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楊基 高啟

楊基1332年-?),孟 載眉 庵詩人畫家明初十才子之一。

楊發之後,楊樞之 孫,楊元德之子。原籍嘉定州(今四川省樂山縣),生於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曾著《論鑑》十萬餘言,與楊維楨友好。曾入張士誠幕下,種下禍根。明初,做過湖廣使山西按察使。被讒,謫輸作(罰服勞役),死於工所。

能作詩,風格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鵰手。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吳中四傑。工書畫,尤善繪山水竹石。著有《眉庵集》。

藝林叢考 / 翁同文撰
高啟,《高青丘集》(上海古籍點校本) Mote, Frederick W., The Poet Kao Chi: 1336-1374. Princeton. ...

高啟1336年1373年),季 迪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初十才子之一。

高啟在元末時避難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至明洪武元 年(1368 年),高啟應召入朝,被授與翰林院編修,負責纂修《元史》; 朝廷欲授以戶部侍郎的 授予職位,高啟沒接受[1]。 後來放歸鄉里,以教書為生。

高啟有才, 其詩清新超拔,雄健豪邁,尤擅長於七言歌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 唐,擬宋擬宋,凡古人所長,無不兼之。”與楊基張羽徐賁合 稱“吳中四傑”。賦詩作《題宮女圖》詩:“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朱元璋以為是諷刺他,記恨在心。退休後長住蘇州,洪武六年(1373年) 蘇州知府魏觀案發:魏觀將 府衙修建在張士誠宮殿的遺址上,被御史張度污 為“興滅王之基,開敗國之河”;魏被斫殺,高啟曾為魏觀撰寫〈郡治上樑文〉,其中“龍盤虎踞”等句觸怒朱元璋,一併被腰斬南京,截為八段[2][3]。 高啟事件是明初文人不依附朝廷必須付出的代價[4], 可以說是朱元璋杀鸡儆猴的牺牲品[5]

高啟学生吕勉回忆高启和王彝被 執送南京时,“众汹惧丧魄,先生独不乱。临行在途吟哦不绝。有‘枫桥北望草斑斑,十去行人九不还’,‘自知清彻原无愧,盍请长江鉴此心’之句。”景泰元 年(1450 年),徐庸搜集《缶鳴集》等遺篇,編為《高太史大全集》18卷。《鳳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難》中,是現存唯一評論高啟在金陵的詩歌論文。

[编辑] 注釋

  1. ^ 高启曾表示:“近年稍谙时事,旁人休笑头缩。赌棋几局输赢注,正似世情翻覆。思算熟。向前去不如,退后无羞辱。三般检束:莫恃傲才,莫夸高论,莫趁闲追 逐。”(《高青丘集》973页, 《摸鱼儿·自适》)
  2. ^ 祝允明写《野记》记载:“魏守(观)欲复府治,兼疏溶城中河。御史张度劾公,有‘典灭王之基,开败国之河’之语。盖以旧 治先为伪周所处,而卧龙街西淤川,即旧所谓锦帆泾故也。上大怒,置公极典。高太史启,以作《新府上梁文》与王彝皆与其难。高被截为八段云。”明代李贤《古 穰杂录》也有类似的文字记载。
  3. ^ 吴晗在《朱元璋传》里这样表述:“苏州知府魏观把知府衙门修在张士诚的官殿遗址上,被人告发。元璋查看新房子的《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大怒,把魏 观腰斩。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嫠妇,夜夜哭征夫’,元璋恨他动摇士气,取到湖广,投在水里淹死。翰林院编修高启作《题宫女图》诗:‘小犬隔花空吠影, 夜深宫禁有谁来?’元璋以为是讽刺他的,记在心里。高启退休后住在苏州,魏观案发,元璋知道《上梁文》又是高启的手笔,旧恨新罪一并算,把高启腰斩。”
  4. ^ 赵翼《廿二史札记》記載“明初文人多不仕”
  5. ^ 洪武十八年,颁布《大诰三编·苏州人材第十三》:“呜呼!‘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成说其来远矣!寰宇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 为之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