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0628 2012 四晴


中午發現飯有點走
下午YY買新桌
晚上開會到8點下去打招呼

重要的書不過翻譯不行.
圖案之于建筑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1 (201261)
外文书名: The Architecture of Patterns
平装: 155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植物学和涂鸦艺术有何关联?消费者行为与气泡的结构有什么关系?是图案将这些毫不相干的主题联系在了一起。从宇宙的构成到祖母睡椅上的印花,图案无处不在。以前它们毫无关联,但现在关系重大。现今最复杂的图案都经过了仔细的计算,它们离奇另类、具有物质上的丰富性和行为上的回应性,具备一定的功用,能为感官带来愉悦。这种多层面的观点为以前的图案定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并为建筑能够起重要作用的领域间的相互连接开辟了道路。 《图案之于建筑》由保罗·安德森、大卫·所罗门所著,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探寻了图案在很多领域的定义和应用,并展示了当今的图案如何在设计中使用。本书利用历史资料和最新的个案分析,清晰地表述了图案现在所具有的潜力。

作者简介

     保罗·安德森:美国!ndie建筑设计工作室的创办人,注册建筑师,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设计评论家。 大卫·所罗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学专业评论研究博士,雪城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目录

  泛图案主义
    Pan—Patternism
1  多面手的力量
  The Power of the Generalist
2  原则+基元
  Principles  + Primitives
3  变化和多样性
  Variation + Variety
4  千变万化的图案
  Protean Pattern
图片鸣谢
鸣谢
注释
  • [próutiən, proutíːən]
  •  
[](())
1 変幻自在な, 変化きわまりない.
2 〈俳優が〉種々の役をこなせる.

The Architecture of Patterns Andersen, PaulSalomon, David Kwinter, Sanford WW Norton & Co (2010-

Drawing on the work of a diverse group of young international architects and forged from th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milieus of fashion, ecology, cybernetics, evolutionary biology, chemistry and consumer behaviour, this polemical book examines the potential of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rich and formally complex pattern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媒体推荐
The book offers captivating surprises as it unveils how patterns link seemingly disjointed categories, such as botany and graffiti or sensation and organization redefines patterns, illuminating their transient and sensory traits that are often overlooked. It offers designers an abundance of ways to showcase the unique traits of patterns and incorporate them into smart and innovative designs.--Zoe Namerow (08/04/2010)

《《大般涅槃經》裏有極端排斥女人的話》,一闡提


1948.9.9胡適筆記《《大般涅槃經》裏有極端排斥女人的話》(pp.2730-31)

引的曇無懺翻譯的《大般涅槃經 卷十「如來性品」第四之七》: (引文略)

.......世界文學裏很少見這樣侮辱女人的文字。大品《涅槃》能否認小品《涅槃》裏說的「一闡提無佛性」的話,能主張一闡提也有佛性,那是一大進步。但這裏引的一大段話,等於說女人沒有佛性!何以故? 因為經文明說,「是大乘經典有丈夫相,所謂佛性。…….若有不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說是等名為女人。」這又是一大退步了。
*一闡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闡提(梵文:Icchantika),佛教術語,佛教認為這是一種斷滅善根的人,他們不做善行,因此無法得到解脫。對於一闡提能不能成佛,這個問題引發了佛教內部許多的爭論。

字源

一闡提,其「一」是譯音,義為「貪欲」,不是數目的一。而所謂「一闡提」即不相信且詆毀佛法者,在佛教認為此乃斷滅善根的人,故不能成佛。

蘭嶼,達悟語 辭典


1959 世界新聞學校

《新聞記者的修養》為人“辯冤白謗”的精神 (1959 世界新聞學校)


 1959128,胡適在世界新聞學校作演講,題目是《新聞記者的修養》。(《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 3097-3101,採用129的《中央日報》報導)
胡適在演講中採用兩則外國的故事(都是有名的案件),來說明“為人辯冤白謗”的意義。
第一個案件是1958年出版的書《被偷去的年齡》The Stolen Years, by Roger Touhy, Ray Brennan
(很有意思的是胡適之先生將作者只說成是《美聯社》與芝加哥《太陽報》的記者Brennan,可能他認識的人)
第二個案件是他說連《大英百科》都有詳細記載的世界轟動的Dreyfus 案件 (hc: 也有許多相關的書)
結論
由以上兩個案子,我們可以充分的看出,社會上一個人的生命與名譽,不僅是在於法官與法庭,同時有一部分是在於我們這些拿筆桿的人的手裏。因此做一個新聞記者,必須(要有)為人“辯冤白謗”的精神。希望青年的朋友們學看偵探小說,並從現在起努力去培養為人“辯冤白謗”的修養,以達成一個新聞記者的任務。

幸福,才是國家競爭力/我看臺灣這四十六年(鄒至莊)/《梆笛協奏曲》《流浪者之 歌》,Fakes an...

20120627 06:13 AM
我看臺灣這四十六年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 鄒至莊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這次回臺灣參加中央研究院第30次院士會議,是我從1970年第一次參加後的四十二年,這又是我在1966年第一次回臺灣後的四十六年——1966年,我也是訪問中央研究院的經濟研究所,被邀請作計量經濟學的演講。回想臺灣過去的四十六年,值得向大家報告。

1996年被請回臺灣,是因為臺灣的政府歡迎海外的中國學者回來參加經濟建設的工作,把他們當作臺灣的人民。1966年臺灣是相當窮的,中央研究院現在的設備大部分還沒有建立,我們住在研究院對面的一所日本式平房,外面可以看見水牛,但是經濟研究所已經成立,我是在所裏做報告的。

臺灣的經濟發展,大部分依靠國民政府從中國大陸引進的中國最優秀的人才領導經濟的發展。這些人才在政府服務的包括葉公超、嚴家淦、李國鼎、孫運璿、沈宗瀚、俞國華和其他能幹的菁英;在教育界與學術界有胡適(不幸在研究院開會1962年過世)、王世傑(當過外交部長和中研院在臺灣第一任的院長)、錢思亮(當過台大的校長與中研院的院長),還有其他在中研院非常傑出的研究員。我幸運的有機會與為臺灣建設的菁英在工作上跟他們學習實在獲益不少。

我的機會也是臺灣政府與領導人們對海外學者的倚重,當時幾位經濟學的院士有劉大中、蔣碩傑、邢慕寰,都是我的前輩,還有顧應昌與費景漢從1967年開始我們當了蔣介石的經濟顧問,每年暑期回到臺灣與臺灣行政院的五人小組合作研究臺灣經濟發展的方向。回來以後第一個星期五人小組包括行政院秘書長,中央銀行行長、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行政院主計處長,每天早晨從九點到十二點由他們解說臺灣最近的經濟問題,以後幾周院士們共同對經濟問題做研究,研究結果與建議我們再向五人小組報告,經過大家同意院士們把報告公開發表在臺灣的報紙上,公開發表的重要作用是政府要臺灣人民知道經濟政策是經過經濟學家的討論與慎重考慮決定的。

臺灣經濟發展的另一方面是技術的引進。李國鼎對這方面的貢獻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專案是在新竹建立新竹科學園區,把電子與相關的技術引進,這個政策與用國營企業來辦電子與相關的企業是不同的。臺灣的政策還是希望民營企業去辦電子企業,政府的角色只是引進技術而已,這個項目也靠了一般在美國的專家回來幫忙,一個最成功的例子是李國鼎請了張忠謀博士回來先當新竹科學園區院長,後來1987年由政府的資助建立臺灣積電體路公司。

今天海外學人對臺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如以往,這也是當然的:一方面臺灣自己已經有一干非常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經過經濟發展以後政府的功能減少了——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臺灣建立了民主制度,使得政府對經濟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效率沒有從前好,第二是臺灣經濟已經相當的發展,進一步發展的速度會減慢。當然,臺灣政府還是歡迎海外學人回來幫助臺灣的建設,每一次在院士會都有一段時間來討論中研院與院士們對臺灣建設的項目,討論的結果會在報紙上刊登。

中國大陸的政府也非常歡迎海外的學人回國服務,政府決定了不少政策,例如兩千人計畫。一般而言,回內地的中國學人比較19601970年代回臺灣的年輕,因為中國留學生從1980年以後才能出國求學,但不少年輕的海歸已在政府與教育界有相當重要的職務,他們介紹了海外的有些思想幫助中國的發展。

最後,我想談談中國大陸與臺灣的經濟合作。經濟的融合可以從四方面談,就是貿易、投資、人才的流動與由前三者帶來的技術,這兩個經濟體在四方面都有合作。1980年代臺灣在中國大陸投資促進了大陸的經濟發展,1990年以後大陸的經濟也進步了;雙方的貿易與投資對彼此都有好處,人才的交流也增加,就中研院來說已經選舉了中國大陸的公民當了院士。中國大陸政府非常歡迎臺灣的人才到內地參與經濟建設,包括有些從前在臺灣當過行政院副院長與部長的。臺灣政府還沒有那麼開放,可能因為政治因素。我想以後兩方面人才的交流會繼續增加。

(注:鄒至莊,美籍華人經濟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年提出著名的“鄒氏檢驗”,曾向臺灣及中國大陸提供經濟政策諮詢,八十年代實施“鄒至莊留學計畫”,經濟學家楊小凱、李稻葵、許小年、胡祖六等人受益於此。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