投機。我把汪浩和珠兒說成才子才女,今天更有好消息,他倆明年回台灣定居。傅主持人當然很老道,會後我偷偷告訴他,胡志強讀的是Balliol College - University of Oxford,跟許達人同學,不是汪博士的 St Antony's College。中研院的黃克武所長跟汪博士是牛津同學,六四革命之後還一起在英國辦過《吶喊》,各地慷慨激昂作證、唱歌:他稱汪博士的書類似《朝花夕拾》.....舉了《蔣介石日記》中與英國的愛恨情仇.....張淑雅研究員的《韓戰救台灣》啟發汪博士重寫他20年前的博士論文:汪認為現在台灣的國際關係有點類似50年代初期般無助、不定....張研究員跳出歷史學的目的:了解,講她對時事的觀察、批判.....聽眾中高手多多:辜振豐先生、游常山先生、楊索......盛會。
是的,記者鹿腿小編目前正在汪浩新書分享會活動現場,好熱鬧啊!大家都聚精會神的聆聽~





昨天錦坤兄來訪的記錄,很可以參考。他到秋水堂拾荒,其實是特價3-4周之後。他沒寫他自己以業餘佛學研究者的身份寫的論文(近日集中於法句經,近年相關論文可出10篇左右),應在百年內還有人讀---我說這野心太大,正常是30-40年內.....這一次才知道他以前也打算為青年選詩,當然告訴他胡適之先生選詩詞的故事.....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4/08/blog-post_9.html


理髮;餐:

近10點半起,臺大校園有3-4公里的排隊,向小巨蛋。11點半,隊伍還有2-3公里,實在太妙啦,對我這種老伯級的人,一定有奇蹟。我忍很久,不好意思對這些年輕的善男信女問,等到蒲揆道,問維持交通秩序的小朋友,有什麼盛會?他說同人誌活動,我問這是什麼,有Cosplay嗎---因為有人有帶行李----他說,也有啦,(反正跟你說不清)......嘿嘿:http://en.wikipedia.org/wiki/D%C5%8Djinshi






我買本《我的學思歷程》,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2013

本書書名,與臺大的同系列演講相同----已出書7本----有點不智。
作者依序: 序、 李日章、趙天儀、劉福增、鄭欽仁、李永熾、林明德、李鴻禧、楊維哲、張國龍、林玉体、附錄


除一位號稱數理邏輯學家我不喜歡之外,每人都有些有趣的地方。這本書也沒索引,其實至少趙天儀 和鄭欽仁都提到李敖,前者是高中同學 (李認為台灣只有1.5人:1個指胡適;半個指錢穆),後者是研究所一面之緣---李敖只出席第一堂課。

林明德在165頁提到大清甲午戰爭後,李鴻章父子(李經方)將台灣視為化外之地,提供情資給日本,以應付台灣凶悍的人民。
該篇問答藏日本國會圖書館。

我買此書主要是要讀東海大學第1屆歷史系鄭欽仁的自述,資訊相當多,包括徐復出觀給他的國民黨線民對他的監視報告,吳德耀校長晚年在文化大學宿舍召集幾位第1-2屆的畢業生,當眾說,東海大學的創立是為台灣而創的......(更重要的是其他方面的描述,譬如說通才教育,完全是美式一流私立大學的做法,文學院學生修兩門理科課程,李學長他們與物理系的學生晚間一起演算習題......)http://hcbooks.blogspot.tw/2014/08/2013.html

近20年之後,重譯Dr. Deming 的 Out of the Crisis, 碰到許多有趣的個案,或值得參考。
這次我多用電郵請教兩位美國導師。有的牽涉到統計學及科學哲學,比較麻煩點,以後再說。現在談些容易點的:

Hanching:
...  Saline is the name of a auto parts plant for Ford.
Hope all is well, especially in Kaoshiung.
Bill

賽萊恩(Saline)零組件廠 排程錯誤所引起的成本


(原來Saline 是地名(很容易Google),我們以前翻譯成鹽水工廠。這一次,我自問:為什麼福特汽車公司要有鹽水廠?....接下來,它的發音找不到確切的漢字對應。)

因為Bill提到高雄氣爆事件(他2007-2008當光寶集團的副總),我順道說,戴明博士這本書提到高雄 (自行車工廠),可惜拼法非標準,所以在Google Books 的地理資訊顯示不出來。

(關於鹽,本書提到威斯康辛州在雪後的公路灑鹽,原先將salt 翻譯成食鹽。張華兄在校稿時建議改過來。)
*****


2014年8月9日星期六

那一年我們一起吃的小玉瓜

P1170092
  〈寄劉紹明〉、黃肅
城南劉子憲,來往即吾家;連榻書樓小,鉤簾石壁斜;
金圓霜捧橘,冰碎夏分瓜;苦為吟詩癖,夜闌更煮茶。

到 HC 的書齋、書樓,在寸土寸金、金磚鋪地的台北市,足足可住四人之家,隔間分租給學生,至少可住四人,絕不算小。
不過這一次盛夏往訪,他未煮茶,也沒到對面買台大農場的牛奶或豆漿,只是符合了「冰碎夏分瓜」,瓜後面是我在誠品買去的「瓶裝綠豆湯」。
我們趕赴「秋水堂」的清書活動,我們到的晚(遲了七天),餘書不多,頗有「恨我到遲鶴已去,怪人來早詩先傳」之憾。
P1170095
買了四本書,分別是2012年9月出版,廣西師範大學的《國學新視野》第九期(46);2012年出版,北京大學的《國學研究》第30卷(60);2011年出版,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中國學術》第30輯(36);2008年出版,張廣達、榮新江的論文合集《于闐史叢考》(78)。總計人民幣 220元的新書(不是二手書、回頭書),才賣新台幣 100元,一張紙還不到一毛錢新台幣,「學術真是不值錢啊」(版主此時頭靠牆壁拭淚自悲,背景音樂是郭金發〈黯淡的月〉)。
P1170094
在 HC 書樓,提及版主我讀遍《宋詩紀事》、《明詩紀事》、《清詩別裁》之類的書,僅是為「不太讀書的人」選詩, HC 鼓勵我貼出這些詩選,日後再逐一刊載吧。
P1170093
這樣的卡片小本子,選詩有十本,選聯有六本。
〈七夕〉,明,眭(ㄨㄟˋ)明永
機械紛紛可奈何,憑誰隻手挽江河?
無人不向天孫乞,莫與人間巧太多。
我們聊聊彼此的寫作計畫, HC 介紹施蟄存的《從北山樓到潛學齋》,類似這樣的兩個學者、文人、藝術家之間的相濡以沫、互相提攜、激勵總是令人回味無窮(如戴震與段玉裁,胡適與楊聯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