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中,敬稱暫免,)
10.23 草稿0
吳晟前輩
您的email,我從《文訊雜誌》編輯部高唯處取得。由於《文訊》只給我您的電郵信箱,而無您著名的地址,很抱歉,不能手書請益。《農婦》《吳晟散文選》《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等等,以及網路訪談、致敬影片,在在感人。
我叫鍾漢清,謹代表《王孝廉紀念文集》學長們(編輯委員)給您寫這封信。此信主要目的,是邀請您參加《王孝廉紀念文集》的編委,並同意您在《文訊》444期的悼念文《少年老大》(希望有您手頭上所有王孝廉中文著作及您的眉批之照片),全文圖刊登在《王孝廉紀念文集》(預計2024年出版)上。您對王孝廉最熟,"起碼"有數篇王孝廉相關文章。
《王孝廉紀念文集》大略目錄
《王孝廉紀念文集》編輯報告(緣起/悼念)及致謝
《王孝廉紀念文集》的發起人是四個東海大學校友,簡介散見散見內文:曹永洋,楊誠,陳文華,鍾漢清。
(致謝1:作者們吳晟,連清吉,楊誠,陳文華等多人。特別感謝曹永洋,東海中文系,1960畢業,中學老師退休,資深編輯(志文出版社,新潮叢書主編,2023年剛編輯出版《張清吉紀念文集 》(允晨) :張清吉(1927~2018.9.28 ) 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的創始人。 )
致謝2 臺大圖書館學科服務組
8/17的信件,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學科服務組
From: 臺大圖書館學科服務組
Sent: Thursday, August 17, 2023 10:30 AM
To: 'hcsimonl@gmail.com' <hcsimonl@gmail.com>
Subject: (台大圖書館回覆)王孝廉紀念文集文章蒐集事宜
鍾先生您好:
日昨您來館詢問編輯王孝廉紀念文集,蒐集相關文章事宜。查詢”全
文報紙資料庫”,共查到106筆資料。因數量龐大(見下圖), 經詢問智慧財產局,引用報刊文章編輯紀念文集, 需取得著作利用授權(著作權法第37條)。 其中牽涉到著作權法重製權(22條)、散布(28-1條)及公開
傳輸(26-1條)。
智慧財產局著作權諮詢電話(02)2376-7182。
建議您先與其聯繫,釐清著作權相關問題,再與各出版單位聯繫,
取得授權,俾利編輯紀念文集。
以上回覆。
祝 平安順心
致謝3 東海大學日文學系等活動報導
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先生,於106年5月11日蒞臨東海大學求真廳演講,以「作家になるまで-作家之路-」為題,暢談成為名作家的心路歷程與創作的甘苦,並舉行簽書會,
【悼念極短篇】:王孝廉過世消息傳來,鍾漢清的facebook 悼念篇和楊誠給鍾漢清的email.
敬悼王孝廉 (1942~2022 筆名王璇):《春帆依舊在》(《岩波茂雄與岩波書店》等)、《船過水無痕》、《彼 岸》、神話叢書《中國的神話與傳說》《神與神話》《花與花神》編譯《島國春秋─日本書紀》編譯《哲學‧文學‧藝術》1986《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中國的神話世界》 (下編)《東北、西南族群及其創世神話──中國的神話世界》 (上編)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00546101447791
(楊誠,號君實,筆名殷惠敏,台灣東海大學中文系1968畢業,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亞洲研究博士,專長現代化理論與國家發展策略。著有殷惠敏著《雍錫的囚徒》(允晨文化,1990) 《七十年代月刊》《九十年代》中的健筆......《憤怒的雲》(《當代》)---)
漢清兄:
謝謝。孝廉師兄一生嗜酒,同我的另一老友張北海一樣。從前在東海時,我們是某些師長眼中的搗亂鬼,尤其是老K系統的,對我們深惡痛絕。 上星期我去給他的靈位燃香,留下李白的詩句悼念他: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君實
孝廉是用新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巫文化和神話的開山人物。據志成説已有兩個博士論文以他為研究對象。
《王孝廉紀念文集》第一部分 王孝廉的中學和東海大學時期簡述和文章
王孝廉簡單生平和年譜
吳晟《少年老大》
《東風》、《東海文學》、《葡萄園》三種刊物中的作品
《王孝廉紀念文集》第二部分 徐復觀-王孝廉通信及王孝廉留日早期數年簡述、註解(陳文華)
"徐復觀-王孝廉通信及王孝廉留日早期數年簡述、註解(陳文華)微《王孝廉紀念文集》主幹之一,草稿已經完成,校訂中。
說明:王孝廉生前,將徐復觀老師給王孝廉約百封信 (1967~約1978),這些是《王孝廉紀念文集》的主幹,加上陳文華萬字詳註和早期與王孝廉劉日前3年的回憶。
(陳文華,東海中文系,1964畢,幾年助教教和中央研究院服務數年,後出國到日本留學,他同楊誠一樣,李怡先生主編的雜誌知名作家,兩人都是聯合國翻譯官退休,著作頗多(有些待出版),《王孝廉紀念文集》編委及出版經費贊助人,))
王孝廉給徐復觀的信,待補。
徐復觀給王孝廉通信樣本,1967年2篇
19670527 東海
曹永洋兄藤搞、中和清打字陳文華校正如下:孝廉: 接到你來信,使我一陣喜悅。信中說你有點怕我,那是我的不對,為什麼使自己的學生不敢親近我呢? 只有真正有慧根的人才有你信中流露的許多感觸,這是非常難得的。 過去我認為你有才氣有向前突進的精神;但你浮而不實,粗而不密; 這樣便不易真正到學問的內部去。只要不求速效,不囿小成; 一方面寫些真正發自內心所感受到的散文,應當繼續寫, 但不可多寫。寫後再三修改;一面有計畫地切實讀幾部有價值的書; 細細地讀。慢慢地讀。隨讀隨寫扎記或摘抄。有一點沒把握的, 絕不放鬆,自求解答;或和朋友辯難,或向老師請益。 這樣花兩三年功夫,便真正站起來了。但一定要把英文念通, 再念日文。或者先花一年時間集中到外國語文方面, 為一生作學問作打算。這種苦功夫一定要下的。 一切學問皆從艱苦中得來;要能忍受剋制。你在校多留一年, 對你有好處。祝好 徐復觀五六 五 二七 做學問是要做到死時為止,最重要的是不可壞了基礎。孝廉:
接到你來信,使我一陣喜悅。信中說你有點怕我,那是我的不對,為什麼使自己的學生不敢親近我呢?只有真正有慧根的人才有你信中流露的許多感觸,這是非常難得的。過去我認為你有才氣有向前突進的精神;但你浮而不實,粗而不密;這樣便不易真正到學問的內部去。只要不求速效,不ㄩˋ小成;一方面寫些真正發自內心所感受到的散文(應當繼續寫,但不可多寫。寫後再三修改);一面有計畫地切實讀幾部有價值的書;細細地讀。慢慢地讀。隨讀隨寫扎記或摘抄。有一點沒把握的,絕不放鬆,自求解答;或和朋友辯難,或向老師請益。這樣花兩三年功夫,便真正站起來了。但一定要把英文念通,再念日文。或者先花一年時間集中到外國語文方面,為一生作學問作打算。這種苦功夫一定要下的。一切學問皆從艱苦中得來;要能忍受剋制。你在校多留一年,對你有好處。祝好
徐復觀五六 五 二七
下段,不知應插入何處。
“做學問是要做到死時為止,最重要的是不可壞了基礎。”
《王孝廉紀念文集》第三部分:做為王孝廉文章的讀者報告
1. 王孝廉《春帆依舊在》(《岩波茂雄與岩波書店》等),啟發漢清講堂( 2014~2019上傳youtube) 143 岩波茂雄及岩波書店 鍾漢清 邱振瑞 2017-03-05
2. 新潮文庫中的小筆戰《芥川龍之介的世界》
3. 王孝廉編譯《島國春秋─日本書紀》中的原典選讀之九,可幫助了解歌川廣重等人的開國神話之浮世繪
4. 王孝廉做日本新村運動發源地的參觀導引
5. 王孝廉的小說《彼岸》: 1985年1月出版同年9月3版.......我以前都只讀王先生的學術作品,讀他的小說當然可以了解他的另外面向。他在"自序"說葛浩文教授曾將書中兩篇《塵海三色》和《平戶千里》翻譯成英文....... 『郭豫倫先生為我設計此書和另一本散文集《船過水無痕》的封面,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好的紀念。』
6. 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小說《流》中的 王孝廉台灣時期世相
日本「直木賞」得主東山彰良先生 蒞臨本校演講
被稱為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的「直木賞」得主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先生,於106年5月11日蒞臨本校求真廳演講,以「作家になるまで-作家之路-」為題,暢談成為名作家的心路歷程與創作的甘苦,並舉行簽書會,得到眾師生的熱烈迴響。本活動由文學院主辦,日文系及通識中心協辦,因此會後更在日文系舉辦面對面座談會,進一步分享自己的文學觀與寫作習慣。
東山先生出生於台北,5歲時移居日本。筆名「東山」取自父親祖籍山東省,「彰」則因母親曾在彰化任教。他以推理小說出道,並曾為日本著名動漫作品「NARUTO火影忍者」電影版撰寫劇本。2015年7月以小說《流》一舉拿下直木賞,在文壇備受矚目,也是史上第3位獲得日本直木賞的台灣作家。《流》以70年代的台灣為背景,融入了作者本身及父親的真實成長經驗,其明快的節奏與充滿畫面感的描寫手法,被譽為日本文壇的新潮流,更助長了日本各年齡層的讀者對台灣的好奇心和懷念之情。
吳晟- 守護母親之河張清吉楊誠《文訊雜誌》楊誠《七十年代月刊》,創刊號(1970年2月)-總第171期(1984年4月) s 《九十年代》
《哲學‧文學‧藝術》1986
《》 Project 王孝廉。
----
----
王孝廉、郭豫倫
記得9月是林文月先生的80歲大慶,我有機會參加臺大為她辦的國際研討會,結論那場,後來才知道隔座是她女兒。去參觀她的文物展,從影片等略知林先生和家人……..。
會後,找出林先生的大部分散文作品拜讀,當然知道林先生洪範版的幾本書,封面是她先生設計的郭豫倫。
近兩天,買到王孝廉的小說《彼岸》: 1985年1月出版同年9月3版.......我以前都只讀王先生的學術作品,讀他的小說當然可以了解他的另外面向。他在"自序"說葛浩文教授曾將書中兩篇《塵海三色》和《平戶千里》翻譯成英文....... 『郭豫倫先生為我設計此書和另一本散文集《船過水無痕》的封面,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好的紀念。』
我想有系統的找郭先生的資料,而網路上有不少郭豫倫和林文月的照片。不過齊邦媛先生的回憶錄這樣記林先生:二○○一年丈夫郭豫倫過世後,她獨居在舊金山,和一雙兒女感情親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