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朱子故里金門自作多情

當兵時想去金門
不過抽籤沒上
2009年中起 到泉州當顧問
每月都由金門小三通路線去

等飛機時常去文化櫃台讀當地出版品
有一次赫然發現朱子訪問過金門

我問"山外書店"的老闆
他說這是金門人自作多情





******
 一個朱熹,四個故里,40多億元的盤子,聖人氣象真是威武、宏大。今年10月22日,是理學大師朱熹誕辰880週年紀念日。朱聖人的大壽,引得 兩省四地--福建尤溪縣、建陽市和武夷山市,以及江西婺源市,以「朱熹故里」為名,各自傾注地區和省域之力,匯聚總量超過40億元的資本項目,以作聖人 「壽禮」。

 各地爭名人故里

 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陸爭「李白故里」;山東滕州和河南魯山爭「墨子故里」;河南南陽和湖北襄樊在爭「諸葛亮」;山東龍口和江蘇贛榆為「徐福 故里」各執一詞;就連西門慶、潘金蓮,一些地方也鬧得不可開交……爭執在所難免,但都用心昭昭,讓「死人」為「活人」唱戲、掙錢。

 按照史料記載,朱熹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市),生於尤溪(今福建尤溪縣),求學僑寓於延平、建州、建陽、崇安一帶(今福建武夷山 市),安葬於建陽(今福建建陽市)。朱熹的一生,和上述兩省四地關係最近,也因此四地爭來爭去都爭得理直氣壯。但問題是,如同現在工作調動一樣,朱熹到過 的地方很多,不可能這些地方都是他的「故里」。現在兩省四地要花40億元為朱熹祝壽,到底唱的是哪一齣戲?

 「名人」故里之爭實質是經濟利益的「搶奪」,無關優秀文化的打撈和傳承。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提「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但那都是過去的老 把式,事實證明實際效果並不明顯,往往出力不討好,「台」白搭、錢白花,水過地皮乾,經濟效益捉襟見肘。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地方為「名人故里」而 大爭特爭呢?說到底還是經濟利益在作祟,還是招商引資在使壞,有人在其中嘗到了些許甜頭,便如救命稻草一樣,抓著不放。

 用經濟反哺文化

 個人認為,文化屬於上層建築,名人故里等本應是一件「純文化」的事情,理應「經濟搭台、文化唱戲」。可長期的思維定勢,讓文化成了經濟的 「基礎」,這是一種本末倒置。長期以來,我們對文化的投入寥寥無幾,不時對文化實施掠奪,多少年來,各地圍繞著「故里」本地各執一詞,名人故里還是沒有弄 明白。這裡邊的因素,一方面是財政對文化的投入不夠,另一方面是經濟太想從文化上討點什麼。

 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很多地方都提出了「文化強省」、「文化強市」、「文化強縣」的口號,用經濟反哺文化,從而促進文化的 繁榮。對於名人故里,有關地方不妨靜下心來研究一下名人文化,把各自的特點挖掘出來,然後針對爭執各自表述,讓文化藝術能夠發揚光大。如果堅持固有的「經 濟搶奪」思維,就等同於剝奪了已故名人給公眾帶來的公共文化利益。

 山東諸城和四川眉山圍繞「東坡文化」加強交流,在「眉山是蘇東坡故里,諸城是蘇東坡的重要足跡所在地」的基礎上,加強對東坡文化的研究、東坡遺址的保護,兩地的優勢互補,共同打響了東坡文化的旅遊品牌。這不挺好,何必非要「獨吞」名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