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聯合報的新聞本業已經不配稱為「媒體」。

 

我認識蔡珠兒,但無深交。她是「戰爭機器」(後改為「島嶼邊緣」)的成員。我們應該是她在「戰爭機器」時透過王浩威醫師認識的。
我從她的專欄學會蒸肉,不能所有調味料一口氣倒進去,每加一味調味,就要攪拌,一直攪拌,再加一味。這樣蒸肉才會軟Q綿。
她痛罵了我、我先生、先父的老東家「聯合報」。她罵的內容正是我每天上午與先生讀完新聞的對談:聯合報為什麼墮落成這樣?
曾經不准業務部人員隨便晃進編輯部,以免廣告商影響新聞報導公正的創辦人王惕吾,今日看到聯合報,一定不認為那是他辦的報紙。
聯合報系以前會獎助優秀記者出國唸書,我和我先生都是拿著聯合報的錢出國,他拿科學傳播的碩士,我研讀「比較婦女學」。如何深入淺出報導科技是先生的職志,透過副刊版面做性平教育是我的理想。
家父在報社有一份重要工作,選舉廣告如果有「誹謗疑慮」,會先送給家父過目,因為他是資深司法記者。他如果看到現在的聯合報每天轉述政客與網民網紅不負責任的謠言,會很心痛吧。畢竟曾經休假日都還在家裡審閱可能誹謗的選舉廣告。
一個真正的記者必須受過通才訓練,我修過理則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外交、國際政治、研究方法學、統計學,貨幣銀行學。
這些訓練皆在教導一個記者:無論你跑的是哪一條線的新聞,事件背後永遠是複雜的,需要「跨科際」的切入。你的工作是了解複雜,然後深入淺出讓讀者知道。
任何受過真正訓練的記者都不會不去瞭解「專案採購」與「標案採購」的差異,不去瞭解一項投資計畫成立一家公司,是業界慣常避免財務報表波動的作為。雞蛋有無弊案,雲豹有無弊案,一開始就不可能新聞走向偏成那樣。
王鴻薇是聯合報經濟組組長出身,但凡有一點「記者」良知,她就不會把「稅收超徵」扭曲成政府從百姓身上剝皮。她還在跑新聞時不需要認識政府預算怎麼做的?不知道超徵與稅收赤字都是可能現象且正常現象?
如果記者知道自己本分,編輯台改稿的人知道要充實自己眼界,層層關卡都知道新聞唯一需要效忠的對象只有「真相」,台灣的政治空氣就不會是這樣。因為顛倒是非的政治人物與KOL會被媒體批鬥到無法生存。
我仍感激聯合報系給我的栽培與訓練。但是我沒有蔡珠兒的苦口婆心,再多的五百盤、再多的願景工程,只是塗脂抹粉,一種類似「小清新」的姿態, 聯合報的新聞本業已經不配稱為「媒體」。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